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依旧,不见故人归
最近礼节君在疯狂循环
莫文蔚的《慢慢喜欢你》,
"你说你好想带我回去你的家乡
绿瓦红砖、柳树和青苔
过去和现在都一个样"
绿瓦红砖,不由也想起了家乡的老瓦房。
遮风挡雨的瓦片下,
寄存着一段年少时的光阴故事。
渐渐长大,瓦在时间的冲锋中
正被钢筋水泥渐次取代,
但它却也始终存在着。
触碰到记忆的开关,
斑驳、古朴、宁静...
家乡的瓦房便浮现在脑海里。
青瓦叠交,中式美
---
最古老的瓦出现在周代。
所谓“秦砖汉瓦”,汉代的瓦已相当精美。
放大看《清明河上图》,
错落有致的瓦房已是宋代街景,
承载了一代又一代的岁月,
日晒雨淋,庇护着世代的华夏儿女。
鳞次栉比的瓦片往往纵向铺就在屋檐上,
屋面过渡处才会平滑且连续,
房子也就愈显挺拔。
瓦与木的组合构造了独特的中国式建筑。
无论皇家宫殿式的红墙碧瓦,
还是小桥流水人家式的青砖黛瓦,
都是着独特的中式之美。
瓦房养人,冬暖夏凉
---
怀念瓦房的理由,
必定有冬暖夏凉这一原因。
瓦片似鱼鳞般,
一层一层地铺在屋顶,
看似密密麻麻,
瓦间却有着气流穿梭的小小缝隙。
夏日,清风流淌。
而到了冬天却也神奇,
瓦房不仅隔热,保暖效果也很好
它仿佛自带温度,
与屋外的温度有着巨大的温差。
冬暖夏凉,才是“养人的房子”
瓦上的春夏秋冬
---
瓦栖息在屋顶,
与屋檐下的人共同越过四季。
春夏秋冬有不同的景。
春天。落花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夏天。听雨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雨天的瓦最美也最有趣,
雨击青瓦,化作最玄妙的自然之乐。
最后划过屋顶的弧线,
檐下滴雨。
秋天。叶落
叶子经不住秋风的诱惑,
逐风而落,
与青瓦邂逅相依,
被涂上片片红、黄秋色。
冬天,覆雪。
青瓦残雪,
最柔美的银白曲线。
愿为瓦全
---
古人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虽然瓦不若玉般名贵,
它来自卑微的泥土,
但瓦却是从泥土中长出的硬骨,让人钦佩。
泥到瓦的蜕变
需要经过水与火的淬炼。
熬住了剧烈的疼痛,
才铸就坚韧、不畏风雨的秉性。
它低廉也低调,
始终坚守在屋檐上,
为人们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地。
时光清浅,乡情不散
---
不同于亮闪闪的现代建筑,
青瓦有一种活的感觉,古朴温润。
瓦上檐下常有一些小生灵光临。
“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
东风草堂飞燕子”
它们不时停留栖息,
倘若喜欢,还会筑巢常驻。
也许是风带来的缘分,
种子恰好飘落瓦中,
又或是调皮的鸟儿所衔来。
生命总会抓住一切的机会,
瓦上渐渐长出一丛丛的顽强“瓦上草”。
无论情愿与否,
那些瓦上与瓦下的光阴故事,
曾安身立命的青瓦房正在步步消逝...
家乡的瓦房成为了心底里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 今日互动 ·
---
住过瓦房吗?
---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有礼有节微杂志编辑
暂不支持转载,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