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坦德的梦想家读后感100字
《奥斯坦德的梦想家》是一本由[法] 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斯坦德的梦想家》读后感(一):读了三篇一言难尽
搞活动买的这本。买之前看了些评价,褒贬不一。我心想那还是自己读一读才能知道它到底怎么样。一共五个短篇,读了三篇。我只能说其内容可以得3星吧,但我实在时没想到这几个故事这么粉红泡泡,深深觉得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读它呢,所以给1星。
我觉得至少在前三个故事中,都把人写的有点肤浅愚蠢,莫名有种刻板印象。这未免把感情或者说爱情放大了吧?有种在爱情中头脑一热的感觉。过于戏剧化了甚至让我觉得有点玛丽苏,总之我不喜欢这三个故事。后边两个暂时也不会读了。
《奥斯坦德的梦想家》读后感(二):不能说的秘密
五个关于“爱”和“死亡”故事组成的一本集子。 ①奥斯坦德的梦想家 LA RÉVEUSE D'OSTENDE 作家旅行住在房东太太爱玛的家,经过几天的相处,残疾的爱玛向作家讲了自己年轻时和比利时一位王子刻骨铭心的爱恋故事,但作家始终抱着她在编故事的心态倾听,“说到底,她什么也没经历过,但她梦想着经历……”“这次聊天后,我在背后称她为梦想家,奥斯坦德的梦想家。”在爱玛去世后,她的遗嘱上写了将自己的讣告登报并将遗物中一只男性手套作为陪葬品,故事的结尾,一位皇室的管家送来的另一只手套,她与那位王子的爱恋是真实存在的经历。 ②完美谋杀 CRIME PARFAIT 妻子怀疑丈夫有了外遇,在一次蓄意的旅行中将将丈夫推下悬崖,拿到丈夫所谓的“秘密盒子”之后,发现里边装满了他们之间30年的回忆,“她丈夫的秘密,就是她自己。她就这样用想象毁了他们的爱情。很可惜,她并不是在想象中将他推下深渊的”。最后在推丈夫的那个地方她跳下去了。 ③痊愈 LA GUÉRISON 一个对自己身材长相不自信的护士小姐被她护理的眼睛受伤的摄影师治愈的故事,让我想起钟立风的一首歌《盲人和女子去看海》——盲人说,你让我看见了海。女子说,海让我看见了你。 ④误读 LES MAUVAISES LECTURES 一个从来不读通俗小说的老学究在和表妹去旅行的过程中偷偷看了一部表妹买的谋杀小说,却因为入戏太深,被因抗癌化疗脱发的表妹吓到在卧室发生争执不小心丧命。 和表妹年少时互相喜欢却因为伦理没能在一起,他也终身未婚,一起旅行时表妹为了不破坏在他心中的形象也没告诉他自己在接受抗癌化疗。 ⑤手捧花束的女人 LA FEMME AU BOUQUET 一个类似《等待戈多》的故事,“在一个难解之谜中,最让人感兴趣的不是它所隐藏的真相,而是它所包含的神秘性”。
《奥斯坦德的梦想家》读后感(三):千百种爱情
奥斯坦德的梦想家
[法]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
同名小说是一个极美的爱情故事,又不仅仅关于爱情,人与人之间距离,灵魂与身体的距离。理解,任何人或事情可以理解到什么程度。
2,完美谋杀
妻子将丈夫推下万丈深渊。理由是她以为他不爱她了。[她(妻子)对加布(丈夫)失去信心的有力的论据是:一个男人不可能做到爱同一个女人超过三十年。现在她终于明白这个论据背后藏着的真正论据应该是:我不可能做到爱同一个男人超过三十年。]起因则是听信谣言。[为什么她要如此信任波莱特?她怎么可以堕落到与这个巫婆似的,用下贱偏狭的方式看待世界的女人同流合污?不,把罪过推到波莱特身上,太轻松了。]悔之晚矣的妻子选择同样地点追随丈夫,另一世界团聚。
3,痊愈
有什么比一个英俊男人的赞赏:“被一个漂亮女人照顾,多么幸运……”英俊的摄影师车祸入院,阅美无数,失去视力,便用听觉嗅觉感受女人的美丽。于是平凡,胖,不起眼的女护士迫切想要改变,把自己变成值得被赞美的那个人。因为一句赞美,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生家庭的痛:母亲吝啬自己的赞美,把女儿贬低的一无是处。这么多年的恶意,被一句:被一个漂亮女人照顾,多么幸福……轻松击溃。
亦可说美无处不在,只是没有被发现。
护士努力变美亦是爱之缘故。她以后忘不了车祸身亡,发现她美的那个人,以后遇到不过是一个男人,哪怕肌肤相亲,生儿育女。
4,误读
鄙夷小说的老师只读论文,专著,传记,百科全书。看了一本侦探小说,唯一一本小说,便送了性命。
不了解的领域从来都是危机重重。
世界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想象复杂的人满目疮痍,兵慌马乱。
如果不说出来,再亲近,再以为的了解都是误读。
看小说送了性命,这是反讽?还是不看的好。
5,手捧花束的女人
一个女人,手捧花束,站台等待,曰曰月月年年,十五年。
等来一个穿深色长大衣的男人。
“不,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可疑之处,心跳骤停,经过医生诊断和确认。他被洗清了嫌疑,尤其是他……”
“他怎么了?”
“他消失了。”
“什么?”
“噗呋,飞走了!仿佛他从没进来过也没出去过。”
哦,是个鬼故事么?!
《奥斯坦德的梦想家》读后感(四):爱是怎样存在
11月-①②③④⑤⑥⑦ 《奥斯坦德的梦想家》《奥斯卡与玫瑰奶奶》《看不见的爱》《来自巴格达的尤利西斯》《纪念天使协奏曲》《我们都是奥黛特》《诺亚的孩子》——Eric-Emmanuel Schmitt
阅读时间:11.4-11.15
阅读时长:1.5h 0.8h 2.5h 2.5h 1.2h 1.8h 0.8h
爱是怎样存在
从来不知道施密特这位作者,很幸运在共读时因为小伙伴的推荐而读到他。最初只是看《奥斯坦德的梦想家》,没想到看完之后意犹未尽,开始看其他几本短篇集。看完后感觉,他写故事的技艺确实是炉火纯青,即使猜到结局,也会为故事中的人物而感到动容。
最重要的是,很明显他是有某种内在的关于人类精神之爱的思考和理解,才会能够体悟出笔下不同人物的状态,因为爱而怀疑的妻子、在狗身上寄托生命希望的医生、怀揣着隐秘嫉妒怀疑的姑母、内心抗拒一切却因某人而学会爱的悲观姑娘、关注着另一对夫妻的同性伴侣、为病危小男孩创造出生命童话的酷奶奶、为了不让人类互相伤害毁灭而出传播犹太教的基督教神父……这些复杂而充满变化的人物,又常常体现着一致性,很容易让人产生对爱对死亡对永恒的思考。
《看不见的爱》这本短篇集中有一个短篇《布鲁塞尔的两位先生》,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看作者的写后记了解到,这个故事来自于一段真实经历。施密特曾听一位化妆师朋友讲述自己和同性男友结成伴侣的过去:十几年前,按照世俗,同性是无法结成伴侣的,但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上帝的祝福,于是找到了一个教堂,那里另有一对伴侣正在众人的祝福下举行幸福的婚礼。他们就躲在廊柱的阴影后。每当神父向那对光明下的情侣问出问题时,他们便低声说出自己的誓言……在施米特据此写出的故事里,起初,这两对伴侣只是因为这种偶然才联系在了一起,后来,那对秘密的伴侣始终关注着公开的那一对,渐渐的,这种偶然成了一种无法割舍的联系,由此又衍生出了更多的故事。是光明下的一对更容易幸福?还是阴影中的一对因面对困难而更容易坚持?或许没有什么定论,一切只在于选择。
他的作品中比较知名的是《奥斯卡与玫瑰奶奶》,这部作品温情得仿佛一个童话。虽然讲得是一个患了白血病的小男孩生命中倒数的十二天,但却包含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如果把每天当做十年来过,会怎么样?第一天你长了十岁,第二天你已经是个青年,第三天你开始有了爱人和婚姻……直至最后与这个世界分离。虽然故事的结局听起来有些残酷和悲伤,但当你读到它时却反而会时不时会心一笑,令人绝望不可逆转的悲剧结局淡化了,反而让人觉得,生命也许有长短,但你可以选择有尊严的面对死亡。
不同于那些天才,我总觉得施密特的才能更像是能够通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实际上大多数的人写东西不过是某种纯熟的技艺,钱钟书曾经说过,年轻的时候太多人把创作的欲望错以为创作的天分。但实际上保持自己对创作的欲望也是天分的一种,一定有想表达的东西才能保证创作。
施密特自己说,他希望能够表达上帝之爱,会试图捕捉那些微笑背后的情绪,那些永恒的难以言说的东西。有时候看他的书,会想起辛波斯卡那句“文字之手,写作的喜悦,保存的力量,人类之手的复仇。”人们总是竭尽所能去留下什么,不一定只因生命是短暂的,更可能因为,生命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