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妈妈的神奇小子》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妈妈的神奇小子》经典观后感集

2021-08-26 08:36: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妈妈的神奇小子》经典观后感集

  《妈妈的神奇小子》是一部由尹志文执导,吴君如 / 张继聪 / 梁仲恒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妈妈的神奇小子》观后感(一):你相信的,就能成真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残疾人在母亲的鼓励下,发掘自己的运动潜能,最终勇得残奥会金牌的故事。让人最感动的是他们的低谷时期,不是刻意为之的狗血剧情,而就是一些生活中的磕磕绊绊,不过这些很能打动人,因为真实的就是有力量的。男主和母亲之间有很深的羁绊,他们给彼此鼓励,给彼此力量,一起相信奇迹,并创造了奇迹。但说到底,是爱创造了奇迹!

  《妈妈的神奇小子》观后感(二):2006年,已经拍过一次电影《12秒58》8.0分

  早在2006年,已经拍过一次电影《12秒58》,故事感人,而且长大后的主人公由本人饰演。

  号称香港版的《阿甘正传》,影片质量还是可以的,豆瓣评分8.0,值得一看。腾讯就有版权,遗憾的就是没有高清版。

  这是第二次拍了,是以故事主人妈妈视角,不知这次改编怎么样,因为还没有上映,也没有观看,暂不评价。

  《妈妈的神奇小子》观后感(三):愿努力终有回报,平等和谐最重要。

  今天有幸参与了《妈妈的神奇小子》的超前点映,很感人的一部片子。“因为起步比别人慢,所以才会在后面更努力更拼命想赶上别人。”普通人成功需要经历磨练,残疾人成功可想而知需要吃更多的苦了。天赋和喜爱是一部分因素,也庆幸他有一个好妈妈,一个好教练,一群好队友,教练的妹妹和他的弟弟也都是很善良的人。意志坚定的他勇往直前,许多训练镜头没有渲染得很苦,但总让人在似乎平淡的生活小细节中不经意动容,为了生计不得不假装普通人一般找工作,为了工作不得不假装严重残疾一般演说话。影片有许多前后相呼应的台词、动作和场景,似乎一切都变了,却又提醒人不能忘了初心。我唯一不能共情的场景,是妈妈要受到广告赔偿、在球场呵斥、方妹妹离开后的那番倾述,或许应该可以换成别的表现形式会更好吧。值得一提的是,前期的比赛都报道“香港队”,随着时间推移开始报道“中国香港”,在他展开紫荆花区旗披在身上的那一幕,我终于忍不住泪目了,给这个设计点赞。另外,残奥会的运动员待遇真的那么差吗?以前不懂,希望以后能越来越好吧,大家对待特殊群体也尽量不要有歧视心理,给予更多关怀关爱和帮助,给不了的话也以对待正常人的态度对他们,让他们觉得平等不自卑才是最好。当然,也别顾此失彼地因他们而伤害了其他人,比如他弟弟遭遇,平等最重要。

  《妈妈的神奇小子》观后感(四):直戳泪点

  看这部片子的原由是想着港片估计会好看一点。因为本人是港片重度爱好者。这部影片给我直观感受是很戳人。整个故事梗概联通情节是比较低的跌宕起伏。不得不说被里面的演员的演技折服了。从妈妈那种无私的爱。不放弃残障儿子的精神戳中泪点。很值得一看。选角上让人感觉到用心幼时到少年到成熟三个演员的选角都很像让观众有入戏。就像影片中一句话妈妈在看着你。让人想到在现实中母亲这一个人很伟大。儿子与母亲的双向的爱。也让我看到有梦想的人眼里是有光的。推荐指数五颗星去感受一下亲情之间流露的爱

  《妈妈的神奇小子》观后感(五):Ordinary, not Ordinary

  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一面有多难。仅凭自己又谈何容易,是励志片,却也充满了温情与爱。苏桦伟成长的路上如果没有母亲的爱与陪伴,家人的支持与付出,又如何能从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的zero,成为残奥会上的hero?

  每次看这种催泪的电影都会去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会想到自己小时候的种种。

  放弃是一句话的事,但坚持更加不易,因此我们看到坚持所换来的成果时才会觉得很酷。

  联想到最近的“双减”政策,职业教育也许不是让孩子放弃,而是让他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向。也有很多家长焦虑地和我聊到了后面孩子升学及就业的问题。有些害怕在国内被刷下来,因为我们的职业教育没那么成熟,我当时听了也是感到害怕。毕竟我们没有像德国那样的更标准化,更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而且没有达到“同工同酬”,而且大家都不愿意做小白鼠。有些孩子其实学习很刻苦,但往往成绩不令人满意。很多孩子还是要去挤独木桥的,想想竞争压力得多大。

  想想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到头来不还是刷题、押题。基础教育带给我们的是专业的人才,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以及严重内卷的职业现状。经济建设到了这个阶段也看到了创新和批判的重要性,那么就大刀阔斧地实施改革吧。

  这部片子不像类似于《浅田家》的日影稳稳的小确幸。痛苦与欢乐、邪恶与善良、失败与成功却也在每个角色中缓慢流淌,汇聚成各自追寻的幸福之泉。

  每个人都是平凡的,每个人也都是不平凡的。

  《妈妈的神奇小子》观后感(六):年度感人之作,太好哭了!

  东京奥运会正如火如荼地举行,各国运动员都在场上拼尽全力、争夺荣誉。

  时间回到 2008年夏季伤残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残奥会”) ,在男子200米跑T36级决赛中,一位黄皮肤的选手率先冲过终点。虽然面容有些抽搐,但他坚定地高举着右手食指,做出第一名的手势,向世界证明自己仍然是跑道上的“神奇小子”。

  近日,由这位“神奇小子”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终于上映。趁着奥运会的热潮,希望大家能想起那位被遗忘的奥运英雄苏桦伟。

  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由吴君如监制及主演,尹志文执导,根据前残奥金牌得主苏桦伟的真人真事改编,讲述苏桦伟作为香港残奥运动员的辛酸经历。

  电影开场很简洁地交代了苏桦伟成长背景。苏桦伟出生时患上黄疸病,黄疸入脑导致神经受损,即便在苏妈(吴君如 饰)的坚持下被救了下来,伟仔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出现脑痉挛及严重弱听的情况。

  这些后遗症导致伟仔到了四岁时还不会走路,在工厂打工的苏妈只能每天背着他上班,把他放在自己旁边照顾着。

  相较于懵懂的伟仔,苏妈从伟仔出生时就已经备受周遭的压力。如今连上班都需要特别去照顾儿子,不仅招来旁人的指指点点,还有心眼坏的人特意抓弄不能走路的伟仔,让苏妈很是愤怒。

  电影的第一个爆发点,也是出现在预告中的镜头。苏妈为了迫使伟仔站起来走路,把他扔上了传送带,甚至狠狠地扔下一句话:“你走给我看,不然我们一起去死。”

  结果当然是伟仔成功站起来,走向苏妈。但这一段无疑掀起影片的第一个高潮,让人为伟仔感动,也替伟仔感到安慰。

  但苏桦伟的“神奇之旅”至此才刚刚开始。从不会走路,到因为平衡问题,走路比别人慢,再到13岁入选香港伤残田径队,15岁出战残奥会接力项目并获得金牌,苏桦伟可谓一路创造奇迹,“神奇小子”之名也由此而来。

  其实,从伟仔进入香港伤残田径队,到他踏上残奥舞台,这条路就像他的人生一样,并非一帆风顺。

  田径队里的大哥刚开始并不服苏桦伟,火车东(胡子彤 饰)更因为教练安排平衡力差的伟仔取代他跑最后一棒而离队,直言要伟仔100米能跑进15秒以内,才会归队。

  伟仔虽然跑得比同龄人快,可要一下子跑出别人练习多年的成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还好有苏妈不离不弃,甚至每天陪着伟仔与火车赛跑,只为了让儿子跑进15秒内,与队友一起踏上奥运舞台。

  苏妈无疑是无数平凡母亲的代表,她们为了孩子能付出一切。相信对于伟仔来说,他的起点和终点一直都是陪伴在旁的苏妈。

  总说运动员是“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训练的艰辛不言而喻,但乐观的苏妈在陪伴伟仔成长的同时,还会带出很多正能量,就是把起跑时会听到的“On Your Mark”改成“望阿妈”,已然充满亲情的智慧,也体现出母子俩亲密的关系。

  四年一届的奥运盛事,能让很多默默耕耘的运动员终于有机会被大众认知,获得奖项后更会成为不少人的心中的“英雄”,可是奥运的影响力能持续多久?

  苏桦伟在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取得第一枚金牌后,也参加了接下来的两届奥运会,而且都收获了金牌,并且多次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继续着“神奇之路”。

  但因为父亲突然受伤,医药费和家庭生活重担全落在苏妈身上。被寄望继续夺金的伟仔,留在伤残田径队里接受训练,备战2008年北京残奥会,但每个月只能拿到政府的3000元港币补贴,难以帮补家庭重担。

  伟仔不忍心母亲一个人打好几份工作,就为了支撑家庭和自己的跑步梦,毅然决定放弃运动员生涯,去当一名快递员,只因为快递员每个月的收入达到7000元港币,转正后更有13个月薪,远超残疾运动员的训练补贴。

  苏妈当然不希望儿子放弃梦想、放弃接下来的奥运会,母子俩的冲突再度掀起电影的高潮,苏妈一句“你要跑才能被别人看得起”也道出了运动员的辛酸。

  运动员的生涯有限,一旦退出赛场,哪怕曾经是奥运冠军,也会被大众逐渐遗忘,更别说是受关注度更低的残疾运动员。

  离开跑道的苏桦伟将不再是“神奇小子”,哪怕他想过普通人的生活,也因为他天生的“不普通”,而难以得到相同的待遇,这是当一名残疾运动员的悲哀。

  幸好,故事并没有停留在埋怨和控诉。虽然伟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输在起跑线”,但他总能拼命追赶、超越命运,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便是他人生故事里最精彩的地方。

  由成年苏桦伟(梁仲恒 饰)喊出的关键台词,传达着整部电影的核心精神,除了表现出伟仔不屈服命运的斗志,也令人相信,哪怕出生时并不是“普通人(not an ordinary person)”,也可以凭借拼命追赶,逆袭成为“不普通的人(extraordinary person)”。

  正如片尾曲《神奇之路》中唱到的:“落后未落败,大步行下去。有耐力后来居上,才算天赋。”人生的跑道很长,只要坚持跑下去,还有很多机会能后来居上,希望那些“输在起跑线”的人,或当下正落后的人,能够在伟仔的身上,感受到不轻言放弃的神奇力量,继续勇敢向前冲。

  其实,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人生的“神奇小子”,但苏桦伟更“神奇”的地方,还在于他有一位“神奇妈妈”,始终陪伴在他身旁。

  从剪指甲,到日夜陪跑,再到成为伟仔残奥赛场上的“终点线”,苏妈在社会压力下,用自己的方式培育伟仔,这既是典型的母亲形象,也展现出超凡的母爱力量。苏妈与儿子之间的感情真挚动人,相信会让不少为人母的观众很是感触。

  也因此,《妈妈的神奇小子》并不是苏桦伟一个人的故事,而是由两位神奇之人共同构建的电影。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里的一众演员都奉献出精彩演绎,造就出这样一部年度感人之作。

  其中,吴君如饰演的苏妈不仅神似,一出场就带出多个泪点。细微的表情、隐忍的泪水、坚定的回答,都让人感受到苏妈身上的“不容易”,举手投足都令人动容,更推动电影进入一个个感情的高潮,尽显影后功架。

  而三位“苏桦伟”的选角也可谓传神。他们不仅能抓住原型的特点,还能让电影人物跳出单纯模仿的框架,表演中赋予对人物的理解,让伟仔这个角色更加鲜活。

  希望大家能去支持这部感人的体育电影,也希望在我们如今为奥运会运动健儿、奖牌得主欢呼的同时,不要忘了那些曾经的英雄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