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南安无故人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南安无故人读后感摘抄

2021-04-20 01:32: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南安无故人读后感摘抄

  《南安无故人》是一本由陆俊文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安无故人》读后感(一):有故乡,无故人

  摄影/肉腾腾

  《南安无故人》读后感(二):其实只是写得过长的短评

  感谢山川赠书。说真的,翻开这本有着文雅名字的小说时完全没料到里面暗藏这么多血淋淋黑魆魆的重口味……看的过程本是很想挑剔人物把控不好:细节处塑造得过分扭曲至失真——年轻作者想要表现世相黑暗总是一不小心拿捏不稳。读到后半近高潮处,又觉得作者文笔在本书漫长的酝酿中似乎逐渐精进了,野心随着故事主题的接近而显露。书中能布下这么多人物线,试图在清淡克制的讲述中展现一种往事苍苍的大气,虽然成品谈不上完美,最后能把故事基本说圆了,作者的努力就值得肯定。另外,自序其实不妨放到最后作为后记阅读,能加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总的来说,值得开卷。

  《南安无故人》读后感(三):黑色的空气,无力的血。

  2016.8.21.初读

  2018.12.15.再读

  过后,只有一句话了: “连自己都可怜不过来,却还有工夫去可怜其他人吗?”冷漠残忍无可奈何,却是燃着烈火,光芒四射的座右铭。

  初读时,我还未满十七岁,满目里只看见血淋淋,现在再读仍旧血淋淋,不过那浓郁血色的红色基调上斑斓的是各色的血,散发着鬼魅幽暗的腥甜,咸涩的空气让人无奈的笑了出来。 死亡才是救赎吧,只有活着的人才救赎不得。

  春宁这么多年了,终于自由了,也许终于可以回到从前采摘木棉花的土地。

  林宇策和陈多多,好像再多看他俩之间的描写啊,小时候说不要柚子想要你,多年后再说我们下辈子不当兄弟了。直到最后,阿策用消失来成全了多多。

  美惠早就在那个月夜里,莞尔一笑中,一瞬间成长了,精神上的迅速成长比起肉身的痛,更让人痛苦到清醒。 陈多多什么时候才敢面对这真实的桩桩血案,真实的面对自己,不要逃了,又怎么会逃的掉呢?永远逃离,永不被救赎。 只有他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蒙住默生双眼的那一刻,他是不是想要长大了?路还很长,宿命中的遗憾早就消失了,永不可弥补。

  远方有多远,流浪者的最后驻地就是远方的终点,也是困囿后世的故乡起点。

  我仍期待陆俊文,他是暗夜里低语的使者,告诉众人一些残忍的美丽和动人的温存。

  今夜星光闪耀。

  《南安无故人》读后感(四):南安无故人

  如果说最大的谜团是叶美玲和美惠终于将阮凤英和陈天福以及林东的一切全部毁灭 春宁和李姐终于翻身 还有就是下水道里关于苦难的所有 他们并不愿意让多多清楚 可是多多也并非纯真无邪啊 他目睹了自己的母亲被痴傻小叔强奸 在春宁帮助美惠逃跑时因为想让美惠留下来告诉了阮凤英 被自己的父亲狠狠压制 实在想不通他到底是怎样的人物性格

  阿策却更为清晰 他打算和美惠结婚是为了给美惠一个身份 让她和多多在一起 却导致了多多的远走 多多的远走或许导致了叶美玲的再无后顾之忧 于是联手美惠 阿策人物性格其实也很模糊 不果断偶尔大胆 除了想要拿到红箱子没有其余的个人意志

  美惠算是可悲吗 被林东拐卖 被陈天福强奸 被阮凤英送入下水道做小姐 春宁给予她逃跑的机会 却因为没有比这更坏的了不走 爱着阿策嫁给阿策却没有机会成为一对夫妻 和多多在一起却是在多多想要抛弃过去的时候 多多对她的爱到底是怎样?

  所有的人都没有完整的性格……所有的故事推进都来自于作者的个人意志……

  其中有几段多多和阿策的对话带着浓烈的台湾电影的风格 以及剧情试图举重若轻 可只表达出了轻……

  一脸懵逼的看完了这本书 就和当时《大鱼海棠》的观影感受差不多……全程都是被灌输剧情 人物没有性格 弱化了该有的闪光点…… 没有性格的人物还怎么看啊!

  还有就是想知道吴老师到底是谁杀死的……

  以及所有阴暗的剧情都堆在了里面 陈天福和阮凤英偷情 叶美玲被自己丈夫送给小弟强奸 美惠偷渡时父亲遇害 被林东设计与母亲分离 被林东抓住后囚禁 被阮凤英送入当小姐 春生得病被火化 春宁药流且没流干净去刮宫 黄莺离开下水道后得意不过几天突然死亡 阿策被吴老师猥亵 等等等等……

  惨烈一个接着一个 读者麻木地接受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天呐真是一点美好都没有 真麻木了……

  当然有一些语句是很有预示性的 细节处理地妙 但主线真是……

  《南安无故人》读后感(五):南安无故人,何处是他乡

  看完陆俊文的《南安无故人》好久了,一直想写评论,直到今天,才在课堂上悄悄敲下这篇评论。

  开始看俊文的文章是在高中,看《新概念作文》,被《新日》感动,最后知道他在厦大上学,一度想要考去厦大,那段时间,特别不要脸的以为自己可以考上,叫他学长。嗯,后来没有考上厦大,却依然想要叫他学长。他的名字一直刻在高中的课桌上,不知现在坐那个位置的人有没有好奇。

  后来,还是上了二流大学,浑浑噩噩混日子,看他的每篇文章,并开始尝试写作。看了他在微博上发的《南安无故人》的序言,突然就流泪了,我想,这篇用了四年写出来的小说,一定耗废了他好多心力。

  后来,是在贾彬彬(她是新概念我很喜欢的女作家)的微博上抽到的《南安无故人》。

  在这个小说里,我看到了《新日》的影子,他一贯的风格就是这样,一直没变。但是文笔比那时成熟了许多。一个边境城市,三个少年,关于故乡,究竟是逃离还是回归?

  这其实是一个很时代性的问题,这也是陆俊文的小说不同于其他青春文学的特点之一,他写青春,却并不是很普遍的青春,甚至多多和美惠的生活,我们大多数的青年都没有经历过,可是在陌生的青春了,我们却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当然,他不仅仅是在写三个少年的青春,更是以他独有的笔调,血淋淋的揭示了一个事实,一个关于边境人民的事实。

  上大学以来,离故乡越来越远,最近一次回到故乡,满满的陌生和不适,可内心是不舍的,无关他的好坏,就像萧红写《呼兰河传》,即使这座小城很愚昧,可依旧让人恨不起来,多多和美惠也一样,在南安他们经历了太多了磨难与伤害,可是再回到故乡的时候,还是有一种熟悉感,甚至是吸引力。

  而南安这个故乡,无疑是有代表性的,这个美丽的名字背后,每日发生着各种肮脏的交易,这种反差有一种强烈的冲击,或者用一词叫“反差萌”,只是这种反差更加重了故事的灾难性。

  再次回到故乡的时候,就想构思了一个关于故乡的故事,可是仍然左右摇摆不定,后来看了《南安无故人》,我决定动笔。

  嗯,俊文,我想说,你很好啊,也有很多人因为你而变得更好,因为你的文字而备受感动。

  《南安无故人》读后感(六):用最敏感的文字抒写一个关于逃离故乡的故事

  这本书的体裁是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的地点是中越边境上一个不起眼的小镇。由于当时那个年代国际环境不太平,边境地区时常发生“偷渡”行为,此故事就是以“偷渡”为导火索展开的一系列关于爱与失去以及那些来不及说出的秘密的故事。 整个故事都笼罩在一个黑暗的社会中,即使书中有写到三个主人公小时候在一起的感人时光,但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仍时时感到深深的恐惧感。整个故事充满灰色,大人们之间贪婪的嘴脸,无耻的勾当让三个天真勇敢的孩子犹如被一张黑色的大网困住,他们无法逃脱,只能默默承受来自肉体和精神的残酷鞭打。 阅读一本书,除了书里的内容外我最喜欢看作者本人为书中内容写的序言。我有一个习惯,打开书的封面后先阅读一遍序言,看完这本书后再返回来看一遍。不要小看序言的作用,它除了可以帮你在阅读本书之前快速掌握本书的内容外,这也是一个可以深入了解作者写这本书时的初衷的重要途经。 之前我在网上看了《南安无故人》的序言,我被序言深深地打动了。行文用词很真实,很随意,就是在向读者讲述笔下“南安”故事的灵感来源。当初作者几乎想要放弃这个小说,他认为这个小说“既难写,又不讨巧,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你要说的这些故事”,但就是在这样漫长的自我撕扯和对抗中,作者终于写下了结局。 在作者本人的自述中曾讲到本书出版的来之不易。历时四年,历任五任编辑,一波九折。在出版政审的时候还是删掉了一些敏感的部分。这就是我将要说的本书文字的“大胆”。我在读的过程觉得“恶心”,血腥,黑暗。就像作家笛安说的:他的小说是有野心的,他用一种日渐成熟的叙述,想要完成对每一个生命的一唱三叹的描述。 “蒙太奇“这一词,我最早在小学教辅材料中看到,后来随着阅读面的扩大,了解到它其实是一种类似电影镜头的转换。而这个小说的叙述方式就采用了这种方式,把小时候的故事和长大后的故事两者穿插回忆,从一个镜头变换到另一个镜头。让读者跟随主人公一步一步的向真相靠近,既神秘又期待。 一部成功的小说是要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的,而打动读者心的小说则一定是有感情的。 作者曾说过:“故乡永远是我心底的羁绊。我写下来,不是为了怀念,而是为了靠近。”“我告诉书中的人物,你要充满勇气,要决绝果断,我让他们带着我的心愿,用一种粗暴而有效的方式逃离。”他曾坦言,十七岁的他,和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急切地想离开故乡。我想,正是因为这些藏在心底发酵的情感一点一点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溢出,后来才有了“南安”这个故事吧。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又看了一遍序言,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容易感动的人。我告诉自己不必耿耿于怀,只在心里默默感慨即可。或许当我们读完这个故事后,说不定下一个“南安”就出现了呢。

  《南安无故人》读后感(七):大地上的异乡者

  大地上的异乡者(写于2014-03-24 )

  坦白说,这是一部让人看了十分不适的小说。除因作者写得非常用力,每个人的故事都悲凉得很硬。也因为,它不能带来安慰。同时,故事中的南安,被故事中很多人物视为故乡或不得不视为故乡的南安,实际上从不曾是故乡。它更像是一个集合站,集合了各色气味、不同服饰、口音、理想的人把这里当成中转站,从这里汹涌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美惠在这里隐藏秘密度过少女和青年时代,越南人叶美玲在这里开始另一些秘密,多多、阿策也在这里面对着自己缠绕于心的爱情。更不必说阮凤英、春生,或者陈天福兄弟。垂垂老矣的外婆和身着奥黛的女人们,还有脱北者后裔。这些来自不同地区人身上混合的气味织成了这座叫做“南安”的城市。它充满湿润的气息、生硬的欲望、狂乱的过往。人人都心照不宣,却试图离开,然而离开之后,那一座座城市都未必不是南安。故乡,也同样仍在远方。

  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想起一句话“大地上的异乡者”。作为一个集结了越南新娘、朝鲜脱北者等元素的小说,《南安无故人》显示出极大的勇气。先不说这些元素对于年轻作者而言很容易变成点缀,这些元素的存在也容易造成一些阅读障碍,很简单,因为你无法把一个外乡人写成一个粘连着故土的有血有肉的人。但这本书做到了,因为它找到一个很好的点,就是中转站,南安。

  因为南安,所有人汇集在一起,经过故事发展,很多人物都并非来自南安,甚至连号称一直在这里生活的人,他们的人生中同样经过了其他一些城市。这让所有人物都带有平等的意味。这种平等造成了故事虽然具备猎奇性,但它很合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的缝隙。

  另一方面,本书所带着的视角是偏女性的。

  以女性的细腻和凛冽讲述了一个男权的社会,甚至借人物之口说出“我猜你刚刚也看出来了,这地方,女人得听男人的,谁也不敢招惹男人,可女人之间不同,非得争个你死我活才罢休。要想出去,只有一个办法,靠男人。”这样一句话,将一个专制、卑劣、自负的笼统男性供上了沾满鲜血的神坛。或许也正因此,叶美玲可以对着陈天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问题是,在这样不太符合现代社会意识的属于南安的话语体系中,这样的结构表面上压制了部分女性意识,更多时候却拉出了潜在的属于女性的复仇。对自我人生的复仇,打破人生轨迹,甚至沉溺于一种罪恶的帮凶团体中。在这里,作者如图一个隐藏的帝王,怀着野心打造了南安这座城市的意识形态。正是这种意识形态,让每一个女人甚至男人都变成这座城市的寄居者,也因此,失去了自己本身赖以存活的故乡,以斗争的姿态存在于这座城市。

  从目前的篇幅看,南安更像是一个盛满人的瓶子,有一个小豁口,每个人想从这里爬出去,却被自己所处的环境洗脑,他们的位置是被控制住的,这种控制无关性别,虽说这种惨烈多少是刻意为之,但也因此,故事情节带有强烈戏剧性。随时等待着,一个明天来临,虽然说,明天是不该存在的,因为每一个今天,都曾经是明天。或许,正是大地上异乡者的身份,让故人变得十分温柔,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互为对方的故人,却时刻,都在寻找自己的故乡,这个故乡,除了能安身立命,也能让他们洗掉往事。只是,无论如何洗白,南安,都会像一个套子,触动神经,继而重新跳上头脑,它活跃、疯狂,打碎的个人历史很容易在这里完成重组,又如何知道,那个如今对着你的水枪,不会是一把能射出子弹的手枪。

  《南安无故人》读后感(八):人是地球的流浪儿,地球是宇宙的流浪儿

  认识俊文多年,期间一直互相鼓励,他的长篇终于在今夏面世。我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才抽空写写“在南安已无故人”的俊文。

  如果我的记忆没错,初识俊文是在2011年的夏天。彼时的他还在厦大念书,我在上海干着一份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的工作。将就的生活让我把希望全寄托给了小说,很想和人交流除生活之外的话题,说巧不巧,他出现了。俊文是一个长得清秀的广西小伙,浓眉大眼,像闪闪发光的星辰,当然,第一次见面是在两年后的上海,我们一起入围了第三届文学之新的比赛,刚好分到一个房间。最终的结果是他成功晋级九强,而我止步于三十六强。文学之新比赛结束后,我便知道他在写这本后来历经波折的“南安无故人”。

  那个时候,他已经毕业,我也最终从上海辗转于厦门,再北上帝都,直到现在。得知他的长篇将要出版之时,我的心情似乎也有点兴奋。我们都很清楚,严肃文学能出版本身就是一种胜利,此外便不敢奢求销量。我手头一共有两本《南安无故人》,其中一本是签名本,上面有他的赠词:南安无故人,北方有为攀。“当然是笑谈,为了南北押韵对称而已。

  我很佩服他,他的第一本长篇就敢挑战这么宏大又不好操作的主题。期间涉及多个地域,人物关系更是错综复杂,而且由于题材本身敏感,稍微处理不好,就会虎头蛇尾。好在多年的小说创作,使得他在处理这个貌似难以处理的题材时,变得驾轻就熟。

  掩卷完后,我陷入长久的深思,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的病患,一时还不习惯远离药罐的生活。我在思考,这些人物的结尾不可谓不悲惨,情节不可谓不跌宕,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到底是他们本身,还是环境使然?说实话,我没有答案,小说也没有给读者提供答案,一切都需要读者本人去思考。南安,这个位于中国最南边的小城,由于和越南接壤,变得有些敏感,就是在这样一个敏感的小城,生活着一群如死水般的活人。

  表面上平静的南安,实则暗流涌动,就像移动前的冰山,总会给人造成稳如泰山的错觉。随着剧情的深入,南安就像被搅动的冰块,在中越边境逐渐形成一股巨大的漩涡,席卷所有的当事人或者局外人。这种想抽离却不得的感觉,多年来我深有感触。这些年来,我的足迹遍及中国数十个城市,一直在寻找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栖息地,在寻找过程中的不安、惶恐恰如本书所呈现出的氛围。可以说,当漂泊中的我看到这本“暗流涌动”的书时,在内心深处真的有种他乡遇故知的宽慰。若是“南安”会说话,我一定会伸出手,跟它说一句:“你好,我们终于见面了。”

  好在我认识它的主人。将它创造出来的主人,我自认为还有些了解。所以我很多时候都会借由书本揣测作者本人的想法。原来,俊文也是一个敏感的小孩,在幼时接触过的人或事,会暂时尘封在脑海,长大后通过某些契机,这些人和事就会清晰地出现在脑海。在这个时候,除了将他们安排在雪白的文档中见面,我想不到更好的方式。这些动荡不安、老是让夜晚失眠的记忆,就这样慢慢平静了下来,就像哭叫的小孩,终于嘬到了香甜的奶嘴。

  俊文这些年的经历,在地图上看,就像一个符号√:离开广西去厦门念大学,毕业后往江西,再赴上海,最后北上帝都,像极了一个√。这也暗暗说明了,他的路选对了。再看我在地图上的移动轨迹,就有些缠绕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找到线头,理清这些乱麻。

  我们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理想主义,而理想主义的潜台词就是鼻青脸肿,但好在伤疤会愈合,我们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主。每当夜晚仰望寥阔的苍穹时,我就会觉得我们真像地球的流浪儿。当有一天,我通过一个科普视频看到地球在宇宙间的位置时,又觉得地球何尝不是宇宙的流浪儿。

  《南安无故人》读后感(九):日转星移

  日转星移

  在听到《南安无故人》时,我总以为是一本怀念故乡之作,小清新之间带点物是人非的萧瑟感。南安,我从字面上去揣测:南方一座安定的城。拿到书看完了序发现时代背景跟我父母亲生活的时代有点像,拐卖妇女小孩、人们拼命挤向大城市企图一夜暴富…南安没有江南水乡特有的柔美,只日日夜夜带着令人可恶的湿热。整座城带给我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我才知道边境生活不是我眼中看到的那样,人人都能靠卖廉价的卷烟各香水过活,喝着啤酒惬意度日。”如果是我,我也想逃离,搭上一趟远方的火车去找寻令人称之为希望的东西。

  “欢迎来到南安来”一块油漆的大牌子出现眼前。

  故事发生在南安这座湿热的小城——多多和阿策的故乡,美惠的他乡。

  多多的父亲陈天福因为多多是弟弟陈天宝的儿子从心里深深憎恨着这个被拐来的妻子叶美玲和她的儿子陈多多。他跟隔壁阿策父亲林东称兄道弟,却背着林东跟阿策母亲阮凤英勾搭在一起。

  多多在街上捡了“哑巴”美惠回家,祈求母亲把她留下。不料却是这个善意的举动造成美惠悲惨的一生。还在初潮的美惠被喝醉酒的陈天福猥亵,叶美玲只能抱着多多躲在角落里看。美玲后来又再次“羊入虎口”被阿策父亲“马眼”囚禁,后来又被阮凤英关在下水道中等待接客。

  多多是懦弱的。在阿策帮助美惠逃离下水道时,他想到美惠不再属于他,竟自跑去跟阮凤英告密。后来阿策执意要娶美惠,多多心伤,只能踏上火车,离开南安,离开有阿策和美惠的南安。

  在多多离开的几年后,美惠找到多多重回南安,但没料到南安已无故人。

  多多一直在这团迷雾中找找寻寻。在精神病院找到了阔别几年的阿策,但阿策慌忙失措地躲着他;在城南找到了美惠和春宁慌称已死的李姐;在报纸上看到潭水里的红木箱子,听别人说吴爷爷被阿策杀死了……美惠和春宁想趁机把阿策送走,最终多多终于找到了留下的阿策,度过了这宁静的一晚。阿策还是走了。多多把这所有的一切全都归咎到美惠身上。他又买了一副打胎药给美惠吃。李姐的到来让多多精神失常,听说了“这些事最好你还是不要的好”,被蒙在鼓里的多多一把汽油烧了这一切一切像以前发疯的阿策一样。然后这个冬天他又一次离开了南安。

  “无数囚笼般的寂夜和无数压抑在灵魂深处的嘶喊 无数仓皇流离的逃亡和无数来不及说出口的真相”我看到这里南安几乎是结尾了,我终于吐了口气“终于是到真相大白了。”人性的压抑让我有了一种不适感,《南安》跟以往看到的青春残酷小说并不一样,它的背景更贴切生活,让人觉得这真的存在,真的有人每天处在这水深火热中。

  三年后南安来的一封落款为陈默生信让他再次踏上归途。原来美惠为多多生完孩子难产死了。多多带着孩子带他和美惠初见的街道,说了三天三夜,然后带着孩子离开了南安。经过广告牌——欢迎到南安来,他捂住孩子眼睛希望他的记忆里不要出现南安。

  默生——偷偷的生。孩子是不被父亲所承认的,所以美惠取名默生。母亲在离开南安途中杳无音讯,阿策偷偷离开南安,美惠难产,车上一则疑是春宁和叔叔被击毙的消息…所有的故人早已远去,只有默生给了陈多多希望,去努力渴望生活。

  “但所谓真相,不过是你必须相信的那样。”美惠这个善良坚强还女孩最终只能生完孩子难产,落寞的死去。她体会到世界的很多罪恶,但她却仍对世界温柔。阿策当年为何离奇失控发疯我仍然找不到答案。心里却不相信如此自在如风的少年杀人犯罪,最后背井离乡离开南安,没有归程。

  回到现实中大口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南安是我生命不能承受的沉重。我宁愿南安永远是幻想中一座安定的城,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南安无故人》读后感(十):回不去的故乡

  何处是故乡?

  每个人对故乡的感受都或多或少有些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不管故乡是贫穷还是富饶,总有一些东西令我们魂牵梦萦。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从来没想过边境生活是怎样的,看完《南安无故人》之后,除了震惊更多的是无奈和沉重。

  像作者一开始说的,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对抗平庸,而书中的人物,对抗的是灾难,像美惠这样偷渡到中国的女子,不管逃到哪里,在那样的环境下,等待她们的都是悲剧。

  南安,在作者的笔下,落后、愚昧、男尊女卑,“这里的女人是没有丁点儿地位的,和越南那里一样,男人们吃饭喝酒,女人不能坐餐桌,躲在帘子后面自己捧个小碗来食,越出一步丈夫就粗暴地踢打,看客们没一个出来劝,反倒是想看杂耍一般拍手叫好。”在女性地位都如此卑微的环境下,阿策对多多的感情,同性之间的爱恋,当然是不被理解和接受的。在阿策出事儿之后,大家宁愿把他当成杀人犯,也不愿意接受他的性取向是同性。

  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的女子,不管怎么努力,始终逃不出命运的怪圈。美惠出生在朝鲜,一家三口偷渡到中国,父亲在偷渡的过程中,被打死了,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好不容易攒到一些钱,想要继续逃的时候,遇到了“马眼”—阿策的爸爸,他把美惠的妈妈送走的同时,扣押了美惠,虽然后来美惠逃跑了,在百货大楼那里遇到了多多,被多多领回家,故事到这里我以为美惠从此会摆脱之前的恶梦,谁知道,这才是恶梦的开始。

  多多喜欢美惠,美惠喜欢阿策,阿策喜欢多多,三个少年,在错乱的背景下,各有心事,对很多事情很无奈,却无力改变。

  多多的妈妈是从越南被拐卖过来的,阿策的妈妈也是越南人,同为越南人,不同的是阿策的妈妈心狠手辣,或许,这也是她在当时必要的生存手段吧。她把很多通过各种手段(或哄骗或拐卖)从越南偷渡而来的姑娘安排在下水道,利用她们赚钱。

  这些姑娘们唯一的念想就是希望哪个男人看上自己,和他们结婚,结束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而这愿望,简直是奢望。黄莺眼瞅着就要结婚了,突然莫名奇妙的死了。复杂的背景、多方的利益纠缠在一起,最终要为此付出代价的,必然是像黄莺这样的连户口都没的小人物。

  她们,连活着都如此艰难,如此痛。

  阿策为了保护美惠,更为了不让多多难过,选择和美惠结婚。而多多不知内情,带着伤心、遗憾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决绝地离开了南安。南安这个养育他的地方,有那么多天真烂漫的回忆和快乐,在长大一点儿的时候,也有了难以言说和理解的疼痛。他努力想忘却过去,但是故乡的一草一木,还有故乡的人,岂是能那么轻易就从脑海中消失的呢?

  而南安,在他离开之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些住在地下的姑娘们被解救了,每个人的命运,都在老天的安排和一些外力的作用下,找到了最适合他们的归宿。这就是报应吧。多多的爸爸、阿策的爸爸、阿策的妈妈,都去了该去的地方。而多多的妈妈,在回越南的途中,也失去了消息。

  命运为很多人收了场,多多回到所谓的故乡,除了破旧的记忆,几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多多在得知真相之后,愤怒的用一把火把自己家的房子烧了。在我看来,这也是他彻底的和过去做了告别。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好在,美惠给多多生了个孩子,孩子代表希望,而这里不会再是孩子的故乡。

  作者说,写这本书的过程,很纠结和痛苦。自我撕扯这个词很贴切。作为看书的人,都切实的感受到了绝望和疼。

  希望,我们都有故乡可回,有老友可叙旧。

  何处是故乡,心安处即是故乡。

  愿社会文明,能够普及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愿,我们的社会,包容度越来越高。愿,少一些无能为力的疼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