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亲子关系的新概念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亲子关系的新概念

2018-10-29 19:04:24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亲子关系的新概念

 

  关于亲子关系,它是一种和其他世界上所有关系完全不一样的关系,不需要建立什么契约。我们与生俱来或者每个人都是孩子,我们生下来就和父母天然地形成了亲子关系。而从心理学这个角度,我们来看亲子关系,事实上亲子关系是一种心灵契约的关系,不单纯是物理层面的关系,因为我们上一代再上一代,父辈祖辈们,他们可能还对生存有特别多的需求。而我们这一代,尤其是我们下一代的孩子,他们从出生开始生存的需求就非常少,一开始就是关于心理的需求,精神的需求。为什么现在有特别多的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一些心理层面的、精神层面的一些问题,是因为我们这一代或者是整个社会普遍的心理现状,父母心里营养的这种储备,不足以应对现在孩子的发展,所以孩子一旦有了大量的心理需求,每个年龄阶段有了各种不同的心理,需要的时候父母其实应对无策,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补足孩子在这个阶段所需要的心理营养。

  亲子关系,第一重要的其实是一种心灵契约关系,也就是我们作为父母来,首先要想到的是孩子来到我们这个家庭,这个生命来到我们这个家庭,他的心灵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就是对亲子关系的一个其它的注释。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会从两个角度去看,一个孩子从在妈妈肚子里面其实就有两个胚胎。一个是生理胚胎,我们给孩子吃饭,然后他的身体长大了。我们人和其他生物非常本质的区别就是他同步还有个心理胚胎,同步在成长过程中。胎教保证不是让孩子吃饱喝足的,胎教是哪个胚胎的?所以生理和心理胚胎两个是相辅相成,事实上是在同步发展。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能够补足孩子生理的营养,可是我们不见得能够捕捉孩子心理胚胎的发展到底什么样的胎教是好的。孩子婴儿期的时候,我们关注他身体的发展,他心理需要是什么?在婴儿期我们给足了他心理营养的情况下,未来这个孩子成年以后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良好的基础,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父母探讨和反思的。

  说到这一点,孩子的心理胚胎心理营养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叫心理健康更重要。也就是说一个孩子的心理建设,他的心理营养的供给,其实决定了整个孩子在成年以后的人格状态的发展。心理学里有句话叫“一个人六岁以后没有新鲜事”,也就是说在六岁以前孩子的心灵是完全打开的状态,我们给他植入什么信息,他就全盘接受了,所以在六岁以前孩子接触到的父母的状态,他接收到的这种心理营养的供给,其实直接影响孩子未来整个人生,人格的一个脚本的原型。比如说,我们经常会出现一种情绪,有没有你面对某一类人就感觉比较有压力,每个人可能不一样。这些其实可能都是我们早年时候经历里面,在心里的这种连接形成了一个潜意识,安装了一个脚本。有的可能是小的时候,和爸爸关系不是那么亲近。现在做为成年人极有可能和男性接触的时候就会有压力,天然的疏离感。如果是小的时候,和妈妈的这个亲子关系中断了,没有更亲近。现在可能对我们的影响,我们自己女性的那个部分可能很难去理解,去表达。或者在女性权威,在女性沟通的这个部分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类似于这些原形的部分,还有就是有没有出现,比如说面对一些挫折,有什么样的反应,沮丧、逃跑、无力、往前冲……大家反映不一样,其实这个心理的反应早就已经有了,整个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这样一套策略。所以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的心理健康的状况,孩子和他人是如何交流的,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是什么反应,孩子面对他想要的和一个他喜欢的东西,它是如何去争取的,他对不想要的如何拒绝的,其实这都与心理和心理健康有关。所以心理健康在整个人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心理健康的一个更直白的代名词,就是情商教育。孩子的身体健康是正常的,成年发展了,可是孩子情商的建设,是这个孩子如何成就一个更成功快乐的人生所具备的非常需要的。有关中医理论,人的疾病根源来自于哪里?情绪,七情六欲,心智等。

  中医理论里面强调的是心理健康更重要,就说我们一个人长期压抑情绪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的疾病,有百分之九十的疾病可能都属于心理疾病。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其实也能够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这也是可能也许我们日常里面容易忽略的部分。比如说,孩子上幼儿园,有的孩子会经常生病,我们叫“症状获益”。生病了,我就可以不用上幼儿园了,所以他就和真的生病是一样,反复这样生病。有个真实的例子,就是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他去幼儿园每个月都去不到七天,基本上就是三五天,剩下的时间都在家里挂吊瓶。一次他妈妈带着孩子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师和孩子沟通,“如果你不想上幼儿园,你可以直接告诉妈妈,不需要用生病的方式。”当给孩子说完这句话之后,这个空间瞬间凝固了,过了两分钟,然后这个孩子突然站起来走到妈妈面前,哭着对他妈妈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从来都没有同意过”。孩子只有生病,然后才能够在家里休息,这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孩子和他妈妈做“接受父母法”时,哭得稀里哗啦,大家都很难想象一个上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能够对“接受父母法”,会有那么多的情绪。上完这个课程以后,他妈妈说这个孩子半年上幼儿园都很正常,几乎没有一次生病过。其实如果我们重视孩子心理营养的补给,重视孩子的心理变化,能够让我们在和孩子的互动中,让我们的亲子关系事半功倍。

  关于亲子关系,新的视角来说,这是一种心灵契约关系。第二点,就是狭义和广义的亲子关系。狭义的亲子关系,就是我们的焦点就都放在孩子一个人身上。

  和谐的亲子关系,对一个孩子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人生里面接触的第一个男性就是爸爸,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女性是妈妈。一个孩子的整个的生命能量,是由谁和谁的生命能量组合而成的?就是和爸爸和妈妈。从这两个角度上来说孩子,既然我们出生接触的第一个男人是爸爸,第一个女人是妈妈,在这个世界上无非就是这两类人。绝大多数,就是男性和女性。早年和父母的关系其实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一生。和爸爸的关系直接影响和男性能量的关系,和妈妈的关系影响了孩子和女性能量的关系。中国有一个阴阳图,阴阳平衡,这个世界上无非就是阴性和阳性的能量的组合,为什么说和男性能量和女性能量,而不是说男人和女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有这两股能量组合而成的。孩子和男人的关系是一方面,和男性力量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我们人生里的什么样的事情是代表着男性力量,男性能量的事情,我们接触的事业,充满战斗力,勇气,挑战,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往前冲的这种劲。还有沮丧,逃跑等,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直接看出来和父亲的关系。所以和爸爸的关系,不光是是决定了和权威和男性的关系,也决定我们的事业,也决定我们对挫折和困难是一个什么样的应对状态,是否人生里是有力量的,是不是充满战斗力的,是不是有激情的。

  和女性能量的关系也是一样,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事物是代表女性能量的,温柔贤惠,宽厚包容,这些处理人际关系就特别好用,让人感觉很舒服。所以一个人是不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和人相处的时候是不是很融合的、和谐的、舒服的,这都是和妈妈的这个能量有关。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我们看一个孩子,广义的亲子关系就是和父母的关系直接决定了这个孩子和整个世界的关系。其实关系不是那么简单,说到这个广义的亲子关系,我们自己也可以探索一下我们的事情,我们和这个世界,和什么样的能量关系是比较顺畅的,我们和爸爸和妈妈的关系和谁是更亲近的,和谁的那个爱的能量是更流通的,和爸爸或者是妈妈可以很自然地感觉和谁很亲近,能够在谁那儿得到支持得到爱。

  大家是不是思考,想到我们的人生,我们和自己父母的关系,会不会也会影响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我们用天然的带着一种味道,假如说妈妈就是一个遇到挫折就会退缩,那无形中会不会也可以带给孩子这些。所以就会发现有的孩子他就会有点看不上妈妈,其实直接就影响了他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所以父母要成长活成一个心里更健康的人,去重新修复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对孩子的一生也会有深远的影响。因为我们内在的味道不同,带给孩子无形中的支持力也不一样。如果从这个角度上,广义的亲子关系,最起码是三代人的关系。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无形中也促成了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另外就是我们对孩子,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了未来孩子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关于第二点就是广义的亲子关系和狭义的亲子关系对比。我们能够给孩子最好的心理营养到底是什么,最核心的是什么?让他感觉到他有价值,就是欣赏和肯定孩子。被接受,被祝福,释放他自己的价值。他开心了,就会感觉自己有价值,怎么和他互动做出来有价值的感觉。让他能够觉得和父母是更平等的,比如说,家里要换一套沙发了,把他当作家庭的一员,和他商量一下,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参与成年人的活动中,其实就为孩子未来能够在一个系统里面,感觉到得到重视,能够敢于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意见,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核心的作用,所以不要小看我们点点滴滴和孩子的互动,这些都是在一些技巧和能力的层面。

  从心理学我们这个最核心的角度上。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其实就是爱,需要的是一个有爱的温暖的这样的一个环境。所以家庭里的味道是很重要的,爸爸是不是爱妈妈。我们每天相处是不是那种爱的温暖和谐的环境。还是暴躁的、焦虑的、紧张的,家里的味道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这都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你直觉里,我们家里的味道是怎样的,写几个形容词,写三到五个。有父母写出来的,什么冷漠,抗拒。写出来一看,这几个味道就是孩子现在的味道,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是这样的。这也是我们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家庭里的味道,我们创造的这个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就是父母的人格状态,就是我们是一个怎样的人。妈妈是个温暖的人,和妈妈是一个焦虑紧张的人,是不是带给孩子的感觉完全不同,我们有的时候往往就是自己其实是有点自卑的,不太敢去表现,然后我们还让孩子,孩子你要勇敢,孩子你要去表现,孩子要表现很好,孩子第一次学会身心不一致,都是从父母这儿学会的。明明今天我很不高兴了,孩子说,妈妈,你怎么不高兴,没有啊,我挺高兴的。孩子就学会了撒谎,叫身心不一致的表达,其实都是从父母这里学会的。所以说,爸爸妈妈自己的人格魅力的建设、自己的修为很重要。我是不是一个快乐的,温暖的,幽默的,灵动的一个人,高情商的一个状态,其实对孩子的影响更深远,不是我们对孩子做了什么。心理学里有句话就是父母是什么样的人,重要于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

  对孩子的影响,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父母之间的关系。经常会说一句话就是爸爸爱孩子和妈妈爱孩子,都不如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因为孩子他作为第三者,他眼睛看到的这个世界上第一份他人的人际关系,就是父母之间的人际关系。所以亲密关系重要于亲子关系也是这个意思,父母之间怎么互动,当有冲突的时候,两个人是怎么化解的。有不同的意见,两个人是如何沟通的。两个人是互相打击的,还是互相这个捧场的。两个人是分离的,还是拥抱的,这些对孩子认知世界都非常重要。爸爸妈妈互相贬损,互相冲突,互相争吵,孩子就会觉得世界上人和人之间就是这样。

  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心理的层面就是,夫妻之间因为相爱,然后我们通常说孩子就是什么,爱的结晶,他人生的又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既然你们是相爱有了我,那只要你们不相爱,我就想出场。所以父母关系差的孩子,通常也会“症状获益”,他会用各种折腾的状况来连接负责任的关系。是因为有了爸爸妈妈相爱才有了我,如果爸妈不相爱,可能我就没有价值,反正我就不是被祝福的,刚才说到对孩子祝福,我们要对孩子最好的祝福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这个对孩子可能一生都有很重要的一些影响。当然在这里,我们不是说夫妻真的有问题不能够离婚,单亲家庭有单亲家庭有支持孩子的心理营养的方式。告诉孩子你有一个好爸爸和告诉孩子你有一个很差,很糟糕的爸爸,对孩子整个心理上男性能量的这种建设,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一边要修炼我们自己,一边我们也要塑造另外一半更好的更完美的或者较更美好的形象给孩子。

  关于亲子关系的一些新的观念,总共三点我们总结一下。第一个就是亲子关系是一种心理契约关系,而不是单纯的物理层面的关系所以心理健康更重要。第二点就是广义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亲子关系是一个孩子和整个世界的关系的原型。然后第三点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营养就是家里美好的味道和父母更健康的人格状态以及父母之间良好的关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亲子关系的新概念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