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什么顶级餐厅的菜吃不饱还那么贵?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为什么顶级餐厅的菜吃不饱还那么贵?

2018-08-03 08:15:08 作者:岛主 来源:异想生活笔记 阅读:载入中…

为什么顶级餐厅的菜吃不饱还那么贵?

  Hi,大家早上好!

  前段时间岛主给大家推荐了几部纪录片,不少小伙伴在评论里都提到了《主厨的餐桌》这部片子。其实,我们写过啊,不过只是很简略地写了第一季,现在第四季已经出完了,讲的是甜品,是时候讲讲这些有趣主厨的故事啦。

  

  这是由大卫•贾柏导演的系列美食纪录片(前三季),这位导演的名字你可能很陌生,但你一定听说过他的代表作《寿司之神》。

  

  没错,这部把日本寿司匠人精神拍到极致的纪录片,就是大卫•贾柏的成名作,当时他还只是个学生。(有才就是任性啊~)

  这次他把镜头对准了全球前50名餐厅的主厨,全片可以说是大咖云集。

  虽然第四季换了导演,但水准依然在线,而且主题从正餐聚焦到了甜品,视角更加独特有新意。

  

  打开这部剧的那一刻我就后悔了,因为根本停不下来啊!整整四季加番外,我在两天之内全看完了。

  只想说,主厨们不光做饭做得出神入化,连他们成名的故事都充满了戏剧性,看得岛主心潮澎湃。

  刚好今天是周五,马上就是双休日了。我特地从片子里选了几位让我印象深刻的主厨介绍给大家,看完就可以愉快地去追剧啦~

  ______

  最调皮的主厨,

  招牌菜竟然是摔碎的柠檬挞!

  看这一集之前,我完全无法想象有一家顶级西餐厅的招牌菜叫作“噢!我把柠檬挞摔坏了”。关键是,这道菜还真是一个摔碎在盘子上的柠檬挞,主厨你真是太调皮啦~

  

  这位调皮大叔,就是在第一季第一集打头阵的意大利主厨 Massimo Bottura。

  

  作为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他对意大利香脂醋和帕玛森干酪简直有着中毒般的热爱。甚至比喻说,如果他的血液里流淌着意大利香脂醋,那么他的肌肉就是帕玛森干酪做的。(岛主不禁想到了珍珠奶茶做的猪猪女孩们哈哈哈)

  

  2012年,摩德纳发生大地震,三十六万个帕玛森干酪鼓受损,整座城市半数人可能会因此失业。帕玛森同业会找到马斯莫,请求他想办法解决危机。

  

  因为对帕玛森干酪有着最深的了解,马斯莫开发了一个奶酪辣椒烩饭的菜谱,让每个人都能按照这个菜谱来做饭。

  马斯莫成功了。菜谱果然促进了帕玛森干酪的销售,世界各地都有人做着这款烩饭,大家的饭碗也就保住了。

  话说我家奶酪吃不完,就做炒蛋时加进去,名曰芝士炒蛋,当然,是给哈图吃的。

  

  作为主厨,马斯莫最初的灵感来源,是他的祖母。像每个成年人回忆孩童时代一样,祖母的味道永远代表着传统的家庭温暖。比如意大利馄饨和手工意大利面。

  

  马斯莫珍视这种记忆,却不愿和守旧的意大利人一般被传统做法所限制。

  他打从心底里认为,墨守成规只会让老味道泯灭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之中,难以传承,更难以获得年轻人的关注。

  他要做的,是在争议之中创新传统菜式。

  

  于是他近乎叛逆地用颠覆的方式,展示着他想突出的传统味道。

  意大利馄饨为什么总是泡在汤里?我偏要把它们一个个排好队放在肉汤旁边。

  

  千层面这么多层,但大家都只爱酥脆的第一层?那好,我就只做千层面的酥脆部分给你吃~

  

  一次只吃一种干酪不过瘾?在我这儿可以一次让你吃到五种时期的帕玛森。

  

  这么浓缩的干货,我还真的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味道的,还是先减肥了才有资本吃啊。

  ______

  把桌布当画布?

  厨师玩起艺术来更加放飞自我~

  在接下来要说的大厨面前,马斯莫的玩法就显得很保守了。

  “搏命做新菜”,大概是第二季第一集的主厨格兰特(Grant Achatz)的人生写照。

  对于烹饪,他满脑子都是“创新、创新、创新”,思考着诸如“为什么菜一定要放在盘子里”、“为什么不能直接在桌布上吃”的问题。

  

  对他来说,做饭就像在玩如何“骗过食客”的游戏,把番茄做成草莓,把草莓做成番茄,不断给客人惊喜,就是他每天钻研的课题。

  

  自家餐厅开张的第一天,格兰特就大获成功。《纽约时报》足足用了三版来报道他,餐饮界的新星正冉冉升起,一切都很顺利,他称这是“辛勤努力、激动和创造力的爆发”。

  

  这个时候,狗血剧情就来了。格兰特得了癌症,要动大手术,而且只有30%的生存率。(好心疼呜呜呜)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芝加哥大学为格兰特提供了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案。经过12周的放疗,格兰特病情好转,但同时也失去了味觉,这不是职业生涯彻底毁了吗。

  从此,格兰特被称为“没有味觉的主厨”。他不得不改变从前亲力亲为的习惯,开始放手让副厨去分担工作。

  即便如此,格兰特依然没有放弃开发新菜,每天都画着设计图,再让助手去实践、反馈、再调试。

  于是第二季海报上最经典的菜式诞生了。格兰特把桌布当成画板,在客人面前将甜品画成一幅油画,我想要是我坐在旁边会目瞪口呆吧。

  

  他用灌进肉豆蔻气味的枕头充当垫子,看似荒唐的方式让食材的气味成为点睛之笔。

  

  他还把芝士雾化,用糖衣包裹着做成气球,悬浮在食客面前,我想问这到底是玩还是吃?

  

  在格兰特的餐饮哲学中,烹饪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食物就是他手下充满魔力的艺术品。

  顺便说句,格兰特最后完全切除了肿瘤,味觉也渐渐恢复,就像个重生的战士,迫不及待地回到自己的战场去了。这个大厨的人生真是够精彩了。

  ______

  真·佛系主厨,

  静观法师做菜最忌重口味

  相较于前两位“任性”的主厨,第三季第一集中,来自韩国的静观法师就是真正的佛系主厨了。

  

  生活在寺庙里的静观,不是任何一家餐厅的大厨,而只是一位负责为尼姑和香客煮斋饭的佛家弟子,原来还有这样的主厨?

  据她所说,斋饭有五种的食材是不能用的,包括大蒜、洋葱、大葱、香葱和韭菜。因为浓烈的气味会使人精神振奋,不能够静心冥想。

  但是,她会用辣椒和花椒,看来我们对静心冥想的理解有偏差啊,可能韩国人辣白菜吃习惯了吧。

  

  静观17岁就到寺庙里学佛了,她的父亲因为不能理解她的坚持,所以选择到寺庙来体验她的生活。

  有一天,老父亲崩溃地问静观:“你们吃的一切都是素的,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岛主也想问)

  

  于是静观给父亲做了一道莲花茶,让父亲静心清神。我很好奇老父亲是不是更崩溃了……

  

  这道茶曾经让欧洲食评家惊叹不已,估计是感受到了神秘的东方力量吧~别说,还真的挺好看挺素雅的~

  在静观看来,烹饪是获得幸福的方法,也是一种人生的修行。

  有一个镜头岛主觉得挺有意思:静观穿着素衣带着草帽,走在热闹的明洞大街上,旁边不乏打扮精致、青春靓丽的少女,她自带仙气,淡定地走过人群,回庙里做辣椒泡饭去了。(最后一句是我编的)

  

  ______

  主厨里的稀有动物,

  女性主厨要出头太不容易

  女性要在男性主导的厨房里赢得一席之地并不容易。刚刚讲的静观法师算算一个很特别的例子,而第一季第四集的女主厨中山尼基可以算是励志女主厨的典型了,她也是《主厨的餐桌》全系列中出现的第一位女主厨。

  

  和许多从小就确立厨师梦想的大厨不同,最初的尼基其实很迷茫。

  尼基生在传统日本家庭,在重男轻女的文化环境下成长。母亲三翻四次地强调,要尊重哥哥,因为哥哥是长子。尼基很不服气,“凭什么我比他优秀,你们却注意不到我”。

  

  这种不甘心让她暗下决心:我绝对不能失败。

  

  然而在职场上,她遇到了同样的困境。

  在她工作的餐厅里,很少有女性当大厨,男厨师们认为尼基不能胜任工作,觉得她只是个娇小的、有点漂亮的女人。

  

  在这种心态的激励下,尼基拼命工作,逐渐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但从某个时刻开始,她觉得自己不能再受困于这种外界的评价。

  对于烹饪,她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她想表达,想创作,想无拘无束地发挥才华。

  

  结合在日本学习怀石料理的经验,尼基在现代怀石料理的领域大展身手。她的N/NAKA餐厅名声大噪,褒贬不一的评价也随之而来,相同的是,人们认为这都是因为她是个女人。

  

  这些评价让尼基哭笑不得。

  作为东亚人,她做不到像干脆直接的欧美人那样“回怼”偏见。为了让食物更纯粹,她选择关起屏风,在客人看不见的地方做菜。

  

  不习惯大胆发表言论,那就把思想表达在食物当中。

  在专注于烹饪的时刻,尼基可以是自大的、铿锵有力的、雄心勃勃的,这些沉默中的呐喊,使她的作品熠熠生辉。

  

  ______

  甜品界的浪子回头,

  怪不得会做出雪茄味冰淇淋

  当你见到一个整天“蹦迪、派对、酩酊大醉”的男孩时,能想象他以后会安心在后厨做甜点吗?

  第四季第三集的霍尔迪在成为甜点师前,就是这样夜夜笙歌、浪的飞起。

  

  而成为甜点师以后的他,是这样子的。是不是脱胎换骨?

  

  作为罗加三兄弟中的老幺,他和哥哥们相差了十几岁,从来都是扶不起的小儿子。

  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罗加兄弟餐厅中,大哥胡安负责主食,二哥何塞普负责红酒,而霍尔迪,最初只是个端盘子的服务员。

  就连他选择成为厨师的理由,都很“废柴”:因为服务员每天都要留到最后,凌晨两点才能收工,霍尔迪觉得这样太累了,所以想做个能早点收工的厨师。(求哥哥们的心理阴影面积)

  

  对于这么个“废柴”老弟,哥哥们无奈之下找到了餐厅的甜点师达米安,请求他带带霍尔迪。

  和餐厅的其他人不同,达米安只把霍尔迪当做普通学徒,而不是老板的儿子。

  

  当霍尔迪出错时,他会大声吼他,严厉地教他,一来一回,霍尔迪觉得自己终于被当做一个正常人。在达米安的启发下,霍尔迪彻底爱上了做甜品。

  从最初的百无聊赖,到后来的满怀激情,霍尔迪开始在甜品中肆意发挥想象力。

  他把雪茄的烟草气味灌入冰淇淋中,并把冰淇淋做成雪茄的模样,这个作品让哥哥们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我的弟弟不是废柴,他是个有天赋的宝藏。

  

  为了怀想雨后森林的童年记忆,霍尔迪蒸馏出泥土的气息,让食客们从甜品中穿越到自由自在的孩童时光。

  

  片中,有一个镜头很妙。旁白描述着过去霍尔迪“咸鱼”一般的状态,而现在霍尔迪不知道又在试验什么新做法。

  他用风筒吹着糖浆,让糖浆变成透明塑料一样的质地,在把玩着这堆糖屑时,我可以看到霍尔迪眼中的光芒。

  

  ______

  从前,岛主常觉得顶级厨师离自己很遥远。他们总是高高在上,然后给食客们端上一些稀奇古怪(还不太够吃)的菜品。

  但是看着他们奋斗的故事,我有些理解为什么那些顶级餐厅、分子料理会那么贵了。

  对烹饪的热爱,执着的个人信念,低潮时对事业的坚持,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自我要求和坚韧毅力,而这些都只是为了做出更出色的食物。

  对他们来说,下厨不仅仅是解决温饱,也不仅是一份职业,它还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哲学。

  这部纪录片让我相信,热爱生活的人,能够把一日三餐做到极致。所以从今天开始,给自己做顿好吃的吧!

  你最喜欢哪位主厨的故事?

  你有私藏的美食纪录片吗?

  来评论区告诉我吧~

  编辑:库里斯特、扎森多兰  

  本文文字为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联系后台。

  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missbecky@beckysfantasy.com】

  我们将及时处理。

  这是我们一起启程的第244站,一起认真地对待一日三餐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