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课堂
真遗憾,如此和美课堂,我只听了个尾声。 我喜欢听课,因为可以博采众家之长。所以每次听课,我一定是可以坚持最久的那个人。每听一堂课,都怀着恭谨之心,因为我深切地知道上课老师为这节课所付出的艰辛。另外,现场听课跟看视频还不同,与观影的感受是一样的。享受的是现场的气氛和心灵的冲击,咀嚼的是一份味道,反复揣摩中的蕴藉和绵厚。听一堂好课我会激动很久。这份感觉来得更真切。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所以,我觉得听课也是如此,貌似无痕,实则已润物无声于内心深处。它也是一种和美。喜欢“和美”这个词,我的理解是“和定美妙”。语文构建于生活中,它的所有都来自生活,文字,情感,感受,都来自于真实的个体,来自于人们的内心深处生发的情愫。
所以,语文是中庸讲求的和谐,和润,和安,和定……我不懂别国的语言,但我很固执地认为,我们中国的语言最美。它是丰富的,深厚的,广博的,它能言尽人间最真,它能表达出人的情感部分中最微妙的感觉来,可意犹未尽,可口齿噙香,可于无声处听惊雷或绵润于骨髓与血液中。
语文课堂应该是和美的,让学生在文章里感知语文的内蕴,精神的浩渺和文字美,情感美,旋律美,韵味美以及精神美的熏陶。语文课堂应该是安静的,和美的,像清香的茶,像甘醇的酒,像回味无穷的咖啡。静静地感知,品味,咀嚼,沉淀,内化。它应该美而深,美而厚,美而绵,美而润……所以,这个名字起得好,体现了语文课堂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和美”应该是语文课堂的核心。这样的课堂深入我心。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各种古老文化,不都是和美的吗?你还能读到比它们更美的文字吗?我们语文课堂学什么,就学它们,学习语文的气质和精神。当一个人的底蕴丰厚了,谈吐不同了,思想有了根基,他的强大自然而然的就会凸显出来,那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蕴度,人如此,家如此,社会如此,国家才能如此,这才应该是我们中国的根。
虞大明,我听的唯一半堂课,杭州崇文学校副校长,我想他的动人之处在于执着和言传身教。在于始终在一线教课,他是聪明的,因为只有在一线和孩子们在一起,他才能得到他最想要的快乐和成就感。那片土地是他的根,根基深稳,大树才能更加枝繁叶茂。他才不会沾染名利场上的铜臭与世俗之气。他才会永远葆有童心和最真美的情感。孩子和课堂才是他动力所在和永不枯竭的泉源。
深藏“和美” 于心中。我也希望自己是一个和美的人,并慢慢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和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