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他是李叔同和夏丏尊的学生,却靠勤勉取得了成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他是李叔同和夏丏尊的学生,却靠勤勉取得了成功

2019-09-18 09:45:15 作者:康飞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 阅读:载入中…

他是李叔同和夏丏尊的学生,却靠勤勉取得了成功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杨枪枪的领读

  音乐秘密花园-伤春

  麦家陪你读书

  麦家与你的约定:20年共读1000本好书

  每天清晨6点30分,邀请你共赴阅读之旅。

  后台回复【读书计划】,领取我们为读者朋友准备福利~

  昨天我们读到,丰子恺坚持画画兴趣决定艺术领域深耕。

  那么在求学中,又发生了哪些趣事难忘的事呢?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带着问题,让我们开始今天第二部分“苦学经验”的共读。

  人的一生会面临诸多选择。有些不经意间的举措,往往改变人生方向,成了我们所说的“转折点”。

  只是身处旋涡中的人们,并未意识到当时选择的重要性。待到暮年回头看,才恍然大悟

  丰子恺就是这样。17岁的他同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一样,飘忽不定,对自己前途没有半分概念

  幸好,关于教育这件事,母亲钟氏极为小心翼翼。她自己虽不识字,却不断向当地有学识的人请教,最终给儿子指了一条明路。

  17岁以前,丰子恺先是在私塾里读书,后又在石门湾的崇德县立第三高小学就读,最终以成绩第一毕业

  但是17岁毕业后,是否继续求学、上什么学校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一阵烦忧与奔波之后,最终,母亲决定听从当时小学校校长沈蕙荪的建议,送丰子恺去杭州投考中等学校。恰好沈先生要送自己的儿子去考,正好带上丰子恺一起。

  临走之时,母亲一早起来给儿子收拾行装,并备了糕和粽子寓意高中”。据说父亲以前考试祖母也是如此准备的。

  到了杭州之后,丰子恺发现,原来一个人可以同时考多所学校,这让他开心不已。于是,他报考了师范学校中学校、商业学校三个,结果全都通过了。

  经过与母亲协商,最终,丰子恺进了师范学校。

  丰子恺就读的师范学校即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是一所专门培养小学教师的学校,全校约有四、五百个学生,分成了十个班,丰子恺被编在甲班。

  17岁的丰子恺,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求知的目的,只身来到了杭州,入了师范学校。

  可是渐渐地,他发现,这里的一切并不尽如人意,反而是让他“懊恼不已”。

  比如学校的规矩非常死板严格,几时起床,几时睡觉,几时吃饭,全要服从学校安排,就好像学生成了“一架随人运转的用功机器”。

  又比如,学校刚开始教的东西非常初级,并不能满足丰子恺的求知欲,这一度让他后悔:早知如此,应该去另外两所学校。

  人生地不熟,加上寄宿生活严苛,让丰子恺觉得这里的一切可悲极了。但他不敢反抗,只有乖乖从命,做个好学生。

  正在懊恼之际,他遇见了对他一生造成影响的三个人:一个同学,两个老师

  一个同学,即比他略微年长的杨伯豪。与丰子恺的内向和惟命是从不同,杨伯豪大胆叛逆、有想法,不受规矩束缚

  用丰子恺的话说就是“我是因袭与传统的一个忠仆,而伯豪已具有深刻冷静脑筋与卓绝不凡的志向”。

  杨伯豪不喜欢学校的教条,经常缺课,而喜欢藏书楼借《史记》、《汉书》来凝神诵读。

  丰子恺生病了,学校规定不能去宿舍,还是杨伯豪帮忙拿来衣被;他还责备丰子恺“唯母命和师训从,而缺乏自己的志向”。

  他的言行给了丰子恺极大启发刺激。从此以后,丰子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并逐渐大胆起来,敢于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

  我们一生会遇见很多人,但好友却寥寥。真正的好朋友或许就如杨伯豪,在思想上影响着你,让你学会找到自我,让你在人潮中不会迷失

  可惜的是,丰子恺的这位少年挚友,后来却因妻子和一子一女相继离世忧思成疾,于1929年与世长辞

  再说影响丰子恺一生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李叔同,另一位是夏丏尊。

  李叔同是丰子恺在师范学校的图画和音乐老师,当时的他,不仅声名在外,而且对待教书育人非常认真

  他先是教学生画石膏画,对于这种新奇画法,丰子恺觉得非常有趣自然学起来也有劲儿

  一天,李先生对丰子恺说:“你的画进步很快!在我所教的学生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快速的进步。”这些话,给了丰子恺莫大的鼓励,也让他确定未来发展方向。

  李先生是“温而厉”的,眼角看起来严肃嘴角却露出和蔼微笑,而且对学生十分有礼貌,从不严苛地责骂他们。

  上课铃一响,他站起身来,深深一鞠躬,开始讲课;等到下课铃响,又一鞠躬,方才离去

  李先生一生最值得崇敬的有两点:一是凡事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会做到极致;二是多才多艺,他的外文极好,又精通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是当时有名才子

  当然,他的品格深深影响了丰子恺,后来丰子恺能在多个领域成为大家,离不开老师的深刻教诲人格感染

  后经李叔同介绍,丰子恺师从夏丏尊先生学日文。但除了日文外,夏先生还常指示他看什么书,教他做文章,还与他论画。

  就算是在战争期间,也时常给丰子恺写信,勉励他,和他谈学问

  丰子恺的这两位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正好相反。李叔同“从来不骂人,学生犯了过失,也是和颜悦色,低声下气的开导”,但夏丏尊看到学生犯错,就会大声呵斥,约束他们的行为,当然也是些善意的约束。

  夏丏尊

  假如学生出去,他会大喊:早点回来,不要吃酒。

  能得名师指点,是很多人一生的愿望。如此看来,丰子恺是极幸运的。

  在师范学校五年,22岁时,丰子恺毕业了。但当时家里没有足够的钱供他上美术或音乐学校,因此,22岁的他,仍然迷茫于自己的前途。

  恰巧那时,几个同学在创办专科学校,他就加入了进去,教授西洋画等课程

  当了老师以后,丰子恺才发现教书育人并不像自己所想的那么简单,尤其是自己的学识尚且不够,讲的浅显不说,更是误了别人前程

  于是,他想出国留学求得更深的知识

  无奈,此时的丰子恺,已经有了妻子,平日的钱赡养家庭且不够,更别提出国深造了。

  好在有亲戚朋友的慷慨解囊,他筹得了两千块钱,在东京学习了10个月后回国。

  虽说只有短短10个月,但是丰子恺收获满满。

  他自学外文,也能自由地读其他英文小说,而同时在英语学校上学的同学,才学全书的几分之一;东西洋知名的文学作品,他可以克日读完;德文法文等,通过短期的自学也能够阅读书籍;提琴每日练四个小时,进步颇快;总之,各种学问,只要他学,都能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难道在学习时,丰子恺有什么妙计或捷径

  答案是:没有!他靠的恰恰是机械式的苦功夫

  他学英文,把不会的单词全部抄下来,每天晚上背,再把同一本英文书和日文书放在一起对读学语法。对于口语练习,他每天学一课新书,就读十遍,死记硬背,每日重复

  他写生,常常对着石膏画几天,有时一坐一天就过去了,甚至一度看见别人的脸,也以为是石膏,一边盯着对方,一边用手描描画画的,像走火入魔了一般;

  他阅读,每次必备笔记本和笔做摘抄;他学音乐,也认真多听多练……

  很多人在学习中,想寻求捷径,殊不知,你走过的捷径却是弯路。因为求知,除了勤学苦练,没有捷径。

  丰子恺用他的苦学经验告诉了我们一个从古传到今的道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今天的共读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将在明天的共读中,走进丰子恺成年后的家庭生活。

  上期回顾

《丰子恺自述精读第2天:童年得到的爱,是长大后的光

  领读人:康飞。拆书作者,做过五百强数据分析,做过文案策划,但最爱的依然是文字电影

  主播:杨枪枪。主持人、配音员,一个有情怀声音匠人执着发声,丈量世界微信平台:小杨说事儿微博@杨晨太沉。

  责编:琴叶榕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网络

  文末歌曲秘密花园-伤春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金秋9月,点击阅读原文记录读书的日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