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你敢说自己没有当过刘姥姥?
花粉们好!今天发一篇原创红评文章。越成长越明白,生活本就是一件艰辛的事,没有谁比谁更容易,多一点共情便少一点倨傲。希望你喜欢,记得给我留言并转发哦。—— 百合
一
《红楼梦》到第六回,之前一直在写贾府富贵气象的曹公,忽然蓦地宕开一笔,把镜头伸向了微如芥豆的刘姥姥家。
这是为什么?
曹公自己说了:“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作为纲领。”刘姥姥所在的王狗儿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懂了伐?从技术层面讲,这就是作者找到的:切——入——角——度。
于是乎,刘姥姥就这么出场了,这个相当于戏曲舞台上女丑式的人设,有其自带的功能性。作者写她的用意,就是要跳脱出来,以草根阶层的目光,来打量石狮子把守的高墙朱门,和朱门内的人们。换句话说,刘姥姥,其实是在带我们这些读者进富贵场见世面。
例如“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就是外人眼中的贾府豪奴形象,他们这副嘚瑟劲儿,宝玉黛玉等人是不知道的。主子面前,奴才永远卑躬屈膝唯唯诺诺,根本看不到他们的第二张面孔。所以,出身太好会错失掉很多世间的真相和体验,也不能不算是一种遗憾。
刘姥姥周遭的世界,何尝不是我们普通人生活的世界:粗粝、平淡、现实,偶有片刻的精致与温暖。
她的人生,何尝不是我们普通人的人生:泥沙俱下,和光同尘,磕磕绊绊是常态,受人冷眼也难免,但因为内心还有那么一丢丢希望在,仍然要硬着头皮往前闯闯看。
一个膝下无子的老寡妇,孤身一人在家靠两亩薄田度日。忽然有一天女婿王狗儿来接她家去,在乡邻们眼里,刘姥姥晚年算是有了着落,有人养活是好事儿啊。但她去了并不是完全颐养天年,女婿做小买卖,女儿要干家务,青儿板儿一对小儿女无人照管,正好交给刘姥姥带。看到这儿不禁莞尔,父母忙生计,孩子交给老人带,三百年过去,社会形态说起来变了,但我们中国人的家庭模式也没啥进化嘛!
刘姥姥在女儿家的表现,也跟今天忍痛放弃广场舞,给儿女拼命发挥余热的老人们没啥区别:“一心一计,帮衬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嗯,小老百姓过日子,必须得一家人都朝着同一方向眺望,才能顺时吃饱穿暖,难时共克时艰。
二
穷人怕过冬。
冬天一到,会凭空多出很多大项开支:首先万物萧瑟,地里不产粮食瓜果,家里得有余粮,蔬菜靠存靠买;购置炭火、毛毡等取暖物资设备;置办成本较高的御寒衣物等等。寄居在贾府里的穷亲戚邢岫烟,不就是因为把棉衣当了,天降大雪却身着单衣,和穿大红羽纱的众人们站在一起,冻得拱肩缩背好不可怜吗?
《甄嬛传》里,因为冬天天黑得早,为了省烛火钱,沈眉庄提出了用明竹窗纸代替棉窗纸的法子,令皇上大加赞赏。皇家尚且如此,因此“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的王狗儿,在家借酒浇愁,找茬儿跟老婆吵架就不难理解了。
丈母娘刘姥姥看不过,说了他几句,她知道根源在于小时候家庭境况优越,花钱大手大脚惯了,不懂节约计划,才落到今天这地步。原话是这么说的:“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说得王狗儿恼羞成怒:“你老只会炕头上混说,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
“炕头上混说”,细忖这五个字,其实挺伤人的,相当于说:“你个坐着吃闲饭的,有什么资格教训我?”
刘姥姥度量大,没和他计较,她不急不恼地说:“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她说:记得吗?当年你们家是和赫赫有名的金陵王家连过宗的。
“连宗”,就是本来没有亲缘关系的同姓人家认了亲,从此成为名义上的一族人,实为收编和攀附。例如,贾雨村就是和贾府连宗之后才官运亨通又坏事做绝的,平儿曾私下骂他:“认了十来年,生了多少事出来。”——扯远了。总而言之,因为有曾经的这层特殊关系,刘姥姥才建议王狗儿去找当年的王家二小姐,也就是如今贾府里的王夫人打抽丰。
没想到王狗儿反将一军:“姥既如此说,何不你老人家明日就走一趟,先试试风头再说?”他还建议把自己小儿子也带上。
刘姥姥略一思忖竟然就答应了。她不是充女英雄,是在替晚辈考虑:女婿是个爱面子又不中用的,女儿是个年轻媳妇,“倒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一碰。”天下很多父母眼里,子女再老也是孩子,只要有一息尚存,就要为他们保驾护航,当开路先锋。
她做好了碰钉子的准备,豁达地说成便成,不成就当见世面了,大家临睡前还“笑了一回”——看到这儿,就明白为什么王狗儿两口子日子过不明白了。但凡有志气又清醒一点的人,都知道一个七十多的老人家带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此去意味着什么,那就是一个老叫花子带着小叫花子上门讨饭去了,哪里还笑得出来?
三
想见到财神奶奶的刘姥姥,第二天一早就到了贾府门口,打起了通关游戏。
刚到前门才第一关,就被几个豪奴捉弄了一番,还是其中一个老年人制止了:“不要误他的事,何苦耍他。”世事洞明的曹公,把这句台词分配给老人,无非是老人多出来的那几十年经历,会洞晓生而多艰,从而对弱者心存悲悯。
第二关,在后门口,一个天真的孩子领路,把她带到了周瑞家,因为之前欠着一个人情,周瑞家的打算帮她这个忙。
第三关,周瑞家的带她找到了凤姐的陪房丫头平儿,平儿接待了她。
要说刘姥姥真是算运气不错的。
但等真见到光芒万丈的凤姐后,她开始退缩起来。周瑞家的递眼色给她,她的脸“未语先飞红”,“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得说了。”太扎心了,一个脸红一个“忍耻”,就表明她昨晚在家里说的那些来豪门见世面的话,不过是故作轻松。
刘姥姥从来不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厚脸皮老婆子,而是一个为了子孙衣食放下自尊的辛苦老人。
幸而凤姐动了善念,那一次,她得到了20两银子的接济,让一家人有了一个吃饱穿暖的冬天。
第二年秋天,她又来了。她的本意并不是来乞讨,而是来还礼的。她把自家田里种的新鲜瓜果野菜送来一口袋,让贾府主子们尝尝鲜,这是庄户人家能拿得出手的心意。打算放下礼物就走,趁着天黑之前赶回去,
没想到这一次是惊喜连连,因投了贾母的缘,在园子里多住了两天,临走又得到了更丰厚的馈赠。
按各人所赠钱物,清单如下:
贾 母:新衣服两套;青色软烟罗一匹;面果子一盒;名贵成药一包(内有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荷包两个,内装笔锭如意金(银)锞子两个。
王夫人:五十两银两包,共计一百两(用来置田或做小买卖本钱)。
凤姐:青纱一匹,实底子月白纱一匹(做衣服里子),茧绸两个(做袄儿裙儿),绸子两匹(做过年新衣),内造点心一盒,御田粳米一斗,各色果子干果一斗。另有银八两。
宝玉:成窑钟子一个;
平儿:袄两件,裙子两件,包头四块,绒线一包。
鸳鸯:衣服三件。
这可比上次的二十两银子多多了。平儿给她雇了辆车,让小厮把东西装上,她风风光光满载而归。
四
可以想见,当她拉着那一大车钱物回到家门前的时候,女儿女婿该有多么喜出望外,邻居们该有多么羡慕嫉妒恨,她拿出来的东西大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象征着一个他们想象力达不到的世界。
逛过大观园的刘姥姥一下子成了全村的风云人物,作为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她会坐在村头大槐树下,乡邻们围坐一圈,听她讲自己在大观园里如梦如幻的三天:富人住的园子,和咱们过年时年画上贴的一模一样;家里还有尼姑庵,方便上香,还有大庙牌坊,分不清该不该磕头;园子太大逛完一圈得走一天,有的地方还需要划船,船娘是专门从苏州买来的;家里的姑娘们个个长得貌若天仙,会读书作诗画画;上好的细纱不是做衣服,是用来糊窗子;吃一顿螃蟹的钱抵咱们庄户人家一年的开支,吃个茄子得十来只鸡配,一个鹌鹑蛋一两银子,泡茶用的是天上的雨水......
还有还有:他们家的老太太、太太、奶奶们待人都是极好的,怜贫惜弱不拿大,这不,他们给了我这好些东西。我在家天天念佛,保佑他们平安无事。
她不会说她在那儿见了谁都是满脸陪笑,随时准备着弯下膝盖;
她不会说她自己甘当女篾片,吃饭前故意自黑“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逗得全场失控大笑;
她不会说凤姐拿她寻开心,横三竖四插了她一头鲜花,故意把她打扮成老妖精;
她不会说餐桌上人家故意给她拿一副齁沉的象牙镶金的筷子,专等着看她出洋相;
她不会说人家故意拿黄杨大杯子灌她酒,让她醉得睡死过去。
他们只看到她凭一己之力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就以为她真成了豪门座上宾。
有些事自己不说,别人就永远不知道。
五
所以,我们有什么资格同情刘姥姥?
那个为了度过实习期屁颠屁颠给上司泡茶打水的你,
那个在KTV厅里用跑调的嗓音来博取大家一笑的你,
那个忍受着他人挤兑仍然装聋作哑一脸憨笑的你,
那个明知对方是傻缺,为了利益而不得不违心附和的你,
那个为了签单在餐桌上使劲讲段子、拼命喝酒直到把自己喝吐的你,
那个头发花白还为了孩子的工作,在权贵面前讨好献媚的你.......
为了更好地生存,在人世间装傻耍宝,低下身段的人们啊,什么能屈能伸,什么生存智慧,在那一刻,不管男女老少,大家统统都是在贾府里做客的刘姥姥。
当你总算靠着“忍耻”做成事,成为别人眼里有本事有能耐的人,享受着艳羡与赞美的时候,你还是刘姥姥,不过变成了坐在村口槐树下讲故事的刘姥姥。
说到底,谁活得容易呢?一家不知一家难,一人不知一人难罢了。“这世间本就是各人下雪,各有各的隐晦和皎洁。”
黛玉骂刘姥姥:“他是哪门子姥姥,直叫她是个‘母蝗虫’就是了。”
妙玉把刘姥姥用过的杯子丢到外面,宝玉提议不如给她。妙玉同意了,又说如果是自己用过的,砸碎了也不能给她。
她们看不起刘姥姥,也不怪她们,是阶层壁垒太厚,未经风霜的官家小姐没受过钱的苦,不知道穷人的身不由己。
好在,我们不是她们。苦哉,我们也做不成她们——那也别学她们。鄙视刘姥姥们,意味着我们忘了自己是谁,或者,急于划清界限地否认自己曾经是谁。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作家签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