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不见其他人了?——刻板印象
我好像看不见其他人了,同学的名字叫什么来着?不知道,就叫他同学A吧,好像有点急躁。但不管怎么样,当成同学对待就好了……啊,有人和我表白,作为一个人,我需要伴侣,所以我接受了。但,我好像也看不见她的样子、想不起她的名字,但是,没关系,她只是我的女朋友,我只要做好男朋友的义务,给予应该给予的就好了。就这样,尽管我什么都似乎没有确切的印象,但我靠着仅有的学识做好了每一件事。但是,日复一日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我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兴趣的内容,仅有的只是符号的交流,标签之间的调整和改变。这样的我,就好像是一台效率开满的机器,没有任何的情感,仅仅只是符号和刻板印象之间的交流。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周边的人也似乎没有对我有任何偏见,我一样能够生存下去……生存下去。
由刻板印象极端化想出来的一个故事,人性泯灭,效率至上的世界是否就是如此呢?人们就像计算机处理文件一样,将不同的人和事分类处理,这一切并不带有感情,看似情感互动的行为可能只是对应符号系统中有意义的行为罢了,不需要理解,仅做出来可能便以及足够。一切都是符号化、标签化的世界,也许是懒惰,也许是长久偏见的,也还有是长久的渲染下的出来的单一叙事内容。
实际上,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它是个中性词。我想的故事毕竟是极端典型化的想象,我觉得现实应该不会那么的悲观和无情,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能,已经被物所异化的人,被规则折磨的人,诸如此类的。刻板印象尽管不是什么坏东西,但是毕竟还是会影响我们做出决策和判断,一定程度上这会提高我们的认知效率和决策效率,毕竟比较远的事物完全不需要我们考虑,那既然如此为何选择贴标签就完事了。但是同时,当被贴上标签的事物走近,我们便不得不去突破曾经树立的信念,甚至会怀疑人生。笔者认为,应该保持一个包容开放的心态,不要极端接纳某一边的观点和信息,要包容新事实,接受更多角度更多方向的事实,这样即使我们拥有刻板印象,但也不会强烈影响我们面对新事物时候的心态和行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