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玲珑品评《琅琊榜》41:梁帝为什么不处置誉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玲珑品评《琅琊榜》41:梁帝为什么不处置誉王?

2019-08-15 15:46:53 作者:玲珑品评 玲珑品评 玲 来源:玲珑品评 阅读:载入中…

玲珑品评《琅琊榜》41:梁帝为什么不处置誉王?

  如果你喜欢玲珑的文章,请设“置顶”或“星标”哦~

  点击上方“玲珑品评”→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或“置顶公众号

  今天来说点硬核的东西

  “拯救卫峥”这一局,梅长苏最大的破绽,出在夏冬的供词。

  那时,也是夏江最容易辩解和最容易脱罪的时候

  但是因为梁帝的刚愎自用,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没有在恰当时机召见夏江,反而自己放弃了获知全案真相机会

  等到了刑部尚书蔡荃和户部尚书沈追,将誉王涉嫌指使大理寺卿朱樾引爆私炮坊一案捅出来之后,夏江再想辩解他与誉王和夺嫡毫无关系,已经来不及了。

  誉王指使朱樾在先,先把太子贬成献王。

  再与夏江勾结在后,用劫囚一案诬陷靖王。

  如果得逞,誉王就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个认知,在梁帝的心中成为一个完美的闭环。

  私炮坊、大理寺、废太子、悬镜司和夏江,所有这些事都与誉王有关

  而誉王的最终目的,就是夺嫡,就是这个皇位

  可以说,如果梁帝认定事实如此,誉王早已回天乏术

  再多的辩解,都是苍白无力的。

  不过这里让我比较在意的是,蔡荃强烈要求三司会审朱樾,目的是把誉王做的丑事牵扯到明面上,甚至明正典刑。

  而梁帝阻止了,只愿意私下处置誉王。

  我个人认为,梁帝这个处置是妥当的。

  《琅琊榜》虽说是架空历史,但是看剧中的种种细节,应该与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接近

  那是一个门阀士族的权力影响力高于皇权时代,真正皇权临驾士族权力之上应该是到隋唐开了科举制度之后,平民子弟可以通过读书(科举)正式做官,那我们可以说底层劳动人民也至少有机会(虽然很微小),参与朝政高层建设之中。

  在此之前,一直是皇权和门阀士族的权力的角力,而到了隋唐后皇帝之所以要废黜九品中正制(只有高门第的子弟才能做官,唯门第是举,而不是唯才是举),正是因为皇帝孤家寡人,在与整个门阀士族的角斗中往往处于弱势,很容易被架空,被排挤,所以皇帝才要去平民中选取精英来一同对抗门阀士族。

  所以,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蔡荃的建议完全是另外一层意思

  蔡荃怀疑是誉王指使朱樾,引发私炮坊的爆炸,想要三司会审朱樾,但他的目的不是朱樾,而是誉王。

  三司会审的意思就是,如果誉王真的有罪,就要按照梁国的法典,秉公处理

  但是誉王是梁帝的儿子,我国古代皇帝是“代天”行使对整个国境的统治

  皇帝是“天子”,皇族神圣化与不可侵犯是非重要的。

  我们先不说这种理论不对,但是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这种理论是有必要的。

  当皇子的罪证通过三司会审的方式昭告天下,那皇族的尊严不复存在,甚至会失去统治全境的合法性

  誉王若真是犯下滔天大罪,需要关押,那梁帝身为誉王的亲生父亲,有没有罪?

  需不需要训诫和惩罚

  这也是梁帝不主张深究私炮坊爆炸一案的深层原因

  他的确是在包庇誉王,但他想到的仅仅是包庇自己的儿子吗?

  当皇族的威严在全天下人面前颜面扫地,会引发很多原本不必要的躁动,这件事原比私炮坊本身还要严重

  私炮坊爆炸一事,誉王的确大错特错,梁帝也会处理誉王,但是不会以三司会审的方式。

  我们看同样的事情,清朝是怎么处理的。

  朱樾是朝廷官员,出了事当然可以以律法处置。

  但皇子是皇家威严的一部分,如果三纲五常还在,就不能以下犯上,所以皇子犯错,通常是“圈禁宗人府”,康熙的大阿哥不就是因为夺嫡失败,而被康熙永远圈禁宗人府(相当于无期徒刑),惩罚也不可谓不重。

  不是不处理,不是不惩罚,而是不能任由皇室的颜面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玷辱。

  所以,我甚至惊讶于此时梁帝的心平气和,这也是皇权衰弱的一个明证

  还记得少年天子》里我分析的“猎场杀人案”吗?

  告发的汉臣反而被枭首示众,犯罪的那些亲王、郡王们就是罚薪流放,别说圈禁了,连爵位保留着。

  剧中的福临也挣扎过,痛苦过,难道他还不如梁帝爱民如子,不想替这些被冤杀的战俘做主?

  而是这件事绝没有案件本身那么简单

  当时孝庄就说,那些汉臣仅仅是为了冤死的战俘喊冤吗?

  他们是想上房揭瓦,动摇清朝统治者的统治的合理性

  所以非杀不可。

  而《琅琊榜》此剧,在治国理念上是相对比较简单直白的,说穿了就是丝毫没有资格参与政事老百姓(连科举制度都没有,所有做官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名门大家出身),在皇族和门阀的双重统治下,想象有那么一个“青天老爷”(毫不为己,专门利人的士清流),把底层人民的利益放到最高位置,专门为底层人民发声,来对抗最高的皇权。

  但这种想法真的现实吗?

  其实按照历史情况来看,恰恰是皇权和平民精英最容易联合起来,去对抗门阀士族。

  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皇帝真的当的不好,统治地位马上就岌岌可危

  皇帝倒真的是会考虑民怨民生的,因为他的身家性命家族荣辱本来就拴在上面。

  反倒是士族门阀,换了皇帝他们依旧可以吃香的喝辣的朝代更替,但是士族门阀生生不息例子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

  所以就真实的历史而言,反倒是皇帝一天到晚担心士族门阀胡作非为,处处管着他们不许鱼肉百姓

  而士族门阀当然不满皇权的约束,想方设法的想要摆脱皇权的束缚,将自己的势力蔓延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家族实力强大,联姻成功的话,是有可能做到的),想想红楼梦》的四大家族,想想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护官符”。

  这才是豪门大族联合的真相。

  《琅琊榜》讲了一个精彩故事塑造了很多丰满动人人物,给了我们一个美好愿景

  人类是不能脱离希望和愿景生存的生物

  但真正的强大永远不是指脱离现实,而扎根现实,再想办法走向更远的地方

  喜欢此文,就给我一个“在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