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啃老更可怕的是啃小:“我的孩子这么小,就能为我赚那么多钱!
一个原创作者云集的平台关注推么推原创写手:软软
前些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则视频:上海外滩的街头,一个孩子穿着羽绒服在拍写真。
而此时上海的温度已达35度左右,孩子被热得满脸通红,看着很难受,但还是根据摄影师要求不断摆出各种造型。
大热天穿羽绒拍照?不奇怪!因为孩子是童模。
可在此刻,孩子分明成了父母、商家的摇钱树。
1
童模市场获利大,可谁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是越发的精致,尤其是对于孩子的吃穿住行,更是讲究非凡。
于是,因为庞大的童装市场,童模这个行业便衍生发展,并且获利巨大,八小时便赚四千元,甚至不止这个数字。
这样的利润,怎能不使部分家长心动,恨不能自家孩子24小时都能“生钱”呢?
于是小小的孩子在强光下大量的拍摄照片和参加各式走秀活动,身心疲惫不堪。
媒体曾报道过的童模童童,这个长相清纯可人的12岁小女孩,当同龄孩子天真无忧地在学校里跟伙伴们一起嘻哈玩乐,尽情享受美好时光时,她每天都在不停地化妆、换衣服、拍照、卸妆……
“123,姿势摆好,笑一笑”,“咔嚓”、“咔擦”、“咔嚓”……结束一组照片,继续下一组。
“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拍了多少张照片!每天脸都会笑僵。”
卸完妆后的童童面无表情的说着,衣服还未来得及换,一旁的妈妈就立即催促着女儿抓紧时间,晚上还有一场秀。
在这无休无止的拍摄中,童童患上了抑郁症。
父母的积蓄日益增多,孩子的笑容益发减少。
也许通过当童模孩子们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穿上精致的衣服,可是家长们真的考虑过他们真正的快乐吗?
他们在没有停息的拍摄中变得冷漠,变得缺乏感情,他们已不复拥有一个完整的童年。
2
被迫成为“主角”的孩子们,他们的背后承载的是家长欲望的沟壑和商业世界的真实竞争,
大家还记得黄多多吗?
在《爸爸去哪儿》这个综艺中一个可爱软萌的小女孩,因着其比其他的孩子要的年龄大些,因此她一直都是一个知心姐姐的形象。
可是却因为不小心做出某些不太合适的举动或者是因为后期剪辑的原因,网络上对她骂声不断,称她是“绿茶婊”,一个才不过半大年纪的孩子,能有何心机。
在这场网络暴力的背后,是网名歇斯底里的狂欢,是一群大人对于一个孩子满满的恶意。
人总说:“出名要趁早”。
可却忘了在这光怪陆离,浮华奢靡的成人名利场中,孩子过早出名,过早面对外界舆论的纷杂,接受外界的评头论足和审判,是否会对她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呢?
甚至于孩子被过度消费,自身年龄该有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统统不见,只剩下少年老成,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三观甚至都会扭曲。
君子爱财尚且取之有道,更何况是袒血嗜肉,牺牲孩子童年得来的钱财。
3
家长的角色是协助者,不是主导者。父母虽然是孩子的监护人,但彼此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可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立规矩,却不该凭借大人的身份强迫孩子做些不合时宜的事。
真正爱孩子的家长,会建立彼此之间清晰的边界感。
家长应当给孩子提供一个自己能说了算的空间。
让孩子形成基本的掌控感,同时又会知道,他面对的是有自己需求,自己尊严的另外一个人,他再怎么愿意满足你,也不可能彻底如你所愿。
心理上的分离,是个体边界感的基础。
但是家长经常不考虑孩子的边界感,大部分的父母认为我这么做都是为了孩子好,然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说过:“我始终爱你,不过你的事情要你自己决定,态度坚决但是不含敌意。”
人永远都是要独立成长的,人跟人之间健康的关系,是尊重彼此的界限,却又能给予彼此情感上的支持。
所以,任何家长都没有让孩子成为自己赚钱的傀儡,成为一个没有感情的拍摄机器。
孩子是作为自己独立人格存在这个社会的,他们不应当成为任何人的工具。
比啃老更可怕的是啃小。
愿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拥有美好的童年,不受金钱、利益的牵绊。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作者:软软
选稿:石头姐姐
关注推么推文化传媒
每天与你真心相遇
推么推:100+位原创写手喜欢的平台
推么推:13W+用户喜欢的公众号
投稿
商务合作:m
点个在看吧,与朋友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