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的读后感10篇

2018-02-16 20:19: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的读后感10篇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是一本由张宏杰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4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一):积淀与升华

  最开始是看了柴静那一篇《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建设》,然后才找来这本书看。以前对曾国藩的了解,只来自历史教科书上那幅他郁闷地要跳河,被人拦住的插画。曾国藩的一生,是在不断自省中成长的一生。我惊讶于曾国藩那无数的家书和日记,他内心强大,正是在这不断的写作思考中升华出来的。人生诡谲,特别是在中国,人与人的相处已然成为又厚且黑的大学问。我们想看得更远,看得更真切,但一直驱策着自己往前走的同时需要时候停下来,写一下,记一下,回忆一下,思考一下,圣人之言也好,前车之鉴也罢,最关键的还是自己有坚持自省的恒心。

  我想这就是我从曾国藩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另外,“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经济问题,在作者笔下,也是引人入胜,对于今日的官场怪现状,颇有借鉴意义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二):经典语录摘抄

  这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所划的语句。读完再看这些句子,仍然发人深省。从中,也可以学一点曾国藩这“半个圣贤”是如何做到内圣外王的。

  不加引号的内容是书里的原文,作者说的。有些只是关键词,但认真读过这本书的应该能想起相关的内容。加引号的,是书里曾国藩的原话。

  欢迎补充和斧正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首先是立坚定不拔之志

  日课

  人我相交必须的距离感和分寸感

  做至大至坚之事,开头一定要提起全力,有股冲劲(决绝之心——读者注)

  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唐太宗

  (做事)从细节抓起

  “此一恕,天下无可为之事矣”(注:大赞!)

  “一日强恕,日日强恕;一事强恕,事事强。久之,则渐进自然。以之修身,则顺而安;以之涉世,则谐而详。”(注:强恕: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强恕之事也“)

  有恒

  ”有恒为作圣之基“

  ”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

  曾国藩的办法,一如他一生处理所有事物的办法一样简单高妙:熬不下去,也要熬,以强悍的蛮近打通此关。

  求阙

  ”毋揠毋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注:喜欢这句)

  ”以不言者为体,以所言者为用,以不言者存诸心,以所言者勉诸身“(不言者指的是天命说——读者注)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

  ”君子赴势甚钝,取道甚迂,德不苟成,业不苟名,艰难错迕,迟久而后进,铢而积,寸而累,及其成熟,则圣人之徒也“(注:我最喜欢的一段话)

  中国知识分子缺点一个是太容易结论,另一个是太容易听信别人的结论。

  ”晓得下塘,须要晓得上岸”(注:曾的爷爷(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没读过书)说的,言简意深)

  “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伪之习”

  “其苟且者,知将来之必敝;其知当者,知将来之必因。所谓虽百世可知也”(注:不甚懂)

  “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

  “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为泰而不骄”

  “宁详勿略,宁近勿远,宁下勿上,宁拙勿巧”

  “有绝顶聪明而肯作笨功夫人才有大成就”(胡适语)(注:励志

  勤与恒

  “不讥笑人,不晚起”

  “用功所以无恒者,皆助长念害之也,此事绝不是疲软人所能胜,须是刚猛,用血战功夫,短不可弱”

  “决定成败的,不再高处,在洼处;不在隆处,在平处。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处,耐得住烦。除此无他途”(注:大赞)

  (一个穷骨头的建设之力)“为之不已,将有可时,若其不为,则天下事固无一可也”

  (此力)“及其既成,发大木,拔大屋,一动而万里应,穷天下之力而莫之能御”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三):新特点

  这部书入手的角度很特别,没有长篇大论的把曾国藩的生平洋洋洒洒的叙述一遍,而是挑了他最重要的一段经历才作为代表,也是一个新特点了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四):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读《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

  曾文正公曾国藩,与他同时代对他研究评价的人就很多,后世的人更多。特别是某国两党元首对他高度的评价,那是更上一层楼,让曾国藩变得更是火爆。如家已经身兼n多身份军事家、文学家、官场楷模、中兴名臣、鸡汤王、元首偶像等等。对于曾国藩的了解我们一般在于这几个方面

  1.评定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第一功臣,第一统帅,湘军的创始人和统帅,军功耀眼

  2.理学大宗师,师从倭仁,开启理学的学习实践一身不断修行;

  3.廉洁奉公的官场楷模,曾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那是相当的廉洁,生活过的相当的节俭

  4.文学家,曾国藩学于桐城派,一身文学创作不断,写了n多鸡汤的段子

  5.具有看相识人的本领传说的是神乎其神。能做到初次见面,通过观察一个人,就能预测其的前程命运

  6.对风水、命运有自己的一套认识论。

  这些聊起来的,都感觉正襟危坐,有点吓人的味道。其实曾国藩对普通人有很多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1.曾国藩资质普通,早年还有点“笨”,他的人生历程很有点郭靖大侠的味道。依赖于自己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提高,脱胎换骨,成就了n段事功。

  2.中年成功改变自我,成功转型。人的定型和改变,一直是纠结很多人的问题,通过发表日记等方式曾国藩明明白白把自己剖析出来给大家看到,一个人自己我改变、自我转型的可能美好结局

  3.凡事重于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有必死的信心。曾国藩在于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中,有三次要自杀。从衣食住行,到为官行为准则,再到学习提升,再到军事斗争,都在设立原则,严格的坚守原则。

  其实看完了曾国藩的衣食住行,为官行为,感觉这人一生活的那是苦哈哈啊。在精神上,自我反省,自我修炼,走的是苦行僧的路;在物质上,那更是节俭有余,生活极是艰辛;在官场上是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他人确有相当圆通,搞双重标准

  坚信改变,每天都坚持学习和反省,以诚为师,敢于任事,读书、工作多方面都取得了超越当时之人的成就。上天从来不会让一个人随随便便成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不断的坚持,对我们今天的同学们来说依然是人生参考的最佳宝典。

  “毋揠毋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微信公众号:mobworks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五):初识曾国藩

  第一次读曾国藩。之前不读,因为被太多的厚黑学蒙蔽,以为曾国藩=厚黑。最近读晚清,读李鸿章,才开始激发了对他的兴趣。一读之下,同为理学大儒,同为一心往圣,但比起前朝的王阳明,却更是令人敬佩。曾国藩其人,并无王阳明那番拿的出手的理论,如心学,如“知行合一”,但其无论是格物致知,还是知行合一,反而在朱熹,在王阳明等前人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彻底。其的谦卑,自知,柔软,在张宏杰的笔下骨肉分明,一个正面,一个侧面,皆是栩栩如生

  若问此书为何依然少了一星,可能是对于我等初识者来说依然是有欠丰满,但对熟知者来说又不够深度,所以这是窃以为欠缺的地方。不过,比起那些厚黑,那些歪曲来说,真的是好太多太多,所以四星必须,或是可以,愿意以半星相赠!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六):不是想要的传记

  因为柴静推荐缘故,购入了这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看完之后,只有慢慢的被欺骗的感觉。

  阅读感受实在糟糕,全书前后反复、絮叨,选取的面都是浅尝辄止,并没有让我看到一个立体的、真实的曾国藩先生。 之前并无过多接触关于曾国藩先生的资料,读完本身多了很多对曾先生的敬佩之情,但是本书写得实在太糟糕、太片面,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曾先生过于单薄

  虽然是做了很多工作,放入了大量的史料,但是语言能力跟角度的诠释过于片面,读下来实在是需要不小的忍耐力的;历史时间混乱,对于历史没有那么好的人来说;对于复杂内政外交环境,特别是外交方面无只言片语的提及。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七):自知而后进

  1

  现在,无论是实体书店还是网上书店,到处都充斥着成功学方面的书或音像,尤其是机场,近一半以上都是这方面的东西。但是,看过几本之后,再也不看这方面的书。成功学只是便利店哲学:用廉价方便、随手可得、但颠扑不破正确道理,来解释发生过的事,也就是套用国学科学上的一些理论外加高科技词汇营销术语表述的励志文体。看似句句在理,实则空有论调,让人徒生一腔热情却无从开始。这些书里,多以曾国藩、胡雪岩为主角,从政治、军事或者思想这类宏大的角度去“提炼”成功原因,不免让人乏味。而张宏杰所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却让人看了顿感亲切,他把曾国藩写成了人而不是神,比如说曾国藩从十六岁考秀才,五次不中,第六次才以倒数第二名勉强考取;他曾经十分迷信风水,甚至要弟弟好好研究风水之学;再比如他很少洗澡,经常几个月才洗一次脚;还比如他总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却也用过下属单位进贡的钱给自己建了个“小金库”,等等,不一而足。虽然此书作者完全以考证的笔法来写(其中部分为作者博士论文),却并不刻板,把“圣人”的鲜活可爱跃然纸上

  2

  曾国藩肯定不是如成功学上说的,无一瑕疵,生就一幅“圣相”。同代人很多都看不上他。

  他无背景,出生于湖南湘的一个群山之中。作者08年去探访这个地方,从韶山出发,包括坐摩的总共换了五次车,颠簸了整整一天才到。在清代这里更闭塞,而在曾国藩父亲之前,几百年问,这里连个秀才也没出过。而他父亲也是连考十七次不中秀才,他四个弟弟也没有一个读书成功。而他从十四岁参加县试,到二十三岁才中秀才,第二年中举人,二十八岁中进士,这才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他智商不高。左宗棠评价他说“其人正派肯任事,但才具稍欠开展”。英国人戈登见到曾国藩也大感失望:“他目光迟钝,举止行动表现优柔寡断样子”。他的学生李鸿章也当面指出他病在“儒缓”。

  他愤青。他在咸丰登基后上了一道《应诏陈言疏》,痛斥当时的作风,说京官“曰退缩,曰琐屑”,说外官“曰敷衍,曰颟顸”。他连皇帝都骂,上书说咸丰本人对国事“不暇深求”“徒尚文饰”,表面说主者无罪却“疏之万里之外”,咸丰帝看了后当场大怒,“掷其折于地”。

  他心性浮躁。刚到北京,他每天都要“四出征逐”走东家串西家,酒食宴饮,穷侃雄谈,下棋听戏。因修养不佳,脾气火爆,他还与朋友打过两次大架。

  这些都于他为官不利,甚至离圣人很远。如果按现在青年的分类,他更适合普通青年,没有文艺青年的范儿,更没二逼青年的二。

  3

  虽然作为一个中人,他却通过自己实践证明,普通青年也可能成为超人,这也是后人推崇他的原因。这其中成为“圣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陶冶变化”使然。

  他“志成完人”。即志存高远,立做完人。曾国藩给弟弟的信中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量,有内圣外至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于为天地之完人。” 这种“取法乎上”的做法让他本身资质平平却能成就大业,修成圣人。他的这种自我实现不仅有宏大深远,更在小诱惑、小目标前止步。作者博士论文研究的就是曾国藩经济生活,发现他一生清廉,以至于死后其子生活拮据,受他人接济。

  光有志向不够,他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日课”。他每天从起床到睡觉,吃喝拉撒睡,都进行自我监督,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他还每天要用工楷认真书写笔记,细细回忆检索自己一天的一切言行,如若哪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要记载下来,深刻反省。不光如此,他还把日记寄给他弟弟们和朋友们,让他们阅读点评,以求精进。有趣的是,日记上对“戒色”之事他也下了许多功夫,“不但多看他人妻妾不能容忍,甚至对于自己的夫妻恩爱,曾国藩也战战兢兢”。通过写日课,曾国藩练就了过人的“研几”(严肃郑重地对待细节)功夫,并且受用终身

  不仅曾国藩“研几”功夫了得,他为人处事也从以前的心性浮躁来了个180度大转变。之前他屡次碰壁,甚至在为父守孝时因军事与皇帝“一刀两断,不再往来”之势。而守孝两年后他变得和气,谦虚,周到;对部下也不慎于保举;治军也不再一味从严,而是宽严相济。这一切足以让他在复杂的官场游刃有余。

  4

  如果说曾国藩在修身方面取古人之长,而他在做事方法论却有和西方思维方式不某而合,即重视实证,重视逻辑,重视差别,从量化分析事物间的不同之外入手。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精益。中国式思维最大的弱点是喜欢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一切,却缺乏严密细致的推理过程。而西方思维看似“笨拙”,却能达到严密准确。曾国藩每遇一事,他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再把正细分为正反两面,把反也分成正反两面分析。“层层剥离,距真相不远矣。”

  5

  曾国藩用人,抱定立人、达人之原则,绝不因自己用得着顺手就把这个人压在自己手下不使其升迁。曾国藩一生朋友如云,且其所深交,都是相当杰出的人物。曾国藩一生功业,半受朋友之助;反过来他更善于高射处地为他人着想,对朋友提携报答,不遗余力。曾国藩部下几乎都经过他的举荐,其中有二十六人成为督抚、尚书,也就是“正部级”官员。有五十二人成为三品以上,也就是副部级以上大员,此外,道员、知府、知州、县令,更是数不胜数。

  与曾国藩相比,对曾国藩常存“瑜亮情结”的左宗棠终其一生,提携起来的人很少,他的部下中,没有一人后来担任朝中一、二品的文官,在地方出任督抚的也很少。最终左宗棠送曾国藩的挽联为“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无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6

  曾国藩带兵,也有自己的一套,据说湘军军纪即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前身。他首重给军队注入“良心”和“灵魂”,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孔孟之道和“不要钱,不怕死”的岳飞精神激奋将士。

  清军实行“薄俸制”,且武器自理。兵营不成营,士兵多有第二职业,甚至多以第二职业为主,以第一职业为辅。曾国藩从开始团练新军就开始实行厚饷制,湘军收入是绿营军的几倍,湘军军官“不用刻意贪污,即可发家”。

  7

  相比湘军高收入,曾国藩的收入可支配的金钱如沙如海,他却没有因此发家,他寄回家的钱,却比以前当京官时还要少。由于他以圣人标准修身,所以把钱看的很淡,他自己一年合法收入为五万多两多用于军队开支与地方公益事务(见曾国藩一生收入和支出部分)。当然不是说曾国藩弟弟们就如他那样以“圣人”自律。曾家因曾国藩为京官也变成绅士之家,其大弟曾国荃就出头揽事,调节纠纷,曾家也变成了富贵之家。曾国荃也因领兵攻陷南京太平天国而抢财洗城。

  8

  曾国藩作为中人,在为人为官方面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所以人们竞相拿他做榜样。但我认为最值得学习的是他自省自知能力。中国式思维多取乎整体、宏观,在细微之处不甚求精,在自我意识方面更不求甚解。如若能在自知方面有所长进,或以长避短,或育短为长,不管是想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都比只注重外部环境要更能达成所想。

  曾国藩这种成功之所以很难使人企及,主要是他这种苦行僧式的修行方式很少人能够做到,更少人能够坚持。在大学时听好友昂昂说过一种理论:不管在什么团队中,都会分成三类人,前三分之一,中间三分之一,后三分之一,除了个别人会在这三类中游弋,大部分人是恒定的,所以只要能保持在前三分之一,也算成功。听了之后,我感觉这好像就为我这种资质平常的人准备的理论,无需压力太大,无需苦命修行,只要做出常人的努力,就应该可能保持在第一梯队,并不会因目标太高而心力交瘁。而且从大学到现在,我基本上也是这么做的,而且做的也不坏。

  柴静为其做跋: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了建设。用这个题目评曾国藩或许更为贴切。虽然曾国藩的为人和用人可能随其品性,但是他40岁前的愤青之气与心性浮躁都随着他的“日课”而逐渐砥砺。包括他的金钱观都在30与40岁之间改变。如若人能更早一点理解这句话或许更能早地获取自我实现。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八):没什么特长的平凡人,我们仍有努力的资格——《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捻了捻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心里萌生出了“要开始努力”的念头,这个想法可不是第一次萌生了。

  曾经的很多次努力念头,都在各种他人的炫耀下,自己怀疑掉了。鸡汤中总是有那句话:“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句话似乎也在透漏着另外一种含义:如果你看起来累的要死,一定是你努力的还不够。

  努力就一定成功,一个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早就被枪毙的道理,套用在自己身上,屡试不爽。高中时候,总是表现的玩世不恭,但是回家也会挑灯夜读,回想起来这种做法真是让人挺恶心的,不过想想动机,无非是一个还处在爱慕虚荣的少年,想要让自己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是一个有天分的努力者,这里的天分,便是能够通过努力而产生质变的天分。时至今日,幼稚的虚荣早已不在,但追求努力而带来质变的渴望,一直都存在。努力本身是痛苦的,谁又能不希望在痛苦中得到一点正反馈呢?

  有一天,我和女友在书店里看书,这是我俩最能玩到一起的爱好,我这边饶有兴趣的翻着一本叫做《笔误》的国外文人野史段子,她坐在对面看《邮差总按两遍铃》。我看了估计有一个多小时,中间还饶有兴趣的和女友说说书中写的作家八卦,当我再一次仔细看她时,她合上书,耸了耸眉毛开始和我谈起了她那本的故事。我和她都爱读书,但是读书的速度永远是我俩之间的一道天堑,无论我怎么努力,阅读速度依然是遥不可及,她也在很轻松的情况下,阅读量就甩我几条街了。这时我总是会自我安慰的想起了曾老爷子。

  最近又恰逢1/4人生危机,事业没什么发展, 回想起书中,曾老爷子一生荣誉间,伴随的时不断地挫折和被鄙视,考试不行,画图不行,甚至有时候情商也低了跟皇帝老爷叫板,办团练处处遭挤兑,估计换了谁,可能也都“习得性无助”了。他当人也会迷茫,那个乱世,一个多看了几眼漂亮姑娘都反省半天的人,怎能不迷茫?当然他也是明白人,甚至是透透彻彻的明白,圣人的梦想在他心中难以实现,却又不断克己。

  每次当我还质疑那些看起来十分不靠谱的习惯:不爱洗澡,爱玄学,每天写反省日记等等,会不会只是他成为圣人的阻碍,或者压根儿没啥用。却又有一个念头告诉自己,这些是否让他变成圣人我不知道,但至少,正是这些让他变成了他自己。而我们的努力又何尝不是为了成为自己呢?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九):总体感觉不错

  以前从没读过有关曾国藩的书,这是第一次,总体感觉不错。曾国藩确实是一代名帅,知人善任,运筹帷幄,带领湘军消灭太平天国,为清朝最为显赫的中兴名臣。可是单凭一人之力怎么改变晚清的历史命运,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曾国藩也是不可奈何花落去……

  以前从没读过有关曾国藩的书,这是第一次,总体感觉不错。曾国藩确实是一代名帅,知人善任,运筹帷幄,带领湘军消灭太平天国,为清朝最为显赫的中兴名臣。可是单凭一人之力怎么改变晚清的历史命运,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曾国藩也是不可奈何花落去……

  以前从没读过有关曾国藩的书,这是第一次,总体感觉不错。曾国藩确实是一代名帅,知人善任,运筹帷幄,带领湘军消灭太平天国,为清朝最为显赫的中兴名臣。可是单凭一人之力怎么改变晚清的历史命运,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曾国藩也是不可奈何花落去……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十):《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逆袭的每一步,都需要恒心毅力和目标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本关于曾国藩的书,也正是看了这本书的自序才知道曾国藩的故事已经如此风靡,并且有了许多妖魔化的版本,他已然被塑造为备受成功学推崇的完美案例。这样一来我倒是暗自窃喜,虽然说我对历史知之甚少,但没被洗脑总是可喜可贺的。

  在读书之前,我脑补的曾国藩形象,是一个稳健的穿着官服的老头子。作者的初衷是塑造一个3D的曾国藩,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活生生的人,不刻意单纯的美化或丑化。这本书从曾国藩年轻的时候讲起,讲到他的成长、家庭和官场沉浮。

  作为一个历史盲,我一直比较羞于承认自己文科生的身份,在看这本书以前,对曾国藩的了解就是一张白纸,所以任由作者的观点和评价指指点点,一笔一划的勾勒出一个人物形象。

  所以,我其实并不知道书中描写的曾国藩是不是真实的,但是作者的意图很明显,他在塑造一个正面的令人敬仰的曾国藩,而且成功的达到了目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