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读后感摘抄

2021-04-16 04:35: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读后感摘抄

  《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是一本由罗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精选点评:

  ●前三章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比如,从改变个人“意象”开始去改变生活,没有解决问题是因为没有问对问题等我觉得不错,所以买了书。后面讲社交和沟通什么的我就不很感冒了。

  ●算是一本好书,不过结构比较散。讲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你的赋予,你构建的自我意象影响你的行为,标签可以撕下重新贴上另外一种,你的自我意象也可以,时常问自己“你是谁?你想要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尝试做与真正做不一样,解决当层问题可以不断向上层问题探索,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从而反向改变(审视)思维模式,比如“是的,并且”、“我喜欢...,我希望...”、少说“为什么”(陈述事实与感受来代替)、“我(不)想要”、“我协助”,记住别人的名字,即使多问几遍,甚至可以问如何写,越笨拙也许越真诚,快速制造简单原型,快速失败快速迭代。 讲到的点太散太多了,可能三星半适合点。

  ●比较有感触的是作者的一句话,你只有先行动,大脑才会给这次行动做出理由

  ●生活本身没有意义,是你为他赋予了意义。

  ●20年9本: 理论上,这应该是一本设计思维应用于生活的书,作者是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的知名教授,很多观点振聋发聩,非常有触动!比如人生并无意义,所有均为赋予。又比如尝试去做和真正去做是完全两种不同的行为!还有先尽快搞定设计原型的这个思想!都值得反复在生活中运用!

  ●看标题还以为是鸡汤书,结果读了发现算是作者大学教授课程中总结分析出的方法论集合,不知道是原著本就如此还是翻译的问题,整本书犹如温吞水,没什么生趣,读到后面有些无聊,勉强看完了,里面的方法感觉不是太实用

  ●与其说是目标管理书还不如说更符合解决问题方法论,就目标本身来说有更落地的方法。但是作者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路让人眼前一亮。

  ●估计很多人被标题误导了,以为是说教和鸡汤,其实很有看头。达成目标有迹可循,从观念到做法,都有训练的方法。

  ●为想要做的事情,不找任何不做或做不成的理由;对问题进行重构,提高问题层次是今后要实践的重点。

  ●对我很有帮助。

  《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读后感(一):详细笔记!这本书严重被低估

  理论上,这应该是一本设计思维应用于生活的书,作者是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的知名教授,很多观点振聋发聩,非常有触动!比如人生并无意义,所有均为赋予。又比如尝试去做和真正去做是完全两种不同的行为!还有先尽快搞定设计原型的这个思想!都值得反复在生活中运用!

  很纳闷豆瓣评分怎么如此之低

  你看看我做的笔记: https://mubu.com/doc/oHGjVl9EI

  《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读后感(二):换一种方式就能实现期待已久的梦想

  伯纳德·罗斯,早在1969年在斯坦福大学设立了“社会生活设计师”课程,旨在鼓励同学们换一种方式思考该如何达成人生目标,帮助学生消除患得患失的心态,并付诸行动。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学生自选课题,学生可以选择完成一件自己向往已久却从未付诸实施的事情,或者选择解决一个自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这门课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便是学会了从灵深处真诚地面对自己。对自我的认知越清晰,就越快乐。当我们充分了解自己行为的动机与自身定位后,便会知道如何打造一个更令自己满意,也更充实的人生。

  我们需要在面对障碍的态度、对于问题的思维模式、处于困境的解决策略和做事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转变。

  一切理由都是胡扯

  自己向往已久却从未付诸实施,理由是预期的困难不可逾越,自己做不到或晚点再去做,所以不去迈出第一步。

  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谁遏止了我们实现理想的脚步?父母、爱人、子女、同事、老板等——似乎所有人都在阻碍我们实现理想。但所认为的阻碍其实都是有理由的,当对着假想的观众逐条解释自己理由时,我们会发觉这些理由其实站不住脚,深挖原因就会发现,阻碍成功的罪魁祸首几乎都是自己。

  理由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要拿它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不然就会显得不讲道理。使用理由能彰显自身的理智,但使用这些理由也意味着我们没有为自己的行为负起全部责任。理由通常都是借口,我们用这些借口来掩饰自身缺点。当我们不再使用借口,我们才更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行为。

  外在阻碍有时确实存在,其实我们都有能力扫清这些障碍。

  改变思维模式,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

  是否有过看似自己无力解决、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往往都是因为没有问对问题。自认为在处理问题,其实我们是在处理一个与实际问题并不太契合的答案。有一个摆脱这种困境的办法:停下来思考“真正的问题”何在,明确自己到底想从结果中获得什么,向自己提:“如果我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能给我带来什么?”之后的答案可以转换为一个内涵更丰富、更具延展性的新问题。这会让思考更进一步,最终提出一个更合适的问题,另外这个过程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不断重复,问题不断升级。

  插图

  《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读后感(三):提升目标达成率,用好这3招足以

  阅读前帮忙点下“关注”!具备目标思维的人,总能够走得比别人更快更久一点。

  作者:积极的麦子

  大家好,我是积极的麦子。跟麦子一起,高效锁定属于你最宝贵的睡前时间!今天是2020年1月29日,我们继续给大家分享一本有关达成目标的书《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

  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斯坦福大学设计院联合创始人伯纳德·罗斯所写。如何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呢?作者认为可以依靠设计思考的力量,以此来挖掘内在潜能来实现人生目标。这本书的大多数内容均来自作者十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应用设计思考的方式,改写人生目标。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分享书中的3个重要内容,它们分别是:

  一、重构思维,突破障碍

  二、掌握语境,改变影响

  三、建立原型,达成目标

01

重构思维,突破障碍

  执行目标时,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阻碍。不少情况下,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实只因我们没有能力看透问题的本质。

  书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一次创业设计课上,学生们被安排去缅甸执行一项灌溉项目任务。当他们抵达目的地时,发现当地的村子里根本没有电,村民在浇灌庄稼时也是通过蜡烛和煤油进行照明,这对于他们所执行的灌溉项目来说,可谓是致命问题。

  此外他们还了解到,当地居民年收入的25%都用于购买蜡烛和煤油。经过分析之后,他们发现导致当地居民贫穷的并非灌溉问题,而是照明问题。随后他们回到学校 ,通过说服教学团队从灌溉问题转向照明问题上。

  最后学生们开发了一款价格超低的太阳能LED照明灯。与普通照明灯相比,太阳能LED灯充电更加切合当地居民的需求,同时也降低了居民们在照明方面的开支。

  很多时候,当我们面临困难时,不要急着下决定。不妨尝试转变个人观察视角,通过重构思维的方式,审视一下目标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就好像表面上学生们的问题是灌溉问题,实际上却是照明问题。

02

掌握语境,改变影响

  人类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类能够运用复杂的语言进行沟通、及自我暗示。同理,当我们在执行目标时,语言同样能够影响到我们。

  不同的语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你的新年目标是计划掌握英语,为了能够尽快驾驭读写能力,于是你给自己制定每天掌握30个英语单词。不过遗憾的是,经历一周之后,你开始动摇了。

  原因是,先前记住的单词,现在竟然忘掉一干二净了。你内心很自责,于是你开始用肯定的语气认定自己根本不适合学习英语。

  掌握语境,能够影响到我们的行为与思考。

  比如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记住单词”,但如果将这句话转换为陈述句会怎么样呢?

  “更好地记住单词”——这样是不是更加清晰了!通过语句的转换,我们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当下的问题。为了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我们还需再高一层的思考,比如询问自己:更好的掌握单词,是为了什么呢?

  增加词汇量,提高语句组织能力,进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这样自我询问下来,核心需求就出来了,提高英语阅读理解力,才是我们要解决的最终问题。

  有什么好办法能够有效提高英语阅读理解力呢?当然有了,最有效地方式就是,阅读英文原版书,从浅到深,从易到难。这要比单纯的记单词高效的多。

  通过语言的转换,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问题的本质,以此加强思考能力和行动的正确性。

03

建立原型,达成目标

  达成目标需要建立原型吗?需要!

  建立原型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能够使我们更好的向对方展示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有效的意见反馈。

  可能很多人是第一次听到过建立原型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建立原型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建立原型的过程,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比如当你在处理一件事情时,首先你得需要有一个想法,然后逐渐将想法形成陆续要执行的步骤,最后通过验证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当然,这个环节你也可以通过请教他人得到。——这便是建立原型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原型建立在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阶段,原型建立可激发更好的想法;(概念原型)

  二阶段,解决方案演化成形;(可行性原型)

  三阶段,验证解决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成预期。(功能原型)

  某种角度理解,建立原型与之前我文章中提到的目标客观化概念如出一辙。也就是说,当你目标设定好之后,你还需要能清晰的描述出如何实现目标,及如何执行才能达成目标的问题。

  我们来总结下今天的内容:

  达成目标绝非易事,需要我们懂得审视问题的本质。当我们在执行时遇到难以逾越的阻碍时,尝试着停下来转换下视角,通过重构思维找到当下要解决的本质问题。

  语言的力量很强大,为自己塑造有利的语境,将影响执行目标的效果。

  实现目标除了懂得设计合理的目标计划,还要善于创建个人目标原型。只有清楚的了解如何执行,才能得当预期的结果。

  麦子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来帮助!我是积极的麦子,目标思维实践者,创立【跟积极的麦子一起学目标管理】帮你搞定所有有关目标问题!擅长目标管理,职场文案写作,构建个人目标体系。

  《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读后感(四):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最受欢迎的自我成长课

  每一个“我”都被严重的低估了。到底是什么遏制了实现理想的脚步呢?有人会说是父母、爱人、子女、同事、老板等,似乎所有人都在阻碍他们实现理想,但追究起来你会发现,阻碍成功的罪魁祸首几乎都是我们自己。

  改变在现实生活当中并非易事。当我们下定决心做某些事的时候,比如学习计划、锻炼身体、忠于伴侣、遵守截止日期,以及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等,三分钟之后,可能就无下文了。目标还在,但达成目标被无限期拖延。

  当我看到《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这本书的时候,立刻被书名吸引,心想如果确立的每个人生目标都能达成,那就是开挂了的人生啊,谁不希望拥有呢。转念又被书名所惑,以为又是一碗浓浓的鸡汤。但通读全书发现,作者通过大量体验式的训练,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并非空话。对每个人来说,外在阻碍还在,但也完全有能力扫清这些障碍。

  《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作者伯纳德.罗斯是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联合创始人、教务主任。本书以罗斯先生在斯坦福大学数十年教授的经典课程为蓝本,将设计的思考方式,比如共情、定义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的理念沟、沟通技巧用于改善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上,像训练肌肉一样,让达成目标成为一种记忆,让改变的习惯变成路径依赖,就能够应对生活的变数和各种人生挑战,变成更好的那个“我"。

  “我”是如此重要,“我”又是如此胆怯。和其他作者的自说自话不同,罗斯教授更希望你能参与到他的书中。在大量训练说明的后面,紧跟着三个字:“该你了!”,瞬间就有一种被推到舞台中央的感觉,聚光灯下,万众瞩目,你必须做点什么。富兰克林.罗斯福曾说,“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是恐惧本身”。硬着头皮练习、行动之后,感悟和改变就此发生。

  下面我就选取书中的一些给我感触很深的练习,与你分享:

练习一:无意义的练习

  怎么做呢?随便选择一件事物,任何事物都可以,然后大声说,这件事物没有意义。比如说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我的妻子没有意义,我的鞋子没有意义,我的衬衫没有意义,头发没有意义,体重没有意义,自行车没有意义等。从这些微不足道的琐事,到看似极为重要的大事,其实都可以归为一类——没有内在意义的事物。

  什么?这些都没有意义?怎么会没有意义呢?当我说着说着的时候,我理解了罗斯教授的意图:其实事物的本质并非都是你所认为的那样,为一切事物赋予意义的人就是你自己。所以赋予事物包括人际关系的各种意义,其实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既然是我们选择的结果,那我们就有能力改变,改变对这些事物的看法,以及他们对我们的意义。

  比如刷碗这件事,很多人都讨厌做。但我家先生却特别享受,他说看着一个个脏的盘子碗,在自己的手里变得整洁干净如新,让他特别有成就感。你看换了一种态度看待刷碗这件事,也许就能从中体验到乐趣。

该你了!

  也把你身边的事物通通说一遍“没有意义”,哪怕在心里。你会体会到那种世界崩塌的快感,然后再一一重建,赋予它们对“我”来说的意义,这就是一种选择。生活当中的很多难题都是这样,需要你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思路去看待,可能就有了不一样的答案。

  这是改变的第一步。

练习二:一个"好"理由

  做这个练习,最好找个搭档,虽然你也可以一个人分饰两角。第一个人以“我---理由是---”这样的句式开头来陈述,第二个人回答,“这真是一个“好”理由”!然后调换角色,循环多次。

  比如可以这样说:我写这篇文章的理由是想分享自己的知识。

  另一个声音说:这真是一个"好"理由!

  然后接着说:我很疲惫,理由是昨天睡的太晚了。

  另一个声音说:这真是一个“好”理由!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因为我们为一件事找理由的时候,往往不自知,觉得天经地义,十分充分。但对方夸张的地说——这真是一个"好"理由——还加了引号,你就会反思,你会发现这些理由似乎站不住脚,有待商榷。

  很多时候,我们都太善于找理由了,其实很多理由都是胡扯。改变的障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理由的存在。比如我们上班迟到了,开会迟到了,然后老板问为什么迟到,你通常怎么说呢?

  估计会说塞车,会说路上发生了车祸,还有出门的时候忘带雨伞了等等。这些理由看似非常充分,但这真是迟到的理由吗?

  如果把这些问题归结到这样的理由身上,那下次十有八九还会迟到。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你不够重视这份工作或这个活动。如果迟到一次,就被开除,估计就不会迟到了。

该你了!!

  和自己做个约定,非到万不得已绝不找理由。做事之前先定下这种决心,可以鼓舞士气。相信自己,照此行动吧,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练习三:找到真正的问题

  生活总会遇到各种难题,比如作者举例,有人提出:我怎样才能找到人生伴侣?试着把前面的“我怎样才能”几个字去掉的话,就变成了找到人生伴侣。这样的转化,就使找到人生伴侣,不仅是个问题,还是答案。

  那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呢?

怎样才能得到陪伴? 怎样才能被人照顾? 怎样才能不再工作? 怎样才能拥有长期的性伙伴?

  每个疑问,都引出了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每个问题又都有很多可能的解决方案。找到另一半只是其中之一,也不见得是最好的方案。

  所以把问题背后的问题找出来,找到人生伴侣,可能就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或者即便解决了人生伴侣的问题,也不会解决你的根本问题。

  以第一条为例,如果找到人生伴侣是为了满足对陪伴的需求,那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如何才能得到陪伴,而找到人生伴侣就变成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一个了。

  当问题改变,我们的视角也转变了,可能解决方案也随之丰富起来。

  纠结于问题本身,只会原地打转,让事情一筹莫展。换一种思考方式,找到人生伴侣,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呢?

  找到人生伴侣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呢?

  新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得到陪伴呢?

  所以这样的练习可以让我们避免钻牛角尖儿。当一个问题始终无解的时候,不妨采用这样的思考过程,它通常能打开思路,提供广泛的解决方案,将原来的问题变成浮云,接下来该怎么做,一目了然。

该你了!

  找一个困扰你的生活、工作或人际关系的问题。以我该怎样开头,然后问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换言之,如果你不再为他纠结到夜不能寐,你会得到什么好处?把答案写在原问题上面,把这个问题转化成一个新问题,然后花几分钟来思考可行的解决办法。

练习四:行动胜于一切

  你以前是否有过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成长经历?请回想一下那次经历的过程,你的感受如何,为什么至今仍记忆犹新。再重新审视你目前的生活,是否还就没有这样的体会了?接下来请选择一个领域或一件事,做出新的尝试。首先迈出第一步,哪怕是很小的一步,然后在接下来的三周中,每周都要求自己更进一步。

该你了!

  罗斯教授告诫我们:不只是尝试,而是真正的行动。因为努力尝试和实际做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如果你尝试去做某事,可能会达到目的,也可能毫无结果。失败之后,可能就永远不再尝试了,结果肯定不够理想。但如果采取行动去做某事,那么不管你碰了多少次壁,也不管你最终采取的策略遭遇多少挫败,你都会想着把事情完成,为达到目的下定决心,专注于行动。

  我们经常会因为害怕失败,而过着循规蹈矩且不能令自己满意的生活。付诸行动去尝试新的体验,每成功一小步都会促成重大的人生改变。

练习五:我会怎么做?

  人生是一趟没有返程的列车,所有人都殊途同归,但不同的是过程的精彩与否。如果这是生命的最后阶段,你想要做哪些改变呢?

设想你的生命只剩10钟,你会怎么做? 设想你的生命只剩10天,你会怎么做? 设想你的生命只剩10月,你会怎么做? 设想你的生命只剩10年,你会怎么做? 设想你所剩时日无多,你会怎么做?

该你了!

  人生过一天少一天,所以从现在开始,下决心重塑最好的自己。不要用固定的僵化的词语,把自己的人生限定住:比如我是一个懒惰的人,我是一个不可能减肥的人,我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我是一个看书就头疼的人---其实细想一下,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

  生命只有这一趟旅程,为何不让它精彩一些呢?威尔士和爱尔兰的诗人以及剧作家狄兰.托马斯的诗歌《不要温和的走过那个良夜》(巫宁坤译),或许可以给你很多启发: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 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迸发出闪电,他们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善良的人,当最后一浪过去, 高呼他们脆弱的善行可能曾会多么 光辉地在绿色的海湾里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过翱翔的太阳, 懂得,但为时太晚, 他们使太阳在途中悲伤,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严肃的人,接近死亡, 用炫目的视觉看出失明的眼睛 可以像流星一样闪耀欢欣,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您啊,我的父亲.在那悲哀的高处. 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 我求您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