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点越来越高
我想一是因为那时我们还小,不会为生活担忧,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只要有一口饭、只要能玩,就足够了,不管大人们的艰难。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永不满足,幸福点、兴奋点越来越高,导致幸福感觉的缺乏。三是可能走上了另一面,物质追求达到了,人们变得越来越麻痹了,没有意思了,对人生的意义越来越疑惑了。
据说,北欧国家的人民最富裕、社保最完善,人们失去了追求,自杀率反倒最高。看来,穷也不是一无是处,它让人有梦、期盼,让人更容易幸福、满足。
大过年的赞“穷”哩,真是不合时宜。让“穷”知道了缠上我,可不是个好兆头,不说了。
我尚记得我小时候唱过的的两则童谣,女儿小时我是否给她哼唱过,已不记得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给弟弟唱过,我大弟弟6岁。弟弟幼儿时,生产队还没散,队里的农活忙,父母要上地,每日早出晚归,看管弟弟的重任就落在我身上。我在哄他睡觉和逗他玩时,经常哼唱这两首童谣,因此现在还记得清楚。
一则比较简单,大概可称作摇篮曲,抱起小孩边拍边轻轻地唱。
声音舒缓,起先声音稍大,渐渐声音小了,以至似有似无,娃娃终于睡着了。其实娃娃懵懵懂懂,不见得分得清新鞋和烂鞋的区别,只是那时物质极度贫乏,大人们按照自己的逻辑编出的词儿哄小孩睡觉,轻轻拍打时图个节奏罢了。
第二则就有点意思,大人或大孩子坐在炕上,两手拉住小娃娃的两只小手一拉一送,十分有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