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南渡北归》——永远不曾消逝的美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南渡北归》——永远不曾消逝的美

2018-05-25 09:16:48 作者:邓君 来源:民国文艺 阅读:载入中…

《南渡北归》——永远不曾消逝的美

  01

  读《南渡北归》需要勇气。亦是一种挑战。首先,它的字数达到了160万(含注释),其次,它颠覆了我对近现代史教材,以及国产战争片的认知。再次,属于一个时代和一群学人的创伤在该套书中得以清晰再现,这就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不免时常会有揪心着急之感。

  读这套书的感觉,说得更直白一点,就好像不是医生的人,混进手术室里观看着一台非常重要手术,最后那个病人手术失败,血淋淋地惨死在了手术台上——有时候历史真的给人如此感觉。特别是一度被遮蔽过的历史,总会读者不忍目睹痛心疾首

  而作为一个并不遥远存在,《南渡北归》无疑更像一台高度透明的手术室,你明明站在近处,却对里面的忙碌紧张慌乱阴谋悲伤一筹莫展,除了干着急惋惜心疼,别无它法。其中,梁启超被误切了的肾,王国逃避乱世的湖中一跃,胡适被大多数不理解孤独,傅斯年为中华教育梦操劳过度的英年早逝,陈寅恪与叶企孙、陈梦家等因莫须有折磨,等等无一不让人感到沉重悲痛

  这些在民国时期倍受尊重与敬爱的学人,每一位命运都牵扯着我的心。怀着对他们的敬仰钦佩和探索同情,我用八天的时间,抛开一切日常事务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地读完了《南渡北归》三部书。跟随作者笔触我的心情时而感动,时而愤慨,时而惊叹,时而悲伤……

  如此丰富情绪,只缘于一个群体。这也是该套书最大的亮点——它不像小说,只用一个或两三个人反映一个时代,而是以精英的群体来反映一个时代;它又像小说,如此壮观的精英群体,在侵略战争中侥幸活过命来,又被一个混沌的时代所抹灭。

  触手可及的历史背景,多么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场面。而书中所显露的阴暗面,甚至还超过了童话的荒诞离奇

  02

  这种坦荡真实,与真实的坦荡,使我认为《南渡北归》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近现代史教材。尽管其中不乏史料的堆积,但因为作者亦庄亦谐的笔调、对学人们性格与命运全方位展示,以及清晰独到见解调查,还有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这套书的价值便从茫茫书海中凸现出来,也与其他枯燥乏味的历史书籍区别开来。

  简单谈谈它的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南渡”,即日军对华发动侵略战争后,国民政府和教育界人士保护民族 文化,保全文化精英与“读书种子”,将北大、清华与南开大学教授学生迁往长沙,后因敌军炮火轰击,这支文化队伍又迁往昆明。“西南联大”因此而诞生

  第二部描写“北归”。日军投降后,三所高校的教授与学生又历经艰难险阻重返北方,各回各校。其时,国民政府听从教育界人士建议,为方便学生在国内也能享受世界一流的教育,拟建立几所世界级水平的大学。

  第三部书写“离别”。国共内战,国民党战败后退往台湾,临走时实施了“抢救学人”与“抢运国宝”行动。大部分学人为着复兴大陆文化教育科学之梦,选择了留下。结果这批未去台湾的学人,在之后的运动中受尽凌辱与折磨,有的被迫害,有的自杀。前往台湾的,如傅斯年等人,尽管有着学术自由,却因穷病,导致英年早逝。

  这三部书,是厚重的。是奋斗史,灾难史,民族与生命血泪史,也是曾经精心掩饰过的历史。

  如果说,我曾从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和余华的《活着》,以及其他一些伤痕小说中了解兵荒马乱和人鬼不分年代悲苦,那这三部合计160万字的纪实著作,就让我对这种悲苦有了切肤之痛和更深刻认识——前者犹如一首哀歌,让人为个体的命运感伤。后者则如惊涛骇浪,把灵魂也震荡醒来,让人对整个民族对“钱学森临终之问”开始思索,探寻答案——其实这三部书就是钱学森之问的最佳答案。

  03

  这套书中荡气回肠片段实在太多。让人发笑的内容亦有一些——那些使我忍俊不禁的,自然是学人们最真实的个性——他们学识渊博才高八斗,却又不是全无缺点轻狂高傲懦弱偏执、派系争斗等等文人毛病,他们都有。只不过,因为精神独立思想自由、公正无私、爱才惜才、悲天悯人等等特性,使得那些缺点可以忽略不计。所谓瑕不掩瑜,人性光芒在他们身上更为显著和自然地流淌。

  譬如桀骜不驯的“国宝”刘文典,因为天真无邪本性,他与蒋介石的冲突嘲讽沈从文的话语,让我觉得好笑可爱;狷介狂傲的雄才傅斯年,因为把民主教育当成义不容辞责任一生如救火队员为教育事业奔忙不休,让我叹服又怜惜;多情才子吴宓,因为那份独有的愚痴,纵使给学生讲课也不忘将本属个人隐私的苦恋史公之于众,让我敬佩又同情……

  这些描写学人对待学术和梦想,对待友情爱情与亲情的内容,无一不渗透着人性的真善美。换言之,他们就是智慧童真结合体,他们身上的一些缺点和过失,也是孩子气的,让人不忍心当真。

  04

  特别难忘文字描述的那几幅画面。回想起来有如特写镜头,时常变幻着在我眼前定格——

  镜头一:战乱中,大师们和众多学子横贯湘、黔、滇三省,跋涉三千里,饥寒交迫流离失所都不曾使他们丢弃知识改变国土信念使命。如作者所言,他们的行动是“世界教育史上艰辛而具有伟大意义的长征。”

  镜头二:教授们在简陋课室里给学生传授知识,一次一次地躲避敌人炮火的袭击;逃脱险境的师生们与家属缩在摇摇欲坠的土房子里,辛酸地吃着落满了灰尘稀饭咸菜

  镜头三:选择回国的巫宁坤,在码头好友李政道道别时,问李政道:“你为什么不回去为新中国工作?”李做出了一个后来让人深省的回答。20年后,两位好友在北京重逢,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成了中国政要的贵宾,而巫宁坤则是一个刚从牛棚里放出来的、无比落魄和冤屈的“牛鬼蛇神。”

  镜头四:1942年,中国远征军滇缅大撤退不幸误入环境极度恶劣的野人山,被洪水围困,以及各种虫蛇噬咬,在死亡人数达到一万四千七百多的惨境下,诗人穆旦(金庸的叔伯兄弟死里逃生。尔后留学芝加哥,学成后与妻子回国欲为教育事业贡献一己之力,却陷入无止境的迫害之中,诗人含冤去世前留下《冥想》一诗:

  “为什么万物之灵的我们

  遭遇比不上一棵小树?

  ……

  但如今,突然面对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普通生活。”

  在穆旦写这首诗的时代,其实诗人连普通的生活也没能过上。

  05

  还有许多难以忘怀的画面、德才兼备却孤独冤屈的身影。只是实在不忍回顾。

  了解了这些人物,会觉得安徒生笔下那个卖火柴小女孩,也没有步入1949年之后的他们凄惨悲凉——陈寅恪、吴金鼎、曾昭抡、曾昭燏、陈梦家、向达、叶企孙、饶毓泰、吴宓、熊大缜等等,这些旷世奇才博学之人,还有书中未出现的老舍、傅雷夫妇以及各行各业精英、民族之魂,都被一个时代彻底淹没。

  这标志着精英文化的沉没与断层。标志着“精神独立 思想自由”的教育彻底沦落。这群时代的人杰,本以为选择回归与坚守,就可以创建一个美的世界。却不想因为向往美、追寻美,而失去了自由、健康尊严与生命。

  米兰.昆德拉说“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是的,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是,当我们窥视到这个尘封的世界,撩开遮蔽历史真相雾霾,与那些美好的人不期而遇时,我们会发现,美是背弃不了的。美在沧桑中熠熠发光。如星辰永恒灿烂银河 —— 这些民国时代的大师,他们就是随着时光流逝永远不曾消逝的美。他们始终与人类的智慧、爱和梦想并行。

  作者简介

  邓君,女,70后,做过老师编辑。以邓君、安隐、秦朗微笑笔名,在国内期刊发表多篇小说散文诗歌作品博客名:微笑的天空

  ----------------------

  对《南渡北归》感兴趣的读者推荐购买

  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

  南渡北归 (全3册)¥168.00

  ▲这是最新增订版,未删节最全本,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隆重推出!增加十二万字增订内容,首次披露台湾中研院大量珍贵史料、照片,增加大量亲历者采访资料,如曾氏家族后人、刘文典等大师后人亲述。▲精细校订,用心装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购买,货到付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