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论语心解345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论语心解345

2019-09-06 05:00:08 作者:无生 来源:无生 阅读:载入中…

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论语心解345

  宪问篇第十四

  345(2015年11月30日)

  【一四】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无生心解

  图/无生书法(篆书,本章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公叔文子,卫国大夫公孙拔,是卫献公之孙,“文”是他的谥号。公明贾,卫国人,姓公明,名贾。有说公明读为公羊,贾读为高,也就是公羊高。意思是孔子问公明贾公叔文子这个人怎么样。他说:“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意思是说:“我听说公叔文子这个人平常不言不笑,丝毫不取于人,这是真的吗?”

  图来自高心灵

  公明贾回答孔子,他说:“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过,就是夸大,不能如实说,与实相不相符合。夫子,这里指公叔文子,他是大夫,固可称其夫子。时,指该表达的那个当下。乐,是发乎心底,从清净本心流露出来的快乐。义,宜也,是合乎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意思是说:“那是告诉你话的人说得夸张、夸大了!公叔文子是适时才言,所以别人不会厌恶他说话。他是要内心真的快乐时才微笑,所以别人不厌恶他的微笑。他是合乎道时才取,所以别人不厌恶他有取。”

  图来自高心灵

  这句话的深意是,孔子听说公叔文子不言不笑不取,便问是不是真的。即便他是孔子也一样要去求真求证,佛陀也是如此,他就在《葛拉玛经》说:“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这里是告诉一个实相,像佛陀、孔子这样的世界伟人、大彻大悟者,他们所作所为其实是很简单,就是让事情如实呈现,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好恶标准没有说他们可以依赖什么神通特异功能去预知、猜测,也没有说不用去看就知道,随便下结论、附和。一切也是要自己亲身去一步一步求真求证。

  图来自高心灵

  孔子就对此进一步向公明贾求证,公明贾告诉孔子说:“以告者过也。”事实并非如此,就是没有如实说。其实言语始终是有它的局限性,是不能完全描述实相,但又不能不说,所以公明贾尽全力去描述。他看到的实相是:公叔文子知道什么时候该说,然后去说,说的都是他人所需要的,不是附和、拍马屁自然没有人会厌恶他所说。这里的关键是怎样做到该言时则言,这才是最难的!具体操作可以在自己现实生活慢慢做出来。

  又说他是心底先很愉悦而自然流露出的笑,是真诚真心的,不是为了某种目的委屈自己,只是赔笑或皮笑肉不笑,自然没有人会厌恶他的笑脸。还有,他所作所为都合乎道,无欲无求又利他,很多人都愿意与他交朋友、做买卖,自然会给他利润,这是取之有道,没有人会厌恶他的所取,因为像他这样的人,所得到的利益财富不会用于花天酒地,而是会更好利益众生

  图来自高心灵

  孔子听了以后,他说:“其然,岂其然乎?”“其然”是孔子赞美公叔文子,能以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岂其然乎”是孔子又担心公叔文子的“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未能尽然。也就是说,公叔文子能这样做事十分好,但孔子只是听公明贾的描述,没有看到活生生的实相,即公叔文子的所作所为,不知其然,这样做才真正合乎中道,公叔文子能不能像公明贾所描述的全然做出来呢?这正是孔子所担心的。些都是生活中平常细微小事,才真正看出孔子的见地功夫伟大之处。他只是做一位平常、平凡人,而不是出人头地呀!

  编者札记 

  一、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二、不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三、不因为是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四、不因为是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五、不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六、不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七、不因为符合常识外在推理,就信以为真。八、不因为符合自己的预测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九、不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十、不因为他是导师大师,就信以为真。(葛拉玛经(KALAMASUTTA)取自巴利<增支部>,是佛陀开示葛拉玛人的十项修行信任规则。)论语心解》是种茶人创始人无生的原创体悟,以497天的每日一则分享为底本。孔子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密码呢?就隐藏在《论语》的每一句每一章里。王阳明把《论语》读透了,非常佩服孔子。不读《论语》一生遗憾呀!该书于2017年7月出版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遇见。《论语心解》纸质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