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是只有地震时,我们才来到现场 | 不布老师汶川地震灾区回访手记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不是只有地震时,我们才来到现场 | 不布老师汶川地震灾区回访手记

2018-05-12 07:15:59 作者:不布老师 来源:约瑟的家v 阅读:载入中…

不是只有地震时,我们才来到现场 | 不布老师汶川地震灾区回访手记

   写在前面

  Rainbow Bridge

  今天,5月12日,是2008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十年前的今天,不布老师(了解不布老师请点击阅读:孩子,别怕!)前往汶川灾区,在受灾最严重的几个村镇做志愿者,亲眼目睹了灾后现场,亲历了那些受灾家庭的悲痛和绝望,也亲自参与了一些家庭孩子们的心理重建和对老人们的扶助安慰。十年后的今天,她从遥远的法国赶回来,再次回到昔日故地探访,看见了孩子们已经长大,大到不敢相识;老年人更加老去,老到余日不多,他们的生命光景却因为缺乏服事和牧养而冷却。于是,她给我连说“亏欠”,Joe更羞惭。问题是,往后十年和更长的日子里,我们能做些什么?

  十年,转眼过去。

  很久以来,

  一直想回去看看他们,

  直到今年4月才终于圆了这个梦。

  坐着车,一路看着窗外,

  路边的板房已被草坪和鲜花取代,

  除了四川话仍旧那么熟悉,

  其他的景色已然全变了。

  十年前,偶然的机会,

  我来到汶川地震灾区现场。

  记得那是一个晚上,

  中途不记得转了几趟车,

  最后坐着一辆装猪的拖拉机,

  颠簸着进了村。

  记得那天的风是轻柔的,

  我一路期待尽快见到灾民们,

  心里充满了期待和担忧。

  因为凭着微弱的车光,

  四处可见到搭着大大小小的帐篷,

  还有倒塌的房屋,

  满眼都是孩子们失去亲人的无助,

  以及大人们失去孩子的忧伤。

  第一周,

  结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弟兄姐妹,

  我们一共五个人,

  组成了一个小团队,

  在洛水镇、红白镇,

  以及周围村庄或山上了解了一下大概的情况,

  和当地老乡们一起住在板房区里。

  几天下来,

  基本上认识了里面大大小小的孩子们。

  除了白天基本的探访,

  孩子们刚开始都在帐篷里上学。

  由于当地学校已经完全震毁,

  晚上,孩子们集中在我们住的板房里,

  从简单教他们唱诗歌,

  到一起学习圣经和祷告

  这些孩子最小的只有6岁,

  大的在读小学五年级,

  一共十多个人。

  其中有几个特别调皮,

  也爱说一些四川方言中的脏话。

  但通过每天的学习,

  他们渐渐改变了,

  从彼此争吵,

  到一起玩耍,和睦相处。

  记得第一个决志祷告的女孩。

  那是一个下午,

  我正在乡村图书馆整理书籍,

  她突然问我:

  “为什么我这么晚才认识主?”

  我扭头看她一脸似乎与主相见恨晚的感觉,

  就说:“你现在10岁能认识并接受主,

  已经是一件极其蒙恩的事情了。”

  另一个叫溪溪的女孩子,

  也就是他们中间最小的那个,

  6岁,

  但却在每次祷告时很真实,

  总是会记住为其他小朋友祷告,

  她能记住每个人家里的缺乏。

  她更是一个极勇敢的孩子,

  记得一天晚上大家像往常一样聚在一起,

  突然,窗外趴着一个女孩,

  孩子们一看见就尖叫:“不让她进来!”

  我抬头仔细看,原来是“雪儿”,

  这个孩子13岁左右,在板房区是个“名人”。

  由于她精神有些问题,

  经常故意用石头砸其他小孩子,或者吐口水等等,

  所以,大部分孩子都很怕她。

  我们这个房间里的孩子们就有怕她的,

  也有讨厌她的。

  但是,我看出雪儿是很想参与到大家当中的,

  也渴望与人交流。

  因此,我邀请她进屋,但孩子们却躲在我后面。

  雪儿站在门口发呆,不知如何是好。

  那天晚上,我们正好读诗篇34:14,

  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

  我让孩子们再重复读这句话,

  之后不到一分钟,

  6岁的溪溪第一个从我后面走出来,

  非常严肃认真地站在雪儿面前说:

  “从今天开始,我要和你做朋友,以后也不讨厌你。”

  并上前给了雪儿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看见雪儿眼中的泪珠在打转,

  而其他小朋友也都上前与她和好。

  雪儿笑了,我们都笑了。

  有时周末,

  孩子们和我们一起到周边乡村去探访,

  背着四川特有的竹背篓,带着物资,

  有时山路远的话,

  我们几个志愿者,也是同工,

  一起唱着诗歌上山。

  常常是早上出发,

  中午或下午才能到山里,

  然后傍晚下山回板房。

  当地的爷爷奶奶们,

  基本上都是我们的邻居,

  头一年因着孩子们的缘故,

  与这些长辈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空闲时,陪她们一起走路去田里或赶集,

  她们也喜欢讲述一些地震时的事情,

  或者家里儿女的艰难和内心的忧伤。

  所以,和一些奶奶们可以一起交心,谈话,

  也会一起祷告。

  这次回到四川,

  还没下车,

  便看到一个奶奶,

  叫她时,她一下子没认出我,

  由于我这几年来发胖了。

  等奶奶认出我时,

  马上就用地道的四川话叫出了我的名字,

  我感动不已。

  正好一个小区里,

  都是以前板房区里的家属。

  大家都纷纷上前,既感动又高兴,

  她们接下来的几天里,

  各自邀约,

  谈论这些年里那些熟人的故事。

  孩子们大部分都已经上高中了,

  也有读大学的。

  周六等到高中回来的孩子们,

  远远地她们就看到了我,

  走上前,

  最小的溪溪也已经跟我差不多高了,

  其他几个更是高出许多。

  晚上我们几个人又一次坐在了一起,

  回忆当年板房里的点点滴滴,

  也谈到未来。

  她们都长大了,处在人生转折阶段,

  需要重新跟她们讲述福音。

  这个女孩读高中,

  十年前还是个孩子,

  这次住她们家,

  她跟我分享,

  当板房拆迁时,

  她把我就给她的小礼物也一起搬回新家,

  再三嘱咐她妈妈不能仍掉。

  她父亲在地震中过世,

  现在在一个重组家庭中。

  妈妈和爷爷以前一直跟着信主,

  后来没有牧养,也就一直远离,

  所以有很多感慨和亏欠。

  那些爷爷奶奶们,

  都已经年过八旬九旬,

  人生还剩多少时间呢?

  想到这里,顿时感觉心里很亏欠,

  为什么等了六年后(2012年曾回访过一次)

  才回来看他们一次呢?

  这些在山里、村里的,

  既然是我们牵挂的,

  就应该用不止息的爱去付出,

  不是只有当地震来临时,

  我们才来到现场。

  他们更需要有人长期在主里问候和探访。

  夜深了,

  我和孩子们站在院子外面,

  再次手拉手,

  如十年前在板房里一样,

  一起开声祷告,

  彼此相拥,

  满了不舍,

  也满了祝福……

  更多阅读

✟ 孩子,别怕!——“不布老师”给绝症儿童讲故事✟ 明天你往哪里去?——谨以此诗画献给四川震灾中的人们✟ 天问 || 为什么良善的上帝容许苦难存在?

  阅读更多内容请点击下面蓝字“阅读原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