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子山计划(连载)第二章 挖棺验尸
题记
小说章章“设悬”,处处“埋雷”。究竟写的是什么?故事拼接才知结果。
二郎山如老人的一支右臂,由西向东伸来,尔后弯肘东北拥抱漫滩湖。湖外的柏子山像是二郎山老人的肘关节,肘下偏东北是陈家庄,肘上偏西南是孔庙镇。孔庙镇因孔子周游列国讲学后人为其立庙而来。镇北靠漫滩湖有一所小学,曾是孔子讲学的地方,所以叫孔庙小学。站在孔庙小学,遥望西南,青山摘云;放眼东北,湖波连天。
学校大门面南。以大门为中心路,把校园分为东西两区。西区,从南至北有三排老式青瓦房。第一、二排,房前柏树。第三排,房前垂柳,房后花园。东区,是教学区。教室、砖路、操场、吊环、绿地、国旗,彼此陪衬。
杨抗利开吉普车带陈得索、艾灵到孔庙小学大门口。杨抗利鸣笛,看大门的是60岁左右老校长陈青岩,他弓着腰打开大门,抬头看陈得索、艾灵在车上,一愣怔,而后笑容可掬道:“各位好!”
陈得索机械地点点头,艾灵表情漠然。警车开进校园,在歪脖柏树下停。
民师校长赵志德22岁左右,看上去还像个孩子,他看有警车,赶忙从办公室跑出,看到艾灵、陈得索、杨抗利,慌忙迎上,“各位好。艾老师,有事吗?”
艾灵说:“找陈国清的坟!”
赵志德一脸狐疑,“陈老师的坟在哪里?”
艾灵左看右望,突然,她指着教室西北角荒草地,“就在那!”
杨抗利指赵志德,“请找铁锹,让老师们帮忙,挖陈国清同志的坟,验尸!”
赵志德不解,“陈国清老师不是平反了吗?挖坟干什么?”
杨抗利道:“他的头骨在漫滩湖发现,可能没有埋在这里!”
赵志德吃惊,“啊?好好,我安排!”
赵志德带学校男老师扛铁锹来校园北教室后陈国清小土坟现场。民师赵先、东凯跑在前面。年龄最大的侯气,约53岁,是孔庙小学公办教师,他像猴子缩着脖子,慢腾腾地跟在后面……
陈青岩在现场东张西望。还有陈青岩老婆枝子,约55岁,也和部分女教师也在现场看热闹……
杨抗利招呼赵志德,“拿铁锹,打开坟穴!”陈得索带头,大家七手八脚挖起来。
坟穴内都是些腐朽的木板,一根骨头也没有。
赵志德皱眉嘟囔,“这真是活见鬼啦!既然有坟穴,就应该有尸骨呀!”他问陈青岩,“陈校长,您是当事人,难道陈国清老师没有埋到这里?”
陈青岩十分肯定,“就埋在这里了!侯气也知道。”
侯气眨巴着小眼,“是的、是的!”
陈得索瞥了一眼陈青岩,“这说明,我父亲的尸体早已被转移。上周我们在漫滩湖里捞到的骷髅就是他的尸首。”
杨抗利接道:“那么,有人为什么要把陈国清的尸体转移到湖里?”
大家沉默。陈青岩老婆枝子听到杨抗利和陈得索对话,浑身颤抖。她突然‘啊’的一声尖叫,晕倒在地,不省人事……人声鼎沸,你挤我拥……
老校长陈青岩抱起枝子快速回学校大门口……
杨抗利皱眉沉思,陈得索警惕四处张望,艾灵蹲下哭泣,赵志德茫然无措,众人好奇惶恐……
陈得索拉着杨抗利的手,小声道:“看来我父亲的死另有原因。”
杨抗利点头,“我们要深入调查,认真分析。”陈得索感激地两眼含泪。
陈得索向赵志德等老师告别,“赵校长,谢谢你们。我们走了!”
赵志德把警车送到到大门口。老校长陈青岩打开大门后,身影一闪,走进住室……
杨抗利开吉普警车出孔庙小学大门,奔驰在校园外公路上……
陈得索面色冷峻,他自言自语道:“老校长陈青岩很自在呀!”
艾灵面色阴沉,“不知怎么回事,枝子却晕倒了。”
陈得索慢吞吞道:“一定有原因。”
杨抗利好奇问:“那个瘦老婆是门卫陈青岩的妻子吗?”
陈得索说:“是的。”
杨抗利问:“难道她知道你父亲的案情?”
艾灵接话,“陈青岩应该更清楚。”
杨抗利警惕起来,“艾灵阿姨,国清叔到底是怎么死的?”
艾灵掩面而泣,没有回答。
陈得索发话,“娘,你把咱的家史和父亲的死因给杨队长说说吧,不要憋屈心里了!”
艾灵哆哆嗦嗦从怀里掏出一本厚厚的材料递给杨抗利,而后娓娓道来——
“1951年春,“台岛当局”指使潜伏在孔庙镇的敌特分子实施‘柏子山计划’,后来电文被上级军管部门截获……”
艾灵脑际浮现昔日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