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肥皂泡》读后感精选
《圆圆的肥皂泡》是一本由刘慈欣 原著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圆圆的肥皂泡》读后感(一):两代人的和解
这是我读完的第一部科幻小说,能从中看到这几种关系。圆圆和泡泡,爸爸和大西北,圆圆和爸爸,大西北和泡泡,圆圆和大西北,爸爸和泡泡。 吹泡泡是圆圆天生的爱好,绿化大西北是爸爸毕生的执念。起初,他们互相不认可对方坚守的东西和梦想。圆圆和爸爸的关系相处得并不是很好。当他们发现泡泡和大西北可以产生联系,并且可以互相成全的时候,圆圆承认了她一直深爱的大西北家乡,爸爸接受了他一直反对的虚无缥缈的泡泡。 圆圆和爸爸都有自己的热爱和坚守,泡泡和大西北似乎是这两代人梦想的象征。圆圆的梦想显得漂浮,爸爸的梦想显得沉重,但最后漂浮和沉重结合,一切都回归平衡。他们彼此达成了和解,其实也是与自己和解。 仔细想想,这种父女关系是多令人向往!他们都那么优秀,可以互相成全,彼此理解,携手同行。可叹现实中哪有那么多的包涵和原谅?也许终究会放下......
《圆圆的肥皂泡》读后感(二):西方漫画家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我也是08-11年的时候读了很多大刘的作品了,那个时候就对大刘的脑洞无比惊艳。如今欣闻中信出版社请来世界级漫画团队给大刘画漫画版,自然慷慨解囊支持一波。
拿到手后,第一感觉还不错,翻开第三页就进入正文。但是,立马被“刻板印象stereotype”给扫了一下兴致。这篇《圆圆的肥皂泡》本来也是我颇喜欢的一篇,本来期待法国和比利时的漫画大神能够带给世人更惊艳的表现力,但开篇的sterotype确实令人不适:
墙上挂着字幅“如意吉祥”,中式家具,各种标签化的中国文化符号,女性主要角色是好莱坞式的华人女性,后面时不时出现的西方漫画里常见的典型单眼皮清朝脸。偌大的中信出版社竟然没有一个人觉得不妥吗?还是我太较真了?
法国比利时漫画家这样把刻板印象赤裸裸滴画在作品里,真的好吗?第一页的字画和家具,第九页的墓碑上的文字,第十七页的奇奇怪怪的“桃李满天下”“百年树人”贴在市长办公室墙上,第二十页穿红色旗袍的记者(上一秒戴着的口罩还莫名其妙失踪了,她旗袍可没有口袋),第二十页左下角清朝中国脸,第二十二页中间的“意吉祥”,第五十七页公园地上散落的垃圾,另外城市的建筑和街道风格跟香港很像,看得出漫画家去过多次香港……暂时就这些,其他可以自己去看看,欢迎补充。
看惯了日系漫画,欧美漫画接触较少的我,还是不太习惯这样的画风吧,尤其贯彻其中的刻板印象确实让我觉得不太合适。
《圆圆的肥皂泡》读后感(三):一个属于理工直男的浪漫肥皂泡
其实说起大刘的作品,我总是心虚中带着些惭愧,因为他的小说虽然我翻开过很多,但真的完整读完一遍的只有《三体》三部曲,这还是在它获奖之后我每看几页就要对自己说:“这可是神作!要耐心,要耐心……”这才勉强适应大刘的“硬核”文笔。
而其他的小说我大多是通过广播剧、半小时读本书一类的节目欣赏完的,所以当我听说他的作品出现漫画版后,就毫不犹豫的入手了。
漫画本身采用的是欧美系的画风,我个人觉得这种粗旷的风格真是和大刘的故事中那种在近乎土气的大背景下插入硬科幻的特别匹配。
这本漫画和大刘的很多故事一样,这是一个充满“中国特色”的科幻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圆圆出生在一个叫“丝路市”的地方,这是西部地区一个常年少雨到已经不太适宜人类生存的城市,由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建立起来的,并且用类似于“南水北调”工程那样为这个城市供水。
而圆圆的父母是一对儿致力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科学家,她的妈妈甚至在某次科学实验中不幸遇难,但继承了父母聪明才智和执拗的圆圆却没继承他们的理性,因为她从小到大仿佛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唯一的爱好就是想尽可能的造出越来越大的肥皂泡。
等圆圆长大以后,丝路市的环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最终国家决定将整个城市的人全部迁移,丝路市被彻底废弃。而圆圆的肥皂泡也已经大到了足以覆盖一座城市,当她的成果开始给大家带来危险的同时,也意外的发现也许这个肥皂泡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当我迅速的将漫画翻完后不由的感慨:很多人都说大刘的小说胜在扎实的科学知识配合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我倒觉得大刘最难能可贵的是哪怕在这种听上去就有些硬的科幻故事中,也保持着一颗追求浪漫的心:
圆圆用来造肥皂泡的材料是一种名叫“飞液”的物质,这是因为大刘在2004年最初发表这个故事时,这种现实世界刚从实验室里被发明出来的物质还没有一个被大众所熟知的名字——现在我们叫它石墨烯。
当然了,一个功力深厚的理工男从一项新物质的特性中就看出它改变世界的潜力并不是什么太让人惊讶的事情,但哪怕是看出了它在各种领域都存在着巨大潜力的前提下(大刘在故事中已经借助圆圆的行动向读者讲述了它在新能源和航空航天领域的作用),却依旧让主人公用来吹出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肥皂泡,而不是去构思一个可能更贴近现实的外来,这种浪漫可以说比科幻本身更硬核啊!
将这本漫画合上以后,我决定找个机会把它当作礼物送给某个还在上幼儿园的亲戚,毕竟以他现在的年纪,就大致可以看懂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了。但等他再长大一些如果再回看这个漫画的话,就会看出大刘在这个童真的背景下隐藏的两代人冲突,以及他本人对现实的吐槽:
“你居然花了1个亿就为了吹出肥皂泡,真是太自私了!”
“比起你们当年花了好几百亿,就为了建立一座很快就要被拆掉城市,这还很微不足道!”
《圆圆的肥皂泡》读后感(四):九短篇
翻资料发现 2019.05.04 看完大刘 9 个短篇后记的读后感,是微信读书上单独的短篇,和这本书的内容肯定不一致。
01 圆圆的肥皂泡
浪漫!如果一定要挑刺儿说那个 “顿悟型启示” 居然不是圆圆自己想出的,我觉得有些鸡蛋里挑骨头了。一辈子献身于干涸的 “丝路市” 的父亲,联想到泡泡可以适用于南水北调的功能性用途不要太自然而然。
一个人可以完全自主地决定这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即便当中因为考虑亲友或者伴侣的感受,产生了折中行为,这种折中行为也完全是个人自主的选择。甚至,往往不能算作是折中,而是经由启发后发现的更优决定。
02 微观尽头
人类试图用超能粒子击破夸克,夸克是否可分?当探索到了微观的尽头,蓦然发现作用于宏观。
03 微纪元
宇宙中惟一幸存的宏人 “先行者”,着陆于无忧无虑的微纪元所在的星球。忧郁是博物馆里才有的东西,人类文明也许会到达那一天吧。
04 坍缩
红移蓝移的概念没太明白,但文中似乎也只有丁仪知道宇宙 “坍缩” 真正的奥义,坍缩发生的那一刻起,仿佛 “返老还童” 一般,时间倒流了,接下来,我们都将越来越年轻。文末大刘还俏皮了一把,反向叠加文字结束短篇。
05 纤维
大刘真的很会制造名词和概念,“纤维丛” real 形象,临近的纤维,就好像「命运石之门」里不同的世界线。想象一个粉色的地球,热恋的情侣手拉手走在沙滩上可以投下 6 个影子。
06 命运
在人类可以利用时空跃迁方式进行恒星际航行的时代,我和爱玛误入了一个时间蛀洞。虽然 “并不是每一个微扰动都能触发蝴蝶效应”,我们却不小心来到了恐龙主宰的地球文明。信奉人择原理?
07 信使
未来的时间旅行者给爱因斯坦带去慰藉,一个愿意听 “教授” 拉小提琴的知音,送他可以奏出真正美妙音乐的未来的信物。
人类有未来。上帝确实掷骰子。08 天使时代
面向对象的基因编程语言 “伊甸园++”。太皮了,简直了。不知道这是大刘何时写的短篇,关于违背 “第一伦理” 的基因改写,想到前阵儿引发热议的 “通过基因修改生来对艾滋病免疫的婴儿” 新闻。
出发点自然是 “好的”,但风险未可知,人类可不可以应不应该做上帝做的事情呢?“愿奴胁下生双翼” 当然是人类古老的愿望,飞人战队的胜利就好像微人类的胜利,是压倒性的、不可避免的。
09 中国太阳
各人有个人的际遇。“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水娃在高空擦玻璃的心流体验,以及整个故事的走向,真是让人充满希望!p.s. 这篇是 2002 年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