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北京二字,成了她的遮羞布
父母穿得很正式,父亲一副喜上眉梢的姿态,跟亲戚们介绍新女婿。
姐夫不算丑,除了身高矮一点,工作稳定,高学历,又是家中独子,一家人都对姐姐挺好的。
这小城里高学历的男人不多,但凡去大城市念书的,没几个愿意回来。姐夫做了跟姐姐一样的选择,可见也是个孝顺男人。
其实谁又能说得清,哪一种选择才是正确的?
假如他去了北京,恐怕现在正和巍伟一样在出租屋里抠脚吧?
说起巍伟,已经很多天没联系了,只在上车前发了个信息,让她注意安全。
有一瞬间杜亮问自己,值得吗?
这小城虽然没有名牌商场,没有进口超市,没有四通八达的地铁。
但也没有遥不可及的房价,没有繁重的工作压力,没有不知未来在何处的迷茫与空洞。
像姐姐一样,找个男人安居乐业,多好。
她瞥见父亲,正向别人炫耀着自己的大女儿,冷不丁被人问到二女儿,顿时皱起眉头,敷衍地说:“她在北京工作呢。”
对方不依不饶,接着问:“有对象了吗?”
父亲怼了一句:“北京工作那么忙,哪有工夫处对象?”
杜亮没想到父亲会帮她解围,也许是在帮他自己解围吧。
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走出去就回不来了。
失去了稳定工作,也很难找到稳定的结婚对象。再回到这个小城,也还是个loser,是父母藏在家里不好意思说出去的累赘。
北京二字,倒成了她的遮羞布。
告别小城的那个下午,父母送亲戚回农村,姐姐要陪婆家的客人,不能来送她。
母亲交给她一包东西,里面是她在家里爱吃的几样小菜,还有一个口罩,不知*的,防雾霾的那种。
杜亮约了朋友一起返程,名叫孙阳。
远房亲戚,小时候在一个村长大,也是村里为数不多考取省城学校的女孩,两人还在省城吃过几次饭。
杜亮没想到她会来参加姐姐婚礼,并且也是孤身一人。
“你现在好洋气啊!到了帝都就是不一样。”孙阳一见面就寒暄。
“我这要啥没啥的,不洋气点还敢回家吗?”
杜亮从小就善于寒暄,几番客套下来,孙阳话痨上身,什么都跟她讲。
村子里女人的八卦。
省城的相亲情况。
以及她这次来参加婚礼的目的……
亲戚说要介绍个男人给她,是杜亮姐夫的同事。
“你说的不会是那个开主婚车的男人吧?”杜亮回忆起孙阳说的那个人,鹰钩鼻子三角眼。
“是啊!就那丑男竟然还没看上我。”孙阳忿忿不平。
“你怎么跑县城来相亲了?”杜亮问。
“我这条件吧,高不成低不就的,省城不好找,就想在县城找一个。”孙阳说:“但现在发现县城的男人更垃圾,只要是体制内,眼睛都长在天上。一边跟美女谈恋爱,一边要跟条件好的女人结婚,至少也得公务员、事业单位什么的,或者家里有钱的。”
“凭什么啊?”杜亮问:“有钱的会看上他们?”
“这你就不知道了。”孙阳娓娓道来:“这县城吧,去大城市读书的男人,很少有像你姐夫那样回来的,回来的都是女人。所以体制内女多男少,男人特别吃香。体制外就不谈了,这里没人想找体制外的。”
“可就算如此,美女也不傻?肯陪他们谈恋爱?”
孙阳叹了口气:“村里有几个女人能把书读完的?不都是供着兄弟?小时候没人管没人教的,有一些早早被镇上的男孩骗了身子。稍微带点姿色都往县城跑,想趁年轻在县城找个工作好的男人。可男人又不傻,就跟这些女人玩玩,最后还是找门当户对的结婚。
你姑姑家隔壁那个燕儿还记得吗?在县城做过别人小三,后来被大老婆抓了,回村里又换了门亲,现在都生两孩子了。”
杜亮听着这些觉得不可思议,可又特别现实。
她不敢再交浅言深,怕hold不住。婉拒了杨阳去省城住一晚的邀请,换乘回北京的列车。
双脚站在北京那一刻,杜亮深吸一口气。
拥挤的地铁,汹涌的人潮,竟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