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42年,只为等到你。因为我只认识你...
今天,是国际阿尔茨海默症日。
阿尔茨海默症,英文名叫Alzheimer ,简称AD,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
其病症大家都很熟悉:遗忘、失语、焦虑、妄想等。
波叔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提起这个病,是因为目前它是全人类的痛。现代医学对它无能为力,一旦被缠上,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把记忆一点一点抽走,最后真的是「了无牵挂」地离开。
中秋是个团圆的日子,可能地话,小菠菜们都回家吃顿团圆饭吧。时光荏苒,你不知道哪一天,或许一个人就不在了。
假期,波叔推荐一部纪录片《我只认识你》。
以往涉及到阿尔茨海默症的片子,都不免虐心、煽情,但这次不一样,《我只认识你》讲述的是客观和温情。
片子的主角是91岁的冯树锋,和89岁的娄味芳两位老人。
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而树锋和味芳算是「半路夫妻」。
味芳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看上了树锋,只不过那时他是有婚约的人,她只能将爱藏在心中。
他结婚后,她活成了个女强人,是远近闻名的化学老师,后来,还掌管着上海一整个区的学校。只是,她从不恋爱。
文革时,老冯数次被抄家,妻女相继离世,后被下放。兜兜转转,还是遇上了她。
那时有人给他介绍了个对象,就是一直独身至42岁的味芳。
正好找到你,这叫一拍即合。
婚后,他格外珍惜这段缘,写情诗给她:
鸾凤和鸣,琴瑟谐情。鸾谐音娄,凤谐音冯。
这正好是他们的名姓——娄味芳、冯树锋,两口子这就样秀了40多年的恩爱,还约定将来要葬在一起。
然而,厄运还是找上了他们。
一天,味芳出门理发,三四点出去,到六点都没回家。老冯急了,出门去找。
原来,味芳走丢了,警察带着她挨家挨户去问才找到家。
老冯这才意识到,老伴已经痴呆了。
慢慢地,味芳智商下降到只有四岁孩子的水平:不知饥饱,把鞋套当帽子戴,连穿衣都要老冯帮忙。
她忘记了儿子,忘记了孙子和孙女。
儿子就站在身边,她却说是亲戚忘记了自己教过的所有学生。
却唯独记得老冯是自己的爱人,从此她的眼里只有他。
味芳就像一个小孩,时刻依赖着老冯。
梳头时发卡找不到,吵着要老冯给她找;衣服拉不到链子,走到老冯跟前乖乖等他来拉;出门要收拾东西,也要老冯帮忙……
因为儿子在国外定居,老冯不得不时刻把味芳带在身边。
这看似非常温情有爱,甚至还有虐狗之嫌。但背后却深藏着另一个酸楚的事实:老冯也病了,他也很需要人来照顾。
老冯被查出患有肺炎,医生要求他住院,他哽咽了:
我假如住院,她一个人在家就没办法生活。
味芳是片刻不能离开老冯的。就在老冯去医院打针的几个小时里,味芳守在家里躁动不安,一直往窗口探身说要找她的老冯。
现实让人无奈,一个病人,怎么能独自照顾另一个病人呢?
考虑再三,老冯决定带着味芳一起住进养老院。
他连哄带骗,好不容易把味芳带到养老院。味芳一点不喜欢养老院,一直絮絮叨叨闹别扭。
老冯被她折腾得叫苦不迭,转头他霸道又宠溺地说:
你跟我一世就要跟到底,我怎样就怎样。
可最终,还是因为担心她情绪不好加重病情,在养老院才待了3天,他又带着老伴回到自己的家。
远在他乡不能时刻陪伴,儿子也有他的担忧,他怕父亲太劳累,倒下了,母亲又该如何?
想到自己困境,老冯就会哽咽。他不忍心将老伴送到精神卫生中心,虽然在那里可以得到更专业的看护,但是那里没有他,味芳会闹情绪。可是如果不这样做,带病的他要独立照顾老伴,是绝对吃不消的,自己若是倒下了,味芳怎么办?
最终,在权衡之下,老冯还是选择了带味芳一起住进养老院。
尽管味芳一直闹情绪吵着要回家,但为了彼此有更多地时间待在一块,这是最好的办法。只要待在老冯的身边,味芳是安心快乐,至于住在哪儿,不重要了。
只要和爱的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树锋和味芳的困境,同样也是许多老人的困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55岁至60岁人群中,阿尔兹海默症患病率接近4.2%,60岁至6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4%,65岁以上为7.2%,80岁以上则高达20%到40%,中国患者占世界同类人群的三分之一。
更可怕的是,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年龄已有年轻化趋势,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丽莎·吉诺瓦是美国的一位神经科学家,在2017年的TED演讲中,她分析了阿尔茨海默症的病因,并给出了一种不需要依靠药物和医疗手段的良方。
目前神经学上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解是:
大脑中两个神经元的连结点就叫突触。突触就是神经传导物释放的地方,信号在这里传递,产生交流。这是我们思考、产生感觉、视觉、听觉、产生欲望和记忆的地方。而突触也是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的地方。
在传递信号的过程中,除了释放神经传导物到突触中,神经元也会释放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叫作β淀粉样蛋白。通常,β淀粉样蛋白会被微膠细胞代谢清除。尽管分子层面引发阿尔茨海默症的原因仍争论不休,但大多数神经学家相信,此疾病发作的起源,就是β淀粉样蛋白的累积。
当它他被释放太多,或被清除掉的不够多,β淀粉样蛋白就开始堆积在突触。当此状况发生,它就会凝结,形成黏性凝聚物,叫作淀粉样蛋白斑块。
一般人到了40岁,淀粉样蛋白斑块就有累积的现象,一般认为要15-20年时间才会达到临界点,引发分子的连锁反应,造成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症状。
我们现在知道一旦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基本无力无天。那么我们要对抗阿尔茨海默症,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淀粉样蛋白斑块累积到临界点,不让它发生。
值得庆幸的是,科学家已经证明,人的生活方式会影响淀粉样蛋白斑块的累积。
所以,在预防方面,我们还是可以做些事情的。
1.许多科学家相信,长期睡眠不好,会导致β淀粉样蛋白的增生。所以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很重要
2.心血管的健康,也会影响发病风险。
3.我们的突触数目不是固定的,它随时在增减,每当大脑学到一种新事物,就会创造和强化新的神经连结和新的突触。说直白一点,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忘记很多事。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事情发生那一刻的喜、怒、哀、乐。没有了记忆的负累和折磨,反倒可以活得更真实、更潇洒。
受苦的,倒是那些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
今日心情 黯然
关键不是做什么,而是感受到什么。
< 更多故事,请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