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29 00:56: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的读后感大全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是一本由(法)卢梭著作,华龄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50元,页数:1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精选点评:

  ●我看的是1996年华龄出版社出版的。也是熊希伟翻译的。薄薄的小书,写满人生的反思和智慧。

  ●卢梭这文笔我给满分!

  ●真好 人人都该枕边放一本

  ●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伟大的思想。孤独的人。

  ●没什么好看的

  ●我记得他好像被车撞了,发了段空梦。当时不是很喜欢

  ●伟大的人,如此真切的叙述他的心灵...

  ●哈哈,要是卢梭生在中国他会更惨

  ●呃,不是很适合我...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读后感(一):..

  最诚实的人所做的 充其量不过是他们所说的话还是真的 但是他们保留不说的部分就是在说谎

  他们沉默不语竟会这样改变了他们假意要供认的事 以至于当他们说出一部分真事时也等于他们什么都没有说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读后感(二):透明的呐喊

  你孑然一身

  我踽踽独行

  你我重逢

  我穿过你的身体

  只因

  我们相撞在不同的时空

  你是一

  我却是零

  你有形

  我却是透明的

  任何人都可以直戳我的心

  它无恙我的心却碎裂得无法修补

  天上星星千千万万

  我找不到你也找不到我

  只听到和你一样凄美的心之声

  你我同病相怜

  你那次音乐演奏

  我就当全没发生过吧

  你也不必对我另眼相看

  我同那些个法国人一样

  我的心也是坏的

  别轻易就相信了我的善

  如同别轻易相信了我的伤感

  它们果真是有或有过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读后感(三):孤独散步者的遐思

  一个孤独的人在沉思时,必然想自己想得多些。

  我的遐想纯粹是写给自己看的。

  在一天当中,只有在这孤独和沉思的时刻,我才充分体现我自己,自由自在地属于我自己,能毫不含糊地说自己正是大自然所希望造就的那种人。

  我见过许多人在探讨哲理时书生气比我更足,但是他们的哲学可说是同他们自己毫不相干。他们力求显得比别人博学,他们研究宇宙是为了掌握宇宙的体系,就好像是纯粹出于好奇才研究一部机器似的。他们研究人性是为了能夸夸其谈一番,而不是为了认识自己;他们学习是为了教育别人,而不是为了启发自己的内心。

  要教育他人,自己首先得有足够的知识。

  我们应做的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信仰;而除了与我们基本的自然需要有关的事物外,我们的观点是我们的行为的准则。

  特定的个别真理并不是财富,有时甚至还是个祸害,更多的时候则是个不好不坏的东西。

  不把真相说出来跟说假话是迥然不同的两回事,然而却可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因为每当这效果等于零的时候,两者的结果当然是一样的。

  一个人的利益经常构成对另一个人的损害,个人利益又几乎总是同共同利益相悖。

  当你把并不存在的东西当作你行为和信仰的指针时,那么谎话总是不公道的,错误总是骗人的了。

  用人们的言谈所产生的效果来判断言谈,时常会做出错误的评价。

  为自己的好处而说谎是欺诈,为别人的好处说谎是蒙骗,怀有害人之意而说谎是中伤——这是最坏的谎言。

  要学习,甚至从自己的敌人那里去学习怎样做到明智、真实、谦逊,学习怎样避免自负,这总不会为时太晚的。

  谁要是对某人施过恩而下次拒绝,那就是使这个人有权抱到的希望遭到幻灭,使他的期待落空,而这种期待却正是他自己让对方产生的。

  尽义务的乐趣却只是经常按道德行事的人才能产生的乐趣。全凭天性行事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

  逆境有多种多样,有的能使你的心灵高尚并且变得坚强,有的则打击和扼杀你的心灵。

  人们对我的品格和本性一无所知,如果对我的外貌也是如此的话,那我就更易于生活在他们之中了。

  遐想使我消除疲劳,使我得到快乐。

  穷光蛋捡着一块“银元”比财主捡着一袋金子还要高兴。

  当我只身独处时我才完全属于我自己。

  嘈杂喧嚣束缚扼杀我的感情,而宁静平和则使之振奋激扬。

  力量和自由造就杰出之士,软弱和束缚却只能孕育平庸之辈。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读后感(四):孤独遐思者的共鸣

  我时常思考一件事,当一个人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撕破了脸皮,靠自己的信念和时代的思想划清界限时,这个人将如何在社会生活?当翻过《孤独散步者的遐思》唠里唠叨的前言后,散步之一的第一句就深深打动了我,当然这也无疑是那个和时代打的水深火热的人的生活,我放下手边在读的一切书,用了1天半把这卢梭在自己生命最后只写给自己的小册子通读了一边,有点伤感,又有些庆幸,仿佛是在历史的长河找到了那个失去联系很久的挚友。

  “我在这个世界上就这样孑然一身了。没有兄弟,没有邻居,没有朋友,没有社交圈子。我这个最愿与人交往、最有爱心的人竟受人么一致的排挤。”这句摘自熊希伟译版的开章第一句,这个版本貌似已经绝版,新版的翻译没了这样的力度与设身处地。

  1762年,卢梭的《爱弥儿》出版,惹恼了时代的主流,以至其生命的最后二十几年一直都处在被迫害和痛苦之中,而这十篇散步遐思也是自那个时候开始写起的。其在书中言这几篇散步遐思是不打算公布的,这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进行的反思,在这些文章中我看到的不是那些被传记抬上天的先贤,也不一个多么伟大的形象,他有我们一样的感情与思维,他原则,当然也可以说是固执,他善良,也可以说是不合时宜。这本小册子满含的不是多么伟大的思想,恰恰相反,其中多是卢梭对当代人的抱怨和对自己不幸的怜悯,而这才是真正属于人的属性,一个没有历史和他人成见的真实的人。

  在《散步之九》中卢梭讲了一个自己的小故事,一个刚来此地的外地人,没经别人指点,自也不认识卢梭这个“社会公敌”,两人热情的畅谈了一番,在最后卢梭写道“在下船时,他掏出两个子。我把渡资付了,请他把钱放回衣兜,心里却还怕他会勃然大怒呢。恰恰相反,他对我的好意看得出来还是颇为感动的,特别是当我见他比我岁数还大而扶他下船时,这份感动就更加明显了。我当时竟那么孩子气,居然纵情大哭,可谁有能料到呢?”对这段描写每一个常与孤独为伴的人怕是都会有些揪心般的痛楚,卢梭的心永远是敞开的,可是时代的恶意中伤已经让卢梭成了一切哀怨、痛苦、愤怒的出气桶。一个行将就木的敏感老人和一个将要置人与死地的封建社会,我想说卢梭能勇敢的活下来,且从没有向时代投降,这就值得那些整天叫嚷着“大义”的人去敬佩。

  若说能有什么超自然的愿望的话,我倒想见见晚年的卢梭,就像现在的朋友们一块吃饭时,到了极致便喊:来来来,卢梭咱喝一个!

  http://hi.baidu.com/%E4%B9%943%E5%B0%91/blog/item/f35fc0c2ea75f74db319a8ac.html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读后感(五):我们现在怎样做好事?

  下午从图书馆回来,路上又碰见了那个义务送信的老先生。穿着一件很古朴的对襟长衫,长长的灰白头发在脑后盘成一个发髻,骑着一个很破的自行车,车前的篮子里放着一大叠信件。我以前也经常见到他,开始觉得是个捡垃圾的老头,但仔细看看又不怎么像,倒觉得可能是那个道观里的道士。后来有次和尚书一起碰到,我说了自己的猜测。他大笑,说那个老头原来是我们学校的一个老教授,退休后义务为大家送信的。我的敬意油然而生,从此在心里和嘴上都把“老头”改成了“老先生”。

  后来他还说起另外一所大学的某个退休的老教授,每天捡垃圾。人们都很不解,为什么教授退休了要捡垃圾呢?后来才知道他不但把自己的工资和在国外的儿女给他的钱都捐给了山区希望小学的孩子们,还坚持捡垃圾埋钱供孩子们读书。当时我们虽然对这种行为充满敬意,但在心里却都觉得他们大可不必如此。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做别的事情,如上课,用自己的名望号召成了一个基金会,这样的话不就能对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和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今天读卢梭的《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这是卢梭的最后一本书。由于《爱弥尔》的出版,卢梭被封建政府和教会迫害,不得不四处流亡。在流亡的岁月中,为了辩解他写了《忏悔录》,既虔诚忏悔一生所犯的过错,又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纯洁的人。晚年的卢梭是孤独的,见弃于社会,生活在绝望的深渊,只能靠研究植物和抄乐谱来打发日子。如他在开头所说得那样,“我在世间就这样孑然一身了。没有兄弟,没有邻居,没有朋友,没有社交的圈子。我这个最愿意与人交往、最有爱心的人竟受人么一致的排挤。”这个时候他开始思考脱离一切之后自己到底变成了怎样一个人,并进而为自己写下了这本书。

  整本书文笔流畅,情感真挚,观点鲜明,如有论者指出那样,“在卢梭的最后这部杰作中,人么可以看出他那始终如一的凛然的高傲像火一样燃烧”,尤其是第六篇于我觉得心有戚戚焉,让我对如何做好事这个问题有了和以前截然不同的看法。卢梭说:“我为自己做好事,结果却招来一系列义务,最后变成了一种负担。于是,我时常感到做好事没有一点乐趣。”在他看来,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他的情感不为所动,任何人都无法让他惟命是从。

  卢梭说:“一件事情只要是带强制性的,它尽管符合我的愿望,但也足以使我的愿望消失,是之逐渐转化为厌恶之情,甚至强烈的反感。就这样,别人要求我做得好时,我只觉得其苦;别人没有要求我做得好事,我就会主动去做。我所乐于做的是纯粹没有功利动机的好事。”一旦为自己做好事的行为变成一种义务甚至负担,人们出于惰性把我的这种帮助看作应得的而恣意索取,否则便以德报怨。这时我的乐趣早就烟消云散,只有苦恼了。如果我迁就而继续做下去,那么就意味着软弱,并没有什么真心实意。而我也会在心里因此而自责。

  忽然就想起多年前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坐公交车给人让座的事。那时候周末经常坐33路公交车去表哥家。大概因为刚上大学,但总觉得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应该要有素质。况且刚从小地方来到省城,总是有几分来自的小地方人的自卑和自负。因此,看到公交车上没人让座,总喜欢自己让座,经常一路站回去。时间久了,售票员似乎也认识我了,只要一有老弱病残她就在我还没让座之前就说,小伙子,给让个作罢。虽然我还是会让让座,但总觉得不舒服。自己本来自愿的一个好人好事,居然成了义务,真是让人顿时兴趣索然。从那以后,虽然我也经常给别人让座,但却很少坐哪个33路车了。

  忽然觉得其使自己对待那两位老先生的态度不就是多年前那个售票员对我的态度吗?不禁哑然失笑,觉得人有时候真是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人家送信也好,捡垃圾也好,都是自己自由自觉的一种选择,如果一旦这些事情如我们当初设想的那样,估计对他们本人来说就没有什么乐趣了,可能只是苦差一件。

  因此,卢梭认为,做好事帮助别人,首先是为自己做好事,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让自己的心情愉快。其次,也不能单纯只顾自己快乐,而不顾接受者的感受,要力图做到在自己获得乐趣的同时让别人快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