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收到了几十个女孩子送的小纸条。
本以为归途行李轻松不少
没想到比来时更加沉甸甸
今天三十号了,学校里面变得热闹了起来。
三十天前,我还在七十公里外的一个小镇上,欣赏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日出。
我去支教了,目的地是一个没有任何特点的乡镇,叫偕乐桥。学校条件其实还算可以,基础设施比较完整。去之前,我的确没做什么准备,虽不说应付了事,但也说不上十分用心。
头天晚上因为各种不适应,我翻来覆去没有休息,看到太阳从房子后面远方的田野中升起,丝毫打不起精神来。心想着,这半个月就这样算了吧。
我在做什么
我的小组负责团队宣传工作,小组对接下来的工作其实很没底;到底要不要和大家认识、到底和孩子们怎么相处、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除了捧着相机穿梭在各个老师的课堂后,宣传组更像一个神秘组织,躲在幕后一言不发。第一天的工作如同一团乱麻,每个人都慌慌张张,没有头绪,这样的情绪伴随了我们特别久。
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团队决定增设特色课程,我成为了其中一个班的表演课老师。
(妈呀上表演课真的不需要形象)
第一次站上讲台,我显得十分局促和焦虑。没有任何准备,我得全凭直觉控制我的授课内容。
我努力地让自己的语言带着孩子们进入我想象中的“情境”,我着急地想把我所知道的一股脑倒给孩子们。第一节表演课结束后,我发现我快要乱套了。
我学着在每节课之前写一份备忘,确定教学任务,把每节课的内容一点点细化再细化,尽量让上课的孩子们都参与进来。
慢慢地,我在接下来的上课过程中找到了自己与孩子们最默契的节奏,尽我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感受表演的魅力。
我也在这个过程中,逼着自己按计划做事,对治疗我的重度拖延症有显著效果。
相处的日子久了,这个“颜值出众、隐于幕后、表面高冷”的宣传组逐渐被孩子们所熟悉;我们都找到了和孩子们相处的最舒适状态。
宣传组的办公室,成为了孩子们的快乐基地。在来到偕中的第六个清晨,我又看到了那轮金黄的新日,像是一个煎得恰到好处的溏心蛋,给我最纯粹最原始的力量。
留给孩子们
真正和孩子们熟悉起来已经是夏令营的后段时间了。我本来不是一个很善于主动沟通的人,多亏了可爱的孩子们,让我放下顾虑,认认真真和你们交心。
第一次有个孩子主动找我聊天、第一次在落日余辉中找我合影、第一次在课间休息时间一起弹琴唱歌;
第一次在我大汗淋漓时给我送来雪糕、第一次把小电扇递到我的手上、第一次跑向我然后给我一个深深的拥抱;
糟了,是心动的感觉。
文艺汇演那天清晨,我再一次看到了一轮淡黄色朦朦胧胧的太阳静静地躺在地平线上。长舒一口气,心想着这十五天也就这样过完了嘛。
哪有那么简单,离别对于谁来说不是件万分艰难的事情。
走的那天像是丢了魂似的,和另一个男老师出门给大家买些小零食,结果拎着一包糖就回来了;反反复复走了两三遍,才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准备好了道别的小礼物。
孩子们追着每一位老师们在他们精致的留言本上写下祝福语,我却老半天憋不出一个字儿。
几个镜头没有补完,顶着中午毒辣的太阳拍了半个多小时,回到办公室后一直愣着头发呆。
眨眼就到了放学的时间。往教室门口一站,脑子里就开始回放这半个月以来的点点滴滴,酝酿着要和各位说些什么。
明明脑子里都是开开心心的场景,结果一到讲台上泪腺就止不住地崩塌了。
毫无逻辑地说了些有的没的,明知道往后见一面也不是麻烦事儿,还是控制不住眼泪在眼眶里转啊转啊转。
我得到哪些
说感谢的话难免有点俗套,但我还是得作死地感谢当初决定出发的自己,不然的话,我差点儿就错过了这次奇妙的经历了。
(几个孩子)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我收获了数不清的小卡片和纸条、看不过来的合照、笑中带泪的合唱视频;收获了和二十多位同事好几个加班的深夜、为一个目标一起努力的快感、相互悉心照顾的默契;
支教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孩子们也许并不那么完美,他会淘气、会分心、会消极;甚至不听教导、我行我素、“胡作非为”;他们有时更像一面镜子,在看见他们的时候,我全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都会变的亢奋,这是一种很爽的感觉。是他们在告诉我应该怎么和他们交流。
我提醒着孩子们也提醒着自己,“人生本就是泥沙俱下,就是鲜花和荆棘共生。本没有翅膀,就更要奋力奔跑。”
(走之前拍的最后一张图)
这一百个可爱的、懂事的孩子们,或许还不知道吧?在2018年的夏天,你们在大斌的青春里,留下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画里有旭日、笑脸、月夜、蛙鸣、歌声等等所有属于夏天最美好的事物。
在下方和大家分享你有意义的暑期故事吧!
(大斌老师收的小纸条是最多的,炫耀.jpg)
文案:大斌斌
排版:大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