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吃苦
“年轻人,不要怕吃苦。”
总是听到老人们坐在领导位置上这样教训刚入职的年轻人们。老人还会举一个成功的例子:“十几年前,你们的领导就是拿着两千元的工资开始,一直做到今天的,看,他成功了吧!他就是你们的榜样!”
按老人的理论就应该拿着最低的工资干最辛苦的工作,否则就是不是好员工。也没有任何升迁的希望。公众号上的鸡汤文也会告诉我们: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年轻时不吃苦老了要吃更多的苦。”
老人让年轻人只看到了一个成功的人,却不知大多数人早已经纷纷离开了。因为:为了留住一个低工资愿意干活的人,给了他过多的机会,而其他人觉得没希望就离开了……
吃苦没有错。但是职场不是打怪升级的游戏,不是你吃苦了,努力了,就会得到升迁的机会,得到更多的赏识。“吃苦”的年轻人要懂得:你之所以拿着低工资还要辛苦工作,只能说明你没有能力找到更好的平台,而必须要忍受这一切。你在老板眼里并不值钱。
一天早晚辛苦干着累活,还要加班。再没有提升自己的空间,还要努力拼下去。问问自己:究竟是为什么?
十年后,不再年轻的你拿什么和更年轻的孩子竞争呢?你当然可以依赖单位养你。但辛苦的工作到那时依然不会因为你老了而去照顾你。你真的做到了无欲无求不怕吃苦,但老人口中说的成功却和你擦肩而过——除了对职场的失望,你什么也得不到。
因为:员工们习惯辛苦工作,从不计较工资是每一个资本家最最渴望得到的理想状态。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年轻人其实不怕吃苦,怕的是吃了苦还没有希望。
那种消耗青春看不到未来的苦谁愿意去吃?如果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在这个单位获得成功或者高收入的话,理应及时换个环境。这就是经济学上说的止损。
我们努力工作只为有天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以吃苦为荣。“吃苦从来都不是财富,吃苦后的思考才是财富。”吃苦只能让人变的越来越狭隘和麻木。
我在县城里待过,那里的人不是不想奋斗,而是环境就是那样,池子水太浅,你扑腾不起来。人人都一样,拿着三千块钱,坐等明天到来。你想创业,想过不一样的人生,但地方就这么大——没有大城市那么多人,那么多机会,也没有相应的消费能力。有什么机会让你去创业?你当然也可以听老人们的话在县城只拿三千块,不怕吃苦的干下去。但如果吃苦就有用。那我们的几千年来辛苦的种地的农民早就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阶层。
一个只是强调员工不要怕吃苦的单位就像县城一样,他同化你,扼杀了你在最值钱的青春时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