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目瞪口呆看地球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目瞪口呆看地球读后感精选

2021-12-09 00:27: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目瞪口呆地球》是一本由[法] 尼古拉斯·科尔蒂斯 / [法] 罗曼·乔利维 / [法]著作,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1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目瞪口呆看地球》读后感(一):你以为你以为的地球就是你以为的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山中之时,无论选用怎样的角度,我们都无法真正识破此山的真面目。同理,窝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之中,我们能否窥视到地球的真面目呢?或者说,我们以为的地球是不是就是地球真正的面目呢?这本全面展示地球科学家工作的《目瞪口呆看地球》,或许可以为我们解答上述疑问。

  封面

  《目瞪口呆看地球》是由四位法国科学家、精英学者尼古拉斯·科尔蒂斯、罗曼·乔利维、让-亚瑟·奥利维、亚历山大·舒伯内尔等人联手撰写,再由插画师多纳西安·玛丽加以趣味配图;从地球内部研究的角度,带着我们踏上动人心魄的地心之旅。

  火山、地震、原子弹爆炸

  有史以来,人类一直默默地享受地球母亲给予的无尽资源:水、土地、矿产等等,并误以为地球无比温和,任由我们采撷。所以,偶发的火山、地震、海啸总让我们讶异。甚至在古代,还曾引爆某些别有居心的言论。其实,温和也好,动荡也罢,这些都只是地球45.5亿年的正常动态。但这个认知之路,人类走了几千几百年......

  庞贝城的永恒定格、圣托里尼的火山喷发、波博瓦坦火山口的巨大爆炸......《目瞪口呆看地球》以故事型科普方式为我们讲述着一个个「硬核」专业概念,带着我们认识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也帮我们厘清人为地震和自然地震,以及它们带来的深远影响......

  板块构造与板块活动

  初中地理课本告诉我们:地球板块的运动,塑造了地球上的高山、大海,也干扰、甚至改变大气的流动。但地球板块的结构如何?它们活动的原理是怎样的?又是如何与气候相互作用的呢?这些内容,课本仅以简短且苦涩难懂的文字一语带过。我曾想深入了解,却又因此陷入科幻小说的迷雾之中,不知哪些是真哪些是幻象。

  这本由国内知名地质专家审读译稿的《目瞪口呆看地球》,从地球科学家的研究角度,把这些课本上学不到或者说学不清楚的地球知识一 一解析。读后,我才知道,原来地壳的嵌合物,可以反映大陆的演变过程和此地生命的演化史;也才明白侵蚀隆起会「卸载」大陆,使得地壳的吃水线上升;更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洋流还会影响太阳热量的全球分布(此处感叹一番当年背「洋流走向」的苦涩与无奈)!

  地幔、地核、地矿

  西游记型的传统神话故事、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卫斯理系列的地下探险等等古今中外无数的文学作品都对地球内心抱着无限想象,我们都好奇那里会是个怎样的地方、有着怎么的精彩!可是,课本只告诉我们,在薄薄的地球外壳之下,是厚达两千九百多千米的地幔,然后就是地核(地外核及地内核);其间还蕴藏着数不清的地矿。至于地幔、地核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与其所蕴含的地矿,又有怎样的关系?我却无处得知。

  看到《目瞪口呆看地球》的目录时,我以为地幔、地核、地矿这些内容一定非常地苦涩难懂。没想到,随着可爱的导读者「大眼儿」,也可以轻松地认识地幔、地核以及它们所蕴含的地矿,并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地球表面环境的演变以及物种灭绝和地球内部活动之际的关系。这里赞一下《目瞪口呆看地球》的趣味插图,它与科普文字的结合使得这些苦涩难懂的知识点也可以轻松学到。

  从屈原的《天问》到古代占星学的发展,从飞机的发明到现代航空之行。在寻求地球之迷的路上,人类不甘心停留在「此山之中」研究地球,更期盼可以从太空回望地球。于是,我们有了人造卫星,我们发射了载人航天器,我们登上了月球!因此,我们得以从太空中观察地球的表面和内部,看着地球在不断地移动、分裂、扭曲和回弹......这真是个有趣的星球!我们又何其幸运生长、生活在其中!我又何其幸运遇到这本让我目瞪口呆的地球之书,从新认识这个美丽、有趣的星球!

  非常推荐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学生阅读这本《目瞪口呆看地球》:书中故事式的科普文配以趣味的插画,使得地理科学知识生动起来,让孩子读得下、看得懂,甚至还将激活孩子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当然,最重要的是,它的专业性与权威性让人十分放心,不怕陷入不知真假的幻象。

  《目瞪口呆看地球》读后感(二):从地表一直向下挖到地心,你会途经什么?

  你小时候有没有想过就着脚下的泥土使劲地向下挖,一直不停的挖,会不会把地给挖穿,泥土下面会不会还是泥土?我想过的,尤其是在做语文练习题说有一个人挖了很多坑都没挖到大宝石,他决定放弃了,但是其实他只要再多挖一点就可以挖到。那时候,我就在想,把地挖穿了,会是什么?这本《目瞪口呆看地球》会给你答案!

  首先要说的是,一个人一直向下挖地需要很久很久,如果从大陆地壳出发,你大概要经过35千米才会看到上地幔,对从地表经过大陆地壳我们是最先遇到的是地幔。

  地幔很厚,2900千米,跟它一对比,地壳真的是薄极了。而且,你知道吗?地幔里面是粘稠的固体,它会流动!是地球内部的极端条件让地幔里的物质能像冰川一样以固体状态流动。同时这些物质在地幔对流的帮助下,会将主要由热辐射产生的热量从地球深处运至地表,这个时候,就会形成——山脉和火山。

  凭一己之力,挖到地幔可不容易,据记载,俄罗斯科学家在1989年挖出了当时世界上最深的钻孔——12262米,19年。所以,这真的是很深很难。

  欸,那既然没有人到过地幔,我们又怎么知道有地幔呢?因为科学家们用间接的方式去探索,用波。地震波的波形可以向我们传达地球深处的秘密。科学研究下,地幔有什么作用呢?前面已经提及,会产生地球表面上壮观的隆起——山脉和火山。

  经过上地幔,再经过下地幔,我们来到了?

  地球的心脏——地核,这时候,我们已经来到了地球深处2885千米,地核也分为地外核和地内核,地外核是液体,地内核是固体,而且,地核是以铁为主的金属组成。因为金属是导体,在地外核流动的时候呢就会像发电机一样产生电流和能从地表观察到的磁场,而且,如今的南极曾经多次是地磁的北极,这就是磁极倒转,对于我们来说,它依旧是神秘的。

  地球的扁平形状就已暗示了地球有一个密度非常大的内核,地核的温度在5000摄氏度到6000摄氏度,与太阳表面的温度相仿,研究它是很不容易的,不过,科学家们从陨石开始研究,发现了地核的部分秘密,其中一个就是它是以铁为主的金属组成,至今仍不知道其他微量金属是什么。

  这时候,我们大概就真的来到了地心,所以,你有没有被震惊到?有没有目瞪口呆?地壳-地幔-地核,每一层都是由不用的物质组成的,并不都是泥土,它们甚至有不同的温度,地核的温度和太阳一样高!

  在《目瞪口呆看地球》中不止能让你探索地球深处,还能带着你看看地表的“运动”——火山、地震、板块运动,还能去看看宇宙,再从宇宙看看我们的地球,让我们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一个更深更深的认识!

  《目瞪口呆看地球》读后感(三):阅读仿佛过山车,这样的地球的确能让我们“目瞪口呆”!

  1864年法国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发表出版了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地心游记》,它是作者长篇科幻小说集“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漫游”的最为著名的一部。小说讲的是一个坚定果敢,具有献身精神的科学探险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同他的侄儿阿克赛和向导汉恩斯按照前人的指引,在地底经过整整三个月的艰辛跋涉,进行科学探险的故事。博闻多识的凡尔纳掌握丰富的的科学知识,他将地理、地质、航海、生物、气象、物理、化学、考占等等学科熔于一炉,在此科学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死寂的地下世界描写得那么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或许,对于地球无限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基因会遗传。在时隔《地心游记》问世的150年后的今天,同样是来自法国的四位地质爱好者,他们在延续发扬了先辈的求知创新精神基础上共同合作完成了一部科普图书《目瞪口呆看地球》。这是一本用10章内容展示地球科学家的工作,带领我们踏上一场深入地心之旅,从地壳断层游览至熔融状态的地核,去了解将我们与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联系在一起的奥秘。

  在本书中,作者们不仅将科技的探针伸向了地底深处,也伸向了人类的灵魂深处。他们求真探索的执著不断挖掘着我们对于地球未知领域的好奇与迷恋,不断照应了人类对于地下世界的想象。四位作者跨越时空的故事里,与科技探索者一起研究神秘的地下世界。每一章对于地球的神奇叙写都交织着诸多元素内涵,如影响和左右地球变化外力的有原子弹、火山、地震、板块构造、气候;地球自身内力的因素有地幔、地核、地球矿物、海洋洋底,以及太空宇宙中永久存在却又不断变化的地球本身,涉及内容之广泛,让人眼花缭乱。

  作为一部探索地理常识背后的故事,解密科学家的工作过程的科普著作,《目瞪口呆看地球》广泛涉及物理核能、军事战争、大陆漂移、海洋生命、地壳运动、灾难预警、地球磁力、自然能源、太空探索以及人类命运走向的终极思考等等,可谓领域之广之阔之深之远,无所不能,无所不及。这些都是作者为广大读者学习地球未知而划得重点知识,力图让每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都能学懂:把“硬核”专业概念讲得简明易懂,重点词条单独列出,让每个青少年都能不再因课本上那些拗口的术语头疼,真正激发出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这本书以丰富的科学实地探险,科学负责务实的文笔,在不经意间,自然得当地为我们消解了“地表沙文主义”的地球观,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星球不为人知的隐秘一面,也引领我们思考人类自身的价值。书中选取了近百幅精美的全彩插图,绘本般阅读体验:使读者们告别枯燥无趣,在趣味插图与科普文字相结合中获得知识,汲取营养,更好地去审视和思考地球这个人类共同家园神秘又美好的另外一面。

  《目瞪口呆看地球》读后感(四):我们能够预测地震吗?

  答案是不能。

  同样令人苦恼的还有类似的问题:

  为什么地震会在某一时刻发生,而不是在另一时刻? 为什么地震会在这里停下而不是那里?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还是无法一一解答。

  ©️Lilith

  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地球已知的部分太少,而未知太多。

  地球形成至今的时间:45.5亿年 人类观察地球内部的时间:几十年

  从古希腊时代一路走来至今,我们对地震的误解层出不穷:

  亚里士多德:地震与风如影随形

  塞涅卡:水蒸气是导致地震的原因

  皮埃尔·伽桑狄神父:地球内部热量燃烧和爆炸带来了地震

  ©️Donatien Mary

  然后到了十八世纪——

  人们又认为闪电带来了地震 (闪电袭击地球后将被储存在地壳中,电能积蓄过多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地震。)

  1775年波士顿地震之后,人们甚至声称正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安装的避雷针接受闪电,才导致当地地震活动日益频繁。

  那么到底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直到19世纪末,科学家才开始从地质角度研究地震的成因。

  起因是1891年浓尾大地震,日本科学家小藤文次郎意识到在地球表面观察到的断裂呈直线排列并形成了断层。

  浓尾大地震在日本政界和学术界引起震动,并促成在日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震害预防研究机构。

  ©️Donatien Mary

  现在我们知道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然而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Donatien Mary

  火腿和鸡蛋之怒

  1906年,美国旧金山爆发了一场7.9级的大地震,80%的城市毁于一旦。据统计,死亡人数为700人至3000人,无家可归的难民在公园里安营扎寨,一住就是好多年。燃气管道在地震中断裂,不经意间就引发了火灾,火灾造成了地震中最严重的损失。一位母亲在准备早餐时点燃了最严重的一场火灾,人们戏谑地称为“火腿和鸡蛋之怒”。

  以上只是书中十个章节之一的地震部分。

  ©️Lilith

  整本书倾尽四位法国顶尖科学家之力完成,因四人主攻方向的不同,本书的专业程度也可见一斑,也令读者能借此机会全方位的重新发现理解地球。

  书中通过详实的内容,从地球内部动力及我们所生活的地表的联系,研究地震、地质学、岩石力学和地震力学,由表及里深入展开,各章节之间知识点结合紧密,彼此相得益彰。

  这一次,来自法国的这四位顶尖科学家带领我们完成了一次名副其实的地心之旅。

  最后再加上插画作者形象生动的视觉呈现,足以令人大饱眼福,目瞪口呆看地球。

  ©️Donatien Mary

  PS. 被多纳西安·玛丽这个译名骗了,插画师其实性别男。

  Donatien Mary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