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果能找一个海岛看完五本书,你会带什么?|六月书单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如果能找一个海岛看完五本书,你会带什么?|六月书单

2018-06-08 18:16:18 作者:<span id="js 阅读:载入中…

如果能找一个海岛看完五本书,你会带什么?|六月书单

  理想中的海岛度假是这样的,在行李箱里放下三四本小说,到海岛后,在下午阴凉处的咖啡厅里,一边喝冰咖啡,一边惬意地翻着小说,黄昏时在沙滩散步,和当地人一样避开白天毒辣的日头,出来开始活动,入夜后泡在室外游泳池里,头顶漫天星光,痛痛快快游上十个来回,随后回到凉爽舒适酒店房间,像一个玩累的孩子,一口气睡上十小时

  现实中的海岛度假是这样的,我依然会在行李箱里放下不少于五本书,书跟衣服一样永远不嫌多,一本书怎么可能够呢?当我独自跟一群朋友一起去海岛旅行,这种事情可怕之处在于,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带了几瓶酒。在房间刚刚打开小说,很可能失恋的朋友已经敲门约着共饮一杯。喝到吐后第二天宿醉醒来,发现已经是下午两三点,这时拿本小说在游泳池边和人一起躺着,是件好事,虽然字一行都看不进去。这种海岛旅行,我建议把书减少为两本。

  还有一种,跟家人一起去海岛旅行,白天必须要出门,不出门把小孩的电放完,晚上他很可能大闹天宫,这种旅行模式非常紧凑,而且状况频出,不是小孩撞出血了,就是老公海底生物袭击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看完三本小说,需要抵抗的是老公的白眼和小孩无休止的吵闹。能够利用时间是,早上小孩和老公一起去吃早餐,下午小孩中奖一样午睡的时间,和晚上他们一起睡着后的时间。

  这样的海岛旅行,没有百无聊赖,只有争分夺秒

  言归正传,在五月的冲绳旅行中,我带了五本书。

  1,《不朽的远行》

  跟比尔.布莱森那本《偏跟山过不去》属于差不多类型,一个功成名就作家忽然打算开始一场艰苦的远行。比尔.布莱森挑战的是全球最长山间小路,阿巴拉契亚小道,三千公里。该书作者,法国人让·克里斯朵夫·吕芬,挑战的是一条欧洲的朝圣之路,圣雅各伯之路,从法国出发,一路徒步走到西班牙圣地亚哥,孔波斯特拉教堂,相传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雅各伯安葬于此。

  按照我的理解,差不多就是国内的318国道,有人从上海出发,有人从成都出发,徒步,骑车,自驾,最忠诚的人一路磕长头过去。这种不朽的远行,在很多人眼里看来,根本毫无意义。之前张扬的《冈仁波齐》上映,几乎毁誉参半,很多人跑出来讲这种小孩不学习大人生产,在路上磕头的行为毫无意义。

  其实全球到处都有人会做无意义的徒步远行,是的长途跋涉走在路上在有各类交通工具时代,看起来容易像个有病的人。这位法国作家几年前刚入选法兰西学院,成为最年轻院士,他有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出发的动机之一,“是走在朝圣路上,我们什么都不是,也不再是一个人,只是一个可怜的朝圣者,举止无足轻重,一个微不足道流浪者”。而在这之前,“生活将你塑造,赋予你责任经历,你似乎越来越不可能抛下根据你的职务,你的功过得失打造的沉沉戏服,成为另一个人。”

  不过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在于他既能随时进行升华,也能瞬间就开始刻薄嘲讽别人也嘲讽自己,虽然是朝圣之路,也没必要这么严肃,比如路上有个奇迹一般的老人,每次都落后,每次都能在第二天早上又看见他的踪影,有一天他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老人和同伴一大早从出租车上下来,再次走在路上。

  国内的各条进藏路线上,也随时都有雄心壮志出发,然后逐段搭车的朋友,这事也不算特别丢人说明全世界人民人性都是差不多的嘛。

  每次看这种书,都能让我有种抛开一切去远行的冲动,也不是非要得到伟大成绩才能出发,而是出发本身就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旅行开始的一切都无法预料,简直是一本小说的开头。

  (遗憾的是,昨天去开家长会,被点名批评小孩再随便请假带出去玩,很可能影响幼升小考试,没法好好静心学习。谁能想到呢,有一天我终于有钱到可以放手去玩了,没想到小孩要收心学习了。)

  2,《天才雷普利》

  如你所知,五月开始我就在做一件事,积极地反抄袭反洗稿。这件事让我想不明白的地方很多,比如对方反应,为什么她不正面回应,只是一个劲地哭惨呢?比如看客的反应,为什么面对这么多证据,依然有人觉得就算抄又怎么了?

  一个朋友说从犯罪心理学角度,一个人不努力反驳,只是摆出受伤姿态的话,此事必有蹊跷。为什么被冤枉依然能保持这么好的风度?这种强大心理素质让我非常佩服对方的反应,我立刻想到了这本小说《天才雷普利》。

  在炙热的海岛,看一个发生在冬天的意大利小岛上的故事,竟然会越看越凉,当我看着雷普利如何从窘境中,忽然开始了较为闲适的生活,竟然为他感到高兴。因为他是男主角读者跟着他一步步从一个经常要担惊受怕一事无成社会混混,忽然变成某富家公子好友,又忽然有一天变成富家公子本人,当警察找上门来时,作为读者竟然脑海中想的是:如果他能逃过这一劫就好了。

  我开始理解了对方的读者,你的共情一开始是随着复制者产生的,其实很难转移到受害者身上,你只会觉得,富家公子的确没什么活着的意义,那他那副睥睨一切的样子,真够讨厌的。

  《天才雷普利》是一本很可怕的小说,就跟书后的点评一样,因为作者处理人物的心理深度,把那些非理性的犯罪冲动和隐隐和我们内心的某些声音重合。

  这个声音在告诉你,也未尝不想这么干。

  这类犯罪小说和福尔摩斯系列根本不一样,后者的罪犯始终是最该死的,前者却是让人周身发冷强烈不适,因为你也不明白,这件事除了杀掉这个人,还有什么别的路子

   3,《人性的因素——毛姆短篇小说合集2》

  毛姆小说永远是各种消磨时间的最好选择实际上最让人惊奇的就是,毛姆所有的海岛旅行,几乎都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故事,而真实的海岛旅行,常常会变成一个苍白背景,根本没办法根据一个海岛,写出这个岛上生活者的故事,这只能说明,在毛姆那个时代,人类还热衷于互相交流,而现在,在一家海岛的酒吧人们依然交谈着城里的生活。

  4,《教养的迷思》

  看完《不平等童年》后,很多读者都表示不服,说你该去看看《发展心理学》,看看《儿童与社会》,看看《教养的迷思》,这些书我都买了,最大的感想是,这些教育专家特别擅长抓住别人的漏洞,说《不平等童年》这种观察行为的方式没什么用,说《儿童与社会》里面都是临床心理医生的病孩案例,不能代表正常儿童。说社会化研究者一开始就是有了先入为主成见,只是在为自己的理论寻求合适例子

  看到这些专家吵成一团,我心中真是大松了一口气,连专家都不懂,第一次当父母的人,当然可以理直气壮无知吧?不过每次写各种文章,依然避免不了各类家长涌上来批判,批判是好事,我特别受不了一种批判,就是说话的样子跟我爸妈一模一样,提出的观点竟是那些我们小时候怎么样,现在不也怎么样,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废话

  《教养的迷思》说的是以前我们对父母的作用有点高估了,其实父母并不怎么能影响孩子,很多家里父母不怎么样的人,依然养出了很好的孩子,为什么?因为小孩主要是从同伴那里学习各种东西的。

  这本书说得对不对,我不敢保证,不过现在看来,大意就是好的学校重要,好的小区也很重要,小孩的环境影响了他这个人的成长

  还没看完,希望之后能深度写一篇。

  5,《嗜书瘾君子

  一本很有意思的小书,特别喜欢买书的人可以看一看自己到底中了几招。

  当你狂热地喜欢一样东西,很可能从此再也无法回头,变成一个非典型病人

  当然拜手机网络所赐,这种病越来越罕见了。

  这份六月书单,你还满意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