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象棋的故事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锦集

2019-12-19 23: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锦集

  《象棋故事》是一本由【法】大卫·萨拉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1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一):内文实拍不含剧透

  就想问一句,现在的童书画家画成人绘本都这么sexy的吗?明明没尺度,为何看多了有点脸红?氤氲水气潮湿光泽,还有低强度对比色,酒红、黄绿、蓝紫、红紫,以及浓稠的红色闷骚粉红色环衬一开始就击中了我,就像嘴唇颜色、黏膜的颜色,把整个作品暧昧风格强化了。是我想多了吗?艺术家不分健康不健康,只分画得好不好啊。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二):《象棋的故事》(下)

  第二天,在约定时间三点钟,我们大家都准时聚齐。选定旗子颜色之后,这场对弈就开始了。

  对弈时,琴多维奇连身体表现出专注的特质,他一动不动,目光紧锁棋盘;B先生则相反,他的动作展现出一种全然放松状态

  开局进行得很快,直到第7步时开始出现状况,仿佛早有预谋。琴多维奇有意识延长自己思考时间。我觉得世界冠军这无休止的拖延,已经严重激怒了我们亲爱的B先生了。

  先生的头脑似乎以一种令人眩晕的速度运转着,他要计算出所有可能呈现对手的状态。

  棋子剩的越少,琴多维奇思索下法的时间就越长,走到第42步时已经至少下了两个小时三刻钟。

  我们都感到疲倦,甚至觉得无所谓了。只有琴多维奇知道此刻的局面隐含着他怎样的阴谋

  先生在等待琴多维奇出招的时候,反复在房间内踱步,我注意到他的步伐,总在同一片地方来回。来回的范围无疑是复刻了他牢房大小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长久地拉扯战局之后,琴多维奇突然决定放弃了这一局。这位世界冠军竟然在一位不知名人士面前缴械投降了。

  “再来一局”,琴多维奇问道。B先生显然不在乎刚才那一盘的输赢高速运转棋谱的头脑帮他做了决定“那还用说!”

  我对B先生说“今天就到这儿吧,这对你来说太难忍受了。”“这么一段时间我都能下十几盘了,这样的拖拉才是让人难以忍受。”

  两位棋手之间弥漫着一种危险紧张感,一种炽烈仇恨作为战术家的琴多维奇已然了解自己出奇的拖拉在消磨刺激着他的对手。即便是最基本的下法,每走一步,琴多维奇都要充分利用出招的限定时长,把对手逼到忍耐边缘

  这盘棋以令人疲惫的速度缓慢进行着,一走一停之间B先生表现得愈发怪异。他开始一动不动,嘴里嘟囔着无人能懂的话语或是沉浸于计算。他忘了自己在和琴多维奇对弈。

  在第19步时,危机爆发了。琴多维奇还没放下他的棋子,B先生突然就把自己的象前移三格,激动叫喊将军!”

  大家震惊不已。琴多维奇仿佛妙计得逞般故作无辜地说“遗憾,我没有看出将军,也许诸位先生当中有人能看出我的王被将军了。”

  先生一时慌乱“……这个棋盘上全乱套了……这完全是另一局!”

  我一把掐住B先生的胳膊,指着他手上的伤疤对他说“Remember!”

  先生突然间冷静下来,“天呐,我说了什么蠢话,做了什么蠢事!我竟然又……请原谅愚蠢错误。我方才的话纯属胡言乱语。琴多维奇先生你赢了。我也应向先生们道歉,各位也看到了,不要对我有过多期待,请原谅我这么荒唐可笑。”

  说毕,B先生转身离开

  只有我知道,这个人为何不再碰棋盘。众人垂头丧气。琴多维奇坐在棋盘边不无傲慢地说“真可惜,对于业余棋手而言,攻击安排的已经很不错了。这位先生显然很有天赋。”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三):《象棋的故事》(中)

  “我”并没费多大功夫就在甲板上找到了匆匆溜掉的那位先生。他礼貌地站起身来,介绍自己的姓名B。然后我向B先生转达我们的请求。他听了显然感到非常惊讶,他根本不知道刚才与之对弈的是目前战绩最好的世界冠军。经过好一阵犹豫,他答应了请求。但他特别提请千万不要对他的棋艺抱过分的希望。“我真不知道,我能不能正确地按照各种规则来下棋,这绝不是假谦虚。”我对他的真诚没有怀疑,但更迷惑于他的棋艺。B先生看出我的迷惑,便讲述了他与象棋错综复杂的故事,揭示其所处“美妙伟大时代”的故事。

  “承蒙您提到,您是维也纳人。我在维也纳掌管一家律师事务所,起初是父亲管理……主要是受委托管理大修道院和有些皇室成员财产。这个工作要求严格的保密和可靠……后来德国希特勒上台,开始掠夺教会和修道院的财产。因为我们小心谨慎,没有人对我们进行调查事实上在那些年里奥地利当局从未料到,皇室的秘密信使交接重要信件一直都是在我们事务所里进行的。但纳粹分子早在扩充军备,妄图征服世界之前,就在其邻国组织一支同样危险的军队,他们四处埋设间谍,甚至也包括我们事务所。当我知道时已经太晚了。”

  在许士尼格宣布下野的那个晚上,也就是希特勒进入维也纳的前一天,B先生被党卫队逮捕了。幸好他已将最最重要的文件全部烧毁了,余下的文件和凭据交托给年迈而可靠的女管家

  为了从B先生身上套出财务秘密,盖世太保没有把他送到集中营,而转移大都会酒店的一个空无一物的房间,似乎是极富人文关怀,但却是更为讲究折磨,面对彻底的、绝对虚无的折磨。

  “他们拿走了我所有的私人物品钢笔手表……把我和外面的现实世界完全隔离。这是一片没有任何声响的绝对真空,我什么都做不了、看不了、听不了,处在剥离了时间和空间虚空中……从白天到夜晚,五感尽失……再从夜晚到白天……直到只剩下肉体形态……就这样持续了两周,三周,一个月,后来我也不知道多久,因为我活在时间之外,世界之外。终于,审讯开始了。”

  那些问题真真假假,有的单刀直入,有的阴险奸诈,有的声东击西,有的设置圈套。对B来说,审讯中最可怕的是猜不出盖世太保对我们事务所的事情知道了哪些……“要是我承认了他们尚未掌握的某件事,我也许就会无谓地使某人罹难;我要是什么都不承认,那就自己害了自己。”更可怕的是审讯以后回到虚空的房间里。反顾琢磨审讯的情况、思考怎么回答问题、下次提审怎么弥补……不停地在B脑袋转动翻来覆去循环往复。那个房间承载狠毒涵义:这是一场心理谋杀

  “我感觉到自己的意识到了极其危险之处,于是开始寻求脱身之计。我试着在脑海中重现,并诵读自己以往学过的东西,比如民歌儿歌中学课本里的幽默故事、民法条款等,后来我又试着演算,随便拿些数字来相加、相除,可是在虚空中我的记忆缺少附着力,没有能使我的思想集中在上面的东西。脑袋里老是出现和闪烁着同样的想法,直到疯狂。”

  正是在这极端困境当中,一件意外的事拯救了B,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他在一次审讯中偷走了审讯官外套中的一本书,一本记录了150场最伟大的棋局的棋谱。他用面包捏出不完美的棋子,用涂抹灰尘区分棋子颜色,用格子毯子作为棋盘,尝试复盘书中的棋局。头几天摆着摆着就乱套了,后来他可以完美地把棋下完了,再后来他不再需要棋子和棋盘,他可以下盲棋了。棋谱摧毁了包围着B先生的虚空,有了一百五十盘棋的棋谱,他就有了抵御单调时空武器

  在机械地照摆名局过程中,B先生慢慢开始出现一种对国际象棋艺术妙趣横生理解进攻防御、行棋布阵、预先计算,互相呼应巧妙应着、识得每位国际象棋大师棋风的个人特点……伟大的国际象棋战略家的形象,宛若亲爱的朋友,都来到我这寂寞斗室。棋局中无穷无尽变化使B先生原本已经受了损害思维能力恢复自信,这种头脑的灵光在审讯的时候得到了证明:提审的时候B再也不露出任何破绽

  “那是我的幸福时光,大约延续了两个半月至三个月。随后出乎意料,我又遇到了一个死点。突然之间我又重新面对一片虚空,因为我把每盘棋都从头到尾下了二三十次,这样,这些棋局就失去了新鲜魅力,不再给人以惊喜,先前那种令人兴奋、令人激动的力量枯竭了。必须自己发明新的棋局来代替旧的棋局。我必须设法跟自己下。但跟自己对弈的想法从逻辑上来说是荒谬的,这种双重思维其实是以意识的完全分裂为前提的。我的两个我中的任何一个,要是另一个我走错一步棋就兴高采烈得意扬扬,而同时对于自己的漏着则怒容满面,忧心忡忡。”

  就这样,B整个身心都被逼到这个有格子的方块上去了,下棋的乐趣变成了下棋的欲望,下棋的欲望又变成了一种强制,一种癖好,一种疯狂的愤怒。它不仅浸透B清醒的时间,而且也渐渐控制了B的睡眠。B思考的只能是下棋,只能是行棋,只能是下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审讯官们向B提问以及他们互相商量的时候,他心里涌动着那糟糕的欲望,只等着重新押回囚室好继续下棋……终于B崩溃了,当他清醒过来时身处医院医生诊断是“神经急性刺激”。在一次B发病伤了自己手臂后,不知道那个好心的医生如何向盖世太保报告的,总之B被允许释放了。

  “或者也许在此期间对盖世太保来说,我已经无足轻重了,因为希特勒在那以后已经占领了波希米亚,这样,对他来说,奥地利事件就算了结了。这十四天我为办理一个以前的世界公民今天出国所必需的成千项手续而奔波,没有时间往事多加思考……我确实完全是闲逛偶然经过吸烟室才看见您的朋友们坐在那里下棋的。为了看清这局棋的阵势,我不得不下意识地先将这些棋子从我那抽象符号世界里退出来,进入活动棋子的世界中来。好奇心渐渐主宰了我,才让我唐突的加入对弈。”

  “我”赶忙对B先生说,通过这件偶然的事能与他相识,大家都很高兴。“还有件事!请您马上先转告诸位先生,免得我到时候显得没有礼貌;我只下一盘……就让这盘棋把旧账画上个句号——彻底了结,而不是新的开始……我不想第二次染上如痴如狂的棋瘾,这种棋瘾现在回想起来都感到胆战心惊……还有,还有,当时大夫警告过我即使已经治好了,最好还是不要挨近棋盘……所以,您明白——只下一盘棋,对我自己做个试验,绝不多下。”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四):象棋的故事(上)

  《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我”的视角讲述了在纽约开往南美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对弈的故事。茨维格对被欲望操控偏执病态精彩呈现,一方面披露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另一方面也纳粹法西斯在权欲、利欲胜负欲、占有侵蚀下疯狂与病态的恶举。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此表达了他的立场,他以文学形式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行列

  故事随着一艘巨型客轮从纽约起锚开始。这艘驶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轮船一派常见的紧张和繁忙:到码头上来为朋友送行的客人、歪戴着帽子电报投递员、有的旅客拽着箱子,手拿鲜花拖拽箱子的旅客、在阶梯上跑上跑下的孩子、不知疲倦在甲板上卖劲地演奏乐队……

  然后,轮船远离了码头,割断了繁忙喧闹,一切渐渐回归平静、不紊。每个航行的初期,海上辽阔美好风景都值得由衷的赞叹。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单调、无垠的大海让船上的人感受到愈发强烈的囚限、空虚压抑作者开篇不动声色地将无垠海上的轮船与空无一物的囚室做好了关联

  即便象棋世界冠军米尔柯·琴多维奇不出现,航行中人们的目光依然会从海上收回到身边、眼下、方寸之间、打发空虚无聊的棋牌小物之上。但傲慢无礼的米尔柯·琴多维奇让象棋激发了众人挑战斗志。准确来说,这一切源于主人公“我”的好奇、对各种偏执狂的兴趣:一个人知识面越是有限,他离无限就越近,正是那些表面上看来对世界不闻不问的人,在用他们的特殊材料蚂蚁一样建造一个奇特的、独一无二的微缩世界。

  而这位象棋世界冠军琴多维奇在传闻中俨然是个单单在象棋上天分过人、其他方面一无是处家伙。他头脑简单粗俗吝啬,一心想方设法利用自己的天赋和声望去捞取一切可以捞取的金钱。这让他成为“我”理想研究对象智力单轨发展的奇怪标本。也让“我”决心在接下来的航程中对他进行仔细观察试探。于是,一场好戏就从主人公“我”设下的圈套开始了。

  从矿业贸易白手起家的麦克柯诺尔可以说是商业战场胜利者,凭实力骄傲优越感、不容冒犯虚荣心让他轻轻松松上了钩,自愿成为船上对弈出资者。在麦克柯诺尔强硬阔气的金钱攻势下,象棋冠军米尔柯·琴多维奇同意了一盘棋250美金的交易,毕竟象棋就是他赚钱职业

  在“我”的安排下,麦克柯诺尔以及四五个象棋玩家与米尔柯·琴多维奇齐聚在包间里。“我建议你们一齐同我对弈,为了不打扰你们的决断,每走一步我就到房间的另一端坐着。你们下好一招后,用小勺敲一敲杯子就行。”琴多维奇言语平静却掩饰不住他内心的高傲。果然,第一盘棋,琴多维奇用24步就赢了。“再来一局。”麦克柯诺尔显然是要堵上他的财产赢一次琴多维奇。麦克柯诺尔顽固的韧性的任性感染了大家,每走一步,大家的讨论都异常热烈。走到第37步,众人非常惊愕面前的局势,竟然出奇的有利。

  “只要做好防守就能达成和局。结果不可能比这更好了。”一个陌生男人冷静得不容置疑的语气打断了众人的过度兴奋。接下来的对弈成了这个陌生男人与琴多维奇的交手。众人并不在意沦为龙套角色,能够挫伤琴多维奇漠然的傲慢已经足够让人心潮澎湃。大约七步左右,琴多维奇凝神思索后抬起了双眼“和局”。四周如此寂静,只听得波涛翻滚的声音和舷窗外微微的风声。

  琴多维奇略有不甘地问道“先生们还想不想下第三盘?”“不行啊,先生们,我已经20年,不,25年都没坐在棋盘前下棋了。请原谅,我不愿意再打扰。”说罢那个陌生男人转身离开。”“依我看这位先生的下法不同寻常,颇为有趣。也正是为此,我愿意给他留一丝机会,如果这位先生或者诸位先生明天乐意在下一盘,我下午三点后便可奉陪。”琴多维奇说到。

  温和而懒散的旅客们心中突然升起一股强烈的愤怒和冲破牢笼的斗争,在这艘船上、在这片无垠的海面上,世界冠军或可成为手下败将。这一想法令人迷醉。而那个关键时刻毫无预兆出现的陌生人更透着种神秘的魔力:他那几乎有点怯生生的谦虚同那位职业棋手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气正好形成对照。难道通过这里的这次偶然巧遇我们竟找到了一位尚未被发现的国际象棋天才?或是出于某种尚不清楚的原因,一位著名的国际象棋大师对我们隐瞒了自己的名字?

  大家一致决定,要不遗余力地促使成再一次对弈。从乘务员那里了解到,这位陌生人是奥地利人。于是,同是奥地利人的“我”被委托转达大家的请求。

  《象棋的故事》读后感(五):《象棋的故事》| 黑白棋局的迷离与战争

  本期音频地址:

  https://www.ximalaya.com/erciyuan/29924310/221716937

  https://www.ximalaya.com/erciyuan/29924310/222593091

  你好,我是陶朗歌,这里是“十分漫话”第15期和第16期。

  接下来的两集我将为大家介绍一本最近刚引进的欧漫《象棋的故事》,这一集我们主要介绍下这部作品的背景和故事,下一集我们将从漫画创作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卓越的图像叙事。

背景故事/黑白世界中的命运厮杀

斯蒂芬·茨维格

  先来聊一下这部作品的背景,这部作品的原著作者是斯蒂芬·茨威格,他是一名出生于奥地利的犹太人,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与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都是朋友。

  茨威格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从事反战工作,创作了一系列反战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遭到了纳粹的封禁和驱逐,并在此后一直流亡在外,最终在巴西以自杀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象棋的故事》原著

  茨威格一生创作了非常多的作品,《象棋的故事》可以算是他最负盛名的中篇小说作品,这是他自杀之前的最后一部作品,通过这部作品,他站在犹太人的立场上,用犹太人的意识和心态去审视这场战争,去控诉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对欧洲的破坏、对和平的践踏。

  接下来,我们再就来了解一下《象棋的故事》到底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艘从纽约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游轮上,主人公“我“在船上遇到了著名的象棋世界冠军琴多维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非常想和琴科维奇下一盘棋,通过一系列小把戏,他终于成功地吸引了琴多维奇来与他对弈,这盘棋吸引了船上所有的象棋爱好者前来观战,琴多维奇甚至应允他们一起来和他对局,但即便集合所有人的力量,他们也无法战胜琴多维奇。

  随后,一位神秘的B先生的出现打破了僵局,在他的指导下,他们和琴多维奇下成了和局,受挫的琴多维奇要求第二天下午和B先生一对一。于是主人公找到B先生,希望他能接受挑战,但B先生却表示自己已经20多年没有下象棋了——原来他在战前是一名犹太律师,负责修道院、皇室贵族的财产管理,但随着二战的爆发,法西斯想要侵吞这部分财产,于是将他逮捕并将他关押在盖世太保的酒店之中。

  但法西斯并没有对他进行肉体折磨,而是采用了更为残忍的精神折磨,他们将他关在一间空荡荡的房间中——“这是一片没有任何声响的绝对真空。我什么都做不了,听不了也看不了,处在剥离了时间和空间的虚空中。我等啊等,等啊等,想啊想,想啊想,想到太阳穴都发疼,什么都没有发生,我依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看不见任何人的面孔,听不到任何人的声音。”他偶尔会被审问,但审问过后又被扔回这间屋子,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就像是“一场心理谋杀”。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审讯的时候偷到了一本书,他希望能够借此来排解巨大到无法承受的孤独和空虚。这是一本棋谱,记载了很多象棋大师的对局棋谱,于是他开始研究象棋,甚至把所有的对局倒背如流,每天他都在脑海中复盘那些大师棋局,直到每一盘都烂熟于心,下了无数遍。

  但纳粹对他的精神折磨并没有结束,于是他开始创造新的棋局,他开始自己和自己下棋,两个自我在脑海中互相对弈,他甚至同时和多个自己进行多个棋局,他已经彻底陷入了象棋之中——“下棋的愉悦在病态的乐趣面前哑然失笑,我沦为了这病态乐趣的奴隶”。他的精神开始分裂,永远存在着两个自我在相互对抗、相互算计,他甚至在接受审讯的时候也心心念念自己的棋局,一心想要回到自己那空无一人的房间中。

  一天夜里,他再次陷入癫狂,冲破守卫奔向窗户,最终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在医院里了,随后他被释放了,大也从此远离了象棋,因为他知道象棋会让自己精神分裂,甚至陷入癫狂,胳膊上的巨大伤口时刻提醒着他这段惨痛历史。

  而此次的邮轮对弈,却无意间让他返回象棋的世界,但他深知自己会因此而陷入癫狂,他怕自己会再次陷入到这份狂热的激情之中,但冥冥之中棋局又深深地吸引着他——“我本不该参与你们的棋局,但您朋友的那个错误像一把匕首一般,扎进了我的心里”,于是最终他还是答应了琴多维奇的棋局,但前提是只下一盘。

  他和琴多维奇的对局如约举行,B先生轻松战胜了这位世界冠军,但他开始变得焦躁和易怒,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当琴多维奇提出再下一局的请求时,他枉顾主人公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他受不了琴多维奇的思考时间——“难以忍受!呵!这一段时间我都能下17盘棋了!”他开始不停地来回踱步,变得越来越焦躁,而这一切都被琴多维奇敏锐地捕捉到,于是他开始采用拖延战术,拉长每一步棋的时间来刺激B先生。

  先生再次陷入自己的迷局之中,他又在脑中开始了自己和自己的对弈,并失去了理智,陷入了癫狂。最终B先生已经分不清现实中的棋局和脑海中的棋局,将棋子下到了错误位置上而输掉了棋局。直到这时,主人公“我”再次提醒B先生不要忘记过去,这才将B先生从精神的迷局中拯救回了现实。

  其实在创作《象棋的故事》时,茨威格本身已经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自己在巴西享受着安逸的生活,但他的“精神故乡欧洲”却遭受着纳粹铁蹄的蹂躏,他却无能为力。另一方面,他用文学的力量去战斗,但他自己却认为这是无济于事的,就像他的好友罗曼·罗兰曾说的:“艺术可以给我们个别的人以慰藉,但是它对于现实却是无能为力的。“因此《象棋的故事》之后,他再也没有创作过任何作品,他对这个世界已经彻底绝望。

  他就像是故事中的B先生,急不可待的希望看到结局,但文学的力量却是隐忍、缓慢而内在的,这使得他无法忍受这种缓慢的进程,他认为自己的力量都将付诸流水,难以改变这个世界,因此他最终选择了了自杀,以自杀对抗屠杀,以自我毁灭的方式去回应世界的暴虐。而《象棋的故事》则是他这份决绝的一曲绝唱和悲歌,是以他的血肉写就的战争控诉。

视觉艺术/ 癫狂迷离的图像叙事

  《象棋的故事》在画面的表现上非常出色,画师大卫·萨拉成功地将B先生那种癫狂、迷乱而又脆弱的内心世界表现地淋漓尽致,我们接下来将从颜色造型、分镜视角以及图像细节三个方面来解析一下大卫·萨拉的视觉艺术。

  首先,我们先来聊聊这部作品的颜色造型。

  大卫·萨拉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了非常“表现主义”的绘画方式,人物造型通过对局部的夸张和变形,来体现出一种异常怪诞和混乱的状态,人物表情丰富、动作夸张,从而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各个角色的精神状态——主人公“我”的沉静与好奇、琴科维奇的自傲与狂妄,以及B先生的混乱和癫狂,使得各个角色的性格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展现。

  在人物造型的设计上,可以看出来,大卫·萨拉参考了很多“表现主义”大师的作品,尤其是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和埃贡·席勒这师徒俩,我们去看克里姆特和席勒人物肖像作品,都可以看到非常富有表现力和饱满情感的人物造型,尤其是他们的表情,极具穿透力。

  另外,大卫·萨拉采用了很多装饰主义的设计,从纹理和图案上可以看到明显的克里姆特风格,大卫·萨拉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装饰的细节,女性的大衣和裙摆、男性的西服马甲、椅子的背垫、地板墙壁全都细节满满,尤其是对地板和墙面的纹理绘制,斜纹、横纹、马赛克纹、立方体纹,细节非常丰富而又充满变化。

  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其实茨威格、克里姆特和席勒这三个人都是奥地利人,而且都是生活在十九世纪晚期到十二世纪初期,那时候的维也纳,正处于文化的黄金时代,他们三个人都是这股艺术浪潮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也都深深以这片饱含文化的土地为傲,茨威格在遗书中写道,他自杀的最主要原因正是“作为精神家园的欧洲已经自我毁灭”,他是不忍看到文化的衰落才以身殉道。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茨威格、克里姆特和席勒在文化上是共通的,都是文化自由意志的传承者,所以以克里姆特之艺术风格去表现茨威格之文字,确实不失为一种非常讨巧的选择,既有“维也纳黄金时代”的精神遗韵,又在艺术风骨上形成共通与互文,以大师致敬大师。

  除了人物造型极具特色之外,大卫·萨拉在颜色的应用上也颇具一格,颜色富有层次,尤其是人物肤色,以肉粉色和白色高光来体现细致的面部表情,非常生动而鲜活。同时,大卫·萨拉非常注重颜色之间的搭配,一方面环境色尽量和人物色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又会有非常出跳的强调色,比如琴多维奇下棋时所坐的鲜红色沙发,巨大而扎眼,投射的是他隐藏在沉静外表下的火热内心,孤高自大,不可一世。

  然后,再让我们聊聊这部作品非常精彩的分镜艺术。

  大卫·萨拉在这部作品中贡献了非常精彩的分镜设计,很多人都是因为它极具设计感的分镜而被种草,我举两个例子来详细说一下。

  第一个场景出现在书的44-49页,B先生被投入一个完全与外界隔绝的空间之中——

  首先,44页是一个总分式分镜,介绍屋内场景,一个全景画格总起,随后六个小画格体现房间的六个角落,全景画格是上帝视角,随后的六个格子转化为第一人称视角,我们是跟随着B先生的目光在审视这间屋子。

  紧接着的45-47三页是三个整页画格,画面主分别是左中右三个面部特写,同时以悬浮画格的形式继续去表现屋子中的其他角落,这其实是表现了他转头在屋内环视,在这三页中,上帝视角和第一人称视角同时存在,非常有趣。

  再之后是48页和49页,环视结束,回归上帝视角,首先是从48页的6格到49页的16格,体现的其实是视角的逐渐拉远,场景才会越来越小,然后是49页十六个画格按照纵列分为四个场景,第一列是床边近景、第二列是面部特写、第三列是远景床上、第四列是中景椅子,四个场景的视距完全不同,近远结合,反差强烈,把B先生的坐卧不安、踌躇不决刻画得非常传神,焦虑感跃然纸上。

  第二个场景是B先生在颅内与自己对弈,也就是他精神出现分裂的时候。这也是全书视觉最为惊艳的几页,具体来说是出现在77-82页。B先生开始在脑海中分裂出两个自我,一个黑衣一个白衣,进而分裂出更多的自我,每一个自我成为一颗棋子,在巨大的黑白方格棋盘上厮杀。

  最惊艳的一幕出现在81页,B先生开始在脑海中同时进行多个棋局,黑白棋盘从二维升为三维,棋盘成为一个空间,黑衣人和白衣人充满整个画面,双方捉对对决,直至一方战败。大卫·萨拉用极有透视感的分镜,赋予这几个场景极佳的空间感,令人惊讶。

  再比如52页的“十六连拍”、56页的“五感全失”、73页的“大师车轮战”、103页的“度秒如年”等等,都非常精妙,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

  最后,让我们再补充两个值得玩味的画面细节。

  第一是地板的设计,不管是邮轮里的地板还是建筑物的地板,都采用了方格式设计,这其实是为了呼应棋盘的主题,而最后一战中的立方体地板,其实是呼应了前面我们说的象棋空间,也暗示了B先生脑中同时在进行的多个棋局,为他最终的暴走埋下伏笔。

  第二则是B先生的服装,最终一战中B先生的服装是与之前被关押时一样的,黑西服配紫色棋盘格马甲,这其实已经暗示了他将踏回过去,而紫色对于B先生更是有象征意义的,在75页B先生首次分裂时,注意背景的变化,正是从青绿色向蓝紫色转变,所以紫色也是他精神分裂的一个标志。

  最后,我们说一下中文引进版,这次的中文版在装帧和印刷上都做得不错,颜色细节的表现得还是不错的,翻译上因为有很多小说译本作参考,所以也没有问题,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个别地方出现了对白错位的问题,希望可以在再版的时候有所更正。

  好了,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我是陶朗歌,感谢大家收听,我们下期接着聊。

  以及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在“看理想”APP上的《漫画实验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