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之谜》的观后感大全
《蒙娜丽莎之谜》是一部由Andrew Graham Dixon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蒙娜丽莎之谜》观后感(一):Secrets of the Dead: The Mona Lisa Mystery
PBS版本的Secrets of the Dead: The Mona Lisa Mystery。
从蒙娜丽莎被盗引出Isleworth Mona Lisa的存在。
乔治瓦萨里认为蒙娜丽莎描绘的是弗朗西斯科·德·乔贡多(丝绸商人)的妻子。
红衣主教路易·德·贡那的私人秘书安东尼·得·贝蒂斯则认为蒙娜丽莎是受朱利亚诺·德·美第奇的委托。
由两种冲突进一步论证存在两幅蒙娜丽莎。
通过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碳同位素检测技术两幅蒙娜丽莎原始画布,证明画布的确是达芬奇创作的年代的产物,通过分析颜料的成分(清漆)进一步证实颜料与卢浮宫的成分相同,从而确定是出自达芬奇当时的工作室。接着提出了有可能是由达芬奇挚爱的学生萨莱(萨里)临摹的,并采访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校区研究物理学家,通过逐像素分析,物理学家认为两幅蒙娜丽莎的直方图几乎相同,可以判断两幅画是由同一位艺术家,在同一时期完成的。
主要还是从多方面倾向Isleworth Mona Lisa是大师的作品,但是仍然未做定论。
最后说因为要证明是真迹需要太多证据,但是一点点小质疑就可以否定他是真迹。并且提出如果有500年历史为何保存的如此完好,让蒙娜丽莎继续成为一个迷。此时应有弹幕:走近科学之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之谜》观后感(二):蒙娜丽莎之谜
蒙娜丽莎的纪录片
主持人带着世俗对蒙娜丽莎的疑团,开始他的解密之路。
主持人是一个白发中年男子,一口英伦腔。
支持人的名字叫做安德鲁格雷厄姆迪克森,Andrew Graham Dixon ,简称AGD(我知道你们会看成ABC=_=)
首先他边开车边阐述这个节目
是什么东西吸引我们对蒙娜丽莎的关注?
蒙娜丽莎到底是谁?
毕竟蒙娜丽莎不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为什么她却能吸引世世代代的人?
AGD开车去牛津大学,采访一个叫马丁的教授,此人研究了蒙娜丽莎一辈子
AGD问他你认为蒙娜丽莎的迷人的关键点是啥
教授说蒙娜丽莎的身为一个女性肖像,他运用的技法很不一样,是达芬奇故意用特别的技法画的(好吧,听了教授说的那段话,讲真,不知道他讲的关键是啥=_=)
然后AGD去了温莎城堡
他看到了达芬奇的一幅嘴部肌肉结构的小手稿
非常详细的画出了嘴部肌肉的运动形态
我觉得世人在看到蒙娜丽莎似笑非笑的旷世画作时
其实是达芬奇努力的研究唇部肌肉运动的结果
达芬奇是谁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中的其中一位
和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列
我可能比较喜欢拉斐尔的圣母画
总是画的很美很美
他是白羊座的一个怪咖
专门趁着夜深人静挖尸掘坟
所以才画了很多人体解剖
所以才把人画的那么逼真
要知道中世纪的时候宗教的画都是纸片人
没有空间,没有立体,没有虚实
圈绕远了
继续看片
蒙娜丽莎到底是谁
她是一个妓女?
她是变装男?
她是一个怀孕的女人?
然后AGD去到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一个创作了蒙娜丽莎的地方
蒙娜丽莎在现代被称作是一个富商的妻子
达芬奇为了避免画到传统肖像画中的阴影部分,故意派艺人,小丑来取悦这位女子
从而减少脸部的阴影
造就了这永恒的微笑
不过这也是在达芬奇死后的30年才被世人所提起
跟随AGD的脚步,踏过了蒙娜丽莎的住所
原来蒙娜丽莎是住在达芬奇他爸街对面的邻居
芬奇他爸是佛罗伦萨的出名的公证人
蒙娜丽莎的老公是达芬奇他爸的客户
历史说蒙娜丽莎她老公总是和芬奇他们家做生意
所以蒙娜丽莎确有其人,也是达芬奇认识的一个熟人的妻子。
随着蒙娜丽莎的历史慢慢浮现
但是依然有谜团仍未确定
有历史记载说蒙娜丽莎是有眉毛的
但是真品是没有眉毛的
历史上说达芬奇是为富商画的蒙娜丽莎
但是富商从来没有拥有过蒙娜丽莎的肖像画
因为达芬奇一直把蒙娜丽莎保留到自己身旁
所以说是不是达芬奇画了两张蒙娜丽莎
其实也是说的通的
因为达芬奇确实画过两张相同主题的画
后来去了新加坡找到第一版的蒙娜丽莎
就是给富商的画的蒙娜丽莎
AGD猜测呢,这个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画给富商的,然后又根据自己印象又意淫画了一张蒙娜丽莎
但这是不是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呢
还是有专家指出达芬奇确实画了两张蒙娜丽莎,并出了书,来证明他的说辞
也有专家用画面中的光影分布直方图,来研究画家独特创作手法,从而得出此画是否是画家真迹
后来这只专家说这第一版的蒙娜丽莎,根据笔触光影分布图显示的确是出自达芬奇之手
后来AGD收到还有一张蒙娜丽莎在俄罗斯的消息
所以他又去了圣彼得堡
根据专家研究得知此收藏品是在17世纪某人在法国画的仿制品
所以我在想,1503年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到底是影响了多么深远
100年后仍然受到模仿
蒙娜丽莎的出名导致她涌现出很多的仿制品
所以AGD对科学专家的研究就存有了疑虑
蒙娜丽莎画作,甚至是大师拉斐尔也临摹她,画了一张速写
拉斐尔临摹的那张蒙娜丽莎似乎又和现在的真品蒙娜丽莎有所不同
到底达芬奇是不是真的画了两张蒙娜丽莎?
历史上有眉毛的那个蒙娜丽莎在哪?
然后AGD就回去巴黎寻找答案了
其实蒙娜丽莎放了好几百年,颜色早就已经褪去很多
而画油画是一层一层叠加的
所以专家发明了一个多光谱相机(我也不知道什么来的=_=,他说是新发明)
根据一层一层的颜料,重建出年代
所以发现了在蒙娜丽莎下面是另外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才是富商真正的妻子
而现在的看到的版本蒙娜丽莎是达芬奇臆想出来的另一个女人
所以她更有可能是达芬奇女版的自画像
所以达芬奇才把蒙娜丽莎带在身边
或许还有很多种可能性
最有意识的是结尾
说卢浮宫拒绝评论纪录片的说辞
哈哈
《蒙娜丽莎之谜》观后感(三):《一抹微笑,一瞬永恒》
如果问,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是哪幅?
达芬奇《蒙娜丽莎》,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答案。
这幅画,高77厘米、宽53厘米,在卢浮宫,需要拨开重重的人群,才能走到它跟前。画的尺寸很小,第一次看到甚至觉得它有点不起眼。但它的知名度,可以说很大。大到完全配得上,世界最著名的肖像画这个称号。
《蒙娜丽莎》的知名度,来自它的艺术性,故事性,神秘性,三性合一,可谓天下第一。
【蒙娜丽莎是谁?】
蒙娜丽莎不是神,不是英雄,不是帝王,是一个生活中的普通女人。
1503年,达芬奇曾接了一位丝绸商人的订单,为他的老婆画像。这位丝绸商的老婆叫做“丽莎·戴尔·乔宫多”,当时她二十芳龄,刚刚生完了“二胎”。写这段话的瓦萨里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传记作者,写于大约1550年,距达芬奇逝世约三十年,可算同时代人,因此学者们都认为可信度很高。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丽莎·戴尔·乔宫多,绝不会料得,她的肖像将成为由古至今最著名的肖像,甚至是价格最名贵的肖像画。
《蒙娜丽莎》
【艺术性在哪儿?】
《蒙娜丽莎》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达芬奇又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厉害的画家。 这幅画是文艺复兴时期确立的西方古典绘画的重要技法的集大成之作。这幅画的艺术性地位,可以说,从文艺复兴到今天,都是公认的杰作。
构图,侧身正面的姿势,透视点略微向上,使构图呈三角形,人物显得更加端庄。
细腻,蒙娜丽莎的脸,手,皮肤柔嫩丰满,展示了达芬奇细致的观察和精湛画技。
渐隐法,是说画面明暗关系渐渐过渡,看不到清晰的轮廓线。画家会用指肚轻轻的点涂,让细节过渡柔和,形成一种朦胧的效果。蒙娜丽莎的眼角和嘴角,被涂了30多层,少量多次,不厌其烦。
渐隐法,特写
【有什么故事性?】
这幅画曾经被偷过!
卢浮宫里干活的一名普通工匠。他的名字叫佩鲁吉亚。他做了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一个人把《蒙娜丽莎》从卢浮宫偷走了。《蒙娜丽莎》被偷以后,当时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小巴黎人报》在第一时间就将“蒙娜丽莎的失窃案”登在了头条,还足足用了三个版面来报道这件事。
头条报道
卢浮宫这边公关做得那是相当不错。 首先承认错误,加强安保措施,并且保留了《蒙娜丽莎》的展位,这一营销方法让卢浮宫游客不降反增,许多游客都跑来看一看曾挂着《蒙娜丽莎》的空墙。出事时的几个星期基本上是天天上头条,有八卦案情的、有深挖画的价值的、有蹭热点的···通过各种有意无意的宣传,《蒙娜丽莎》通过报纸被世人所熟知。
曾挂着《蒙娜丽莎》的空墙
【为什么如此神秘?】
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画面的背景最初是蓝天,这些都为画作,增添了神秘性。
蒙娜丽莎的微笑,如此引人入胜,秘密就在于达芬奇运用的几何学原理“双环理论”。他按照圆形的弧线让嘴唇微微上扬,而弧线末端只要顺势画下去,就会随着头部位置的变换,连上眼睛或双眼的外角。同时,针对头的轮廓,则按另一圆形的弧线所画,外圆直径正好比上述内圆大1倍。这会让赏画人不由自主的将视线集中在嘴唇,而这,就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如此摄人心魄的原因之一。
微笑暗藏的“双环”玄机
【达芬奇有多牛逼?】
正常情况下,画完之后是要交货的,但达芬奇没有。而且从开始画的那一天起,就将这幅画一直带在身边,从意大利带到法国,一直带到他去世,整整16年。在这16年当中,达芬奇有事没事,就会把这幅画拿出来,在上面涂了一层又一层,他就是想搞清楚晕涂法被运用到极致,会产生一种怎么样的效果?
达芬奇用十几年的时间,着重笔墨的反复描绘一个女人。无疑,是达芬奇成就了这幅画。人们对达芬奇的崇拜,形成的光环,笼罩在蒙娜丽莎的笑容里。
达芬奇自己说:真理只有一个,他不在宗教中,而在科学中。他在蒙娜丽莎中运用的这些绘画方法,都是科学方法,达芬奇是将科学与绘画结合的人。
在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达芬奇是唯一在创作中运用“和谐几何学”的画家。以自然为师,以理性为舵,人文精神为最高追求,这才是达芬奇最伟大的一点,从神性走向人性,微笑背后,是人类认知的进步——人文主义开启新篇章。
【总结】
对于《蒙娜丽莎》的解读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每一个艺术研究人员都能讲出一套故事,我也听了很多个不同版本的解读。
当有新闻称,“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的时候,我真的是感觉无话可说,这不是把艺术名作妖魔化了吗?这是过度解读。
达芬奇,致力于研究科学,讨厌人类的愚蠢。如果他知道了今天的情况,也会很无语吧。
一幅画作,之所以伟大,是要看它自身的艺术性,也要看画家的人生故事性,要看它在当时创作的年代,起到了什么作用,也要看经过时间的洗礼,留下了什么样的影响。
至于,各种解读,各种媒体报道,都是附加的,和画作无关,只是一幅画的诞生后的机遇。
《蒙娜丽莎》 就这样直视着观众,平静的看着一切,微笑的背后,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抹微笑,一瞬永恒。
卢浮宫
【信息】
蒙娜丽莎(La Joconde) 1503-1519年,0.77x0.53m
卢浮宫@德农馆1层711号房间
——恩恩原创,转载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