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为我亲爱的宝贝情绪管理训练》读后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为我亲爱的宝贝情绪管理训练》读后感

2020-10-19 01:48: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为我亲爱的宝贝情绪管理训练》读后感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为我亲爱的宝贝情绪管理训练》是一本由[美]约翰·戈特曼 / [韩]崔成爱、赵碧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3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为我亲爱的宝贝情绪管理训练》精选点评:

  ●如果你认为孩子对父母的爱不领情,那不妨换一种方式来爱孩子。五阶段:解读孩子的情绪;把情绪性的瞬间当作好机会;感受并倾听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表达情绪;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可与PET、正面管教配合阅读。

  ●帮助孩子体验丰富多样的情绪

  ●实例很多,也比较具体

  ●工具性书,信息密度不大。

  ●还是比较有实用性的,就是这个作者不是博士吧,明显是韩国人啊,理论其实很简单,但是操作的熟练和技巧因人而异,总之,学习到了不少

  ●解读孩子的情绪 把情绪性瞬间当做好机会 感受并倾听孩子的情绪(用 怎么了 代替 为什么) 帮助孩子表达情绪(为情绪贴姓名标签等) 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先情绪共享,再为行为划定界限;确定孩子想要的目标;寻找解决方案;检验解决方案;帮助孩子自己选择解决方案)

  ●这是我觉得看了这么多本育儿书最好的一本,肯定翻译占据了很大的功劳,别的不说,但是好多都和中国实际脱钩,这一本真心很不错,尤其对于我这样情绪管理很不到位的妈妈要反复学习。

  ●开篇是约翰戈特曼儿童情绪管理的理论,指出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后面案例是韩国的,和中国国情比较接近,强迫孩子上辅导班学习之类,对家长的帮助比较大,我闺女四岁感觉说出了很多之前让我很困惑的问题,譬如抢小朋友东西怎么办,因为着急帮她穿了下衣服她就发火等等原因。这本书感觉可以用到青春期。

  ●非常幸运能读到这本书,让我能在孩子行为表现下发掘情绪动机,似乎养育的过程中,受益的更多是我自己。

  ●一本《情商》、一本《高情商孩子》衍生了太多碰瓷的人!名字换成孩子,就又是一本“著作”。本书美其名曰用的戈特曼理论,就冠名戈特曼著,内容只是韩国所谓大量事实,只能用恶心形容此类书了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为我亲爱的宝贝情绪管理训练》读后感(一):为什么要注意情绪管理?

  是因为应对孩子的情绪,包容孩子的情绪,并且给孩子的行为提供界定边界,那么孩子能够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变得更爱自己,更加的自信。很多家长出于对于宽容导致孩子不成才的恐惧,习惯于严厉要求孩子,忽略孩子的情绪需求,认为恐惧,悲伤,害怕都是坏情绪。总是刻意的去忽略孩子的情绪,这种处理的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个坏孩子,不配拥有爱,自我价值感的缺失,从而低自尊自信,不爱自己。通常我们看到很多孩子,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用哭闹用哭闹在地上打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显得非常的令人头疼。孩子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不会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家长并未教导他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所以当他有情绪表达需求时,他只能用他会的方式去处理,比如说哭闹,在地上打滚的方式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孩子不要哭不要闹,不要打滚,去指责他,批评他。而是去体会她的情绪,让她明白哪怕它会恐惧,会害怕,会难过,家长依旧是爱他的。让他感受到爱,被容纳。然后再与孩子一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一起来解决他心中所想。教育他学会等待,去包容等等。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为我亲爱的宝贝情绪管理训练》读后感(二):解读情绪,划定行为界限

  首先,感觉翻译的比较通顺,有些外籍人士写的书翻译过来很拗口,语言不顺畅,就无从理解作者的意思,这本书翻译的很不错,读起来不费劲。

  其次,我觉得写的很实用。看好多评价说和某些书重复,叠加了写内容,我没看过其他的书,单看这一本还是很实用的,里面的实例很多,很有参考价值。但是学会了还是要实践,熟能生巧。

  就像书里说的,如果能感同身受,解读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平静下来,从家长的语言和行动中能够学会如何处理情绪,平复了情绪,孩子就能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孩子划定行为界限,明确即使不能做的事情。每当孩子有情绪时,试着跳出家长的角色,把它当做一个任务去解决,要看到行为背后隐藏的情绪,不要被孩子过激的行为惹怒、爆发,这是自己成长的过程,也是教育孩子的过程。

  最近在学校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因为一点事生气了,就拎起身边的垃圾桶追着同学打,突然让我觉得很可怕,也很可悲,这么小的孩子不会表达情绪,只能放任自己用过激的行为释放情绪,扪心自问,以后我遇到这样的学生,能不能用爱,用包容去化解?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为我亲爱的宝贝情绪管理训练》读后感(三):情绪管理贯穿养育始终

  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开始表现出易愤怒,抵抗父母,节奏感乱七八糟的征象了,让我这个从小就不用父母操心的新手母亲有点措手不及,虽然这两年学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大致知道很多问题都来源于孩子的幼年时期,也参加过一些训练营比如系统式家庭养育,尝试着改变沟通方法来疏导孩子的情绪,但却仍然感觉像无头苍蝇。这本书算是病急乱投医之下看的,竟然也看完了,看完之后最深的感触是:孩子从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就要对它进行积极倾听,并尽量建立亲密的纽带,否则孩子与抚养者的二元关系不牢固,双方就会在建立信任上存在很大的阻力,甚至抚养者本身也会觉得爱无力。其次就是抚养者也有元情绪,这种从原生家庭带来的烙印会在潜意识里影响抚养者本人的情绪,从而导致沟通失败。我想这也就是我和孩子之间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因此,在这两个方面,我需要自我疗愈,并尽量学会表达自己的爱。

  就如何进行情绪管理训练,作者提供了一套条理还算清晰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可操作性比较高,但并没有脱离之前学过的那些框架:包容孩子的一切情绪,敏感地捕捉孩子的微情绪,积极倾听并准确描述情绪而非贴标签,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给孩子明确边界,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办法。

  说说目前最急迫的任务吧:因为青春期孩子的额叶会进行大规模重塑,因此,解放孩子的感觉,重新建立联结,帮孩子平稳渡过剧烈情绪波动期。

  最后补充一点对内容的疑惑:有些地方逻辑不清楚,比如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如何划分,还有的地方比较啰嗦,另外就是表达和逻辑都没有西方学者的影子,挂个西方人名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为我亲爱的宝贝情绪管理训练》读后感(四):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最近刚刚读完这本《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受益匪浅,值得在培养宝宝道路上摸爬滚打的八零后、九零后新手爸妈们拜读。

  书中很多理论是美国的“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提出的,结合了韩国教授崔成爱和赵碧举出的一些实例,为读者娓娓道来很多关于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并用非常生动的对话来诠释相应的观点。

  拿起这本书就没有放下去,因为书中前言的一句话:“众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父母离婚之所以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是因为夫妻中的一方,经常把孩子当成报复对方的棋子来加以利用,以此来折磨对方。”

  这让人想起前不久看到的新闻:一对夫妻闹离婚,丈夫将四岁的儿子在河里暴打,并拍成视频,以此报复妻子。可怜这个四岁的无辜孩子,被亲亲的父亲当做撒气的工具来泄恨,那么稚嫩的小身板,去承受那样一个愤世嫉俗的成年人怒火冲冠的殴打。

  这个星期,又看到一个新闻:妈妈把两岁的儿子锁在家里,自己出去打麻将,待丈夫回来,发现儿子已经从二楼的窗户爬下去,摔死了。当时,气急败坏的丈夫倒提着孩子,当众暴打妻子。围观的群众有的劝架,有的责备男人不该首先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应该不要乱动儿子,赶紧叫救护车,说不定还能抢救过来。他这样将儿子倒提着双脚,做为去打妻子的工具,万一儿子还有任何幸存的机会,都被他掐灭了。

  为人父母,这项任务不需要岗前培训,无需考试,也没有任何相应资格证书的要求,因此被人称为门槛最低的工作,滋生了很多没有责任感和同理心的所谓“父母”。

  因此,代价都是无辜小生命的消逝。

  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些残酷的现实几乎每天都有发生。

  孩子是借父母的身体出生的,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生命。

  在这样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在飞速进步的时代,对这些不谙世事的小生命的尊重和保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彰显社会进步、综合实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父母,做为未成年孩子的监护人,第一要务是抚养和保护好孩子,让他们健康平稳地长大成人,然后,尊重他们,放手让他们自己走自己的道路。

  很多人为人父母后,身份变了,心态也变了。

  一天天地见证宝宝的成长,看着他/她从一个刚出生时红红皱皱的小可怜,到后来每天爬来爬去的调皮小可爱,很多人的内心都会变得柔软温暖起来,怎么爱都爱不够。

  于是,特别想要将他/她需要的、最好的,竭尽全力地都给他/她。

  只是,自己的宝宝是宝,别人的宝宝的亦是宝。

  那些被父母抛弃蹂躏的小孩子,他们也是无辜纯净的小生命,他们更该多被爱一些,被人视为宝。

  爱孩子,除了给他们物质上的美好之外,也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正确引导帮助他们一点点地成长。就像书里说的:“内心的GPS能够从道德上引导孩子,让他们发挥自我才能、自身可塑性、创造力及潜能,协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正确决定。”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没有资格过多的干涉他们,尤其是不该站在自己的立场强迫孩子,打着“我这是为你好”的旗号,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更何况,一些为人父母的人,只是到了生理年龄的成熟,他们的心理年龄还很幼稚,甚至有些“心理智障”,他们对孩子成长的过多干涉,只能导致孩子身体和心灵同时遭受更多痛苦。

  这本书写的很实用,尤其是一些日常的对话举例,能有效的教导父母正确与孩子沟通,协助他们茁壮成长。

  以下文字摘自书中原文:

  .27 通常在幼儿期未能形成良好亲昵关系者,其后遗症可能会伴随一生;相反,从小接受良好的情绪管理训练,并获得情绪上的宁静时,其效果也会收益一生,二者同理。

  .30 随着孩子升入高年级,如果其自身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家长再怎么努力,成绩都不可能有所提高。自主学习的核心是,首先弄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然后针对这个目标,让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保持一致。

  . 35 教育的最大核心应放在培养孩子心理免疫力方面。

  . 134 正面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并积极地改正,是一种可贵的生存能力。做错了事情肯认错,并懂得道歉,这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138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只会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东西。

  .182 即使孩子没有做出最佳的选择也没有关系,成长的路上,这样的失误都是必要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