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泛灵论疯狂,但也最可能是真的 | 格外有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泛灵论疯狂,但也最可能是真的 | 格外有用

2018-05-26 23:02:52 作者:Philip Goff </spa 来源:理想国imaginist 阅读:载入中…

泛灵论疯狂,但也最可能是真的 | 格外有用

  .bizsvr_0 {padding-left: 1em;padding-right: 1em;} .bizsvr_1 {padding-left: 1em;padding-right: 1em;line-height: 1.75em;text-align: justify;} .bizsvr_2 {font-size: 14px;} .bizsvr_3 {letter-spacing: 0.476000010967255px;line-height: 1.75em;} .bizsvr_15 {padding-left: 1em;padding-right: 1em;line-height: 1.75em;text-align: center;} .bizsvr_16 {color: rgb(171, 25, 66);} .bizsvr_18 {padding-left: 1em;padding-right: 1em;line-height: normal;text-align: center;} .bizsvr_19 {text-decoration: none;font-size: 12px;color: rgb(136, 136, 136);} .bizsvr_20 {padding-left: 1em;padding-right: 1em;line-height: 1.5em;text-align: center;} .bizsvr_25 {font-size: 12px;color: rgb(136, 136, 136);} .bizsvr_26 {padding-left: 1em;padding-right: 1em;line-height: normal;text-align: justify;} .bizsvr_66 {max-width: 100%;min-height: 1em;color: rgb(51, 51, 51);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黑体, Arial, sans-serif;font-size: 17px;letter-spacing: 0.476000010967255px;line-height: 27.2000007629395px;text-align: justify;white-space: normal;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padding-left: 1em;padding-right: 1em;} .bizsvr_67 {max-width: 100%;min-height: 1em;color: rgb(51, 51, 51);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黑体, Arial, sans-serif;font-size: 17px;letter-spacing: 0.476000010967255px;line-height: 27.2000007629395px;text-align: justify;white-space: normal;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izsvr_68 {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izsvr_70 {font-size: 12px;} .bizsvr_75 {max-width: 100%;font-size: 12px;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color: rgb(136, 136, 136);} 专栏:格外有用(beyond weird)

  这是理想国编辑室“知新馆”的专栏。我们不断遇到一些知识、信息,迫切想和你分享。它们很有用,能帮你开阔你思路,更加自如地应对现代生活,甚至方便你养生致富;它们似乎又有些超出常理,听起来有点怪(举一个例子:躺平健身的可行性),但绝对不是瞎掰,背后都有科学依据。希望这个专栏既给你惊喜,又让你满意。

  这次的文章有点“玄”:一颗电子也有意识。且不提这个立场,这则小文的重要论证方式是:元理论评价(metatheoretical evaluation)。元理论评价的标准是:对同样数据进行解释时,越简单、一致的理论越优越;同样简单、一致的情况下,能解释越多数据的理论越优越。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们不断明确重申这一标准(比如哲学家Quine,语言学家van Valin Jr.)。但这一标准的运用却久有历史,比如古希腊阿那克西曼德的“地圆说”——比起更符合直觉的“地方说”,它更能前后一致地解释为什么太阳星辰每天在差不多的时候在天空差不多的位置,日日循环。出于元理论优越性而修正直觉,是非常具有“科学性”的活动,这个意义上,《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罗韦利称阿那克西曼德是“第一个科学家”。

  泛灵论疯狂,但也最可能是真的

  作者:Philip Goff

  (布达佩斯中欧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翻译:EG   题图:林聪

  常识告诉我们,只有生物有内心生活。兔子、老虎、老鼠等有感受、感觉和体验(experience),桌子、石头和分子没有。泛灵论者则否认这条常识。根据泛灵论(panpsychism),最小的物质片段,就比如电子和夸克,也都有最最基本的体验。一颗电子也有内心生活。

  对泛灵论的主要反驳是,泛灵论“疯狂”、“显然错误”。假设电子有某种无论多么基本的内心生活,这是极为反直觉的,这据信是一条怀疑泛灵论真实性的强力理由。但许多广获接受的科学理论也“疯狂地”反对着直觉。爱因斯坦告诉我们,高速情况下时间会变慢;根据量子力学的标准解释,粒子只有被测量时才有确定的位置;而根据达尔文的演化论,我们的祖先是猿。所有这些观点都和我们的常识世界观广泛冲突——至少在这些理论刚刚提出时是这样。但没人会认为这种悖于常识的情况,会成为不严肃对待这些理论的理由。我们为什么要以常识作为理解事物如何存在的优秀指南?

  狭义相对论、自然选择和量子力学的观点都和前理论时代的常识很不协调,尽管如此,还是很多人愿意接受它们,这反映了这些人对科学方法的尊重。如果有充分的科学理由,我们随时准备修正世界观。但因为没有有力的实验证据,人们不愿把意识归给一颗电子。

  然而,一种理论的科学证据不止在于它对证据给出了解释,也在于这个理论如果比竞争的理论更简单、更简洁、更俭省(这时我们说这个理论“更优”),那么它对证据给出的解释就是最优的。假设我们有两个理论,理论A和理论B。两种理论都用来说明所有观察到的现象。其中,理论A设定4种基本力,而理论B设定15种基本力。那么理论A就更优,因为它对数据提供了更俭省的说明。举一个真实例子: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取代了先前洛伦茨的理论,不是因为爱因斯坦的理论解释了洛伦茨的理论解释不了的观察现象,而是因为爱因斯坦为相关现象提供了一个简单得多、简洁得多的解释。

  我主张,对泛灵论有一个非常有力的简单性论证。这个论证在于这样一条断言——这一断言为伯特兰·罗素、亚瑟·艾丁顿(英国物理学家)等许多人支持:物理学不告诉我们物质是什么,只告诉我们物质做什么。物理学的工作是为我们提供数学模型,借此我们能以极高精确度预测物质将出现怎样的行为。这当然是极为有用的信息,让我们可以对世界施展非凡的控制,带来的科技进步使我们的社会发生了超乎想象的转变。但了解电子的行为方式和了解电子的内在本质(intrinsic nature)是两回事。电子就其自身、对其自身而言,是怎样的存在?物理学为我们理解物质的行为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对物质的内在本质则没有表态,全然把我们留在晦暗不明之中。

  事实上,我们对物质的内在本质唯一一点了解就是物质中有那么一些——比如脑中的物质——包含着体验。

  我们现在面临一个理论选择:或者假设基本粒子的内在本质包含着体验,或者假设它们有着全然不可知晓的内在本质。假设前者,宏观事物的性质就和微观事物的性质连续;假设后者,我们就会有一个复杂、不连贯和神秘化的理论。一个观点,既要简单、统一,又要与数据一致,这是形成理论的要求,这一要求把会直接把我们带到泛灵论的方向上。

  在公众的心目中,物理学终会给我们关于空间、时间和物质的本质的全面图景,它正在这条道路上前进。在这种认识下,泛灵论看起来就很不合适,因为物理学不会认为基本粒子具有体验。而一旦我们认识到物理学根本不讨论它所涉实体的内在本质,并且关于内在本质我们所能确定了解的唯一情况就是至少有些物质具有体验。这时候,情况就会很不同了。我们从物理学获得的全部只是黑白的大型抽象结构,我们必须用内在本质为之上色。我们知道怎么为其中的一点上色:有机体的脑,带着体验的“色彩”。怎么为其他地方上色?最简洁、简单、合情合理的选项就是给世界的其他地方也用同样的画笔上色。泛灵论疯狂,但也最可能是真的。

  https://aeon.co/ideas/panpsychism-is-crazy-but-its-also-most-probably-true

  LICENCE: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 Derivatives

  本系列过往文章:

  毁掉年轻人的不是智能手机……

  单身狗,好疼

  能在屏幕上看到汉字,我们都得感谢林语堂

  虽说人人都有病,但是……

  人人都有病,你治了吗?

  也许唯一道德的动物饲养,就是旅行青蛙

  如何回忆未来?

  10倍收益的致富法

  免费教你一个来年涨薪50%的好方法

  减肥也有幸运色? 

  你知道引力波的奥秘,也藏在你的手机导航里吗?

  【推荐阅读】

  《每个人的战争》

  [法]大卫·赛尔旺-施莱伯 著 

  张俊 译 

  2017.09

  精英医师的18年抗癌历程,彩图呈现抗癌日常行动科学指南,两次荣膺《纽约时报》畅销书,常居Amazon癌症类图书榜首,国际权威机构安德森癌症中心院长约翰·门德尔松力荐。作者大卫·赛尔旺-施莱伯博士既是癌症患者,更是一位有优异科研背景和深厚人文关怀的医生。该书综合前沿科研成果、18年抗癌经验,是一本有充分科学研究支撑的防癌抗癌指南;兼具饱含哲思的个人回忆,与身为精神科医生为癌症患者提供心理关怀的经历,又是一本为癌友点燃信心和斗志、提供安慰和纾解的陪伴之书。推荐阅读:你年轻、健康,为何也要关心癌症?

  《海滩上的爱因斯坦》

  [英] 马克·拉谢兹-雷伊 著

  龚蕾  译

  2017.11

  物理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主任拉谢兹-雷伊写给大家的相对论普及读本。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星云计划研究员、《星际穿越》译者李然(狐狸先生)作序推荐。丢掉数学公式,文科生也读得懂的相对论,20幅精美插画呈现相对论关键概念和实验,助你轻松脱离日常的时间和空间观,踏入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海滩上的爱因斯坦》将带领我们回到20世纪的物理学界,讲述以爱因斯坦为首的物理学家们提出、完善和验证相对论的历史,还原物理学家们在发现既有的牛顿物理学、伽利略运动学无法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时,如何提出种种新的解释,最后怎样不可避免地跨出革命性的一步,走向更加精妙、简洁的相对论。人类对于时间、空间、速度以及引力等基本概念的认知就此改写。推荐阅读:你知道引力波的奥秘,也藏在你的手机导航里吗?| 格外有用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chenteng@imaginist.com.cn

  转载:联系后台 | 购书点击“阅读原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