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突围》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突围》读后感100字

2021-07-14 00:42: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突围》读后感100字

  《突围》是一本由杨金远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突围》读后感(一):思想在突围

  长篇小说《突围》的作者杨金远也许大家并不熟悉,他也是冯小刚导演搬上大荧幕的《集结号》的原作者。《突围》这部小说也许没有纯粹的战争片那样的酣畅淋漓,作者更着眼于“小人物”的成长,以往的英雄,都是他们拯救人民群众于水火之中,拯救国家,有大爱,有忘我精神的人物,而这部小说中的英雄,更多的是细节的刻画,写的更像一个人了,具有普通中国农民的特点,人物内心情感写的很细腻,故事情节也是紧贴时代背景。

  本书围绕陈池龙一生的追求和战争为叙述脉络,他不断的突围,成长,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主人公陈池龙因为简单的想法参加了革命,经历了闽中、皖南、皖北等一次次战争的洗礼,革命战争中经历着一次次突围,使他渐渐成长为解放军军官,而他的人生、思想以及心理也在经受着一次次的突围,人物因为拥有鲜明和独特的个性而闪光,陈池龙就是这样闪着光又带有小瑕疵的英雄人物,不是以往我们看到的高、大、全的形象,而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惧流血牺牲,在生活中却始终迈不过心里那道坎儿,因为不是处女,休了前妻九红,在战争中遇到了那个与他“惺惺相惜”的任雯,虽然他是地主的女儿,那个时代,他对待地主成分的态度是先进的。在战争中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等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然而在解放后,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任雯为了内心的信仰却失去了生命,生死未卜,迟迟未等到“傻丫头”消息的陈池龙在别人的劝说中娶了张丽仙,又一次因为他心里的障碍,无法与其生活下去,以离婚收场,一个男人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三个女人,是可悲的,小说结尾在陈池龙弥留之际被九红照顾,这时候才有心思仔细看清九红,而在她的心里已飞向魂牵梦绕的任雯。

  一个鲜活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有爱国,有赴汤蹈火的决心和勇气,有对思想转变的抵抗心里,有一腔热血付东流的沮丧,一个优点大于缺点的人,一个误入革命阵营的草莽英雄,最终转化成一个被改造的成熟的革命者。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在革命道路上他是成功的,是英雄是很多人敬重的人,在思想上,内心的枷锁始终被禁锢着,无法突破,正是这样才让我们觉得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人物,不管结果如何,我想作者更多的是表达对封建传统思想糟粕的摒弃之心。

  《突围》读后感(二):《突围》:寻找那份完璧无暇

  看到这个书名,以为大概是讲诉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或者是战役,又联系到红 色经典系列,估计必是此类题材无疑。

  结果读完全书发现,本书其实讲述的是一个革 命者内心心路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突围。

  小说的感染力,流畅度非同一般,战斗场面描写得也非常真实,精彩。一看作者是杨金远,想想也理所当然,作者出身军旅,作品也很多,非常善于于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其中的作品《官司》可能最为人熟知的一篇。

  作品中主人公陈池龙给人展现了一个非常立体的形象,他参加革 命的动机和过程非常的真实。这也是现在过多战 争题材的故事一个大趋势,注重普通人物最真实人性的那一部分。

  其实陈池龙参加革 命初衷就是简单地为了报仇,陈池龙怀着简单的想法参加了革 命,从红 军游 击队副营长再到县 长,他经历了游 击战争、抗 日 战争、解 放战争,一次次战争的洗礼,使他逐步成长,不但在革 命战争中经历着一次次突围,他的人生、他的思想、他的心理也在经受着一次次的突围。

  人物形象非常的饱满,陈池龙有着生动鲜明的个性,大老粗的耿直,打仗不要命的拼命精神。部 队赖以一次次从惊险的战斗成功突围。

  一部小说功力的主要体现在情节的安排和打造,这是体现作品魅力的最大关键所在。本书非常善于制造剧情矛盾,以及由这个矛盾出发,环环入口,步步为营,轻松顺畅地推动情节发展。

  那本书最大地矛盾、书眼是什么呢?就是女人的贞操。陈池龙和新婚妻子九红洞 房的时候,发现九红以及失贞,缘于半年前的那次土匪王世吾劫掠。

  这一直是陈池龙最大的心结,也是其参加游 击队,最初最大的动力。也是本书唯一的大主线,贯穿全书,从第一章,一直到书本的最后一页。

  虽然作品讲述很多战斗场景和故事,但大多简略,故事主要围绕这个心结进行演绎,突围。陈池龙最后还是因为这个问题,休了原配九红,一直在期待和寻找心中的那份完璧无暇,一直遇到了任雯。

  悲剧乃是戏剧中的王者。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主人公悲剧的过程和结局,陈池龙任雯互相珍爱,让人感动不已,任雯在朝 鲜战场上不幸被俘,为了守住自己的贞洁,跳河自尽。陈池龙得知消息后,十年未娶妻,梦里都是当年的情人,最后在他人的撮合下与护士张丽仙结婚,新婚之夜竟又发现张丽仙已不是处 女。主人公虽然思想已经突围,但是失望之情已是已于言表。 最后这段老来婚姻以很快离婚收场, 让人唏嘘不已!

  书名确实一语双关,既是战斗的突围,又是思想观念、婚姻观念的突围。书名别具深意,富有内涵。主人公结局似乎已经突围成功,但作者却给他安排了悲剧收场。

  本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那个年代革 命已经成功,多少人嫌弃了糟糠之妻,去追求那些城市美貌少女,甚至因此闹出了不少命案。本书的主人公和那些现实的陈世美相比还算比较的了。

  全书的跨度非常大,从红 军时期再到抗 日战争,再到那个解 放战争,再到抗 美 援 朝,再到那个大跃 进,其实对于关键的这个历史节点,书中只是一笔而过,作者利用莫大的时间跨度,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

  本书故事情节非常的生动,非常的引人入胜,非常的扣人心弦,节奏感也很强,一气呵成,然人手不释卷。

  作品对于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得比较到位,主要人物得心理起起伏伏,内心波澜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亦觉得很真实,

  当然全书似乎也有些bug,陈池龙使用得那挺机枪,似乎子弹永远打不完。还有,整个抗 美 援 朝,志 愿 军,只有一个女护士 张玉华被 俘,书中至少涉及了四个女护士(还不包括跳河牺 牲的任雯),所以这一点也没有基于史实进行加工。

  故事表面上讲述的是巨大历史年代框架下的红 色 战争故事,但实际上讲述是一个社会伦理问题,这个伦理问题一直从开头贯彻到结束。一个中低级革 命战士、干 部,一直在突围自己得感情、婚恋观念。周围的人也尝试帮他突围,自己也尝试突围。故事的结尾陈池龙亲口对原配九红说他已经突围出来了。

  但他似乎也没有突围出来,这一点从作品最后的一页可以看出来,陈池龙临去世前,神志不清地一直在呼唤心中的那个完璧无瑕的任雯的名字,虽然声音非常非常的微弱,但她的原配九红听得一清二楚。

  或许这个最最关键的心结也不该,也不需要突围出来。

  《突围》读后感(三):精神突围远比战场突围难得多

  从下午到晚上,枪响就没停过。

  被包围的游击队,想要借助夜色突围,却发现机枪哑了,已经没有任何子弹了。上级还没有命令,陈池龙猛地从身后拔出大砍刀,跃出战壕,大叫着向敌阵冲去。

  身边的战士得到命令,也英勇地向前左砍右杀,部队边杀边撤,冲出了敌人的包围。而陈池龙被找到的时候,身上无数刀口和弹孔,全身血肉模糊,气若游丝。

  这个英勇无畏的人,就是《突围》一书的主角,这本书可以说是陈池龙一生的缩影,从参加革命到革命胜利后担任县长、大 跃进时期拒绝激进炼钢、文 革时期被自己儿子批斗,直至因为胃癌晚期死在原配妻子身边。

  作者杨金远,1976年入伍,1982年退伍,《集结号》的原著作者,著有《下南洋》《官司》等作品。更有人戏称:八路军看李云龙,新四军看陈池龙。

  《突围》这本书塑造了战场英雄陈池龙,但全书并不是以战场突围为重点,而是以陈池龙的保守思想作为串联全书的感情线,展开情节。

  陈池龙参加革命完全是偶然,他原本跟父亲学木匠手艺,在村子里娶妻、生娃倒也能过下去,但是他没想到新婚之夜,妻子九红竟然已经失贞。追问之下才知道,九红是被土匪王世吾糟蹋了。

  他既痛恨王世吾,加入革命的初衷便是有朝一日能亲自剿匪,惩治王世吾,但他更痛恨九红,认为是她的软弱才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基于这种朴素的想法,加入革命的陈池龙在杀敌的时候异常英勇,抒发压抑在心中已久的怨气、怒气。

  小人物的小想法,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家国情怀、英雄情结,这是作者处理现实主义作品的认真与细腻,也从另一面展现出底层百姓生活的艰难,不反抗是不会有新生活的。

  《突围》虽以此为名,但在结局陈池龙死前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到更深的意义:“我这一辈子,一共害了三个女人。其实,我只不过是盼望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东西,我不希望自己得到的是残缺不全的,仅此而已。起初我是真这么想,后来通过领导的帮助和党的教育,我已经自己突围出来了,我已经不那么想了,可是人家就是不信,我真是拿他们没有办法呀。”

  从这一番话来说,陈池龙的精神突围要更重要得多。因为九红的不贞,陈池龙投身革命,遇到了任雯,他喜欢这位年轻的姑娘,展开热烈地追求,也认真地问询过她关于女子贞操的看法,任雯也给出了非常认真地回复。

  可是这种容不得半点沙子的想法,恰恰害死了任雯。抗美援朝战场上,任雯护送伤员的时候被俘,她问刘香兰会不会被糟蹋,刘香兰的沉默似乎给了最悲伤的答案。走到砂川河公路桥上,任雯闪电般跳进了波涛翻滚的河里。

  在激流的河里,敌人虽然慌张但还是补了好多枪,不是电视剧,没有主角光环,自此任雯失去了所有的消息。

  在“归管处”的战俘接收站,陈池龙见到了刘香兰,这位任雯曾经的战友。刘香兰说,在选择死还是保住贞操的关键时刻,任雯选择了用生命换取自己的操守,她很爱你,时时盼着能够重逢,但她更想保全一个纯洁的身体给你。

  尽管刘香兰觉得背负着永远洗不掉的战俘名,还不如当时勇敢牺牲,但是陈池龙目光呆滞,大口大口地吸烟,很久没有变的姿势,终究是一句“是我害了她”。

  步入中年的陈池龙,生活也被领导多次关注,他像应付任务一样选择了跟张丽仙结婚,当然他心里对张丽仙还是有好感的,张丽仙对他则是爱了好多年。

  可是,张丽仙也不是完璧,尽管她善良、贤惠、体贴,陈池龙还是感觉像在吃饭时又吃到了一只苍蝇,他臭脸、沮丧,张丽仙就更加小心,她相信时间可以改变一切。

  当陈池龙慢慢接受,张丽仙却提出了离婚,原因竟是她听说了陈池龙的第一段婚姻,张丽仙觉得自卑,尽管陈池龙一再解释,甚至长期待在工作岗位,但张丽仙已经铁了心,无可挽回。

  陈池龙觉得自己不在乎了,但张丽仙不这样认为,离婚之后其他人也不这样认为。所以被批判的时候,这成了陈池龙不可饶恕的封建思想。

  被思想禁锢住的人,是谁呢?是陈池龙一人,还是大多数局外人,抑或者还有现在的我们?

  战场上的英雄,晚年凄凉,刀剑伤人尤可愈,思想固化只能自己突围。

  读完《突围》,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小说的写作手法。读完陈池龙的一生,再回首,仿佛他身上没有发生过太大的事情,没有详细刻画的描写,却得终一叹。

  不像是《流俗地》一样娓娓道来的缓慢推进,也不像是《人生》一样几幅细节的大画搭建起整个框架,《突围》就像是人生,看似很精彩很长,实际很短也不那么出彩,即使是经历过风雨的陈池龙。

  平淡之中见天地。

  《突围》读后感(四):枷锁与突围

  在洞房花烛夜,陈池龙的心里被套上两道枷锁。他并不知道,这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怎样的不幸。

  杨金元在小说《突围》中,书写了陈池龙的一生。他是父亲的儿子,是母亲的孩子,也是妻子的丈夫,更是红军的一名战士,多重角色赋予他的,不仅是在战场上杀敌时的突围,更是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是对自己的突围。正如俗话说,抗日救国是革别人的命,而思想解放就是革自己的命了。

  九红是陈池龙的第一个女人,他还是个年轻的小木匠时,父亲就为他定下了这桩婚事,九红几乎满足他对妻子的一切要求,除了新婚之夜发生的那件事情。那让他的心里留下了几乎跟其半生的阴影,它们似两道枷锁,禁锢着他的前半生。

  处女情结,被大多数男人认为是一本圣经,左右他们的择偶观,也间接地支配着未来妻子的命运。在开放的现代,部分男人依然趋之若鹜,更何况在70多年前的旧中国。

  发现九红不是处女,已经是“生米煮成熟饭”之后了。很难理解,一个人的愤怒是如此可怕,如此凶猛,九红在陈池龙的愤怒中,几无藏身之地。她告诉了他真相,但他并不选择原谅。从此,在新婚之夜前就失去了处女膜的九红,与造成这个事实的恶霸王世吾,成为陈池龙心中的两座大山。

  于是在决斗失利后,他选择加入“打土豪分田地”的红军队伍中,目的也仅仅是为了亲手解决仇恨的源头。怀揣着仇恨与偏见,陈池龙走了,九红被无情地冷落在了家乡。

  作为儿子,陈池龙的父亲传承给他处女情结的重要性,而母亲李氏,则更明白女性的清白,在那个时代的重要性。牌坊之争的胜利,是母亲离世用眼泪与哀嚎换来的,但在其中却没有真正的胜利者。九红在屈辱与愧疚中以泪洗面,而陈志龙在愤怒与无奈中选择了远离是非之地。时值民族危难之际,好男儿当参军救国。

  在遇到任雯之前,陈池龙心中的仇恨支撑鼓舞他奋勇杀寇,相反,思想这么偏见,让他成为队伍理论学习时的逃兵。

  北上抗日的陈池龙,加入了新四军不久,“皖南事变”爆发,敢为人性的他,带领部队,在重重包围中突围而出。这是最能代表陈池龙抗战勇气的一次突围,而类似这样的战争中的突围,曾多次在他的生命中上演,以至于之后抓到了恶霸王世吾时,他再也没有了曾经的仇恨。

  抗战胜利之后,曾经的团长告诉他,“要从战场上的突围,转到从落后的思想封建腐朽的思想和观念的包围中,突围出来。”个人问题,是陈池龙在组织教导下,必须要面对的第二个突围。

  任雯,是陈池龙的第二个女人,一个完全符合他配偶观的女儿,一个他爱也爱他的女人,“她可不像陈池龙,她是一个绝对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战士。”地主女儿的身份,成为他们之间的阻碍:身为红军战士,陈池龙怎么能抛下农村的结发妻子不顾,去追求一个地主的女儿呢?

  但这恰恰是他的所作所为,直到任雯失踪后,他也未曾忘记这份战争年代最纯洁的爱情。也正是因为这段爱,他不再对处女情结抱有偏见,当然,这也离不开组织长期的帮助。在弥留之际,他告诉九红,“通过领导的帮助和党的教育,我已经突围出来了。”

  如果说战场上的突围,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那么自我认知的突围,更不可缺少持之以恒的毅力。

  这就是陈池龙的突围,但《突围》却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突围,而是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所有人,都要都会面对的突围。也不单单是处女情结,这个看似微不足道却深入人心的思想需要被摒弃,更是对整个落后封建腐朽传统思想的惊天一问!

  “作为一个地主的女儿,赴朝参战仍然是她的唯一选择,她必须这样做,她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建立别人对她的理解与信任。”

  她们认为失去了处女膜,就代表自己不再干净了,而由此产生了极大的自卑,并指望通过做一个贤妻良母来弥补这种“过错”。

  “既然大家都在集体撒谎都在共同编造一个相当美丽的神话故事,你若置身其外,首先就是你的头脑有问题。”

  《突围》中的陈池龙,代表着一批人,在那个风云诡变的时代中的困惑,以及他们各自坚守的初心。但不可否认,他又是游离在时代之外的,与整个时代格格不入,他让我想起了从战争前线回到地方的老兵。他们曾说:“活下来的没有资格被称为英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