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睡神的遐思》影评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睡神的遐思》影评精选

2021-10-05 08:06: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睡神的遐思》影评精选

  《睡神的遐思》是一部由Jessien执导,圆 / 方 / 三角主演的一部剧情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睡神的遐思》影评(一):很高兴有它的存在

  是近年看到的最喜欢的vr作品了,是没有办法用单个标签来定义的作品 因为它同时具有艺术作品 沉浸式交互作品和电影作品的属性。很高兴能看到这种类型的作品的诞生,因为它的形式上是非常实验性并且当代的。我相信这个作品也非常值得被认为是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它从内容上来说是充满隐喻的,是引导观众思考的。不同的观众从中共情出不一样的剧情。这个作品像一面镜子一样让你重新审视你自己。

  《睡神的遐思》影评(二):一段穿越旅程——观自我本我超我

  这次vr体验,带我游离现实之外,仿佛在观创作者的过去现在未来,创作者以一种极简又抽象的方式表达他自己,同时让观者沉思甚至代入,看到弗洛伊德所述之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这次体验又带我感受了一番。除此之外,与创作者的交谈,令人感叹这是个有趣的艺术家,王国维曾写,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创作者让观者以“有我之境”观他“无我之境”,这是个有哲学意义的作品,值得一看。

  《睡神的遐思》影评(三):一段非常有创意的VR哲学之旅

  结论放在最前,非常值得体验,会有二刷冲动,期待后续系列内容。

  有幸参与点映,并且能和作者详细探讨创作背景。从个人预期来说,报名点映时以为所会参与的内容和实际收获的体验可以说有较大差异(当然,作者大大表示这符合点映的目的,希望获得更第一印象的反馈。)

  从个人体验感受来说,经历过类似《传送门》、《史丹利的寓言》、《超阈限空间》、《半条命:alyx》这类游戏作品的洗礼,从内容表达手法上来说没有惊艳到五体投地的炫技,但作者还是结合自己的特有专利技术完美展现了想表达的意境,令人深思,并在最终迎接了一次难忘的尤里卡时刻,在后续和作者探讨创作思路时会让你更全面的感受到这个作品的深意。

  从作品角度来看,我认为这是一次vr应用场景拓展的大胆尝试,至少是我第一次在非个人消费领域见到vr技术的成功融入。当然如果作者未来愿意增加一些基础引导环节,乃至可以让用户二刷的“导演讲解环节”的话,感觉这个作品有成为“回顾vr发展史必须体验的XX个作品”的潜质。

  《睡神的遐思》影评(四):无法形容,无法定义

  “睡神的遐思”是此次北京国际电影节VR单元的影片之一,是今年两部中国作品之一。我一直很关注VR电影,所以刚开始是出于很简单的理由参与了抢票。在看影片前,我到豆瓣看了下作品简介,说实话,我自己对当代艺术有点疲了,我不喜欢以承载思想为首的作品,所以在看片前稍有担忧。

  写到这,我想赶紧切入主题了,因为这件作品实在令人惊艳。它不像大多数VR影片,只能坐在椅子上动动手来增强互动感,在观看“睡神的遐思”过程中,你能带着VR眼镜真正行走在像迷宫一样的白色空间里,导演对人对空间的感知很有研究,一些巧妙的设计能够无形地引导观众看到他想呈现的,想表达的内容,而与此同时又不会显得跳戏。

  除此之外,整个影片的视听设计也是不得不放在首位来夸赞的,实在是没法放图,语言无力。

  至于思想的表达,后来跟导演沟通才了解到,这个作品承载的内容是有开放性的。然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个简介,其实是有些“误导”,原先的担忧当然也不复存在。

  唯一觉得可惜的,是影片只有20分钟,短期内也不能再重看一次啦。

  《睡神的遐思》影评(五):第一次获得感满满的VR艺术体验

  【睡神的遐思】,看名字还以为体验时候会被催眠,没想到戴上头显就完全沉浸在简洁的几何空间里,一旦沉浸其中,20分钟感觉像只过了几分钟就完了,意犹未尽。

  最近一直在关注VR,在信息网络从早点到电报,到电信2g下的模拟信号,到现在4g数字化下越来越内卷化无力化的移动互联网现状,觉得VR才是信息革命的更大未来。今天第一次真正体验VR-【睡神的遐思】这个别具一格的VR艺术作品,格外激动。更加坚信了VR才是未来的预判。

  别看空间元素简洁,里面高科技满满。帅气又才华横溢的作者深耕VR行业多年,以一己之力晚上,空间建模,音乐,算法实现等所有工作,让人钦佩。体验中间我就在想,我戴着头显两眼抹黑的情况下,在虚拟空间里被引导走了那么多路,怎么还没撞到现实的墙,后来才知道是这个移动走位是有一套牛逼的专利算法起的作用。可以让人在局限的现实空间中游刃有余的在无尽的虚拟空间中随意穿梭而不出圈。

  简洁的颜色,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几何,建筑,色彩,空间的组合,在与现实无异的沉浸体验中,除了在引导下闯关一样完成简单任务达到切换空间的目的外,还会本能的不停的从这些漂浮的球体,三角体,立方体思考自我,思考人生。期间毫无眩晕感,和虚假感,是完完全全的沉浸,VR让现实与虚幻的界限感越来越模糊。因为不论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大脑意识获得的感知是完全一致的,那现实和虚拟有什么分别呢?甚至有不少科学家认为我们的整个物理宇宙是被设计出来的一个虚拟实验。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傻傻分不清。而XR的无限发展会越来越深刻的加深人们的这种认知。

  很荣幸作为点映的受众体验这部别开生面的VR艺术作品。而睡神的遐思只是系列作品的之一。满满的期待后续作品。。。。。

  祝作者的VR之路越走越宽广。。。。。。

  《睡神的遐思》影评(六):一次独一无二的VR体验

  有必要记录一下一开始那绝对的白,让我觉得我好像被恢复了出厂设置。在现实生活车水马龙,VR游戏极尽奢华的时代,突然来到一个全然为空的白色世界,是一种很奇妙的转折。我不禁在这个空间里徜徉,去观察它的角落和每一寸细节,就像《三体》中人类科学家不断放大倍数去观察水滴飞行器的表面。如果有所谓的投胎,不知道临行前是不是类似的场景。若不是被提醒这只是正片开始前的小片段,我可能会在里面待更久。

  场景蔓延开来的时刻很震撼,眼前的世界不大,但是它折叠,又展开,感觉像是身处盗梦空间。我本以为会是一个类似看展的体验,我在外面,故事在里面。但故事好像一个裂了壳的蛋,需要我亲手一片一片剥开,才发现原来我在蛋壳里面,外面另有天地。那是一些有点模糊却依旧鲜活的记忆,我看到一个愣头青小伙子拎着两个行李箱独闯海外,曾四处碰壁露出渗血的伤口,却依旧带着满溢的理想主义继续尝试。。这些记忆平时像是飘忽不定的幽灵,缠着你却又不露面,而这次体验让它们纷纷现身,提醒着自己:现在的你,是这样被一步步锻造出来的。

  故事的结尾我很喜欢,在经过一番斗争之后,迎来一个充满多样性,每个个体都得到充分尊重的世界。回看当下和过往,无论是过去的封建专制还是如今的996,与“压迫”和“不得不”的抗争似乎是历史的主旋律。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精神,突破上一时代留下的枷锁;每个个体也都在和现实的磨合中,寻找那个自己可以接受的弧度。就像《云图》中那代际传递的反抗之火,生生不息,自成一个循环。

  一个人的认知来自于他体验的总和。今天的人们是幸运的,因为除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外,还有《睡神的遐思》这样的VR作品,让人足不出户便能亲历一段体验。

  不想剧透太多,还是推荐大家去亲自体验。开始前记得深呼吸,准备好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睡神的遐思》影评(七):看见生命的形状

  若从形式着眼,该怎么去界定这个作品,在我看来它远不只是一件VR作品,而是一种混合形式:融合了VR、抽象雕塑、建筑、戏剧、电影,也许还有更多。

  首先是VR技术自身的特性,VR技术总是与感官的延伸、感官的膨胀挂钩,但艺术家Jessien让我们试图看得更少,感知地更少,作品的元素只有点线面、几何、黑白、空间,做到了极致的抽象与极简,直指柏拉图理型世界里的基础形态,也正是这种纯粹将人从繁复错乱的感官世界中抽离出来,产生除了肉身体验外的精神体验,蕴含万千气象,排除了尘世一切干扰杂绪,只剩最本质的存在与思索,这就是通常所说的’less is more’的力量。

  同时相比其他艺术形式而言,VR会给人带来第一视角的代入感,一定程度的能动性与掌控权。但在这个作品中似乎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这个特性,一进入这个与现实世界完全迥异的空间后,人在瞬间被一种陌生的经验紧紧攥住,‘身体’在这个时空中并不存在,时空在这里也被消融扭曲,没有任何时间指向性的符号或线索,人在其中的空间感也被艺术家刻意地引导、扭曲,让人在有限的活动区域内产生身处庞大迷宫中的‘幻觉’。这个空间还有着明晰的框架和束缚,进入之后人的动向是线性的,无法后退,也无法自由进出;点线面与几何的组合也给人一种理性、秩序的直观感受;这种框架、束缚、理性、秩序或许是某种规则和体制的隐喻。

  在这个舞台上,主角是方、圆、三角,这些神秘地悬浮飘荡在半空的几何体似乎被人格化了,让我联想到人的一些行为,人类社会的一些诸如流水线、革命、孤立等等这样的集体现象,而在二十分钟的互动中,方、圆、三角似乎也流露出不同的性情和特质,有着不同的状态、境遇与困境,这二十分钟突然变得像一场开放解读的戏剧或电影,让我不自觉地代入自身并思索:我是什么形状?

  无论形式如何,好的艺术作品内核都是共通的,它承载着人们真实的生命经历,拓宽加深精神体验,留下一些在脑海盘旋许久的哲学思考。

  《睡神的遐思》影评(八):繁与简,表达与体验

  在钢筋水泥造就的森林里我们是文明有礼的动物。我们总有澎湃的思潮,最终凝聚成细腻的表达。 姐姐带我去参加这次点映活动时说的是“你感兴趣吗?” 说真的,很难不感兴趣。 对于一个年龄并不大的学生来说,VR是个相对新奇的名词。无数次在网络冲浪时看到过,却在此之前从未体验过。 所以说,在体验这次内容之前我对VR的印象集中在游戏娱乐和影视娱乐。 将展览地点选在一个视野极佳的大厦无疑是非常棒的。无论是否属于展览设计的一部分,展览地点的初印象已经给人舒适和广阔感。 戴上设备后我们看到的场景由并不复杂的颜色和图像构成。简单而直观,却也极大程度上给每一个体验者带来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在某种方面是状态的表达。 三角形,有棱角,锐利,(自我冲动,突破意识?) 四面体,用于切割任意几何体,多数情况下不会改变,(社会规则,硬性条件,限制?) 圆形,有弹性,易变化,是被四面体打磨后的产物,(在经历社会规则锻炼后的社会成员?) 其实这次点映活动和我想象中的VR体验相差不大,至少某种程度上对虚拟现实的体验感还是有所预料的。 但作品本身让人感到可取的,是创作者化简为繁,通过简单的事物表达作品的内涵。或许每一个在城市里的漂泊者的体验总有相同的一点——一路经历,复杂的一切到头来总归是简单的表达。 可以作品中显而易见的看出创作者投入了很多个人的经历和想法。所有作品对自我的表达往往最能让人感到触动。在这一点上创作者的表达是相对成功的。 而VR体验之后与创作者的交流,进一步表达创作者对这部作品的情感和加深了体验者对作品的感受。 现有技术上尽最大程度的使体验者代入场景,配以合适的音乐带动情绪,视觉上排除外界干扰,VR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上有“先天”优势。 对于初次体验VR创作的我来说,即使隐隐约约(毕竟之前没有体验过,不能妄下定论)感受到作品存在微小的不足,但整体观感是不错的。 下面是这次崭新的体验给我带来的其他思考。 也许和创作者在交流中提到的那样,未来的VR活动伴随着技术完善,人才出现会有不一样的发展。 市场的成型,饱和,再之后的突破,是每一项技术的基本进程。 那么那个时候的VR体验是怎样的?未来如何达到作品的突破?也是值得思考的。 感谢这次奇妙的体验,期待创作者的后续作品。 = ̄ω ̄=

  《睡神的遐思》影评(九):可以选择有棱角的那个形状

  戴上VR设备,我开始习惯性的找目标——>识别关卡——>解谜,我以为这是个游戏,一边玩一边心里吐槽这个游戏的目标感和叙事性有点弱。当然,整个空间建模做得很棒,简单的几何图案组合也很美,让人联想到纪念碑谷。20分钟的游戏体验结束了,看着片尾动画,我想,这个游戏如果要商业化可以怎么做。

  然后,创作者说,这不是一个游戏,它只是一个作品,我想让你们来感受某个体验,它是我毕业以来这几年在深圳创业探索经历,有许多鲜活的想法,又逐个被敲打而死去,社会在教育我们何谓边界,试图把棱角打磨得圆润自然。从定义上讲,它不是游戏,不是电影,没有叙事,但充满体验。我们探讨了这个作品的归类,最后它似乎只能被定义为“体验”,创作者希望能用这样的形式,把自己人生的一段经历和思考形象化,剥离出自我,成为一个可以被审视的存在。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掌握自己”的踏实感,而不是让某段经历潜移默化的改造我们,与其时刻做抉择却不知背后的原因,不如解构自我、清醒的活着。

  我为自己在这场体验中表现出的“冷漠”和“理智”感到吃惊,它就像一个被well-educated的工具,在一开始就不假思索的给与定义——>目标导向——>评价,就像被高度驯化的流水线,我忽略了所有这个作品希望隐喻的、传递的、充满美感的信息。就像作品里的“圆”,不理解棱角,并且试图同化所有棱角。那一刻有点丧,就像突然知道一个叫“Wei Zhao”的灵魂死掉了。

  也许年龄真的和固执、固化是一对好couple,但回顾生命的意义,做一个听话的赚钱机器真的不是很有趣,即使只有变成圆才能活得符合主流审美,我想想看,还是希望可以有一些棱角,让它因为碰撞摩擦蹦出未知的火花。

  创作者说,给你一块橡皮泥,你捏一下你自己的形状。我选择了白色,八面体,希望它能成为一粒自由的砂子,可以回归土壤,凝固珍珠,或是打磨出钻石。

  《睡神的遐思》影评(十):你想要过怎样的人生呢?

  如题,这就是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然后就无意中看见了这个活动,好奇心驱使,就来体验了。

  来之前,在其他公众号上搜寻了其他体验人的分享,大概的,又朦胧的知道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当真正体验时,很多事情就豁然开朗:每个体验者都多多少少体验到了一些作者的所想所感,但是又无一例外的代入了体验者自身的想法。

  这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世界,只有黑白红三种色调,也只有圆型方型三角形三种元素,但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些元素已经足够幻化出复杂的世界了。

  我在这个世界里,行走,观察,思考,体验,触碰。前面那个地方是我想去的吗?哪个形状是我呢?这道题要如何解答呢?答案又是唯一的吗?我有感受到我内心的兴奋和安全吗?我有听到我内心的声音吗?这些想法无意识的在大脑间出现,又飘走,循环往复。

  我感受到了创作者内心对于秩序的要求,对于完美和正义的追求,对安全感的渴望,迷茫,彷徨,封闭,但是又有打破常规的愿望和力量。这些种种的感受,到底是作者的?还是我的呢?

  在结束体验之后,会有和创作者沟通的环节。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和呐喊。

  回到正题,你到底想要过怎样的人生呢?像大多数的人一样,去追寻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吗?在无数个加班的夜晚,你还记得满天繁星吗?在冷酷的商战里厮杀时,你还记得其实你是有颗会痛的心吗?当你成功的登顶一座又一座山峰,有一天你突然意识到,假如我真的登上了那座最高的山峰,但是环绕四周,只有我孤身一人,高处不胜寒,这,还是你本来想过的人生吗?

  如果你和我一样,在这条路上走过,或者正走在这条路上,那么我想和你分享的是:幸好,我们走到了这里。未来的人生,可能曲折蜿蜒,可能银河无限。但最起码我现在的感受是:鲜花耀眼,豁然开朗。

  感谢创作者带给我这样一次体验,它丰富了我的人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