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也有一个梦想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也有一个梦想的读后感10篇

2022-03-13 12:47: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也有一个梦想的读后感10篇

  《我也有一个梦想》是一本由林达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4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也有一个梦想》读后感(一):契约之下,美国的种族问题——记近距离看美国之三《我也有一个梦想》

  林达的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和另外两本不一样。这三本书讨论的问题不一样,但也有共同点:每本书贯穿始终的都是美国人们共同的社会契约——法律。不过,在这本介绍与美国种族相关的社会演变历程的书中,被硬生生写在纸上的法律条文变得更具有人性了。它生来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永远完美下去。带着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从诞生到现在,它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成长——充实自己、修正自己,慢慢变得智慧和令人信服起来。当然这一切进步的实现都是基于契约约定者的推动。如果说《历史深处的忧虑》让我了解了契约诞生的过程和理念,因而塑造了美国精神;《总统是靠不住的》让我明白了人们是如何遵守契约以及在制约平衡之下它是如何起作用的;那么这本书,伴随着谈论主题,我看到了契约的变化和成长,看到了一代代人道主义者,带着最基本的人性诉求,不断挑战和完善司法,推动者美国社会的进步。

  这是我的一些感想,接下来我想谈谈本书的主题——美国的种族问题。

  美国的种族问题是有着历史根源的,也是伴随着美国的发展和旧问题的解决,不断会产生新的问题的。作者在书中也说:美国种族问题很复杂,所以他一直是避免触及这个话题的。但同时有必须得“正视它”,因为他具有“不可回避性”。读完本书之后,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书做个梳理。

  (一) 美国奴隶和种族问题上重要事件(分别对应法律上的改革)

  (二)美国奴隶和种族问题重要理论

  1、历史前进的最基本推动力——人道主义和人性诉求

  法律是美国人的共识和契约。然而他们明白制度是人定的,不可避免带有了人的缺陷。所以美国人相信有个高于人定法律的东西——自然法。最基本的人性和道德的诉求便包含在自然法中。美国建国精神便是遵从自然法而定的。因此,早在奴隶时期就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自省和觉悟,从而推动代表美国主流思想的北方在独立战争发生时已基本实现废奴。

  不仅如此,人道和人性的觉醒也使一批批北方白人前仆后继地投入到南方废奴的奋斗中。他们尝试司法挑战,用热情和鲜血甚至生命来帮助当时的奴隶获得自由。以及后来的种族隔离运动,北方白人都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

  2、美国人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方法——司法挑战

  因为遵从契约是维系这个国家的共识,所以只有在法律上做出改变才算取到了实质性成功。但“挑战”的程序又必须在原有的法律体制之下进行。书中大量篇幅介绍的“阿姆斯达”事件虽然最后上诉最高法院取得胜利,但因为没有推进法律的改变,并算不上取得实质大的胜利。

  美国一些主张废奴和消除种族隔离的人会有意识地进行司法挑战,将一些进入法律程序的种族案件作为挑战的契机。打破教育界种族隔离的成功是司法挑战的胜利,罗莎·帕克引发罢乘运动最终司法挑战也取得胜利。这些事件都是美国种族历史上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事件。这些挑战成功的案例也被称为“里程碑案件”。

  3、种族隔离运动中的砥柱力量——黑人运动

  4、南北战争——美国社会的非常态

  前面说过,推动美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是司法挑战。基本上所有的社会进步都是在通过司法挑战的程序来的。唯有废奴和确立黑人公民权确是打了一场残酷的内战。这是美国社会的非常态。当然不可否认战争的悲剧性,然我不认同作者的一点是:我认为南北战争是历史的选择。如果林肯总统认同了南方的分裂,你又有什么理由说将来分裂的南方会自己回来呢?我只能说那样做的话是维护了美国的建国理想,但美国绝不会是现在的美国。而奴隶制的解决也变得遥遥无期。难道允许南方保持奴隶制度也算是维护美国建国精神吗?

  这真是一个难以通过简单的功过定义来评价的。历史或许有多种选择,可是你可以尝试的只能是其中一种。谁也无法准确说出选择了另一条路将会发生什么。

  5、民众私刑是多数人的暴政——所谓民主的缺陷之处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高度的自我觉悟性和文明程度,所谓民主常有可能会演变为多数人的暴政。这也是有迹可循的。比如美国南方白人对黑人的民众私刑,比如我国的文革时候。

  作者有一句话很好:伸张正义是一个极为艰巨复杂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只能得到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如果制度是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当时的最大意义上的公正,社会信心是不会丧失的。(感觉对中国现状有启示)

  6、现代意义的种族偏见问题和原因更加复杂——互相理解,化解偏见

  同种族之间相互理解难度都如此之大,何况不同族呢?在多元化和种族大融合的背景之下,美国人对异族和异类文化应该算是有强大的包容性了。

  在世界的大同的梦想里,美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走到现在,种族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而多元,早已不是之前单纯的黑人问题了。任何进入美国(包括中国人)的少数族裔都或多或少感受着各方面的种族偏见。同时作为少数族裔的我们,对这类话题也变得异常敏感。所幸的是,美国这个社会自身有“强大的反省功能以及和平的不具有社会破坏性的渐进改良和完善的功能”(作者原话),这些都保证了美国在这200多年来,小心翼翼地处理着这类问题并为世界各地的我们提供了一个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种族和文化大熔炉。

  其实这个国家只是先行我们一步而已,在国际化的今天,指不准哪天,我们的国家也变成了各种族裔、各大陆来的人共同生活的国度。想象要是有那么一天,我们每个人也需要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理解力吧。这对我们每个人从里到外都是一种挑战呢!

  《我也有一个梦想》读后感(二):我们从来都不缺伤痕

  这几天一直在听林达的《我也有一个梦想》,因之前看过他们写的《带一本书去巴黎》,喜欢他们的写作风格,语言精练质朴,娓娓道来,而且,总能将我们在教科书上读到的历史一一详述,比如法国大革命。第一次知道课堂上赞扬的大革命竟是法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我也有一个梦想》讲的是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和种族隔离的历史进程以及这一系列事件所引发的司法挑战,当然就无法避免的讲到阿姆斯达号事件(斯皮尔伯格以此事件拍了电影《阿姆斯达》又名《阿米斯达》、《断锁怒潮》《勇者无畏》)其历史上有名的南北战争。

  此前,我对该战役唯一了解的就是教科书上所记载的以及《乱世佳人》,只知道这是为解放黑人奴隶而发起的内战,但文中,南北战争一开始的定位并非解放黑奴,而是爱国,维护联邦的完整,后来才切换为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当林肯站在历史的高度重审该战役,他清楚的知道如果只是为了防止南方的脱离而挑动这场战争,那么他将是历史的罪人。但,随着人类思想慢慢开化,后世的人们却会宽容一场为废除黑人奴隶制度而引起的战争。所以,深具历史责任感的林肯在两年后的演讲中切换了战争理由。战况也在他切换原由的那一刻发生改变。这就是我们在中学时代读到的南北战争了。

  相比之下,从古至今,我们的战争、起义、革命数不胜数。我们从来就不缺伤痕,只是,我们太缺乏思考了。我们是个健忘的民族,即使经历过几乎灭族的年代后,历史还是在重演,而我们还美其名曰包容促进民族和谐。不正视何来包容?五胡之乱,汉民族濒临灭亡,是冉闵拯救整个民族,却无相应的历史评价,甚至书上连名都没有提到;文革毁了多少文人学者古物!记得一次与同事讲到这段历史,我们都庆幸蒋介石当年带着那么多文物去台湾,至少都保留下来了。要不,历经文革,它们岂能完好?

  只是,我们太缺乏思考了,没有一场战争能像美国南北战争一样,被重复提起。难道我们流的血没人家多,战争的时间没有人家长;还是我们虽有足够的伤痕,还来不及反省,另一道伤痕又来袭;抑或,只是我们的言论不够自由呢?

  《我也有一个梦想》读后感(三):梳理了美国的奴隶制和种族问题以及南北战争

  和想当然的不一样,美国人们对奴隶制和黑奴的态度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歧视,在北部很多人是抱同情态度的,甚至有的在独立战争时就已开始觉醒甚至采取立法措施。

  南北战争的初始原因并不是由于北方要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而是南方联邦要求退出合众国。林肯站在历史的路口,被迫做出维护合众国统一的决定,再加上低估了战争机器运作起来后的结果,发动了战争。

  印象尤其深的是弗吉尼亚州的决定和那位将军的态度,他们反对奴隶制度,但他们认为南方各邦有退出合众国的权利,尤其是北部各邦不应该武力攻打,是非正义的,从而选择站在南部各邦。

  这种理性的态度是很让人深思的,当今中国大众很少这样的理性思考和对人权的思考,当然原因众多,执政党的态度占不可推卸的责任。

  林肯及时找到战争原因,即文中所谓的找到了永恒的历史诉求,悄然把战争原因由维护合众国统一过渡到废除奴隶制。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马丁路德金很宝贵的一点是非暴力,他站在火药桶的前面,却冷静地选择不诉诸武力,号召黑人们忍耐坚毅,而不至于使矛盾进一步尖锐和不可控制。这是他伟大的地方。 当然正如作者所论,非暴力本身是值得讨论的,需要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决定。

  《我也有一个梦想》读后感(四):美国的种族问题

  美国种族问题的解决有一个很好的出发点,由于其浓厚的宗教氛围以及坚定的宗教信仰,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一些人提出来解放黑奴,给予黑奴以人权。

  在发展中,南方的几个保守州本来也有可能在历史大趋势下解放黑奴,但是由于经济原因造成南方州对黑奴态度的极端化

  《我也有一个梦想》读后感(五):人性与贪欲

  很少这样自发的写书评,但看着这本书,无论是“阿姆斯达”事件还是用灵魂抵御暴力这一系列的诉求,都给我了强烈的震撼。

  过去历史课本里提及这一段,总是在告诉我们白人的虚伪、贪婪、自私,他们对自己宣扬“自由、平等”,对外却大行殖民主义,贩卖黑奴,屠杀印第安人,如何如何,即便是南北战争,也是因为北方商品经济发达,需要将黑人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消费者、购买者,一切为人性和道德而发起的运动,都被扣上了“资本主义”的帽子,都被定义为“经济的附属品”。

  读罢此书,却给我很不一样的感觉。“在北方,一群移民在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建立了哈佛大学,并且把哈佛大学所建立的地方叫做剑桥。当然,那时候的哈佛只可能是陋室几间,可是,他们却觉得,只有在哈佛大学这样的精神支柱下才能活下去。真是难以相信,当他们满怀希望的挂上哈佛大学牌子的时候,距离‘五月花’号抵达这里只有16年。距离美国的成立,却还有100多年。”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更习惯于在世俗诱惑之前,做出理性的思考。奴隶制自兴起到废除,中间一直有无数这样有良知,理性的人在为之奋斗。

  而无数的黑人,在一种茫然无知的状态之中,就被绑架去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他们之间语言不通,难以形成群体性的力量;而偶然进去这个陌生文化系统又让他们蒙昧不知;更重要的是,“在他们许多人的原来文化中,奴隶状态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非洲的部落战争也经常使得战俘成为奴隶。种种原因使得黑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逃亡和反抗都只是个别现象,而逆来顺受却被迫成为主流”。当你有能力、条件能够随心所欲的将其他的生命控制在自己之下,你却不为所动,还要给他自由,为他争取自由,这种精神实在是太可贵了,在我看来,它是超越了一切人性,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精神!

  不得不承认,很多黑人奴隶的权益,是白人为他们争取而来。

  “因此,这里走过的最初一段路程,并不是你我原来所想象的,奴隶制从兴起到终结的历史,就完全是白人奴隶主和黑人奴隶之间压迫和反抗的历史。基于我前面提到过的原因,当时黑人还不可能成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实际上,从一开始,这就是人类良知和愚恶在自己内心的角逐。你已经看到,在这一段历史中,这场角逐主要发生在北美殖民地的白人部落。这时,我们发现,原来人类的思想和人性反省是进步的一个重要力量。”

  这场贪欲和人性的较量在美国最终胜利了,而后“阿姆斯达号”故事更是震颤人心,之间律师、媒体、普通民众是如何自发,为这30几个和自己毫无关联、从一片土地上来的黑人兄弟争取自由与公正。大量的人参与了这场没有报酬、没有私人利益的营救活动,在长达三年的持久战中,所有的费用都是来自于美国人的私人筹款。参加营救的基本上都是白人,这些白人“基于对于人类不平等所造成的苦难,持有一种宗教性的深切同情和慈悲情怀”,才有了这样无私持久的抗争,仍有很多有良知的人,在为了别人,为了最普通的大众的利益在奔走,回想到今天中国的现实,实在是有寒意上身。

  仔细回想,在我的脑海里找不到一个案例,是律师们自愿组团为弱势的群体进行辩护,每每在读美国的司法大案的时候,我总是被他们的律师所表现出的睿智,他们对于传递正义的法律的热情所感染,也被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对于一个朴素理想——“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追求所感动。

  《我也有一个梦想》读后感(六):摘

  (一)

  直到南北战争,黑人的力量依然没有成长起来,他们还是只有少数的偶发的小规模反抗,根本无法与当时南北两大实体的对峙同日而语。而这个对峙的双方,都是白人。北方当时在白人民众中日益强大的反奴隶制力量,对于民众的唯一感召就是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原则。因此,你可以想象,这个国家从开始建立,它的民间就有一种与利益无关的近乎天真的人道追求。这种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追求,形成了这个国家的思想主流。这使得它在今天的思维方式中都保存了这样的传统,以致于从外部看去,常常使许多成熟世故的民族,觉得它莫名其妙,无从理喻。(战争,为了什么?)

  (二)

  所以,“非暴力抵抗”不是从人的本能反应引出的。它是人类面对无数无辜牺牲者的生命,深思熟虑以后作出的一个理性反省。但是,实行“非暴力”是困难的,因为它的实质是提倡非暴力的一方,主动把自己置于战术上的一个不利地位,以这样的一个姿态,邀请对方回到有游戏规则的理性的讨论中去。这一方显然是吃亏的,就象打架双方扭成一团的时候,第一个主动住手,提出谈判。难就难在这时对方再动手,他也下决心不还手了。问题在于,人们最终是要靠对话和理性的妥协解决问题,总要有一个先住手的。所以,在历史上,不论是民众一方,还是权势的一方,在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最先醒悟过来而不再动手的一方,不论以前有过多大的罪过,就凭着这样一个转折点,都是有可能得谁谁谁什么什么奖(你满意了吗)的。(用灵魂的力量抵御暴力)

  《我也有一个梦想》读后感(七):林达!林达!

  之前看剩下的三联出版的林达系列最后一本《我也有一个梦想》,看了一大半时被迫因为到期还掉,费尽周折地从海那边的图书馆调运过来,拿到手里原来是不同的版本。同样是三联,很多年前的,虽然装潢明显差了很多,但是只要是林达……

  于是接着半个月前的地方继续看下去,开始了就没有办法停止。而这一段日子看了这么些杂乱无章的东西,唯独这半本,才让我真的津津有味,有感有思。

  林达之所以厉害,在于他们非常让人无法抵御的叙述功力,以及超强的清晰思路。首先他们可以把繁复庞杂的历史事件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并且丝毫不失去原本的滋味和魅力;然后还能从各个角度,完全理性客观地去分析说明背后的种种;最后总可以在结论的时候让人信服地频频点头。

  谁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民主”与“自由”,这不是这么简单的两个词而已,也同样成为愈发明显的普世价值。而我们,这些急于跳脱出原始的旧社会的孩子,也就相当需要有个人来指点: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运用了不起的民主与自由,却没有崇洋媚外和邯郸学步?

  这一部,虽然是林达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我却是最后才看到,甚至是在看完所有的后续出版的那些之后。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我已经早已熟悉并习惯享受阅读他们文字了。

  黑人民权运动。

  整本书的主旨。但是又岂止一本书可以讲清楚的问题。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大洋对面的遥远国度,黑人奴隶、汤姆叔叔、南北战争、马丁路德金,所有这些东西还是过于符号化了。缺少的正是这一类介绍普及性质的书本。细细读来,案例连着案例,事件接着事件,原来所有的事情都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样简单,原来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这样的手段去解决,原来所有的事情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

  看到战争过后在偏远小镇里发生的仇视黑人种族案件,常常涌动的眼泪最终还是没有止住。这些是不是对于我们来说太沉重了?并不是,我们需要从小去正视历史和伤疤,这一点,我们真的做的并没有人家好。

  下午在图书馆把最后一章翻完,这种天气的图书馆因为冷气显得尤为清凉理性。看到好笑处几乎要乐不可支地笑出声来。

  还有一处,是说现在美国的KKK和新纳粹,都是被人们视为“疯子”一类的人,偶尔出现个游行也会得到很少的正视。于是在一次KKK游行的时候举了块“白色至上”的牌子,路边就有两个白人把自己全身涂满绿色,然后笑嘻嘻地举着一块“绿色至上”的牌子,立即就使KKK显得无趣和荒唐。

  哈哈。

  《我也有一个梦想》读后感(八):这是全人类的努力

  本书详尽地介绍了美国奴隶制的由来、废除以及逐渐消灭种族歧视的历史过程。一个原本在国人眼里单纯而简单的问题一经分析和解剖,我们才发现其中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同时这也与人类醒悟、历史前进、制度完善的渐进过程密不可分。

  说国人会觉得这个问题简单是因为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汉民族一直是正统和权威的代名词。在“天朝大国”的眼中,其他民族才是蛮夷。真正有过被歧视的经历也是近代。最被国人愤愤地当属那句在租界出现的“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语。但不论如何,中国人如果不是生活在国外的话,鲜有因为种族(黄种人)而遭受歧视的,至于那句侮辱性的标语也只算得上是一种民族性的侮辱(中国当时是弱国)。至于对黑人,尤其美国黑人的种族问题,恐怕大多数国人对其充其量就是个形而上的体会和理解。

  可以这样说,从美国建国以来就是存在种族问题的。新大陆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没有这些非洲黑人的辛勤劳作,美国也不会在短时间内从满目荒凉的新大陆蜕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家。但是,如果不是美国人民(欧洲移民)对自然法的敬畏,没有人道主义、信仰、宗教的力量,他们就不会在建国的根基和理念上达成一致——人人生而平等。整个种族问题的历史脉络都在围绕着这个理念进行,人类一直在努力实现这个遥远的梦想。

  历史不能重演。但我们还是要学习历史,是因为它具有类比的功能。以当时的民意、风情、制度和历史的局限性,有些问题是不能解决的。但是好在美国人民还有信仰和宗教,还有对自然法的敬畏之情,当一切都交给时间时,有些思想意识、有些传统习惯就会被自然法征服。毕竟民意总会向着更昌明、文明、开化的方向前进。美国联邦政府在不断地妥协中获得的成绩不应该被现在依然突出的种族问题所埋没。

  文章的最后并没有给大家松一口气的感觉。即使现在的黑人已经获得自由、获得公民权利甚至在许多时候还受到特殊照顾,但今天的种族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而且还有更多复杂的趋势。种族的大融合会带来弱势种族特性的退化和消亡,形形色色的少数裔族在美国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一系列的问题亟待美国政府的解决。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并没有完全实现,仍然任重而道远。

  这是全人类的事业。人类在社会结构中生存,在统治阶级意识形态中接受教化、进行思考、建立价值观。但作为人类最本质的自然性是不会消亡的,对有一个高于人类的欲念的上帝的敬畏之情是不会改变的。现在无法改变的观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发生变化。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有时必要的妥协也是一种前进。

  《我也有一个梦想》读后感(九):书如其人,衷心祝福

  朴实平易,文风亲民。似乎就像在教堂对着小镇上的父老乡亲做一个sermon一样,阅读下来有快感而无障碍,这也是林达夫妇一贯的文风。

  写这个东西不是为了赞扬这本书,林达美国四部曲第一部是无法逾越的,尽管【我也有一个梦想】保持了一贯的水准。我想表达的是对林达夫妇的个人经历和生活态度的无比钦羡,每当诸位在早高峰晚高峰在公车和地铁上精疲力竭汗流浃背昏昏欲睡的时候,可曾想过有这样一种生活选项:半年写作,半年劳作,街头卖画,行走世界,相濡以沫。生活如一杯温水,没有浮躁的泡沫,就这样干干净净清清楚楚的活出一番别样的滋味。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在这里衷心地祝福林达夫妇。

  《我也有一个梦想》读后感(十):种族歧视问题vs地区歧视问题

  拖了很久,终于把《近距离看美国》四部曲看完了~这一本主要讲述的是美国的种族问题。每当我们想要证明美国没有我们厉害的时候,总喜欢拿美国的种族歧视来说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到美国为复杂种族问题做过的许多努力,包括印象中对黑人充满歧视的白人。说到底,美国人最令我佩服的是他们解决问题通常都是往法律方向努力,通过法律保护不同种族人民的利益,而不像中国,总想靠人民的道德来约束,殊不知人的意志很薄弱,每个人都有私心,中国人更甚!当我们在谴责美国种族问题时,我们却看不到我们国内也存在相同问题:地域歧视!以前在家里生活/读书时,没能感觉到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别。直到出来读大学,才发现每个地区/每个人生活习惯习俗都各不相同,一开始自己接受不了这个差异,会为此吵闹/生气,慢慢地,自己也学会了宽容,学会尊重别人习惯/思维/习俗。现在即将毕业出社会,豁然发现社会的地域歧视更严重,已经不单单涉及到生活方面,还涉及到出身。例如师范生找工作,会优先考虑户口问题,而不是考虑应聘者这个人,让人感觉十分沮丧。在广东甚为严重的还有口音歧视,听到你不是本地人,马上讹你/框你/骗你,毫不留情,特别是做生意的人,即使是同个省份不同地方也是如此。真不得不承认我们中国人的自私跟卑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