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孩子,我完全相信》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孩子,我完全相信》读后感摘抄

2021-03-21 00:21: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孩子,我完全相信》读后感摘抄

  《孩子,我完全相信》是一本由王悦微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我完全相信》读后感(一):《孩子,我完全相信》:珍爱孩子,守护稚嫩,用灵魂去唤醒灵魂

  

1.教师,是一份怎样的工作?

身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我常常感到责任的重大。这不仅仅在于,我要非常精通于手头的业务,还在于,这个时代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教师已经不仅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会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并要有高瞻远瞩的领导能力,在陪伴孩子们成长时,拥有超乎常人的耐心和坚定。

有很多人会觉得,女孩子当教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管怎样,旱涝保收,衣食无忧。是的。但如果选择从教,仅仅是出于这个原因,很可能你会坚持不下来,亦或者得过且过,走不了太远。

身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课本上的知识太有限了,我们如何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生存,是需要智慧的。

在阅读王悦微的《孩子,我完全相信》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被她的语言所打动。她让重回教育的初心,也学着拾起育人过程中的那些美好。

2.《孩子,我完全相信》

在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我猜测,这可能是一本家庭教育类的书籍。这样的书籍,我看了很多,包括《正面管教》、《原生家庭》等等,阅读是我进行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式,我愿意在阅读的同时,激荡自己的灵魂。

但我从没有想过,《孩子,我完全相信》这样一本真诚的、接地气的教育论著,是由一位老师写就。与其说是教育论著,不如说是随笔散文。

这些文章,都是王悦微老师从教多年的点滴记录,《孩子,我完全相信》是作者在《我们的天真填满整个宇宙》出版六年之后的再创作。再版的书籍,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整本书从板块上来看,可以分为6个部分,分别是:

孩子星球: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师生之间:最初的秘密和最软的梦

校园内外:送你一列绿皮火车

家校共育: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家长信箱:谁都不是“熊孩子”

回忆点滴:那些光芒闪烁的日子

总的来说,讲的就是师生共处的一些小之又小的事情,但在王老师的眼中,孩子的事情,无论多小,都是大事。

正是因为这种对于教育的敏锐,对于学生的热爱,她的文章笔调又点染了无尽的诙谐幽默,真诚的文字,毫不矫饰,让我心生佩服。

孩子,我完全相信!这种无条件的信赖,就是爱!

就像王悦微在书中常提到的一句话,所谓的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你自己得是醒着的灵魂,你才能去唤醒他人。

3.珍爱童年,那是生命的底色

《孩子,我完全相信》这本书,初读,就像是一个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都那么美好,虽然幼稚,但是心灵是如此地纯洁无瑕,让人忍不住想要去呵护。

心中没有爱的人,是很难写出这样的文字的。王老师心中有爱,才会如此敏锐。不仅仅是责任,责任只能确保底线。

开篇的时候,王老师在书中写道:童年会贯穿一生,并成为生命的底色。一个人在童年时得到过尊重、信任和关爱,成年后会活得自信而舒展。从这点来说,小学班主任这份工作确实意义深远。

守护孩子们的童年,守护他们的公正,给予他们温和且坚定的指导,终有一天,很好很好的小孩,会长大成为很好很好的大人。

只要你身边有孩子,我们就该抱着这样的一个心态。人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的,孩子的发展尤其值得人重视。不给孩子设限,同时也提升自己,尽可能地增加对孩子的正面影响。教育常常润物细无声,多年的教育生涯告诉我,想要育人,先要育己。

4.守护稚嫩,用灵魂去唤醒灵魂

《孩子,我完全相信》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的,就是王老师的细致。因为有爱,所以她对于孩子的情感感知,是很敏锐的。她从不夸耀自己多么的博学,因为这本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对于老师来说,这一点只是本分。

更难得的是,王老师对于孩子们的那种包容的心态。从孩子们身上汲取好的品质,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这大概就是老师这一职业的魅力所在。

信赖对于孩子来说,无比重要。只有优秀的人,才值得被信赖。孩子们常常有这样的潜意识,又在各种不信任的场景中,无形中否定了自己。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一定特别关注孩子的灵魂。

我们每个人都有灵魂。只是太多的人,认为学习是一件单纯的技巧性行为。殊不知,若没有热爱的支撑,若没有信念的鞭策,一个人走得再高,格局也是受限的。

而教师的爱,家长的爱,是孩子们学习的最天然的动力。想要让自己喜欢的人开心,这并不是讨好。因为彼此喜欢,彼此信赖,我们才能够顺畅地沟通。

我想,这正是王悦微老师《孩子,我完全相信》这本书的精神内核了。

守护稚嫩,用灵魂去唤醒灵魂。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孩子,我完全相信》读后感(二):教育孩子是门艺术|俯身倾听、信任尊重,然后静待花开

  

“要把孩子当个外国人,尊重他的无知”。《重返十岁》里有这样一段话:孩子的思想跟成年人相比,并不是更有限或更低级,只是不一样而已。儿童用感性而不是理性来思考,这就是为什么跟孩子沟通会那么复杂。 -----波兰教育学家努什•科扎克

文|颖妈

最近,收到中信出版社寄来的一本好书《孩子,我完全相信》,随手翻看几页,就被作者王悦微细腻温柔有爱的笔触所感动,这样一位有见地、有方法、耐心又喜爱孩子的班主任,碰上她,孩子们是何其有幸。

这本书通过记录168个场景、59个真实故事,带你看到孩童的那些天真与美好。让我们相信,小孩子的生命各自独特又同样可爱,只要他们被“看见”、信任和尊重,内心的活力就会被唤醒,自然而然地绽放生命的光彩。

读罢全书,不禁有些汗颜,回想自己的育儿经历,难免还是有被孩子气得七窍生烟的时刻,而就像作者所说,刚面对孩子碰钉子很正常,生气也很正常,但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总结,时间长了自然有所收获。当你越来越理解孩子,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也就越来越能淡定,越来越生不起气来。

我总结了书中比较有感触的3点,结合我的一些育儿思考,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一)不要“恶意”揣测孩子的动机

孩子们有淘气的时候,但我们要相信,多数时候孩子是善意的,他们也是感性的,没有大人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有一次,大夏天的,我跟颖宝在吃午饭,虽然开了空调,但因为餐桌远离出风口,还是挺闷的。吃了几口,颖宝叫道:“妈妈,开电扇”。 我随口道:“你拉肚子刚好,待会饭菜吹凉了又会吃了肚子不舒服,别开了。“ 颖宝大叫:“不行不行......” 如果是平时,我肯定会觉得是她怕热,想要凉快点。但那次我没有立刻回应,想了想,我试探地问她:“是不是要给妈妈吹吹?” 颖宝点点头。

哇,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孩子也知道关心自己了,真好。

所以说,大人别轻易以自己的想法来给孩子“盖章定论”,有时候,他们想得很简单,多去问问孩子怎么想,你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二)发现孩子做错事,最好单刀直入

书中分享了一起追查孩子破坏儿童乐园游乐措施的事件,当王老师找到事件参与者之一—小钦,通过反问想让对方主动承认,却被孩子直接否认了。后来她单刀直入地告诉小钦,“我接受投诉,你和谁谁昨天在儿童乐园搞破坏”,迫于老师的肯定和既有事实,小钦反而直接承认了。

所以,在事实面前,把简单的问题简单处理,习惯性地明知故问,会让孩子为了面子而直接否认,此时就什么也问不出来了。更有甚者,孩子的态度直接激怒成人,结果就演变成冲突了。这一点我也很有体会,当我问颖宝:“你是不是干了……时?”,她很容易直接否认了,如果我用肯定语气,表示我知道的“你昨天干了什么,导致…….”,她通常直接承认了。

这就是当既有证据已在时,直来直往的方式更有利于展开教育,让孩子承认错误。毕竟,孩子也是要面子的。特别是人多场合,一定是顾及到孩子的自尊,最好的方式是当面表扬,背面批评。

(三)尊重孩子,蹲下来,把自己的视线角度调到儿童那个位置

一个小男孩说他喜欢坟墓,应该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孩子有问题吧?而他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坟墓里睡着我的爷爷,我很想他。”

孩子不听话,不守规矩,跟其他学生处不好,对这个世界“拳打脚踢",自己也伤痕累累,其实只是想被看到,被承认,被其他人肯定。

王老师觉得:家长既要把孩子当孩子,也要学会不把孩子当孩子。把孩子当孩子,是要求父母要宽容,不苛责,允许他们犯错;不把孩子当孩子看,是要求父母尊重孩子,不要糊弄他们。

当你因为孩子的不当行为而发火,仔细想想,你到底是因为他的行为给你添了麻烦,还是因为他的行为挑战了你的权威而发火,他真的做错了吗?

孩子的世界其实很简单,很纯净,很善良,喜欢某个人可能只是因为他曾经给自己分享过牛肉干,讨厌某个人只是因为他很脏喜欢恶作剧,护着妈妈是因为妈妈会一直陪着自己、照顾自己。

每一个孩童的心灵都是那般澄澈,需要我们家长、老师真心对待。

颖妈寄语: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童年是一个生命的底色,希望每个家长都能用心聆听孩子,尊重、保护那份童真,耐心等待花开那天。

——END——

我是颖妈,一孩妈,一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儿童心理研究爱好者,育儿达人,多平台应邀优质创作者,专注育儿领域和儿童心理知识研究,喜文字,乐分享,我手写我心,欢迎关注、转发、收藏、评论

  《孩子,我完全相信》读后感(三):孩子,我完全相信》教育的本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几天前刚拿到《孩子,我完全相信》这本书时,并没有太当回事。直到晚上跟孩子一起在客厅泡脚,孩子捧着这本书看得哈哈大笑,它才真正引起了我的注意和重视。

一本跟孩子相关的书,孩子喜欢看,能读得进去是评判书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连续几个晚上,孩子都会主动拿出来看上几篇,小孩子看书的速度慢,有时候他感觉不过瘾,还要求我读给他听,孩子总能听得津津有味,还会不住地跟我说,他们班里的某某某就是书里的这个样子。

很显然,这本书非常受孩子的欢迎。

《孩子,我完全相信》作者王悦薇,是宁波市一所公立学校的语文老师,也是一名拥有270万粉丝的微博红人。王悦薇是王老师的笔名,取此名的用意是为微小的事而喜悦之意。

在读《孩子,我完全相信》的过程中,很多次被王老师对待孩子的方式所感动,她总是能用独特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尽己所能地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最大的尊重,也能在自己带的班里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王悦薇总结教育的本质: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非常认同王老师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我认为理解了教育的本质,才能做一个好家长。下面我就拿书中的内容举例,进一步展现王老师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与实践。

01

不轻易从道德角度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判

有一年冬天,王老师的同事捡到一只漂亮的鸟,送给王老师去养。那只鸟有黄绿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黑亮的眼睛,但就是精神有点不振,头一直歪着。

王老师捧着这只鸟往办公室走,路上遇到了她班里的几个同学,同学们看见王老师手里的鸟,立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紧紧地跟着老师,争着去照顾那只小鸟。他们把小鸟安置在能照到阳光的窗台上,用布条给小鸟做了个窝,不停地过来看望小鸟,可小鸟最后还是不行了,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小鸟死后,同学们情绪很低落,王老师提出把小鸟埋了,同学们马上欢呼着回应。有人借铲子,有人挖坑,有人摘花,有人做纸盒给小鸟,还有人捡石头给小鸟当墓碑。同学们自发地干着安葬小鸟所需的事,干完后高兴地回了教师。

可是没多久,就有个女同学跑来跟王老师告状,说有人把小鸟挖出来了,气得满脸通红。

王老师马上说,那我帮你们再把小鸟埋起来吧。那个女同学说,她已经埋好了,还重新给小鸟立了碑,还在碑前放了小黄花。

在语文课堂上,王老师主动跟同学们说起这件事,先表扬了那个女同学用行动践行“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待”这句话。然后又说,他相信挖小鸟的同学更多是出于好奇,而不是恶意,他只是想看看小鸟变成了什么样子。

最后王老师读了李娟《羊道·深山夏牧场》中的一段话:当汽车经过穆斯林墓地时,不管是什么样的哈族司机,都会郑重地关闭音乐,等完全经过墓地后才重新打开。敬重先人,敬畏灵魂的话,心灵的洪水再怎么肆虐也不会决堤……

在小鸟事件的处理上,王老师对待挖出小鸟的学生,没有追查,更没有批评,而是给出了最大的善意。同时还用名家的文章教育孩子,哪怕是对待一只小鸟,我们也应该让它们的灵魂得到安息。

02

不以教师的身份强压学生,而是用老师的智慧和气度赢得学生的认同

王老师班里有个叫小马的同学,是那种特别难管的学生,不讲规则,动不动就发脾气,急了还打人。其他的任课老师经常向王老师告小马的状,说小马不遵守纪律,不配合老师工作,根本没法管理。

王老师尝试了很多办法,给小马讲道理,把他带到办公室吃小灶等,都不管用,小马还是班里的怪小孩,总是不按规则来。

有一天王老师巡视课堂,发现小马在课桌下偷看别的东西,就让小马拿出来看,一看发现小马看的是《魔戒》。王老师的第一反应是,好家伙,才二年级就看这么大部头的书。

王老师随口问:“小马,你能看懂吗?”

小马回答:《魔戒》整个系列都看了,他能看懂,觉得非常好看。

王老师灵机一动,决定下周班会课上安排小马讲《魔戒》。小马准备了PPT,就魔戒的主题讲了20分钟,结束后同学们自发给小马鼓掌,王老师还特意给小马颁发了奖状,感谢小马让同学们涨了知识。

这次讲课,虽然王老师和小马对彼此都有了新的认识,但小马还是照旧不讲规则。有一次同学跑来告状,说小马在黑板上乱写乱画。

王老师到教室后,看到小马在黑板上写的一行字:你们为什么不让我看!!!

王老师先表扬小马,没有打人,而是写下来,相比以前,这是一种进步。然后再让小马说他为什么生气?

小马说:班长说他纪律差,把他名字写到黑板上,他要去看,他们堵着不让看。

王老师评判,小马纪律不好,应该被批评,但你们堵着他不让看也不对。一个人错了,有权问个清楚,看个明白。王老师表示她能理解小马的愤怒,但这次小马生气没有吵架,而是把自己的抗议写在黑板上,他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相比以前就是一种进步。

王老师说:儿童用感性而不是理性来思考,跟孩子沟通是一门艺术。

所谓艺术,就是没有固定的方式,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

从此以后,小马彻底接纳了王老师。

03

如何去爱孩子是一门需要后天学习的功课

王老师在班里给学生们看宫崎骏的《龙猫》,其中有一个镜头,是小梅告诉爸爸和姐姐,说她刚才看到了龙猫。三个人四处寻找无果。但是爸爸没有取笑小梅,而是认真地给大樟树鞠了一躬,说小梅看到的一定是樟树派来的精灵,感谢樟树照顾小梅。

看到这里,班里的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爆发出一声“哇,说这个爸爸太好了,要是他们有这样的爸爸多好啊。”

从孩子的反应中,能看出他们多么渴望一个理解他们情感的家长。

有一次接到一个家长反馈,说他家孩子爱顶嘴还很倔强。王老师找到那个孩子,经过了解才知道,那个同学的家长答应带孩子去动物园,后来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没有兑现给孩子的承诺。

孩子觉得妈妈说话不算数,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就跟妈妈顶嘴。当王老师把这话转告给妈妈时,妈妈竟然说,小孩子的话嘛,不用那么当回事。

生活中有多少家长像那个妈妈一样,在该兑现承诺时,觉得孩子小,不把他们当回事;在需要孩子配合时,又把孩子当大人,要求他们理解体谅大人。

王老师不禁为孩子们感到心酸。王老师说:童年会贯穿一生,并成为生命的底色。一个人在童年时得到过尊重、信任和关爱,成年后会活得自信而舒展。

虽然王老师很好,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幸碰到像王老师这样能理解他们的好老师。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去爱孩子,去更好的理解和看见孩子。

有时候,只要一些看见和理解,孩子就能感到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孩子,我完全相信》这本书,可以充当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桥梁,它既可以让家长跳出成人惯有的思维模式,看到孩子们的心声;也可以让孩子在王老师的书里找到公平公正和理解。

  《孩子,我完全相信》读后感(四):网红老师支招:家长老师紧密配合,孩子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文|凝妈

孩子上学后,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时是老师投诉来的,有时是家长发现的:

孩子学习不认真, 孩子学习成绩差, 孩子不遵守学校纪律,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孩子不听家长的话。

凡此种种,层出不穷。该怎么应对这些问题,让孩子变得更好呢?

家长往往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老师身上,认为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在家完全不听家长的,希望老师多费心。

老师却希望家长紧密配合,多花一些时间关注孩子,一起努力,解决孩子的问题,让孩子变得更好。

老师的要求没错,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被重视。

犹太人把家庭教育看作是民族传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教育受到极大重视。

我们国家也不例外,教育家陈鹤琴早就说过: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付完全的责任。

近代更是有尹建莉老师提出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还有一位知名网红老师王悦微,也强调家校共育,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王悦微是一名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做了17年老师、11年母亲,身兼两个角色。她善于用两个不同视角去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让很多问题孩子找到了自己最好的位置,改变了人生方向。

她把自己和学生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让我们在这些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学习如何和老师紧密配合,让孩子的问题迎刃而解。

家长积极对待老师反映的问题,家校形成合力

王悦微的一个学生小钦,他成绩不好,上课走神,作业一多或一难,他就赌气乱写。但是孩子一直没有任何起色,王老师深感头痛,“跟你说了那么多次,你为什么就是不改正?”

王老师曾经常常给他妈妈打电话,希望家校联合对孩子进行教育。后来,老师觉得疲惫了,妈妈也觉得累了,很久不再联系。

老师和家长轮番批评、指责孩子,孩子也应该感到累吧。王老师对此也是耿耿于怀,心里觉得沉甸甸的。

看到这个故事,心里倏然一惊。家长放弃孩子,老师也会放弃你的孩子,受苦的还是孩子呀!

老师当然喜欢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如果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老师第一时间会批评孩子,接下来就是和家长沟通,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当我们接到老师的投诉电话,我们要搞明白,老师不是兴师问罪,也不是背后告黑状,而是希望和家长一起想办法,将问题解决掉。

老师已经用尽了所想到的一切办法,希望从家长这里得到一些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粗暴地复制粘贴老师的做法,再次批评孩子一顿,甚至升级到打骂孩子,孩子岂不成了我们的出气筒,受到二次伤害!

孩子都有自尊心,他受到老师的批评已经很难过。家本来是他的避风港,没想到回家再忍受家长的批评,这会让他多么绝望。

孩子上学后,虽然更听老师的话,但是如果我们说的有道理,孩子也会听我们的。我们不要一切都指望老师,也要多思考、多想办法,承担起教育责任。

有段时间,儿子就是这样屡教不改,爸爸总是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几次三番找老师,可老师真的尽力了,儿子也没有变化,真有一种打疲了骂滑了的感觉。

我也曾经觉得,老师有威严,孩子一定听老师的,但是事与愿违。自己的孩子出问题,还要自己多上心,不能再把球重新踢回老师身上。

想通了这一个问题,后来老师再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就不抱怨孩子不听话了,也不会随意批评孩子,而是说“我再想想办法”。

我不是说空话,而是真的去想办法。孩子的生理、心理、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习惯,都要跟孩子一起去克服。家校真正形成合力,孩子也有了可喜的变化。

家长主动告诉老师孩子的优势,找到合适的“教育机缘”

王悦微曾经教过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极力和老师对抗。他上课摇椅子、蛮不讲理,让老师极为生气。

后来,王老师发现一个特点,他喜欢看《时间简史》,而且颇有心得,就请他上台做一期讲座。他很重视,还专门做了长长的ppt,因为知识渊博,获得了同学们的敬佩和肯定。

从此,他的态度180度大转弯,缓和了很多。

《现在,发掘你的优势》中提到,研究者调查发现,一些快乐和成功的人,不会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而是更好地发扬自己身的优势。

著名的斜木桶理论解释说,把木桶放置在一个斜面上,木桶倾斜方向的木板越长,木桶内装的水越多。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发挥优势,而不是一味弥补短处。

教育硕士陈美龄也提到同样的育儿理念,她的三个儿子各有所长,她鼓励儿子们努力学习擅长的科目,收获自信,其他的科目也跟着好了。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让他发挥优势,注重“长板”作用,才会激发孩子的生活热情和自信心。

老师对孩子的了解毕竟不会百分百全面,我们做家长的也要善于将孩子的优势主动告诉老师,让老师在合适的机会因材施教,比专门抓住缺点,一味纠正错误要省心得多。

儿子有段时间不爱学习,和老师沟通了很多次,讲道理无数,总是出现波动。有一次,儿子说班里的同学不和他说话,以前要好的朋友忙着学生会的事,也没空说话,感到很孤独。

我就想,儿子是太闲散了,应该让他也忙起来。就跟老师说如果有什么实验之类的工作,就让他去做,他喜欢动手,想获得价值感,老师后来还真找了这么个机会。

在那次实验中,老师发现儿子在物理方面的优势已经很明显,对他进行了鼓励和认可,还允许他自由支配物理课的时间。从此,儿子的学习态度出现扭转,短板语文也开始发力。

正如王悦微老师所说,教育孩子有时需要教育机缘。你可能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对孩子做了很多事,讲了很多道理,都没啥用,突然有一天,出现了一个什么偶然事件,你把它抓住了,事半功倍,一下子就峰回路转了。

家长主动告诉老师孩子存在的问题,让老师实施教育时有侧重点

王悦微的一个学生顶顶,复课后,三番五次说头晕、不舒服,这在日常生活中再正常不过了,谁也不会往更严重的问题去想。

妈妈带他去好几家医院检查,就是查不出问题。顶顶从偶尔请假到全天请假,再到连续请假,时间越来越长。最终没有找不到病因,只能按心理焦虑医治。

妈妈和老师沟通了孩子的情况,老师意识到孩子出了心理问题。她帮忙一起想办法,比如让孩子回学校解闷,帮忙找资深医生,建议父母多带孩子外出旅游放松身心。

顶顶最终恢复了正常,王老师特意为他定制了一枚“勇敢者金牌”。

当孩子出问题的时候,要让老师知道孩子的真实情况,老师不一定帮上多大忙,但是在教育孩子时,一定会有侧重点,该注意的就要注意了。不会因为孩子在班上出现特殊问题,而责怪孩子,而是小心地保护孩子。

说到心理问题,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有太多的孩子因为无法打败内心的魔鬼,而选择轻生,非常令人痛心。

2019年,全球有20%的青少年受心理问题困扰。10-19岁青少年群体遭受疾病和伤害中,大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

我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初三的儿子也总说头疼、头晕,我带他去做了脑电图、脑CT、抽血化验,一切指标都非常完美。

我把这些情况都和老师沟通了,老师提醒我最好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孩子不愿意去,我就让他多放松,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多去摄影,看星空、看日出、看月亮、看风景、看动物就好多了。

老师因为知道孩子的情况,也非常迁就他,破例允许他在学校摄影,孩子因为受到老师的支持,每天在学校过得很开心,也就不再那么难过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如果坦诚地向老师说明,老师会更关注孩子,在某方面给孩子特殊帮助,孩子会感受到别样温暖,出现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家长在更多真实故事中体会如何和老师紧密配合

上面提到的三个故事,全部来自王悦微的新书《孩子,我完全相信》中。

这本书是《我们的天真填满整个宇宙》的全新再版,新增3万字,内涵更丰富。

这本书一共收录了43个真实教育故事,14封给家长的书信,174个和孩子相处的闪光时刻。

这些故事,有关于学习的、有关于梦想的、有关于选择的等等,涉及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让我们看到孩子的天真和稚趣,也让我们看到成长的不易。

很多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很容易引起强烈的共鸣,比如上面提到的三个故事,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的身上。

这本书完全没有说教,让你在鲜活生动的故事中汲取营养,找到困惑许久的答案,学到如何和老师紧密配合的实操方法。

王悦微说,没有一种教育方法可以照搬照抄,唯一的方法是不断阅读,不断思考,形成一套为自己孩子量身打造的教育体系。你必须亲力亲为,一点懒都偷不得,因为你做的每一件事,就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相信我们通过持续学习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家长,相信孩子可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顺利解决,相信孩子会遇到一个像王悦微一样懂孩子的老师。

我是@凝妈悟语,两个孩子的妈妈,致力于培养阳光积极的孩子,欢迎关注我,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