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王朝》影评摘抄
《孔雀王朝》是一部由楚原执导,姜大卫 / 井莉 / 王钟主演的一部动作 / 武侠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孔雀王朝》精选点评:
●前半段还挺轻灵有趣,结果后半段对原著的改编完全崩坏,实在无法想象沈浪能跟忠君复国扯上,莫名其妙,完全不值得看,浪费了姜大卫可爱的表演。井莉真的不适合演古灵精怪的少女。俩人毫无cp感。
●还是有古龙味儿的。
●改编的还可以,但演员不合适,尤其井莉饰演活泼的朱七七。姜大卫的身材也开始变胖了
●楚原老师都这么努力的在制造反转反转再反转了……(虽然还是乱七八糟)
●姜大卫年轻时真帅!
●剧情推进相当快!梦中情人井莉。
●剧情啥的不说了,沈浪遭遇酒伯的地方拍得跟五毒童子袭击李寻欢一样的,楚原你得有多懒
●额,好怂的...竟然是武林外史,可惜一点原著精神都没有...年轻时斜嘴笑的大叔应该很适合一身落拓但挂着散淡微笑的沈浪吧,可穿这一身锦衣卫,又大侠又富豪,太没有沈浪浪迹天涯的感觉了吧...讨厌井莉,一直都讨厌。演我家绯衣少年王怜花的好眼熟啊,白白嫩嫩...还有李修贤。
●这样的沈浪,不如让狄龙演。
●剧情乱成糊了,楚原老师也有这么坑爹的作品。动作场面也不好,最后又用现身说法解释剧情这种掉价的桥段,哎。
《孔雀王朝》影评(一):观影日志之5109:孔雀王朝
观影日志之5109:孔雀王朝
有一种电影叫做人物跟着剧情走,也就是说剧情推进的很快,所以人物看上去都很扁平,楚原的这部电影很明显的做到了这一条。
这部电影呢是根据古龙的武林外史改编,印象中原著挺长的,所以改编成电影比较困难,还好这部电影的剧本就是楚原本人,所以呢,是好时坏都算在他头上。
原著里多数人物都给填进去了,阵容也算强大,姜大卫,元华,井莉井淼父女,王钟,余安安,李修贤,顾冠忠,罗列,陈萍,夏萍,王龙威,杨志卿,林辉煌,以及没有打上字幕的姜南,沈劳和徐少强。可惜几乎没有哪个角色给人留下印象,而且井莉明显不符合朱七七的性格,余安安这个角色其实也容易出彩,可惜剧情太杂乱,所以也不行。最莫名其妙的是最后出现的孔雀王,好像原著里没这号人物啊。
这部电影也可以作为邵氏流水线作业电影的代表
《孔雀王朝》影评(二):想不出取什么题目好
——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就想让你们在死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笨。(反派)
武侠里的血拼。我喜欢这种杀人前要眨一眨眼,但快意十足的理由。
第一次看邵氏公司的电影,看的评论大都说这部拍得不好,我觉得够足了。一回合接一回合的剧情紧凑转换,虽然布景简陋,仍然看得我挺心惊肉跳。
那些童年熟悉的人名,沈浪、朱七七、白飞飞、快活王、熊猫儿、王怜花……对快活王和熊猫儿尤其印象深刻,熊猫儿这个名字和人物性格很配;同时这部里朱七七和白飞飞真的都很出色,旗鼓相当!尤其是朱七七,喜欢这样的性格,而白飞飞每次都在最重要的关卡登场,指证杀父仇人时全身发着光。多年的匿迹藏形只为这一刻,不见天日的日子终有尽头,定当言之凿凿、情坚意定。
哪里夺走了别人的东西就要在哪里偿命。这种过时的、好久没有在当代看到了的世界观,却让我发现,我多想看到这样绝对的因果、恩仇、善恶报应;沈浪是湖边捡起失意老人的意外人,却成了这一场果(背叛成功)的后来人和新的一场因(女儿寻杀父仇人的开始)、一场果(湖边众人围剿快活王)的参与者。
不断出招、接招,一点不拖泥带水的情节已经完胜不知道多少现在所谓的“电影”了。如果流水线电影都能做到这样使观众跟着故事情节,不断鞭策我们的神经和感受力,那是多么有质量的流水啊。
“人越得意的时候,越容易失败。”
“你们不嫌弃跟我一起走吧?”
“你不嫌我肮脏吧?”
最后摘三句印象深刻的台词,告诉自己。那些特别的品质和对话,是因他们是传统的影子而特别,是因留存到现代了的稀少所以珍贵。
现在是特别的,放到以前也是美。但是该历久弥新才是对的。
《孔雀王朝》影评(三):NB变成了SB
选楚原的电影也是和选刘家良一样,我第一部挑了有姜大卫的,想不到他演的是沈浪。
古龙的人物中我大概开始最喜欢的便是这个在高高旗斗上做魁星踢斗的沈浪了,可惜姜大卫此时已经开始发胖了。姜大卫的魅力我始终觉得是瘦削的脸颊上铜铃般的桃花眼,一旦开始变得丰满就不够寸。
电影的开头还是学书蛮标准的,后来就开始胡来了,简单地讲,古龙的书是瘦而凌厉的,电影就迅速注水臃肿起来。譬如沈浪变成了孔雀王朝的锦衣卫,这个设定太失败了,因为在原书中有一个替自己死去的父亲救赎的概念。父亲觉得辜负了天下武林,儿子却一个人让整个武林都欠了他的情,古龙那种老子窝囊儿好汉的逻辑可以说在这个书里暗暗抬头。
书里有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叫做冷三,大概就是电影中元华的人物,他开始和沈浪就是默默地喝酒,然后突然就说好样的,这种男人间的默契电影缺省掉了,如果是张彻大概不舍的不渲染一下的。
这个电影是诸葛兄买的正版vcd,盘面上分别是姜大卫,井莉和徐少强。可问题是徐少强其实是个连台词都没有的配角,真正男二号的是李修贤。李修贤演的是熊猫儿,在张彻手下始终不能抬头的他似乎在楚原的电影里倒是又喝酒又吃肉的。
古龙的友情有一个标志便是即便是利刃铁拳,朋友传递过来的会是默契和亲切,前者有陆小凤遭花满楼利刃加喉,后者就是熊猫儿给沈浪的当胸一拳,这些在电影里大概都难被渲染出来吧。
小说里有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便是王怜花,是一个令沈浪颇为头痛的所谓坏人,电影里处理得还是脓包化了一些,大概是姜大卫大牌自然不能让别人去抢风头,可这样对付脓包的大侠就不免不是大侠了。
武林外史的一个戏肉便是朱七七吃白飞飞的醋(有种说法阿飞便是白飞飞和沈浪的儿子),余安安(白飞飞)和朱七七(井莉)都没有把书里的那种张力剥离出来。而且白飞飞带领鬼卒进攻快活王的部分书里和电影相差也不少。
酒色财气四使在书里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环,其中酒使的两条腿是淬毒的钢剑和色使是个阴阳人当年都让我大呼小叫的,而财使金无望这个部分也使得小说的结尾变得声色不少,王钟扮演的财使就显得非常不起眼。快活王的枭雄本色除了在对金无望的功利上更体现在对独孤气使的弃用上面,王龙威本来可以叫这个角色变得很难对付,但比较起来,武术指导唐佳就不如武术指导刘家良太多了。
本片的亮点在于罗烈的快活王,短髯虎目倒的确有一方之雄的味道,大决战和大豪赌都不失快活王的身份,只是由于服装的关系显得脖子很短不知道为什么。
武林外史的核心其实还是写快活王和王夫人这对生死冤家,在电影里因为凭空多出个孔雀王(老头就像布景道具临时凑数的感觉)而变成是暗通款曲的革命夫妻,想不到楚原原来也是左派。
小说里的沈浪像神龙一样,可惜到了到处都是拙劣布景搞笑特技的香港邵氏片场,NB到底变成了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