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印光大师与程朱理学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印光大师与程朱理学

2018-08-21 08:06:50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印光大师与程朱理学

  印光大师与程朱理学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因果思想。这在先秦文献中有着明显的记载,比如《尚书》中所说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等。《易传》通过对周易古经的解读,阐发了超越卜筮而具有德性意义的善恶报应思想,人们熟知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深刻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由于先秦的儒家圣贤具备因果思想的知见,并将其融入社会教化之中,后世也普遍接受这种观念,所以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人们对佛教系统的因果思想就更加容易接受。

  但是到了宋代,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极力否定并批驳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人心教化和道德建设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民国高僧印光大师独具慧眼,在分析清末民初社会变乱的根源时,指出程朱理学否定因果轮回的断灭论是社会动乱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对宋儒的这种错误知见进行了痛斥,对重树因果正信和加强道德建设起到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作用。

  印光大师主要从儒教经史和佛教三世因果两个方面来评破宋儒否定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的错误知见。其中阐明儒、佛二教因果报应的论和序很多,约五十余篇,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婺源县内成立佛光分社发隐》《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重刻安士全书序二》《因果录序》《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说》《挽回世道人心标本同治录序》《佛学救劫编序》《纪文达公笔记摘要序》《因果实证序》《感应篇直讲序》《历史感应统纪序》《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等。

  (一)揭露宋儒否定因果轮回的原委及危害

  印光大师在《婺源县内成立佛光分社发隐》中指出了宋儒极力否定因果轮回观念的内在心理及其造成的巨大后患。大师开示说:“宋儒气量褊小,窃取佛经要义,发挥儒先圣人心法。欲后之学者,不闻佛法,故阴奉阳违,而特加辟驳,谓佛所说之因果轮回,实无其事,乃藉此以骗诱愚夫妇奉彼之教耳。由辟佛故,虽圣人所说之因果,及史汉所说之生死轮回各事迹,均不提及。唯以尽谊尽分,正心诚意,为治己治人治国之本。且谓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且神既飘散,谁复托生。如此说者,不但悖佛,亦大悖四书五经,及史汉所载托生变化诸事迹。特欲以此关闭后学,冀其永世不闻佛法,则己之所得,人莫能知,儒教亦可由此兴盛。不知根本既伤,枝叶何茂。自兹以后,维持世道人心之法,止尽谊尽分,正心诚意而已。其督责人不能不尽谊尽分,正心诚意之善恶因果事理,完全废之。世之大贤少而中下多,果以因果为虚无,以人死为永灭,遂塞中下人勉力为善之路,大开狂妄者肆无忌惮之端。及至欧风一至,勃然景从,又复变本加厉。竟至废经废伦,废孝免耻,尚自矜夸,不知惭愧。使因果之理,不加破斥,谁肯倡此恶剧,以招永堕恶道之报乎。诸先生只知以此卫儒,而未意及因此灭儒也。学说误人,甚于洪水猛兽,可不惧哉。”(《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

  大师在《复常逢春居士书一》中说:“民十五年,四川陈敦五夫妇来普陀皈依,谓光曰,我最好阳明,阳明完全是佛学,何以又或有辟佛处。光曰,汝知彼之心否。曰,不知。光曰,彼为入文庙耳。遂大声叫曰,我明白了,我明白了。程朱以后之理学,皆偷学佛,皆极辟佛,实皆为入文庙耳,不计圣道之利害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

  (二)阐明否定和忽视因果的危害

  大师在《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中说:“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也。……文王之泽,及乎枯骨。不数百年,杀人殉葬之风,遍于天下。列国诸侯之死,杀所爱之臣妾,动至数十百人。不惟不生怜愍,而复反以为荣,各相效尤。……及佛教东来,阐明因果报应,令人戒杀放生,断荤吃素。即虫蚁蚤虱,尚令护惜,勿行杀害,何况于人。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知贪生怕死,皆是过去父母眷属,皆是未来诸佛世尊。固宜愍念怜恤,何敢妄行杀害,以充口腹乎。慈风一扇,胜残去杀。勿论诸侯大夫士,不敢杀人殉葬。即南面称朕者,亦不敢行此恶法。即有一二暴虐者行之,亦断不敢以多为荣也。使无佛法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说,则后世之人,能尽其天年而死者,盖亦鲜矣。”(《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大师在文钞中指出,因果报应是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如果否定或者忽视因果,就会使邪见盛行,违背圣贤修己治人之道,导致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引发天下大乱。

  (三)引证和说明儒家经典的因果思想

  大师在《婺源县内成立佛光分社发隐》中说:“因果一法,儒教亦极注重。故孔子赞周易,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末后则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夫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则果矣。”大师在《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说》引用了儒家经典中关于因果的阐述。如《尚书》之“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这是论及现世和子孙的因果。又如《洪范》之“五福”“六极”,有因果的含义。因为如果不推其前生之因,专归于王政,则成无稽之谈,不符合大禹与箕子所以教万世之心。而且五福中的长寿、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六极中的凶短折、疾、忧、恶、弱,都不是王者能操其权而使之然的,都是因人往昔业力所感召;其中“富”与“贫”从表面上看或许有人为的因素所在,但根本上来说还是由自己宿业因缘所感。

  另外,为孔子所赞的《易传·文言传·坤文言》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又说:“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正是对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说明。其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含有因果的含义。大师在《挽回世道人心标本同治录序》中说:“又既有余庆余殃,岂无本庆本殃。本庆本殃,乃积善积不善之人来生后世所得之果,当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者百千万倍。”(《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

  印光大师在《务本丛谭序》中指出:“世乱已极,无可救药,究其祸本,只因理学先贤,破斥佛所说之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事理,谓为佛凭空设此,以作诱惑愚夫愚妇之据。而不知惠吉逆凶,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与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为是因果耶,非因果耶?是轮回耶,非轮回耶?而况史鉴所载因果轮回之事,多难胜数,彼岂绝无经目耶。特以门墙见重,欲与佛异趣,以阻止后人之悉皆学佛,恐致儒门冷落耳。”(《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大师这里从儒家经证和史证反诘理学否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违背经史,揭其原因是门户之见过重。

  (四)列举史传对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事实的记载

  对于一般人来说,史书记载的案例最具有说服力。大师在《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说》里说:“至于春秋左传,及二十二史中,善恶报应生死轮回之事,则多不胜书,二十二史感应录二卷,乃存十一于百千耳。”(《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大师在文钞中引用相关史籍和亲自了解的因果感应案例二十一条,例如:秦皇暴政,子孙灭绝;光绪二年,陕西郃阳贪污赈灾款的人家尽皆死亡灭绝;苏州范家、彭家厚德,子孙科甲相继等。

  《印光法师文钞》中也讲述了二十九个轮回转世的案例,详见《印光大师因果文集》。例如史书记载的中国第一个转世轮回案例鲧之神化为黄能(即三足鳖);印光大师的戒和尚的师公,因得知自己的娘亲转世变猪,发心吃素,念佛成就肉身不坏;富翁子转世为曹崧乔居士之女;王铁珊省长剿匪误杀的人,死后投生为其子报怨等。

  (五)揭示儒者不信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不但违背佛经,也违背儒家圣人之言

  印光大师在《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说》中指出:“是知儒者不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不但有悖佛经,实为逆天命而侮圣人之言。否则六经便非儒者之书,而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及历代作史者,皆为惑世诬民之罪人矣,有是理乎哉。”(《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如果没有三世因果,那么上天对待人类就不公平,而作善者为徒劳,作恶者为得计。正是因为宿世的功过不同,以致今生之享受各异,所以《诗经》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