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比情商和智商更重要的,是逆商 | 新世相读书会Live第 1 期回顾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比情商和智商更重要的,是逆商 | 新世相读书会Live第 1 期回顾

2018-06-19 05:15:42 作者:世相君 来源:新世相 阅读:载入中…

比情商和智商更重要的,是逆商 | 新世相读书会Live第 1 期回顾

  这是 新世相读书会Live 的第 1 期回顾

  新世相读书会Live 是一个线下的共同阅读交流空间。每期邀请一位行业领军人物,和你们分享他/她所了解领域经历故事

  下一期,我们将邀请著名文学翻译林少华,跟大家讲讲村上春树的孤独与我们的孤独”你可以在文章结尾查看活动详细信息

  上期回顾

  上一期的演讲者是知名作家历史学者张宏杰,主题“曾国藩的相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是庸人楷模身体力行地告诉你,平庸的人如何成就理想

  他明白既然笨就要把笨的长处发挥极致,就是办事努力、抗挫力强、办事扎实细心。他也非常善于将他人的智慧自己所用。

  他从平庸中发现好处。而直到今天,这些经验也能为你所用。

  因为场地人数限制,很多读者没能报上名到现场,所以我们整理了演讲的视频和文稿,你随时可以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新世相读书会”App,可以及时观看之后的每一期演讲

  曾国藩的相人用人之道

  演讲:张宏杰

  1

  曾国藩是个什么样的人?

  ——高考考了 7 次,后来当上教育部长

  我们讲的题目是“曾国藩的相人、用人之道”。先简单介绍一下曾国藩:

  明清两代,有两个人可以称之为“圣人”,一个是王阳明,一个是曾国藩。无论从出身条件智商,他们都差不多是两个极端。王阳明出身于官宦士家,父亲状元,他特别聪明,学什么通什么。

  曾国藩出身于湖南穷乡僻壤的一个小山村农民家庭,他身上有个特点,就是智商特别平庸。平庸到什么程度呢?高考考了 7 次。

  过去科举考试第一个等级秀才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高考的本科,曾国藩考了7次才考中。今天哪位同学高考考了 7 次,大家肯定感觉他的智力起码不是突出。所以曾国藩是我们古今中外大人物当中智力最为平庸的一个。

  曾国藩画像。图源:百度百科

  电视剧太平天国》里的曾国藩

  曾国藩对自己智商有很清醒认识,他经常说“予平生短于才,予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意思是同样是读书,我的速度要比别人慢很多倍。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后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1)做了高官,位极人臣。

  那时中国人是官本位,衡量一个人的成就,官位是非重要标准。曾国藩后来当了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

  2)镇压了太平天国,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也有人说他是汉奸、卖国贼,因为他镇压了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是汉人的政权,替满人镇压了它就是汉奸。但是如果大家读一些太平天国的原始资料,我们就知道太平天国政权跟今天的IS有很多相似之处,它(太平天国)能统治中国我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不见得好事,所以曾国藩扭转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3)做官非常成功,在官场遭遇重大挫折

  4)留下了 3 千万字的曾国藩全集

  其中曾国藩家书,为国学经典之一。他做到中国人最高境界,就是达到了人生所谓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

  5)家教也特别成功,这是大家对他认可的特别的一点。

   

  看起来不是一个笨人啊。那么曾国藩怎么从一个笨人后来变成一个圣人呢?

  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他的独特的人生哲学——尚拙。二是他善于用人——“集众人之长,补一己之短,合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功”。

  自己比较笨,就将别人的智慧为自己所用。

   

  2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

  ——既然笨,就要把笨的长处发挥到极致

  简单介绍一下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总结起来就是屏幕下面这句话:“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今天我们很多人是办事越巧妙越好,四两拨千斤。曾国藩不是这样的,作为一个笨人他体会到了笨的好处。

  笨有三大好处:

  1)笨人没有资力和资本,他就肯付出他愿意笨鸟先飞。他读书读得特别苦——要在一个行业取得多大的成就,你要经过几万小时基本的投入

  2)笨人逆商高。什么是逆商?就是他应对逆境本领比较高。很多人聪明人从小做事一帆风顺,但在人生某个关键阶段遭遇重大的打击,他就会从此一蹶不振

  笨人不是这样的,笨人从小就不停的受打击,不停在失败当中摸爬滚打,抗挫折能力特别强。

  3)笨拙的人不懂得投机巧,所以他做事不留死角基础打得特别扎实。秀才考了7次,但接下来他的科举之路就走得比较顺利,举人只考了一次,进士在 28 岁,还比较年轻年龄就中了。

  相反曾国藩的同学大部分早早就中了秀才,就在边上等着看曾国藩的笑话,一次一次看曾国藩考秀才落榜,但是最后只有曾国藩了一个人中了进士。因为曾国藩基础比他们打得都要好我既然笨就要把笨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所以最后他说:“君子赴势甚钝、取道甚迂”就是说个真正的君子要做事要选择比较艰难的道路

   

  获得成功过程比别人艰难,但一旦成功就是非常大的成功。

   

  3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用笨人,做笨事

  ► 读书人去打仗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也是“用笨人做笨事”。

  曾国藩本来是一介文臣,通过科举出身,然后在朝中一路做官做到礼部侍郎,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长。41 岁时他母亲去世,他回家守孝。就在这个过程中爆发了太平天国,咸丰皇帝派了无数的武将前去平定,都是一触即溃。

  结果文臣曾国藩赤手空拳老家练出了一支一万多人的湘军,用 10 多年时间把 100 多万的天平军一点点吃掉,挽救了大清王朝

  这支湘军的战斗力来自哪呢?“选士人、领山农”。

  “选士人”讲的是如何选择军队将领。我们今天一个公司人力要招人的话肯定要首先选择工作经验丰富的人。选择看起来反应比较快、头脑比较灵活的人、其次是选择口才比较好的人。

  但是曾国藩的选人标准跟今天完全相反。他选没有任何带兵打战经验的读书人当军官因为那时候武器相差不大,关键是哪方的意志坚决,打仗更勇敢。为什么读书人他的意志更坚决呢,因为读书人有信仰。曾国藩认为在战场上有没有信仰,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读书人通常犯的毛病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所以他还有个 12 字的标准,叫“有操守没官气,多条理少大言。”有操守就是有原则。多条理,就是做事的逻辑清楚。少大言,就是不会吹牛。

  我们今天选人要选择头脑灵活的人,选择心眼多的人,但是曾国藩要选择心眼少的人。他的原话是“军营里益多用朴实少心窍之人”。曾国藩认识到国家正规军为什么打不过太平天国呢,因为这些军官一个个太聪明了。官气太重、心窍太多,离朴散淳,真气荡然。你跟他聊一个小时的天、一句真话也没有,心眼太多了,办事不够实在

  湘军当中有两个人非常符合他的标准,一个是叫做罗泽南,是湖南乡下的普通秀才,一直在湖南乡下教书。教私塾,当孩子王。到了 40 岁那年,曾国藩找到他,说你收拾一下行李给我当将军。然后这个教书先生就带兵打了 4 年,200 多场战役,无一失败。后来被称之为湘军的战神

  一个小学教师,为什么这么厉害呢?因为他理学修养深厚研究人为什么要活着,早就看破了生死,打战从来不怕死。

  罗泽南还善于分析,带兵打仗的时候要善于分析所有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让理智而不是情感主宰自己的头脑。

  他白天带着士兵出去打战,打了一天仗了,晚上回到营里面接着跟大家上课,讲理学的道理每天晚上营门一关,到大营的边上就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另外一个代表是李续宾,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曾国藩后来给他墓志铭当中说“稠人广坐、终日不发一言”。这个人口才特别不好,大家一起开大会,每个人都争着发言,他一整天一句话都不说,但是打仗的时候永远冲在最前面,所以这是曾国藩选士人。

  湘军士兵蜡像。

  ► 让农民去打仗

  接下来第二句是“领山农”。

  曾国藩说,绿营兵为什么靠不住呢,因为它的兵源有问题,良民有职业者都不愿意去当兵,愿意去当兵往往是游手好闲之徒,这些人一旦打仗,一触即溃。但是打完了之后抓鸡偷狗,他们倒是很勇敢。

  曾国藩创建湘军,原则是:不杂一卒,不滥收一弁,就是不用任何当过兵的人。为的就是不把绿营兵的恶劣习气带到湘军当中来。所以他挑选士兵的标准是朴实而有农夫气者为上。就是选那些老老实实的农民。看起来油头粉面,有市井气、有衙门气、在江湖混过的一概不用。就叫领山农。

  这在中国古代战争环境之下是非常重要的选人原则,比如历史上军事规律一般都是中原的王朝往往打不过草原的游牧民。草原人习于骑马、射箭,此外,草原人少数民族心眼比较实。他们隔十几公里才有一个蒙古包,平时的人际交往特别少,不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欺骗、欺诈,到了战场指挥官让他们往前冲他们就往前冲,头脑上没有别的想法

  ► 结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就用这样的人,做了一件笨事,用曾国藩的话来讲叫“结硬战、打呆仗”。

  结硬寨就是,营垒扎得特别坚固。每天行军只走半天,下午安营。选好一个营盘之后,要在营盘周围挖两道深沟,外面的一条宽 6 尺、深 8 尺。里面尺寸是外面的一半,然后把挖出来的土在外面垒出两道城墙。相当于修了一个小型的城池把自己保护起来。

  他做得最多的事情不是打仗,而是不停地挖沟,每个人都拿着一个锹,不停地挖沟。把自己的风险降到最低在战场上你首先要能活下来,才可以谈到取胜。

   

  攻城也是。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一路攻下来很多名城,比如安庆、南京。攻城时间不是按天按月计,按年计。三年左右才攻下来一个城池。

  到了一个城市,先沿城墙挖两道深沟,里面的一个沟防止城里面的军队逃出来,外面一个深沟阻止援兵到达。

  湘军就在这两个深沟扎下几个营盘等着,等城里面的粮食吃光,等人活活饿死。像巨蟒缠人一样,一点一点把你缠死。

  曾国藩一生就是用笨人做笨事,然后取得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成功。

  4

  曾国藩的相面识人

  ——“功名气场事业精神,逻辑看聊天”

  我读曾国藩时,发现他和迷信活动关系挺多。这一生几乎过去所有的迷信活动他都实践过。

  相信托梦。在曾国藩日记、家书都提到一件事,在曾纪泽之前他还有一个儿子叫做曾祯第,长到一岁多夭折了。孩子死后不久,曾国藩的夫人欧阳氏做了一个梦,说一个老太太在梦里指着他破口大骂,说你们后世子孙不孝顺了,多少年都不给我上坟。我这个坟都塌了。曾国藩认为他的长子夭折就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他赶紧带人上山,把坟迁出来,然后重新立一个碑,这个碑今天还在。

  他还相信关公。拿下南京之后,曾国藩给皇帝上奏折,一方面给百战艰难的将士请功,另一方面在奏折里专门给关公请了一次功。说在攻打南京城时是天气酷热的时候,根本办法进兵,他弟弟曾国权就跑到官邸庙去求雨,结果求完了雨第三天就下雨了,他就把南京城拿下来了。这个奏折今天就收在曾国藩全集当中,大家可以去看。

  关公:关羽。图片来自汇图网

  他相信痘神。同治六年他的小儿子曾纪鸿得了天花,非常凶险。曾国藩首先在后花园找了了一个房间,打扫干净,供上痘神的牌位,然后自己洗个澡,给痘神拈香行礼。

  痘神,民间普遍信仰的神明,护佑儿童的司命之神。“痘”指的是天花。图片来自百度词条

  看曾国藩日记,在带兵打战隔三差五就要算上一卦。日记原文是:“进退两难、寸心终日纷扰,屡次占卦,夜占卦问左军利钝、卦相不吉,焦灼之至。”晚上算了一卦说左宗棠这个军队可能危险,心里面非常着急。当时曾国藩大营当中养了好几个算命先生的。

  知名度最广的就是他“相面”。关于他的相面很神的说法,就是曾国藩跟谁一见可以一面定人的生死荣辱

  史书记载一个故事,湖南人叫江忠源到北京来拜访曾国藩,聊了半个小时,送走之后,曾国藩对朋友说:“士人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结义此”就是这个人将来肯定会立大功、成大名,但是肯定要死在战场上。

  大家要知道,他在说这一番话,还没有太平天国起义,那时候天下还一片太平,所以他的朋友不相信。但是没有想到过了几年这个江忠源果然死在战场上。

  关于曾国藩的“相面”和识人到底有没有关系呢,这个不好说。但是我们可以确认,曾国藩确实识人本领非常高强。用人识人是一个领导者、一个企业家的基本功,曾国藩在这方面非常出色

  《曾国藩传》当中有一句话:“国藩为人位重、每对客注视一时不语、见者悚然。”什么意思呢,你要到曾国藩办公室去,他让你坐在那,然后有那么几分钟不跟你说话,就目不转睛盯着你,盯着你全身发毛。

  中国近代史一个著名的人物叫容闳,写过一本《西学东见记》,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耶鲁的毕业生。他在回忆录当中说:“我来到曾国藩的办公室之后,他先向我表示欢迎,让我坐下,然后他就面带微笑、目不转睛的看着我,看了几分钟,似乎我的外表有什么非常奇异的地方,然后他特别审视了我的双眼,我必须承认在这期间感觉非常不自在。”

  这就是曾国藩在给他“相面”。

  相面这个事情在中国起源很早的,我翻过一些相关的书,其中比较可取的是:除了相五官之外,还有相精神。从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去判断他将来的人生道路。

  曾国藩在日记中记载了一个相面原则:“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意思就是一个人接人待物很端庄很厚重,那么对人很谦虚,然后心胸也很广大,能包容人,说明这个人适合走仕途,适合当官,将来这个官位会很大。

  “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什么意思呢?这个人办事紧紧有条,每件事安排有头有尾,愿意帮助别人,这样人适合经商,他的朋友也多,这样人将来肯定能致富。

  曾国藩还说,一个人功名看气宇,也就是气场。事业能做多大,看这个人的精神头怎么样。若要看条理尽在语言中。看这个人做事逻辑思维怎么样,聊会天就知道了。

  著名作家、前文化部长王蒙出了三绢本的的自传,其中有个细节说,他当了文化部长之后,下属经常找他汇报工作,他发现有些人跟你只聊 5 分钟,你就会觉得这个人才太才华了。你要聊半个小时你就发现很一般,可能能干一个司长,要聊两个小时,发现他连科长都干不了。你聊太多了,你就发现他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所以长时间的谈话,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逻辑水平。 

  5

  如何看待曾国藩的迷信?

  ——在没有物理化的时代,他遇见什么钻研什么

  对曾国藩的迷信,以前研究非常少。大家都抱着“尊者慧”的想法,感觉那么大的人物,我们不要提他好象不是光彩的一面。

  实际上我们对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就会知道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中国传统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很迷信。

  举个简单例子,清代每一个皇帝,包括那个特别爱学西洋的科学技术、对几何物理特别有研究的康熙皇帝,都特别迷信。

  有一则资料,说康熙60年,著名的年羹尧到北京入朝,康熙跟他很熟,就告诉他,你这次来北京不要白来,你找京城的名算罗瞎子算上一卦,这个人为人不是很老实,但是算卦的本领非常高明。说明康熙皇帝肯定是这个人的老主户,跟他很熟。

  所以关于过去中国传统时代政治家用相面选拔人才的例子不仅仅曾国藩一个人。看史料,李鸿章、胡林翼也都是这样来鉴别人才的。

  如果普通的官僚、普通人迷信那也可以理解,但是曾国藩还不一样,他是一个理学大师、一个圣贤,圣贤难道可以迷信吗?圣贤恰恰应该迷信,因为迷信恰恰是理学研究的范畴。

  中国过去本来只有儒学,所谓的孔孟之道。但是后来在佛教从印度传进来,中国本土的儒教感觉在很多方面无法抵挡佛教的力量。因为儒教只解决现实的生存问题,至于人死之后怎么办,所谓的彼岸的问题,儒学是不负责解释的。所以孔子说:未知生,焉之死,子不语怪力乱神。”鬼神这些东西孔子是不感兴趣的。佛教占领中国之后,这些儒生感觉这个空白必须填补,因为你不填补,你就没有说服力。

  所以在宋朝就出现了理学,就是研究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理学大家朱熹就开始创造一种格物致知之学,研究每一个东西,然后总结他背后的深层次的规律。

  格物致知听起来很符合逻辑。但是在宋代格物致知的水平并不是很高。朱熹是怎么做的呢?他说人投缘向天,足方向地。什么意思呢?天圆地方,人这种动物非常有灵性,所以人的头是圆的,脚是方的向地。而且人是直立行走,所以可以接受天地之正气,所以人有理性、有理智。

  动物就是虽然脚是朝下的,但是它的头是横向的,所以他们只能接收天地之偏气,他们只懂得一路的道理,牛就只懂得耕田、狗就只懂得看家,它不像人懂得那么全面。

  到了草木就更不行了,草木的头,也就是根是往下扎的,脚是往上伸的,整个跟天地的道理长反了,所以草木什么都不懂,这就是朱熹格物的成果。

  朱熹对鬼神、对人死之后的风水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因此中国风水学真正的奠基人实际上是朱熹。

  曾国藩在风水、相面甚至在鬼神方面也都投入到巨大的精力去研究。

  朱熹的结论是天地之间只是此一气而、来者为神、亡者为鬼。人鬼神都是一股气演化成的。

  曾国藩曾经写过一篇短文,给自己列了一个研究的项目,好几十条,其中有一条就是要研究鬼神之情状,他要研究明白鬼神到底是什么回事儿。所以曾国藩特别喜欢读易经,一生仔细研读了 5 次。所以他的迷信是他的理学研究的范围之内的事情。

  站在今天的角度上,我们当然有理由认为曾国藩的迷信反应了他身上比较愚昧、比较局限性的一面。但是我认为曾国藩对神秘文化的研究,更体现出曾国藩思维的开阔性。他在曾国藩上学的时候没有物理、没有化学、也没有数学。

   

  今天我们很容易理解的浅显的科学道路他一概不懂,除了孔孟之道,他只能接收神秘主义的东西,所以任何他能接触到的东西,都要钻研一番,这个也正好体现了他好学的,要穷尽一切资源的钻研精神。

  以上是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内容。

  谢谢大家。

  现场观众提问

  观众1:我看了几百遍曾国藩的家书,发现“修身”在其中占很大部分,想请张老师梳理一下曾国藩的“修身”对我们当代人又有什么启示?

  张宏杰:修身是曾国藩一生最核心的环节,典型地体现出来他“尚拙”的人生哲学。

  曾国藩修身改掉自己身上一些坏毛病,靠的也是常人不可及的笨劲。除了智商比较平庸,实际上青年时代的曾国藩有很多缺点,比如说脾气性格非常暴躁,做事非常没有耐心、待人非常傲慢。

  怎么从这种状态修炼后来圣贤的境地呢,主要是靠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写日记,每天都坚持写日记。每天早上起来写,反省自己前一天自己哪些事做得对、那些做得错,对就鼓励一下,错的就臭骂一顿,然后说今天要怎么改。

  这个习惯坚持一生,一天也没有间断过。他的性格、气质就一点点发生变化。

  曾国藩的修身不追求速效,他是以一生为尺度,像树的生长一样,一点点长得越来越高大。

  和我们今天很多朋友一样,曾国藩也经历过戒烟的过程。曾国藩在30岁之前呢也是一个资深的烟民、烟瘾非常大。但是他立志学做圣人之后,就把这个烟袋一砸,在那之后他再也没有碰过烟袋。不管如何的犯烟瘾,他都能坚持下来。

  很简单,就能坚持。

  观众2:张老师你好,我读曾国藩最大的一种感受就是觉得他给我们展示了一种精神——一个平庸的人,通过意志力可以一步一步的成为超人。

  在我看来曾国藩前期是相信人定胜天的,相信意志力,但是晚年他有说他信运气。我特别好奇,曾国藩的成功是这种修身、这种意志力占的成分多,还是大环境的天命的成分比较多呢?面对自己人生低谷的时候,您是像曾国藩一样的这种内省、修身的状态去面对,还是有什么别的方法?

   

  张宏杰:谢谢,确实曾国藩在中年之前极度崇尚意志力的作用,这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特点,认为你只要有了鉴定的意志力,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成功。

  到了晚年曾国藩越来越信天命。认为人这一辈子能做多大的事情,实际上还是有它的界限,这个界限是不能突破的。

  人在青年时代、血气正旺,身上充满了斗志,相信自己的唯意志论,这时候想把自己的主观发挥到最大,但是人到中年过后,特别是到了晚年,体力、脑力都不太能配合他的雄心,这时候就要寻找自我调整,也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老年危机。

   

  曾国藩不断强调天命,是因为他老年危机的体现。到了 45 岁之后,他想做很多事情,但是身体不允许,他的精神也有巨大的落差,所以他越来越崇信天命。

  到了晚年,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发现人的很多东西都是先天决定的。每个人智商、情商、能力、性格 70% 在你出生就被父母和教养环境决定。能突破这个环境的只是极少数。曾国藩突破了自己天赋能力,要不他达不到后来的高度。

  至于一个人遇到低谷、低潮应该怎么做呢,曾国藩做法就是硬挺过去,硬闯过去,硬头皮坚持到底,也是因为这种做法,更加的损耗他的精力、心理、更加导致他早衰、以及 60 出头就去世了。

  所以我想学曾国藩也不能一味的学习他这种“挺经”。要让生活更加有弹性,要更多的乐趣。把生活安排得更加张弛有度,才更有利于我们走得更长远。

  下期预告

  下期新世相读书会Live的演讲嘉宾是著名文学翻译家、作家林少华。演讲主题是“村上春树的孤独与我们的孤独”

  活动信息:

  活动时间:2018 年 6 月 22 日(周五)晚 19:30-21:30

  活动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4号院东方梅地亚中心B座3层M剧场

  报名时间:6 月 19 日(明晚)

  报名方式:关注“新世相”或“新世相读书会”公众号,点击活动文章扫码报名

  村上春树是在中国最有名气的日本作家之一,他的《挪威的森林》《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些什么》《且听风吟》《海边的卡夫卡》等作品影响了一大批 80后、90后。

  林少华是最擅长用中文将村上春树的孤独描述出来的人。他翻译过 40 多本村上春树的作品。我们所读到的大部分中文版村上春树的作品,都是由他翻译。

  孤独是每个人日常生活里都会有的体验。我们有时抗拒它,有时渴望它。希望你看完这期演讲,能发现孤独最好的样子。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新世相读书会App,可以及时观看每一期演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