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犯央求女警:“阿姨我想读书”,泪奔……
来源:心理严选(satirxinli)
作者:Je 指导:老K
01
17岁少年犯:阿姨我想读书
网络上流传一个视频,一位中国女警(齐警官)讲述她与少年犯打交道的故事。
她说,曾经有个17岁的盗窃犯小东,偷了很多次,最高数额能达到数百万元。
一开始小东什么话也不说,齐警官对他说,我小时候也不是什么好学生,喜欢唱歌,乐队。小东犹豫了半天才说,
“阿姨我喜欢读书”
听到这里,严选君颤抖了一下,和这位警官有着一样的感觉。如果这段对话不是在冷冰冰的监狱,而是在阳光明媚的课室,绿意盎然的校园大道上,该有多好……
想看什么书呢,齐警官继续问。
“高中数学题库”
“为什么?”
“阿姨你知道嘛,像我这样的孩子,我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去高考。”
原来,小东来自一个重组家庭,爸爸结了四次婚。
“每次带不同的女人回来的时候,都会跟他说,小东叫妈妈。你们能想象这个男孩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有一次,他的妈妈,亲妈给他拿了两万块钱让他去学校读书,他的继母跑到学校去把学费要了回来,说你学也没有用。他告诉爸爸,爸爸给了他一记耳光。
然后他离开了家,住在24小时便利店,开始沾上了不良习气……
这位有爱的警察坚持不懈邀请小东的亲生父母过来探望,却被要求承担车旅费,住宿费,百般推托。直到亲生母亲过来,他还没说一句话,眼泪刷全流下来了。
齐警官说,“这个小伙子跟我接触了这么久,一滴眼泪都没有掉过,但是见到妈妈却哭的浑身瑟瑟发抖,像一个被遗弃的小动物一样,让我们忍不住想冲上前去抱一抱他。在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警察掏心掏肺说的再多,都比不上爸爸妈妈你们一个眼神,一个拥抱,哪怕是一个身影。”
写到这里,我也哭了,真想拍拍他的肩膀,给他一个拥抱。记得一句港产片的经典对白“这世上能做好人,谁想做坏人?!”
面对这样的父母,如果孩子有得选,又怎会沦落到违法犯罪的境地。
这世上有些人,真的不配为人父母。
02
孩子问题,反映了家庭的缺失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一位网友说,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听见爸妈争吵,每次爸爸脱口而出“过不了就离婚”,而幼小的她都潸然泪下……
不要以为孩子不懂,他什么都知道。
之前看了一部电影《谁说我不在乎》,顾明和雨婷因为各种矛盾一直争吵不休,面对父母破裂的婚姻,
女儿小文终于忍无可忍:如果你们敢离婚,我就去跳楼。
这时一直争吵不断的两个人吓了一跳,才意识到一直忽略了女儿的感受……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中:
将人成长所处的环境描绘为一个同心圆的4个层次,
越靠近圆心的层次跟人越接近,对人的影响越大。
而同心圆最里层是微系统即家庭,它是人直接接触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最大。
孩子是父母和家庭的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烙印在孩子身上。
不仅如此,心理学家发现,爸爸在家庭位置的缺失(注意是"爸爸角色"), 更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犯罪行为。
曾经有人在美国做过调查,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70%的长期服役犯,90%离家出走的孩子,以及75%吸毒的孩子,都来自无父家庭。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父亲给孩子的是权威、约束和纪律,父亲角色缺失,孩子往往会缺少纪律和监督,妈妈的慈爱和温柔,在原则和严格上很难把握,孩子比较容易出事。
03
如何预防孩子走向极端
如何避免孩子将来走上不归路,知名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认为:
1.六岁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孩子六岁以前,父母要着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当孩子任性哭闹时,一定要守住立场,坚决说不。
否则,一旦错过了六岁以前的关键期,孩子因不良习惯逐步形成不良的性格和思维模式,就不容易管教了。
一些少年犯的父母用尽一些打骂的办法而最终无力防止孩子走向犯罪的道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管教的时间没有坚守住底线,到想管教的时候为时已晚。
2.鼓励孩子与自己沟通,给孩子表达的空间。
如果一直拒绝孩子的要求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
“父母的话语具有权威性,我没办法违抗他们。即使我认为自己是对的。”
面对孩子的需求,留下可商量的余地:
“以后你想要什么给我说说为什么你那么想要,如果你能说服我的话或许我会好好考虑”
你和孩子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共识:
1. 你明确说不行的事,他不闹了。
2. 如果他真的想坚持,他会跟你商量。
有原则地满足孩子就好像让孩子在界线内奔跑,既让孩子不会跑离界线,又让孩子有自由表达的空间。
3.让孩子懂得“共情”
在很多未成年人犯罪中,任受害人发出痛苦的信号,施害人还是显得冷漠。很大程度上由于缺乏“共情”。
在美剧《安迪·麦克》中有一集很有意思,
学校把不同颜色的手环分发给每个学生,安迪分到绿色,但她最好的朋友却分到了红色。
不同颜色手环的学生被围栏隔开。分到绿色的学生可以有免费的曲奇,薯条,牛排,而且有自由的活动空间。而分到红色的同学却要打扫学校的卫生,午餐只有难以下咽的豌豆泥。
安迪远远地看着最好的朋友痛苦的样子,面对热爱的牛排却难以下咽。
看着热腾腾的巧克力曲奇新鲜出炉,安迪抢走了一盘子的曲奇递给了围栏另一边她最好的朋友·······
最后,校长说道手环其实是随机分配的,世界上很多人受苦难所困,他们跟我们并无区别。当我们身处优越时,别忘了围栏另一边的人的痛苦。
共情,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他人所想,痛他人所痛。
产生“共情”,是孩子善解人意的开始。
长大之后,我们遇到的“别人”会很多很多,懂得理解他人,才不会轻易伤害他人。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恶,
那些法庭上尘埃落定的判决,
都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的倒下。
说说你的感想/故事?
(点右下“写留言”)
来源简介:心理严选(satirxinli),严格挑选生活中的心理学好文好课(婚姻、亲子、职场)。本文作者:je, 心理严选主创团成员。
心 理 严 选
婚姻|育儿|职场|治愈
1、扫码回复“干货”收割41篇育儿干货文
家有2一10岁孩子的注意力训练
日本小朋友小学前必须学会的90件事
1~10岁孩子的最好管教方法,非常详细!……
2、扫码回复“婚姻”收割30篇感情维系文
注意这20件小事,别让你的婚姻败给细节
从孩子身上,就能看到你的婚姻
夫妻间最好的关系,是我懂你的不容易
中国夫妻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3、扫码回复“个人成长”收割10篇心理成长文
比愤怒更可怕的,是忍住愤怒!
你的身体积压了多少情绪和疾病?
愧疚感,是你生命中你最不需要的东西……
4、扫码回复“167”收割167篇心理严选文
可上下滑动▲
心理严选育儿|婚姻|职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