看脸的读后感大全
《看脸》是一本由华沙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脸》读后感(一):这个世界为何如此看脸?
看脸到底看的是什么?
我们通过脸能表达怎样的情绪?
动物会不会看脸色行事?
我们如何一眼分辨熟人和陌生人?
我们如何让我们的脸更好看?
《看脸》读后感(二):在探索如何看脸的路上 永无止境
其实自己在很多篇书评里也提过,自己是个大大的颜控(对于书来说)
我对一本书的取舍与否,完全是靠它的装帧设计和书封设计来决定的,只要这方面做得好,才有吸引我继续下去关注它的另外的优点和出彩的地方。
而我读这本书,正就是因为它一眼就抓住我的封面,粉紫色为主要配色基调的感觉,让人能一下子沉静下来,用靛青色勾勒图画出一个简笔画的脸谱,和主题相互印衬,倒也不显得突兀。
左边为 内封,右边为正封
《看脸》读后感(三):脸。
于千千万万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你,好奇怪,为什么一眼就看见了。
陌生的脸出现在面前,我在看什么?人活一生就是神奇,而神奇的面孔里有什么信息,看着的一张脸,发现一个对面的人生,一张陌生的脸要怎么面对陌生,我在等,就像在等一个万能的人生配方。陌生人通过面见的三分钟知晓我的脸和得出感官印象,一双眼睛,拼命的搜索属于我的脸的信息。12对神经器官,脸上有10对,各司其职,多么特别的存在。从历史到各部分,鼻子耳朵嘴眉目还有一张灵活的脸,分离解析,脸就这样清晰了。所以我的脸,原来也可以说清楚。脸,好久不见。
《看脸》读后感(四):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看—脸》,正如作者所言,是一个简单粗暴的书名。简单到不会让人以为是一个科普类书籍。但是这样简单粗暴的书名下却隐藏了近300页的深奥的原理。看来,看书看人一样,“不可貌相”。
人类本能的就会看脸,虽然你可能不曾注意过。但生活中我们都会不自觉的去“察言观色”去看、去想这个人是否可交,是否值得信任。都说认识视觉动物,这话一点不假。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人类社交的时候第一眼看见的必先是脸,美丽的脸总会激起人们继续与他交往的欲望。这大概也是当今整容行业日趋发达的原因吧。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好起这本书到底都写了些什么?
诚如书名,书的内容就是在解释一个动词“看”和一个名词“脸”。我们为什么要看脸?看脸看的究竟是什么?对于这类问题书中都有详尽的解释。这本书的结构并不复杂,7个大的章节,每个章节下面都有与主题相关的小问题。相信总有一个你喜欢的主题可以吸引你的注意。
其实对于书的整体的介绍,作者在前言中表达的非常清楚,我也相信不会有人愿意看我做重复作者的话这种无聊的事。所以下面我就来讲讲这本书吸引我的部分吧 。
首先,作者的文字很简单,没有想一般科普类书籍那种用高深的专业术语来显示自己学问的高超,让人觉得这本书索然无味的感觉。相反,作者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幽默感让人读书读的津津有味,也让我这种对心理学一窍不通的人能看懂他的表达,也长了知识。
其次,书中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都配有图片,可以很大限度的吸引的读者注意也更容易让读者去理解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比如下面这张图片就极大的引起了我的兴趣。
《看脸》读后感(五):篇幅短小,还是值得一读
既然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这么多特质都至关重要,而判断好看不好看又迅速高效。那么不通过好看程度判断岂不是舍近求远?「外貌协会」,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别人对我们具备的吸引力的识别由两个大部分组成:(1)我们自身的硬件条件;(2)别人的判断。其次,就是提高在人群中的受信赖程度。目前研究表明,有两个因素影响靠谱程度(总结起来就是展现出愿意合作的心态):第一就是积极的情绪,这象征着对于双方接触的积极态度(相类似的,沉稳、坚定的目光也能达到效果);另一点就是不能太过强势,过度的强势往往彰显着一意孤行以及不合作的暴力,适当的展现柔情和手腕会比铁腕要求更让人能够信赖。《挪威的森林》书中,在庆祝永泽考上外务省的时候,初美告诉永泽,她身着的礼服是「midnight blue」,而这种颜色是很多晚礼服常用的颜色。我们人眼中有两种细胞,其中一种对于强光敏感的视锥细胞识别颜色,但是往往分布在眼球的中央区域。所以说白天(光线灿烂)时候色彩识别准确,但是夜间会削弱很多。相对于感受红光和绿光的视锥细胞,感受蓝光的视锥细胞却更多地和对暗光兴奋的细胞「厮混」在一起;也就是说,在光线变暗之后,相对于红光绿光识别能力的衰减,我们人眼对蓝光依旧敏感。神秘午夜蓝总结:【优生论】贯穿全文
《看脸》读后感(六):见“面”如见心
脸,是一个人对别人的最直观的体现,从脸上我们能够看到表情还有长相,这都能辨别出一个人的性格或者特点。这本书不单纯像书名这样简单,其中还有心理学知识和神经科学知识的加入,对于生活很有帮助,因为无论是在交往的时候你与别人交谈,还是你在领导别人去做事情,都需要很好地了解表情与控制表情。作者在书中尽力为读者做得两件事是,展示一些研究面孔中已发现的现象,阐明在这些现象背后科学家已知的原理。
脸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交工具,现在无论是相亲还是应聘,对于脸的要求都非常的高。一个人哪怕家里很穷,只要他有一张帅气的脸,就会有无数的小姑娘为之倾倒。长得帅的人就一定不会穷一辈子,因为当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还可以去当明星,只要长得帅,就可以忽略演技,成为一名实实在在的偶像派。
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我们能够通过对方的表情得知对方当时的状态,可能有的时候看到对方的表情可能不是那么和蔼,这时就代表你可能是说错什么话了,及时地发现这些细节,有助于避免感情的发展不会持续恶化。然而这些细节有些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得到,但是大部分的时候其实我们在一开始是不知道的,只有到了最后,对方的情绪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这本书会帮助读者深入地了解关于面孔的细节,能够更快更准确地看清一个表情所代表的背后的情感。
第一章写的是有关于面孔能够传达的信息,还有我们该怎么去看。第二章介绍了面孔的构成,生理学意义上的特征,并且讲述一些其中的原理,人们是如何通过面孔传递信息的。第三章很可爱,让我们得知了动物也和我们一样,也有依靠面孔来生存的。第四章比较专业了,阅读起来可能是本书中难度最大的一章,大体介绍了大脑是如何处理和接收这些面孔信息的。第五章最实用,讲述了我们是如何识别别人的身份,如果没有面容的识别,那么人们将不会记得身边的朋友,甚至连亲人都找不到。
其实看脸就是一种读心术,之前在很多电视节目中了解过,通过一个人面部的微表情,就能看出这个人是不是撒谎了,虽然这些信息可能不是特别准确,但是在生活中,这些技能已经足够我们使用,在工作中我们能够看懂并遵循领导的意愿去完成任务,在平时交朋友的时候也能够更加谨慎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朋友圈。
《看脸》读后感(七):看脸背后的科学
看脸背后的科学 女为悦己者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下流行的“看脸的世界”“颜值即一切”“颜值担当”等的说法,让人听了既好笑又忍不住思考,果真是这样么,看脸的世界,我们到底在看什么;人类拼颜值、外貌控背后到底有什么心理学依据和秘密;如何掌控外形优化的根本技巧,让我们看上去更有吸引力。 《看脸》就是这么一本有趣又充满科学神秘感的图书,作者南洋理工大学心理学博士、格拉斯哥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硕士,知乎“认知神经科学”话题的知名活跃回答者,华沙。华沙从现实主义出发,解密看脸世界背后的秘密,探究人类识别、了解面孔的原理。 美丽的面孔总会留住别人更多的注意力,古有潘安、宋玉,现有霍建华、胡歌、李易峰等提起来就让粉丝尖叫的明星;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到现在的气质女星和不老女神,看脸的世界真的几乎遍及每个角落。本书从科学的角度解读看脸的思维,揭示看脸背后的秘密。 本书分为七个独立的章节,从我们在阅读面孔的时候,到底在看什么,面孔到底能够表达什么信息,到介绍面孔的构成和必要的生理学意义;从自然界动物对面孔的认知,到探究大脑如何处理接收到面孔信息;从识别面孔和身份,到面孔情绪的表达,让我们学习面孔的知识和科学原理,掌握更好的外形优化技巧,做一个有吸引力的人。 作者用不复杂和晦涩难懂的语言和术语,辅之必要的实验和案例,生动形象有趣且通俗易懂的把识别面孔的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一一道来。面孔对于人类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和吸引力 ,患有面孔失认症的人不太能分清人的面庞,但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提高面孔识别能力。动物世界也会看脸,识别表情和身份,表达情感和情绪。 研究美丽的面孔,学习外形优化的技巧。一张面孔的好看与否,判断标准等等一,有数学上黄金比例分割原理,也有历史文化的演变和生活习惯以及心理学上的判断。如何选择喜欢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有不同的选择。健身和健康的饮食,合理的化妆技巧以及表情等方法,比如积极的目光接触和情绪可以提升个人的魅力。在看脸的世界,提升自我,做积极健康的人类。
《看脸》读后感(八):读懂“看脸”的真相
在”看脸“的世界里,更多的人在研究如何将脸变得更美,而不曾想过如何将看脸运用得宜成为生活中最实用的助力。
在美剧《别对我说谎中》卡尔·莱特曼博士能够运用面部表情编码系统洞悉人心底的黑暗一面,以此来还原每一故事的真实性。也正因为这部剧,令更多的人意识到,看脸远超于容貌鉴赏之外的意义——洞察人性的真相。
而本书,则是以大脑构造及其作用来说明阐释了如何科学的高效的看脸。面孔是复杂而多层次的,正因为如此,区别于市面上以偏概全的微表情理论,作者以大脑独到的运作机制为理论基础,说明了在看脸的问题上,整体识别才是得到正确答案的关键所在。
作者以多方面来阐释了这一道理。首先作者利用摩根·弗里曼和南非国父曼德拉的倒置人像来阐释说明,由大脑构造应运而生的整体识别所具备的优势特点和局限所在。
由于大脑不具备倒置识别这一特长,所以在面对倒置的面孔尤其是陌生的面孔时,整体识别暂时”歇班“ 而局部识别则大行其道,但由于脱离了整体识别,所以单纯依靠局部识别来区分面孔,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也会影响识别的正确性。
作者以此来说明,整体识别受限于大脑的局限性及单纯的局部识别的缺陷性所在。
而后,作者又分别以英国前首相布朗和卡梅伦的”嫁接脸“来证明,整体识别和局部识别在不同情况下达到的不同效果。整体识别是一切局部识别能够达成的基本,也正因为处于整体识别,局部信息的判断才会更快速且高效。
这一实验结果恰恰说明了,整体识别在面孔识别中占据的主导地位。
面孔识别具有逻辑性,在对特殊的情况下,对比整体分析我们更依赖于局部分析。比如作者在书中以经过处理的自己的面孔组像进行分析,在整体逻辑性的引导下,这些特殊处理过的细节更容易被忽视。而利用细节分析,则更容易识别出有异样的细节所在,来实现面孔的识别功能。
《看脸》读后感(九):看脸是最方便的阅人方式
《奇葩说》第一季中,其中有一期的辩论主题是: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我对当时蔡康永的一段话,尤其印象深刻:“这不光是一个看脸的社会,这直接是一个看得社会,看什么呢?你有本事让人家第一眼看到你的脸,就看脸,没有脸看得话,第一眼看到你的钱就看钱,看车子看衣服看你的才华,全部都可以看,看脸是最方便的,所以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当时被这段话折服,今天,拿着知乎大神华沙的新作《看脸》,立刻被里面丰富多彩的看脸技术吸引。
全书分为七个篇章。
第一章,着重介绍看脸,究竟看了些什么?阅读面孔,不仅仅是区别性别、大致年龄、肤色的表面的东西,更是囊括了吸引力,可信赖度,支配力、健康等等。
说到这里,你们肯定会疑惑,我们阅读面孔都是看看这个人的情绪,开心会笑,冷漠就是面无表情,我们怎么能从对方的脸上就知道TA的支配力跟可信赖度了?吸引力与健康,很容易理解,但支配力,真的很难读懂!举个例子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一个明星代言了的广告,利用我们对这个明星的认知,而信赖这个产品。
第二章,就开始回望“看脸”的历史了。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脸的组成——五官,作者就鼻子、耳朵、嘴、眼睛、眉毛进行了梳理。
第三章,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因为里面详细的讨论了:猫咪能够看懂脸吗?这章非常有意思,傲娇的猫咪,其实并不能真正识别你的面孔,至于为什么?你必须翻开书自己找答案。
第四章,开始讨论我们大脑里,存储的面孔到底是怎么样的?在这节中,作者极其详尽的告诉我们,整体识别在面孔识别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五章,由面孔,引出那个哲学难题,我是谁?面孔与身份的匹配,才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身边的人。
第六章,情绪,这是项情感,在脸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七章,引出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看脸,就是为了让我们更直接的认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女人靠化妆品能够对面孔进行改善,但是真正美丽的容颜,需要有发自内心的,才能焕发出美丽的的面孔。
我们从面孔上阅读领导力,智慧程度,只要用心,你能从对方脸上读出太多的讯息。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的脸都是自己的名片,当你用心打造,它自然会发挥最大的效用,我们不仅仅只学会看别人的脸,我们也要好好地装扮自己的脸,当你真正了解自己的脸的时候,别人的脸,你才能更好的发现其中的含义。
感谢【拾光书屋】的赠书!
《看脸》读后感(十):看脸是个大学问
当有纠纷发生时,有没有听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要脸的怕不要脸的,不要脸的怕不要命的”。斯文人要脸,所以会被不要脸的欺负,不要脸的人如果要命就会被不要命的人扳过一局,你如果在危机关头可以豁出去不要命了,事情基本就解决大半了。脸这个东西,在我们人类社会交际之中的影响还是蛮大的。一个人无论善恶,能把脸这个东西遮起来不去考虑基本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脸很重要。
上面说的是自己对待自己的脸。对待别人的脸呢?那得用“察言观色”四个字来形容,会看别人脸行事的人往往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小说、影视剧、社会历史故事中都有凭此本领平步青云的例子,比如乾隆皇帝旁边的和珅,他的察言观色、溜须拍马可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相信您的周围也有。当然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或者因为这一点把事情搞砸的人只占全人类的一部分,可就是因为这一小部分,人类历史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容小觑,所以看脸是个大学问。
华沙,南洋理工大学心理学博士,格拉斯哥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硕士编写的的《看脸》一书就是一本关于面孔的书,关于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探索人类识别、了解面孔的书。他通过展示一些研究面孔中已经被发现的现象,通过讲述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告诉我们“看脸”的世界,我们到底在看什么。
本书分为7章,第一章,讲述的是我们阅读面孔的时候,到底在看什么?是辨别“他是谁”,还是探究“他想做什么”,为什么他总是能记住那么多人的面孔而我却有脸盲症?等一系列问题。第二章,带着疑问,作者带我们了解面孔的组成,嘴巴、鼻子、眼睛、眉毛它们是如何传递信息而又如何组成一个整体的。第三章,动物“行星”,有狗,有猫,有羊,说实在的,要不是作者的提醒,我还真的忘了小猫咪还是认人的。第四章—大脑“眼中”的面孔,从科学的角度、大脑的层面讲解面孔识别的机制,通俗易懂。剧透,本章有作者本人照片示范,为我们讲解“撒切尔效应”, 为作者的现身精神点赞!第五章,面孔与身份:“你是谁”,我们的大脑究竟是哪一区域在帮助我们识别面孔,记住他人的,这里有实验,也有理论依据。第六章—诉说“情绪”的面孔。第七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不明白他为什么以貌取你,可以好好看看这一章。
看完这本书,我们肯定成不了《lie to me》中卡尔.莱特曼博士那样的高手,但是,在这个看脸的世界,多一些对于自己的、他人的面孔的了解,对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他人的心情,更好的利用“看”这个简单的动作还有很有帮助的,对了,还有小动物,有了“看脸”的经验,你的爱心值肯定也会增长,不信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