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法律的颜色》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法律的颜色》读后感精选10篇

2019-09-19 23: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法律的颜色》读后感精选10篇

  《法律颜色》是一本由[美]理查德·罗斯坦著作,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5,页数:4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法律的颜色》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人非人

  拿到这本书,正值中秋假期,我用很快的时间就将这本书读完了。本贴基本不涉及剧透,只涉及个人的读后感觉,请放心食用

  我们都认为我们活在一个文明社会,但是无法想象的是种族隔离这件事离我们的时间距离是那么的近,几十年前的美国,这个拥有民主自由的美国梦的国家,却还残留原始蒙昧肤色判断阶级手段之一。这让我觉得很惊奇,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和世界,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社会的秩序也是趋于稳定的。但是在许多地方不是,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一段被遗忘的美国政府的种族隔离史”,但是我的生活告诉我,所遗忘的只是曾经痛苦,新的痛苦也在产生

  我想我们都需要在再次的深思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有什么我们习以为常制度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不合理与不公平。我也需要深刻认识到,这个世界与社会是不完整的,仍然需要我们去坚持梦想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法律的颜色》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很专业,也很无聊

  目前看了五十页,看到第三章中间,全书五分之一的地方,说一下目前的感受就是……我想象不出什么样的人会喜欢这本书……我报名参加这本书的活动建立在我对美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感兴趣情况下,而且我前段时间刚刚看了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我对林达视角的自由民主、法律正义的美国精神感动不行,但是美帝不可能只有好没有坏,在这样的认知下,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就觉得很感兴趣,“法律的颜色”,哦~听上去就铿锵有力,有一股浩然正气,感觉要揭示一点什么东西;再看一眼副标题,“一段被遗忘的美国政府种族隔离史”,确认眼神了,这是我要看的书。

  可是……大概是我的原因吧,我完全抓不到重点,我看下来的三章的写作手法统一概括来说就是: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由此可见,美国历史上的种族隔离都是政府有意而为的。说实话,这三章几乎长得一模一样

  而且吧,每个案例还都很枯燥,100%事实,没有一句有意思废话。可能作为论文来说非常专业,可是作为一本面向普罗大众出版物就未免曲高和寡了。虽然我一直很反感现在有些出版社在把书当做快消品来宣传运营纯粹迎合大众需求,可是这本书未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非研究这个课题的人不能读。不过我一看这本书的出版社是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可能人家就没想让普通大众读呢?

  以上仅个人观点,不喜……你就当是我水平太差了吧。

  《法律的颜色》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法律迟早会来收拾

  看到豆瓣读书的活动的时候,刚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叫法律的颜色,给人第一印象我还以为是本讲法律的干货书,拿到后才知道原来是讲美国黑人种族歧视造成的地域性隔离。

  根据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早期黑人刚刚在美国站稳脚跟的时候他们和白人原来是分这么开的,这个分这么开,不只是从生活习惯上的分开,比如早期我在一些电影里看到过的,黑人不能和白人使用一个厕所这种可怕规定。这本书更是讲到了黑人在美国的住房,生活区域等等都是和白人划分开的。

  而这背后除了银行房地产开发商潜规则中将黑人划分开,甚至最大的幕后黑手竟然是政府主导的。是政府在给黑人划分城市规划的区域。

  这就直接导致了黑人和白人之间更大的矛盾,因为黑人只会和黑人住在一起,如果白人社区某天来了一个黑人家庭,就会造成在该社区白人群飞的现象,白人甚至像躲避瘟神一样躲开黑人。

  当然,在这种艰难的时期,也有白人愿意和黑人组成家庭。当时有一个家庭是一位白人女性和一位黑人男性组成的,他们去买房却遭到地产商的拒绝理由就是因为他是黑人。他们因为这个状告地产商,官司打赢了,给当时美国黑人的崛起起到了一个关键性作用

  想起马丁路德金,他所引导的美国黑人的路还很长,即便到现在,已经2019年了,还是会有很多肤色歧视事件频频发生,就在前几天才看到美国超级名模naomi讲述自己在欧洲的一次住酒店经历,该酒店因为她是黑人而拒绝她入住。

  在2019年看到这种新闻,而且还是在欧洲国家发生,我真的觉得歧视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打破陈旧观念的路还很长,每个不被公平对待的不管是黑人还是亚裔,都该继续努力。黑人能够从奴隶时代走过来,别人也可以。

  最后我想说,法律迟早会来收拾你,比如什么何传福毛姐什么的。还给大家一个干净的世界。哈。

  《法律的颜色》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法律迟早会来收拾你

  看到豆瓣读书的活动的时候,刚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叫法律的颜色,给人第一印象我还以为是本讲法律的干货书,拿到后才知道原来是讲美国黑人种族歧视造成的地域性隔离。

  根据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早期黑人刚刚在美国站稳脚跟的时候他们和白人原来是分这么开的,这个分这么开,不只是从生活习惯上的分开,比如早期我在一些电影里看到过的,黑人不能和白人使用一个厕所这种可怕的规定。这本书更是讲到了黑人在美国的住房,生活区域等等都是和白人划分开的。

  而这背后除了银行、房地产开发商等潜规则中将黑人划分开,甚至最大的幕后黑手竟然是政府主导的。是政府在给黑人划分城市规划的区域。

  这就直接导致了黑人和白人之间更大的矛盾,因为黑人只会和黑人住在一起,如果白人社区某天来了一个黑人家庭,就会造成在该社区白人群飞的现象,白人甚至像躲避瘟神一样躲开黑人。

  当然,在这种艰难的时期,也有白人愿意和黑人组成家庭。当时有一个家庭是一位白人女性和一位黑人男性组成的,他们去买房却遭到地产商的拒绝,理由就是因为他是黑人。他们因为这个状告地产商,官司打赢了,给当时美国黑人的崛起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

  想起马丁路德金,他所引导的美国黑人的路还很长,即便到现在,已经2019年了,还是会有很多肤色歧视事件频频发生,就在前几天才看到美国超级名模naomi讲述自己在欧洲的一次住酒店的经历,该酒店因为她是黑人而拒绝她入住。

  在2019年看到这种新闻,而且还是在欧洲国家发生,我真的觉得歧视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打破陈旧观念的路还很长,每个不被公平对待的不管是黑人还是亚裔,都该继续努力。黑人能够从奴隶时代走过来,别人也可以。

  最后我想说,法律迟早会来收拾你,比如什么何传福毛姐什么的。还给大家一个干净的世界。哈。

  《法律的颜色》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有一天黑人可以做总统

  这些年看过的关于种族歧视的作品不计其数,影视方面如绿皮书、为奴十二载、相助,以及最近的热门美剧等等,所以在看到这本书籍让我更觉得歧视依旧存在于每个人身边。 和以往看到的影视作品不同的是,这本书籍带来的是更为深刻而详尽的关于种族歧视的解读追根溯源式的挖掘哪那个源头。 欧美国家从早前殖民非洲时期就开始庞大的奴隶买卖,那时候黑人的家园破坏,流流离世界各处,被贩卖到美国的黑人艰难的生存下来。以前看为奴十二载时深刻的记得那个因为被白人庄园主看中而被庄园主妻子狠狠鞭打的奴女,整个背部都是被皮鞭生生抽开的血肉模糊一片,黑中泛出红色,那种颜色可以说触目惊心,一种属于痛的代表色。 为什么他们同样作为人,会说话有感情和那些白人只是肤色不一样而已为什么白人会丧失人的本性呢?因为历史上白人对黑人的残害,我一直会有一些偏见,就像我对日本人这个民族一样,我始终觉得他们身体流淌着和我们不一样的血液,一种天性中的恶的基因在他们的深处,永远无法根除。 即便到现在,日本依然给我一种极端的表现,他们的人要么好得离奇,要么恶毒的可怕。就比如捕杀鲸,吃活物,色情发达。而且非常虚伪变态,当然指在某些事情上的表现。就连我所接触到的留学日本的某个人也是,感觉是被污染心智一样整个人虚伪的可怕,表面上非常友好内心却十分阴险狡诈高高在上看不起周围的人。 而欧美国家更是因为过度的开放,不管毒品还是枪支,以及在性和婚姻上的混乱不堪,可以说他们所谓的自由以已经完全变质,而且在慢慢污染全世界。 当然,说到这又扯远了。总之在我的印象中,关于歧视,总是有原罪者的,而以上所说的人就是原罪。 这本书很好的讲述了这些原罪者是如何针对黑人区别对待黑人的,而长久以来不甘示弱用力反抗,终会得到回报。如今的美国虽然还并不完美,甚至肤色歧视依然存在,但现在黑人可以做总统,已经说明他们拥有了非常重要地位

  《法律的颜色》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制造贫穷

  美国所拥有的种族矛盾,对于一个在单一民族地区成长起来的我极为遥远,此书让我对美国的种族歧视有了更加深入了解,所以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更多带入了自己身边的思考

  总体来看,本书史料极为详尽,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它的论证和史料的搭配让人很容易进入到作者逻辑,跟着作者一起走下去,从美国政府的全方位了解到对于非裔美国人的歧视。

  但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半吊子历史学学生,我感到了很明显的预设问题然后去找史料验证的感觉,这很不历史学。此外,一些逻辑论证也让我摸不着头脑强硬的逻辑链接让我一脸懵逼。作者自身的态度在书中体现的太多了,并没有客观分析他所搜集的史料。客观性失去,让我的阅读体验降低了一点。

  对于大众读者来说,身为一部学术著作,枯燥和乏味是躲不过的缺点复杂多样的史料让人头大不矣,不过好在史论的结合密切,让人可以缓过神来。抛开学术,仅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在读书时,有很多共鸣

  1.顶层设计和下层执行的矛盾。统治机构的所想和所做总有矛盾之处,美国从法律层面的歧视似乎大跨步,看起来就像对外宣称的那样人人平等,种族歧视早已灰飞烟没,但其实具体从执行角度来讲,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政府。本书,核心观点在于法律和政府行为之间的矛盾,这似乎是一个解决不掉的难题

  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之一就是官和吏的分离,上层构建和下层执行的分离,导致了一系列的误读和不良后果,这些都是立法者和上层统治者忽略的。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想做和不一样的,比如此刻我应该在复习考研专业课,但我却在看这本书,顶层思想还需下级执行。

  就在不久前,前任西安市市委书记所倡导的“烟头行动”,就被下层执行者扭曲成了公务员们上班时间集体出去“捡烟头”,下面这些捡烟头的县长区长部门部长们,到底是支持新政呢,还是以此表达自己的抗议呢?真是有蛮好笑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不努力造就的贫穷?一个人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是一个错的离谱的观念。在本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非裔美国人再怎么努力,都可以被美国政府所碾碎。

韭菜只有努力被割的命,哪有自己成功的命呢?西方的流浪汉,贫民窟,生下来就在贫民窟的人,他要怎么努力呢?书中所提及的收入压制,让人震惊

  《法律的颜色》读后感(七):【豆瓣鉴书团】颜色的偏见

  这世界无外乎四种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我们都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里,难免会有矛盾,可不该有歧视。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生下来的肤色,但我们可以选择你看到的肤色和呈现在你心中的肤色,生而为人,我们没什么差别,或许你的不同会给你带来更不一样的人生原本以为这是一本讲法律的书,没想到其实重点讲的是美国种族斗争的历史。 都说美国是自由平等的国家,但是他们自由平等体现在哪里?接纳了黑种人,却不给他们同等的待遇

  记得今年有部奥斯卡获奖电影《绿皮书》,这是有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讲述的是一个白人司机给黑人音乐家工作后成为朋友的经历。住在贫民区的白人托尼,没受过什么教育品格也有问题,崇尚暴利解决问题,为了生计接受了给黑人谢利博士音乐巡演的司机。在一路上,托尼反而给谢利造成了一系列麻烦同时也被他的音乐感动从而敬佩这位黑人博士——一个用音乐改变世人对黑人看法的人。这部电影除了感叹黑人的不容易,更重要的是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肤色,而是他的学识和用学识去帮助他人。包括这几年的奥斯卡颁奖礼,都有包括黑人题材的电影,就是因为不公平一直存在,才会一直有呼吁呼声。据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60年代的肯尼迪政府时期,即美国种族歧视与平权运动严重激烈冲突的时期。还记得马丁路德金那次经典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们都知道法律是不健全的,所以才有法律补充机制。在这本书中,提高很多关于种族隔离的案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居住社区隔离,白人不愿意和黑人同住一个社区,还有学校种族隔离,银行贷款隔离,政府默认隔离等等行为。虽然这些官司赢了,可是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一座任你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搬动的大山。而国家给予黑人的这些承若,仿佛空头支票。不过至少,美国人有敢于面对自己历史黑暗面的勇气,通过这本书揭示过去,而所有的黑人也在不停的证明自己的价值,相信马丁路德金的梦会有实现的一天。

  《法律的颜色》读后感(八):一视同仁,笃近举远

  人类差异观念最早来自于群体决策,六人以上群体便需要划分等级来高效决策。如何划分等级成了最重要的、最影响后果的预设条件。种族看起来是一种显著有效的划分方式,但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并不合理。

  战争,不但催化了城市、文明等等正向结果,也催生了种族歧视和艰难的民族融合。 而美国,也正是在早期殖民中真正重视以肤色来进行种族等级划分的。基督教典籍上,白色意味着圣洁,黑色意味着邪恶,宗教固着印象也在种族等级划分上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

  从时间线上来看,联邦政府建国伊始,大量非裔美国人同白人同时见证了自由女神精神独立在北美这片土地上。然而他们并没有因为出现时间的同一性而得到和白人一样公正的待遇。 印第安人遭天灾人祸导致大量减少,兴盛奴隶贸易以后,大量涌入的非裔群体,一度使白人产生权力危机感。白人开始考虑如何抑制他们的权力增长。那些有悖自由精神的政策和法律条文,也纷纷被加入宪法。此后虽有废除歧视条文,并明立反歧视条文,却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本书——《法律的颜色》——就是以大量史实性法律事件和联邦社会政策为依据的严肃型种族隔离史。它将美政府从二战期间开始,如何奉行种族歧视和区域隔离、抑制非裔美国人权利,并引起难以补救的累积型消极后果的事实娓娓道来。

  非裔美国人作为弱势群体,一直处于被推搡状态。南北斗争中,他们常常被拿来做头阵;一旦遭遇福利下降,他们也是被压榨的底层。 比如,二战结束初期,南方希望建公房以供自己选区的白人居住,怕被保守派占大多数的议会反对,特地加了修正案否决种族融合;内战结束后,为回报南方民主党人的支持,共和党出身的总统海斯撤出了在南方保护非裔美国人的联邦军队。此后,南方兴起对非裔美国人的暴力运动,通过苛刻的种族隔离法规,开始对非裔美国人进行大规模报复。

  二战前后的近五十年间,美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教育、贷款、公房申请资格、 公房建造材料差别化等各种生活基本面上进行歧视和压榨。导致了一系列恶性循环:

  1、 黑人聚集区因收入差导致其居住区域不符合公房建造评级标准,以致迟迟没有被允许优化改造。

  2、 税收差别化,纳税估值来进行隐形经济掠夺,房租上涨差别,恶劣的通勤条件导致高离职率,以生活习惯为借口规划种族隔离区,允许污染性工业进入,将非裔公民群体排除在最低工资和工时标准以外,在晋升和工作机会、附加福利上对白人有所倾斜。加剧了种族隔离区域沦为贫民窟进程。

  3、 长期忽略非裔美国人的发声,使他们更消极地进行争取平等权力的行动,发声愈发稀少。

  近来,政府虽然有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促进种族融合,却收效不大。财富积聚的马太效应,使大多数非裔美国人输在了上几代和早年恶劣生活的起跑线上。

  《绿皮书》里为了促进种族融合放弃稳定生活的非裔美国人唐,无疑已经进入精英阶层,却过度排斥一切世俗的生活习惯,显得不真实。这种自卑和敏感来自种族歧视和有种族偏见的成长环境。唐能忍受寒夜里被要求去院子里的公共厕所,却不太能接受吃炸鸡用手去抓。他是联邦政府歧视和隔离政策下突破却又未突破的典型非裔美国人。

  对生命的一视同仁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里不可忽略的问题,但愿美政府在未来能像《法律的颜色》中所希望的“对这些遗留问题进行建设性讨论”,并有效进行“种族隔离的补救行动”。

  本书具有丰富的事实材料、逻辑清晰,对种族歧视的影响的现象罗列和结论比较有说服性,适合考据兴趣浓厚的读者和注重逻辑的种族研究读者,是一本值得赏阅的好书。

  《法律的颜色》读后感(九):法律不到处

  也许,当我们阅读文学或历史研究著作,仍会为美洲大陆上黑人的命运叹息落泪,痛惜着“悲剧遭遇”、寄望于“地下铁道”,却已不似《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时,或马丁·路德·金演讲时那样震惊和气愤了。在宣扬民主和自由的美国,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不乏非裔及少数族裔,它粉饰出一种公平的假象,让人忘了过去发生的时滞性的后果。

  在《法律的颜色:一段被遗忘的美国政府种族隔离史》中,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罗斯坦以住房政策为例,认为“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和“法律上的”种族隔离并无清晰的分野。作者以一个并不鲜见的案例开篇:1965年,琼斯夫妇购房被拒,理由仅因琼斯先生是个黑人。琼斯先生起诉了开发商,三年后方才胜诉,依据的却是102年之前就已落地的民权法案——住房歧视是奴隶制的残余影响。那么,是琼斯先生不幸遇到了无良商家吗?其实他尚属幸运,许多人无力替自己遭遇的歧视争辩。

  “事实上的”种族隔离由来已久:黑人和白人有各自的居住区划,白人多在工作机会较多的郊区生活,黑人则集中于市中心。表面上,它是民众的自由选择,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多数人因经济能力、生活习惯和意识形态,倾向于生活在与自己同肤色的社群中。但奇的是,当不同肤色的人试图迁入社群,他们既不会被接纳,也没有被无视——人们自觉地驱赶他或远离他,如同发现瘟疫。以“白人群飞”现象为例,当非裔家庭搬入白人社区时,一些持有种族歧视观念的白人先行离开;随后,越来越多的黑人家庭到来,社区品质下降,渐渐便没有白人家庭愿意留在此地。这部分解释了为何房产中介要引导住户选择“适宜”的社区,但背后潜藏的疑问是,为何黑人的入住意味着社区品质的下降呢?

  书中给出了许多解释,试举几例:

  能从数据上直接反映出来的问题是,非裔美国人居住的社区普遍环境更糟糕。上世纪80年代的研究表明,全美范围内,商业垃圾处理设施和废料堆更易出现在非裔社区;住在焚化炉附近的少数族裔比例要高出全国中位数89%;在一个白人和非裔人口各半的县城,提议在白人地区新建垃圾填埋场未得许可,改建非裔地区却被批准了——罔顾现有的三个填埋场已集中在非裔地区,法官竟以“没有明确的种族目的”为由,支持该县的决定

  贷款政策也对非裔美国人收紧:白人家庭很早就能贷款买房,非裔只能通过“合约销售”的途径来购房。在长达15到20年的时间里,购房者逐月缴纳月付,期满后获得房产。其间万一出现拖欠,则前功尽弃,拿不回之前的付款,这是非裔家庭需竭力避免的。因此,他们会与多人群租,靠房租补贴租金。高人口密度降低了社区的生活品质。

  还有产权人和建筑商在房产契约里加入的条款,禁止购房者日后向非裔美国人转售房产。居民们也会自发地抵制邻居转手给非裔的行为,以免自己的房产贬值。严重的时候,还出现过暴力事件,让非裔买家无法正常生活。而上述种种都被法律默许了。

  的确,早在1866年,民权法案就要求根除住房歧视,可种族区划真的是法律之外的个人选择吗?又或者,把缺口堵上,有了1968年的《公平住房法》,“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就无关公正了吗?非裔失去了入住近郊的经济实力,难道只是他们自身不努力造成的吗?

  罗斯坦认为,政府应当对“事实上的”种族隔离进行补偿,抹消那些时滞性的影响。当代的白人多能继承父辈的房产,而非裔要追赶房价的升值部分无疑困难;白人为主的职业文化让仍然成长于黑人社区、以黑人为主的学校的非裔减少了就业的竞争力。罗斯坦提出了一些尚不成熟的建议,譬如,同是退伍老兵,非裔老兵应比照当年白人老兵的待遇得到补偿。当然,既是法律不到处的苦果,类似的举措并不能令所有人买账,消弭不公,任重道远,却并非事不关己。首要的是避免遗忘,其次,当不同种族间的陌生感成为新时代的社会问题时,暴力、犯罪、愤怒和贫穷让人无法置身事外时,不妨透过这段历史换位思考,找到更公允、理智、可持续发展,且问心无愧的解决之道。

  ——己亥年读理查德·罗斯坦《法律的颜色》

  《法律的颜色》读后感(十):种族隔离的“百衲衣”

  2014年8月9日,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镇,非裔青年迈克尔·布朗在没有携带武器的情况下遭遇白人警察枪击身亡,这一惨剧随即引发了当地大规模抗议活动。随后,其他类似的白人警察枪击黑人事件,在美国多地多次引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乃至骚乱。这一系列的事件,将美国种族隔阂政策置于聚光灯下,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在独立宣言中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号称“民主卫士”的美国,在不断向世界“输出民主”的同时,为什么在自己的国内却存在如此明目张胆的种族歧视政策?

  本书作者理查德·罗斯坦,是美国知名历史学者,在众多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主要研究美国住房政策和教育领域的种族隔离史,«法律的颜色» 是其构思超过十年的作品,力图揭示美国政府的政策在美国城市种族隔离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2017年,比尔·盖茨在其年度书单中郑重推荐本书,“最近我还读了一本好书,它是理查德·罗斯坦的«法律的颜色»。我一直想了解制约美国经济流动性的因素,而这本书帮助我理解了联邦政策是如何在美国城市种族隔离过程中推波助澜的。”

  在美国,当非裔美国人试图搬入白人社区时,他将会立即感受到各种种族隔离现象 -- 个人歧视、白人群飞、房地产中介的误导、银行贷款歧视等等,人们普遍认为这种歧视产生于白人的个体,却忽略了其背后的真正推手,正是美国政府或明或暗的“法律上的”种族隔离政策,加剧了这种“事实上的”社会种族隔离现象。

  美国种族歧视的陈规和态度根植于奴隶制度,而美国正是在奴隶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美国宪法的第五修正案和第十三修正案明确废除了奴隶制,并禁止任何延续奴隶制特点的行为,但根植于美国白人思想中的痼疾,使最高法院在司法解释方面玩起了文字游戏,对政府公然推行“违宪”的住房歧视政策充耳不闻。政府则出于用种族问题煽动白人选民以获得选票,以及通过种族隔离政策拉拢南方势力等种种目的,利用政策手段,人为的强制制造白人与非裔美国人的隔离居住。

  自19世纪30年代起,美国政府为国民制造了大量的“公房”,以提高国民的住房质量。然而,公房项目仅仅针对白人进行,无论是以贷款或税收来要挟开发商不能将房屋卖给非裔美国人,还是不给非裔美国人发放贷款,甚至将入住白人社区的非裔美国人强行驱离,最终使得白人有了稳定的居所而非裔美国人仍住在临时居所内,并造成了一个个非裔美国人和白人隔离居住的社区。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都会城市迅速扩张,而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则愈发“游刃有余”,利用房产经纪人避免非裔美国人入住白人社区,对非裔美国人贷款实施极其苛刻的条件,通过城市建设将非裔美国人驱离原住地而集中安置,甚至在法院对非裔美国人住房歧视现象发出质疑后,政府通过城市规划设定种族隔离区等手段玩起了更加高明的太极。最终,当我们展开美国大都会城市的地图时,会看到白人和非裔美国人居住区彼此相隔,错落分布,如同一块块丑陋的补丁,构成了一件种族隔离的“百衲衣”。

  让人略显宽慰的是,当今人们对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政府以及民众也逐步趋向于接受种族融合。然而,历史无法重演,错误已然铸成,种族隔离的历史造成了白人和非裔美国人在房产、收入以及观念上的巨大的鸿沟,同时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使得政府难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促进来缩小差异,“人为的”促进种族融合,以致那些提出的种族歧视的补救措施看起来如此的苍白无力。

  作者对每一个美国人都发出了呼吁,决不能认为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是历史造成的,与现今的美国人没有关系,现今的美国人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为之努力,因为只要““法律上”的种族歧视仍然存在,那么废除种族隔离就不仅仅是可取的政策,还是我们必须履行的宪法义务和道德义务。如果我们还想称我们的国家为宪政民主国家,那么“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可不是合理的做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