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家的青砖大瓦房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老家的青砖大瓦房

2020-04-15 08:17:50 作者:青眼有加特约作者 来源:青眼有加 阅读:载入中…

老家的青砖大瓦房

  文/马俊圆 图/网络

  ◐

  老宅院里有五间青砖灰瓦大瓦房,听老人们讲这是村庄第一座5包3宅基地上的砖瓦房。

  岁月嬗递,光阴荏苒。我出生后也有幸住了砖瓦房。

  瓦檐是带着花纹的瓦夏天,坐在屋里可以看到雨水珍珠沿着瓦当落下;冬天,瓦檐上会挂上一行冰棍晶莹透亮,挑上一根粗长的冰棍玩耍,小手冻的冰凉发红不愿意扔。

  用棍子围着瓦房的院墙架上一堵墙,一边种上葱和蔬菜,外围栽几盆花,满足了自我给养还给灵带来舒张。本人对住所没有太大的要求,却也能感觉到瓦房确实冬暖夏凉大概坐北朝南缘故阳气充足草木特别旺盛

  老人绘声绘色给我讲述从前时光。那是经济落后时代,多数人还是茅草房,老马腿上长了大毒疮,在独自完成一个学期学业顺带扭捏着找了信贷员老张,三千元的金额买了四头牛,配上家里原有的猪羊开始自己的放养。

  既然扛起了大梁,老马秋后卖了牛羊,开始筹备砖瓦房。那时候老人会讲:“俩人不睦,劝修房建屋。”盖房,往往花光一家人积蓄,有时还要东借西凑

  老马一瘸一拐地拉着大青牛去了河道,院后有了小山一样细沙;老马跌跌撞撞地牵着农车到了坝上,院前有了大面积泥土;老马气喘吁吁地赶着牛去了窑上,把经历了风干晒晾的青砖运回了家。

  农闲,老马请了几个壮力来建房,师傅扎完地基砖头夹上水泥层层堆积,上了梁搭了墙,固定好檩条用挑起椽子,摆好檩子,师傅们用细腻均匀泥巴瓦片U形口朝上放在木板空档上,然后反着把另外的瓦片盖在两块瓦之间,瓦片从下往上铺的,上面那块要盖住一点下面那块,这样就能保证水都从瓦片槽里走,不会滴漏在屋中。

  老马说房子盖起的时候,整个人腰都直了,别人的话语充满了羡慕,虽然不如平房敞荡,不过出气相当舒畅

  直到多年后,他又买了地盖了15×19的两层楼房后院还留了三间大瓦房,据说那时候提媒的有句行话:“不怕没有粮,只要有三间大瓦房”,意思是说娶媳妇先要有瓦房,没瓦房媳妇难商量。

  后院的瓦房估计存在老马一些甜蜜过往

  瓦房是、八十年代一批下海经商,远离故土安家他乡的游子的痛伤;瓦房是土生土长一代人屏障,某些程度赋予了生命仰。

  幽幽的蓝光散发着历史芳香,凝神观望引你无数遐想凹凸不平斑点点的墙,让你神思邈远,给你诉说那陈年过往。

  从茅草房到砖瓦房,前人在时光长河摸索滚打中前行智慧结晶精神向往一同注入进人们居住场所。不论红砖碧瓦,还是青砖青瓦,都能感受素雅古朴宁静厚重美感

  房顶屋脊上,能工巧匠们通常会装上形态万千的形如鸟兽鱼等饰物,美观大方又富含寓意,颇具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古朴大气的北方,一砖一瓦见证千年辉煌与沧桑;烟雨痴缠的江南,白墙黑瓦指缝缠绕间惊艳了谁的时光?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作者抵制朋友圈总说老宅的现象,认为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放下过去,才能过好自己。

  但是,一回到故土,忙忙碌碌、行色匆匆也抹不去混合着腥土味的青草花香,七邻八舍的咋呼声,嘘寒问暖的问候,不厌其烦的叮嘱,往往可以卸下辛苦维护的伪装。散落的村庄,是时代的弃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宅院,落脚在热闹的都市或者交通便利的地方。

  砖瓦房成了现代文明的落后部件,逐年递减,政府为农村设立了补助项目,砖瓦房披上了五颜六色的铁皮外壳,而那些没人居住的,要么破烂不堪、半壁残桓,要么满目全非甚至不复存在,砖瓦房总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清的情结,挥之不去,割舍不断。

  正如父亲所说,房子时间久了,便有了人的气息,不住了便少了生机,漏了不去修理时间长就塌了,倒塌的不是房屋,是似水流年的过往。

  有空打扫下老房,整理下荒芜的院子,清除下布满空间的蜘蛛网,让旧物品重新放光,累了躺在高高的木床上,一缕清梦,便是好时光。

  *作者︱马俊圆:河南省方城县人,新乡市某高校科学院大四学生。微信公众号「青眼有」专栏作者。

  疫情后的乡村︱不谈理想,白天农忙晚上看月光

  一缕清梦,便是好时光

  评论区见

  关注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传递友谊

  ▼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老家的青砖大瓦房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