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开始的故事
分手第五天后的晚上,梦到了他。
“真是一个糟糕的梦。”醒来后想道。
分开后,许多被遗忘的记忆,也历历在目起来。我们的故事,开始于健身房。
阴差阳错下他成了我的私教,那时候的我不知道,这个人,将会在我的人生画板上,留下一笔重彩。
开始上课没多久,他有些暧昧,表示喜欢我。想了想他的身材,又看了看自己,第一反应是此人眼瞎,第二反应是此人不可交。
可当他每晚都送我回宿舍楼下,说着他喜欢我;当他一手就能抱着我转圈,让我脸红心跳;当他背着我,趟过迈上膝盖的雨路后,我答应了。
我从未被男人爱过,这一点好,足够我满心欢喜。第一次,我想打开心房,让外人住进来。
有些伏笔在最开始就已经埋下,没有自信的我,只凭感动开始的感情,以及我完全不了解的男人。
几天后,他希望见家长,满心是他的我,没有拒绝。
幸而我有位宠溺的母亲,有极好的家人。看着一大早就忙活的母亲,认真准备食物的家人,我知道他们是如此爱我,因为爱我而如此重视。
现在想来,见家长是多么一件严肃慎重的事,而我,竟将认识没几天的的男人带回家。如此我将家人置于了何地?这完全是对家人的不尊重。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对家人,仍然满心愧疚。
他来我家做了两次客,带的东西极其随便。直到后来母亲跟我说,“我们不图他的东西,但他是要带走我女儿的。他要让这个母亲看到他的心意,他对你的在乎,好愿意把女儿放心交给他。”
他带来的东西,与家人精心准备的食物,有点刺眼,我不愿意多想。
在一起后,很平淡,像白开水,跟我想的爱情不一样。没有约会,没有电影,没有大餐,没有礼物,但有他在我跑完步后温度刚好的热水。他是爱我的,我这样想着。
晚饭后散步,那晚的月亮很圆很亮,若隐若现的银辉洒在湖水上,荷叶下,偶尔能看见小鱼的游动。坐在长椅上,我问他,“你爱不爱我?”我以为这是个送分题,出乎意料,他沉默了。我心里一沉,又问,“那为什么还跟我在一起呢?”他回道,“因为责任吧。”
我不知道这算是个什么样的回答,时间太短。我不了解他,不愿妄加猜测他的心意。
有的人,像清澈的池水,单纯干净,一眼看得清楚,让人容易了解。而有的人,却像这夜色里的池水,除非有月亮的银辉,否则很难去看到底。他于我,就像这夜色里的池水,看不明白。
那时候我迫切希望月亮的出现,让我能懂他的每句话,能懂他的每一个眼神,能走上心意相通的道路。
那次谈话后,我能感觉到心里的不安,心里的痛苦,明明是情侣,却感受不到被爱,他离我那么近,又那么远。
不被爱对我来说,是如此难以承受,让我痛苦。好像承认不被爱就是承认失败一样,我无法接受这个答案。
那时候的我,就像个小孩,多么地不成熟。在现在的我看来,完全像个傻子。
成长是痛苦的,但好在,它来了。
第一次,“自我”这个词,被如此客观清晰地呈现脑海中,不再是潜意识里被忽视的存在。
对外表的执着,对自己的不自信,在感情里的不自我,对被爱的执着……这一切的背后,是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呢?
我很喜欢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所以这次还是用它的原话。
“人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一种优越感。它取决于人们赋予生命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单单是浮于表面,而是体现在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模式上,它像一个独特的生命基调贯穿人的一生,然而,从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里我们并没有找到明确的目标,我们只能通过他的行为举止来推测。”
“追求优越感正是我们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人类的整个活动都建立在对优越感的追求上,无论从无到有、从失败到成功,还是从匮乏到富足。但是,在努力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只有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前进的人和那些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奋斗的人,才是能够超越生活,从而顺利获得优越感的人。”
一直以来,对优越感的追求,我都错误地放在了外表上。“只有漂亮了才有自信”,这个一直存在于我的潜意识里,引导着我的思想和行为的错误想法,终于被放在了阳光下,它经不起一点照晒。
这两年,我把大好年华都浪费在了所谓的“美”身上,在追求“美”的路上,为了好身材,为了脸蛋,身心疲惫,饱受折磨。
打量着镜子里的自己,她不该不自信,她很可爱不是吗?过于追求美,让她很难接受真正的自己。摸着镜子里的自己,一下子很想哭,“很抱歉,两年了,从没让你真正开心过……”
最好的年纪,该做什么,此刻,多么清晰明了。
就像有一道闪电,击中了身体内的某个开关:自我,自爱,自信,自立,它们慢慢地在内心里生根发芽,我知道,终有一天,它们会长成参天大树,在风吹雨打的时候牢牢保护我。
回头看这个男人,依旧看不到眼里的爱意,月亮始终没有出现。
我笑了,那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