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读后感10篇

2018-05-22 20: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读后感10篇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北京时代文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读后感(一):一叶扁舟,泛舟撒网山水

  拿到《人生不过如此而已》,很是喜欢,淡蓝色的封页,是天空颜色,远山隐藏在云雾中,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叶小舟上,一人独自解网,一副悠然惬意风光……

  记得从前上语文课时,经常背诵某篇文章作者生平。某某某,字某某,笔名某某,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之类的,某年生于某地,代表作有哪些。初高中时代,语文考试经常会有关作业年代以及代表作之类的题目,若是弄错了,常常会丢了选择题的分,老师会说这样死记硬背东西都得不了分,那语文是得不了高分的。但似乎那个时候,梁实秋我是不怎么熟悉的,好像语文课本中没怎么出现他的文章。基于此,我特地搜索了关于梁先生的生平简介:梁实秋 (1903.1——1987.11.3,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浙江杭县人,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发现原来他与鲁迅先生有过一段关于文学阶级性的“骂战”,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名人微博嘴战,最后都有点自己为难自己,伤了大家感情可能也因此梁实秋便成为文学史上不受欢迎作家特别是在1949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都被作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而被钉上了历史耻辱柱,对其人其文的批判更是没有间断过,直到上世纪80年代。

  但历史是前进的,在今天,人们已经能够更好地理解、看待文学与政治关系。那些在某些时代遭受非议谴责的大家,并未被读者遗忘。梁实秋逝世以后,大陆出版社争相出版他的文集,其1939年的散文集《雅舍小品》早已成为畅销书而被一版再版。现在读者提起梁实秋,都会很自然地想到他著名散文家、翻译家,以及莎士比亚研究权威身份,不会再有“资本家”、“乏走狗”之类联想了。

  诚然,文学与政治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在关乎国家民族存亡的时候,文学“服从于”政治、为政治“让路”,亦不是不可以;但文学并不是政治的附属品,文学有它自身的独立价值,这种价值,很多时候是超越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一句话,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社会包容化的时代,让政治的归政治,文学的归文学,或许是最好不过的方式

  再说回到《人生不过如此而已》,书名听起来有些消极,心想着大家推崇的书不应该是传播能量积极向上的吗?仔细读来才知是误会了。整本书共五个部分,收录了70篇不同主题的文章,像是随意的写下的文章名字,没有刻意的目的或者想要达到何种意图,就是想到哪就说出来的那种感觉,初读,可能会觉得有点晦涩,或者文字不如现在的那种自然顺口。许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味道,从文言到白话的过渡时间,有些语句在我们现在读来有些奇怪。就像多年前学习语文课上的“我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多年前的我真想说真是有病,直接说“我院子里有两棵枣树不就行了。”现在体会到作者写此文时的心境。许多散文,跟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心境关系密切,所以只有结合当时的情况来体会品读才能理解作者想表达思想吧!像苦雨凄风这一篇,作者要远离家乡,身边的人怎样作别,女友妹妹书信等等和平常人家离别场景其实是一样的。我们不妨想象自己处于此种情境中时的感触。所谓散文,形散而神聚,慢慢品读方能有所体悟。

  再加上一句,书中的彩色插画很是喜欢,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像陈淑信中所说,“我决计在这里的美术院再学几年,等你的诗集付印的时候可以给你的诗集画一些图案。”如若如是,他俩(梁实秋和程季淑)就真称得上是琴瑟和鸣了。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读后感(二):读《人生不过如此而已》――人生亦应如此

  读梁实秋的散文是一件极为惬意的事情,梁老文章用语实在,眼见什么、心想什么都令其跃然纸上遣词造句却不落俗,读来更无隔应,此间却是极考验功夫的,是故学人对其评论为:“绚烂之极,趋于平淡”,全然是返朴归真的意味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辑录梁老散文七十篇,全书分五部分,其中于众生诸相间谈人论己,平常生活中戏说世相百态,将琐事说得妙趣横生,却又不失其义理,细小物件亦被其说道出历史渊源,令人眼界大开。

  梁老在《钱》一文中说:“钱这个东西,不可说,不可说。一说起阿堵物,就显得俗。其实钱本身是有用的东西,无所谓俗。”梁老这段朴实无华词句之中却另有深意,含有典故在其中。

  西晋王衍,字夷甫,为人清高,对钱甚为不齿,其妻为试其虚实,便在其熟睡之时将钱铺于床边。次日王衍醒后见钱碍其行动,便唤来仆人将其拿走。其处出于《世说新语•规箴》:“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举却”与“阿堵”同为六朝时之口语,意为“拿开”和“这个”,“阿堵物”实为清高雅士对钱之别称(如“孔方兄”),此即是“阿堵物”一词之由来

  人生亦如是,其本身并无庸俗风雅,但却因人而异各出滋味。如壶,装水装酒全凭个人意见,人生际遇各不相同,应如是亦如是,却无力左右,全凭一己之心态。梁老对人生的见解,便在他对钱的看法中得以体现,简简单单数句话中却抖出一个包袱,深究亦有华采在其中,视而不见亦不失其文风骨

  常言文如其人,今读梁老的散文,其中练达风趣甚为引人,如其在《猪》一章所述便着实幽默。文中言及当年在乡间居住,女佣要求养猪,如愿之后对其爱护有加。“一日三餐,从不误时,伺候猪食之后倒是没有忘记过给主人做饭。”此间的意味仿佛主人地位尚不及猪在女佣心中重要,此为风趣表现。而文章末了却又说:“我养过几年猪之后,顿有所悟。猪在圈里的工作,主要是‘吃、喝、拉、撒、睡’,此外便没有什么。……吃了睡,睡了吃,毫无顾忌,便当无比。这不活像一个家吗?在什么地方‘吃、喝、拉、撒、睡’比在家里更方便?人在家里的生活比在什么地方更像一只猪?仓颉泄露天机倒未必然,他洞彻人生,却是真的,怪不得天雨粟鬼夜哭。”

  常人视猪为下等生物,故用其名谩骂则令人激怒,但梁老却豁达,不仅不低看此物,反倒将人与其同等对待。所以梁老的文章,不论谈的是吸烟还是麻将,任何生活琐事都能入其文章,皆因他对于人生已然洞彻。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于人生的终极意义,便是如梁老文章这般将幽默贯穿其中,便可做到不过如此而已,后人应当向其看齐,人生亦应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读后感(三):最有人情味的梁实秋

  我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常常谈起梁实秋,说他和鲁迅是不同的,鲁迅的文字是冰冷的刀枪,XI利逼人,无情冷漠。而梁实秋的文字却充满着暖暖人情味,是浓浓的人情味,他怀念家乡,惦记家园的一切。

  游离国外的游子思念家园之情如此浓烈,表示了一份真性情。读《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读着梁实秋眼里的北京,家里的树,男人女人孩子以及老人,读着他对中年人老年人少年人的关怀安慰。在梁实秋的世界里,人生应该是平和的,安静的,我们应快乐的度日,发现生活的诗意。中年的时候,不要过于危机,要充分了解认识自己。老年的时候,别自寻烦恼,别碍人事,别讨人嫌;做为一个男人,你可以脏、懒、馋、自私、偶尔还很长舌,那又有什么,即是通病,就认真接受它吧。而孩子,树大自直,小时恣肆些,大了自然会好……真是一个温和的老人,他眼里都是些美好,人如其文,每个人都有着一张跟别人不同的面孔,所谓人心不同,各有所面。你的容颜,有时候便是你内心写照,想骗也骗不了,想演也演不了。

  梁实秋跟冰心故人。在国外的时候,他们是好朋友,曾在戏台上演过夫妻,被周围的人艳羡。人们都觉得这二人是对佳配,艳羡梁实秋先在戏台上当上了夫婿。可是后来冰心嫁给了吴文澡,跟梁实秋的缘份转了个弯。这些还是在读冰心给梁实秋写的悼文时读到的。冰心得知梁实秋已做古,当及大哭,写了饱含深情的悼文,想及过往年华似金,音容犹在,却再也见不到了。

  高中课本里有梁实秋的文章,也有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我那喜欢梁实秋的师长,谈论着梁实秋的文章,说着他们的品性。现在读了梁先生的书,也感受到了作家面前的一份美好。不管生活现实如何,寻找诗意美好的生活,是一份超脱的。很多人,都缺少这样一双眼睛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读后感(四):梁实秋心灵鸡汤文摘

  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这路途走,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痛苦之谓。没有痛苦便是幸福。

  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在少年多”,正是一般中年人的写照。

  一个人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很大布分是因为家有贤妻,一个人一生中不闯大祸,也很大部分是因为家有贤妻。

  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减少生气次数便是修养结果

  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

  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何处去,生非甘心,死非情愿,所谓人生只是生死之间短短一橛。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大雨,我要去接你。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读后感(五):《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梁实秋先生的作品,是在林海音的散文中才知道实秋先生和她的交情,才慢慢的接触实秋先生的作品。

  在图书馆拿起这本书的时候,随意翻开的一页,正当讲到“常常登入座,渐渐入祠堂。”对于年老体衰的人,文中描述的如此细致一字一句甚是让眼睛再也无法摞至别处。

  我上个星期的读书量为三本-四本,每本书,看着字,脑中出现画面,接上下本书的时候,上本书的内容都像是一部下映的电影机会画面仅存的不多,唯一能够勾起记忆的却是新鲜出炉的观后感

  梁实秋先生这本书,我读的很慢,一个晚上两个多小时的空闲时间,我只能读个20多页左右,因为边看,边回味文字所组合在一起竟能如此优美细节描述也是入微。实在妙哉,实在妙哉!

  文中基本如题目所示:关于人生,里面囊括了大部分生老病死性别男女礼貌性格职业/病理。

  人生却是如此,这些文章在一起既是生活百态,也是 一个人的一生。所观所感在加上其所述,要是现在某个现世青年再来写这样的文章,我敢保证风味肯定不如实秋先生的好,第一不仅现世青年没有梁实秋先生那样的生活背景,实秋先生那么大的岁数,要是现在活着肯定有百年余岁,文章中按照抒写的背景,那些人物都至少是千禧之年,清朝末代,减辫子正处于一个争论的年代,男的在现世除了改善了不洗澡怕损伤元气以外,其他的在现世基本都仍存现状,好比嬉皮士青年,前几年在我还读初中的时候,不正是当时盛行的非主流?男的经常穿着内裤,不到女人有了抱怨,才换掉?乞丐现状和以往只是变换手法利用强大的PS把合成的病患照片,并贴在绯红的纸上,各类医学报告书,他们摒弃了以前前辈们拖着嗓子奶奶/祖宗称呼,只是寒酸衣服,令人心发软的外貌依旧。

  其实现在和以往的一切几乎都没多大的变化,只是换了一个名字变了个法子存在现世罢了。

  人生不过如此,百年前的人给我们总结了那么多,他生活中所见的百态,我们活在的现世居然还能鲜活的看见这些,我们是该高兴,还是该思考

  2016年6月13号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读后感(六):好好生活

  我的职业和商业咨询有关,常常给客户指手画脚,如何更好的站稳中国市场,如何更贴合消费者朋友圈里,常常看见的文章是,最新的十大商业趋势,最近爆火的app的原因分析经济周期房价的关系之类的.......

  在这样的职业气场里待久了,在这样的相似朋友圈里存在有了,有时候有种忙而麻痹着的倦怠。希望自己不要错过商业的最新趋势,要有最及时的商业世界洞察的谈资,为朋友公司被BAT收购点赞,因为他的期权可以兑现了,为同事发帖要下海创业欢呼,仿佛新的商业巨星过几年就要诞生。但倦怠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商业世界,总是有输赢,有风光的人,有被失落企业。赢,在这个职业气场中,变得挺重要。

  过年回乡,在高铁候车厅里,遇见了这本书。在畅销书前几位的推荐里。如果往常,我更有可能去拿起旁边写马云、刘强东的书。至少为了充点谈资吧(想要为自己的势力摇一摇头)。然而家乡给了人一种不一样的氛围。更加生活地、向内地、愉悦的。好像柴米油盐,每天吃什么,变得重要。好像,每天吃的好一些,就挺开心了。于是,我拿起了这本书。

  说实话,这本书让我很感动。梁实秋先生,用简洁、带点幽默的笔法,写了日常生活中,看上去不过如此的琐碎:懒惰、生病、中年、老年、厨房、散步.........他的观察如此细腻,思考如此清新,散发出不可抑制地对生活的热爱。对琐碎日常的热爱。

  而这种琐碎日常,不就是人一生,短短有光亮的那几十年,所需要重复着、感受着的大部分光阴吗?如果没有过好眼前,没有在睡觉时尽可能温暖好梦,在与人相处时,礼貌恰当,在厨房里,做出赏心的菜饭,那老了,会不会觉得只顾着远方,而没有了每一个当下。

  梁先生的文笔有些民国风范,白话和当时的文辞夹杂,读起来稍稍有些吃力。可是啃出其中的意思来之后,清香扑鼻。

  看完这本书,突然觉出一种对日常生活的敬畏。愿常常与自己对视,常常提醒:

  好好睡觉,美梦香甜

  多多锻炼,散步养身

  常思感恩,福相天成

  以礼待人,内心安稳

  好好生活,惬意此生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读后感(七):内心的修养决定生活的质量

  文/河北小珊 评《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是一门看似简单却很玄妙的学问,说它简单是每个人都能够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过完一生,或美或丑,或贫穷或富有,或安逸或奔波,或欢歌笑语或眉头紧锁。说它玄妙是因为尽管人人都会经历,但能够明明白白、快快乐乐的过一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如本书的序中所讲,尽管西班牙过往拉曼三世于胜利和平中统治国家,享受了财富、荣誉、权利,但其一生中纯粹的真正幸福日子,却总共仅有十四天。举国瞩目的国君尚且如此,可见幸福实属来之不易的珍宝。

  耳闻梁实秋先生的大名已久,总以为是学生时代的谋篇课文是出自先生笔下,问友、查询皆无果,看来是记忆除了差错,想想便不再怀疑自己的脑筋是否已经迟钝,以先生之名气,有耳熟的感觉实在是正常不过的。尽管先生生在北京,写的也是北京的生活和百姓,但是总能在字里行间嗅到一些江南水乡的细腻和恬淡,可能是虽未喝太多的江南水,骨子里却流淌着江南的血液的缘故吧!

  这本《人生不过如此而已》是一本记录生活琐事和感想的散文集,内容很多,分别从生活的态度、习惯、认知等方面下笔,写的是柴米油盐的小事、是医生、警察等普通人的小事。最喜欢的是关于男人女人的描写,女人喜欢说谎、善变、善哭、胆小、伶牙俐齿,男人:脏、懒、馋、自私,偶尔还很长舌,不自觉的用在自己和老公身上对比,果真很有道理,非但没有因为彼此的缺点互相厌弃,反而觉得有些可爱。从书中可以感受到梁实秋先生是一个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人,很细小的事情、很普通的人物都能够一起他的兴趣和思考。而对于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不快都能够以谈笑的方式对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雅量!

  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于是很快把它作为自己的个性签名。这让我想到曾经读过的一段话,分享给广大书友:走过的路长了,遇见的人多了,经历的事杂了。不经意间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头脑的睿智与清醒。人生最奢侈的拥有是一颗不老的童心,一个生生不息的念头,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永远牵手的爱人。一个自由的心态,一份喜欢的工作,一份安稳的睡眠,一份享受生活的美好心情。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读后感(八):雅致生活指南

  我们最初认识的梁实秋大抵来源于他和鲁迅先生的笔战,以及鲁迅那篇著名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当时年轻的梁实秋先生是带有一点傲气和狂狷的,但是他文学超越阶级的观点在现在这个没有沟壑的世界已经普遍被接受。而梁实秋先生的散文充满汉语言文字之美,饱含机智与幽默,同时行文如流水之畅快,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是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辑录了《雅园小品》《雅园谈吃》等梁实秋散文集中的名篇,以时尚的四色印刷配以插图,是一本雅致的散文集,不过个人不是太喜欢这种装帧,这是后话。人生苦短,不如意时嗟叹,得意时金樽对月一晌贪欢,有时沉默如水,有时银瓶乍破滔滔不绝。而最是可贵的确实那份恬淡,那份从容,那份雅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梁实秋先生以雄健的笔力,温婉的笔法,写意般的意境,从容地写男人女人、写世相百态、写狗写鸟、写生死写人生态度。正如梁实秋的好友冰心先生所言:“实秋不但能说会道,写起或译起文章来,也是下笔千言,尤其是小品文字,更是信手拈来,谐而不俗。”

  遇到美文,自然像看见美女,会忍不住顾盼流转,觊觎心生。譬如名篇《送行》中的金句:“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这是一种怎样的缱绻深情,这是一种怎样的诗意栖居,短短二十余字勾勒出了一段美好的感情或者肝胆相照倾盖如故的友情。

  梁实秋先生又是风趣幽默的。在《暴发户》中援引旧戏文:“树小墙新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仅此一句,就让整篇文章生动起来,且充满画面感。在《麻将》中信手拈来歇后语“四窍已通其三——一窍不通”让人会心一笑。

  梁实秋先生又是豁达的,看透生死,泰然处之。《悲观》中认为:“悲观不是消极,所以自杀的人不是悲观……自杀者常是乐观的人,幸福者倒常是悲观的人。”这几乎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式的体悟。

  读梁实秋的散文要有雅量,要有追求雅致生活的态度,要恬淡从容。摩挲着梁实秋这本雅致生活指南,叹人生不过如此,与其龟缩于不堪与苟且,不如放眼诗意和远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读后感(九):感受适意的生活

  “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着这路途走。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梁实秋在自己的文章里这样定义“人生”,既然人生无论如何都要走完,选择怎样的路途就决定了怎样的人生,可惜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是越来越快,要说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也毫无夸张,生活的攀比、工作的压力使人们忽视了生活中的真正的滋味,而梁实秋在这本散文集《人生不过如此而已》就注意到了生活中的点滴,让读者感受到那适意的生活。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这本散文集收录了梁实秋几十篇经典散文,分了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侧重。如第一部分讲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脸谱,男人、女人、同学、教授、诗人、医生等等,不同的人不同的特点,作者观察细致,文笔而又不失风趣,在“女人”篇中,梁实秋对于女人特点定义是善变、善哭、胆小、伶牙俐齿,虽然不能对所有的女人一概而论,却不得不承认很多女人确实有这样的特点,文中所写的人物仿佛就活灵活现出现在眼前一般。第二部分的文章则侧重讲述人们日常的各种行为习惯,如说到“懒”,梁实秋先由大清早在寒冬暖暖的被窝里起床谈起,使很多读者都有同感,再展开叙述,并引用《溪山无尽图》上的题话“懒而不觉,何异草木”,有种让人豁然顿悟之感。说到好习惯,梁实秋在文章中通过旁征博引的叙述,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但绝不会有像家长说“你赶紧起床啊”似的逼迫之感,而是娓娓道来、妙趣横生地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在和你谈话,句句入心。

  本书虽然将梁实秋的散文分了五个部分的归类,但总体而言,梁实秋在在其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表现了一种个人的豁达的生活态度,淡泊名利、超然自得的情怀,他一直在用有趣的眼光来看到周边事物,就如同他对于文学的主张一样,文学无阶级性,万事万物皆平等。读梁实秋的作品,读者也能被作者的思想所感染,不如放慢生活的脚步,去观察一下周边的生活,可能会开启另一种适意的人生。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读后感(十):梁实秋笔下的人生

  记得在朋友圈里看过一篇文章,叫《爱谈人生是种病》。其实,人生有啥不可谈的?但如果谈得无趣且还要拉着别人硬谈,那确实是种病,而且还病得不轻。

  所以,人生不是不可谈,但关键是看谁谈,以及怎么谈。有幸读过梁实秋的《人生不过如此而已》之后,便愈发得对此话深有体会了。

  梁实秋笔下所谈的人生,犹如把人世间的各种场景尽情地展现于纸上。见其文字,便可想见那场景中的悲喜酸甜。他写中年、老年,写男人、女人,写同窗、旧友。世间众生百态,在他的笔下,都似活了过来一般。梁实秋不仅写人生,他也写动物,也写事物,毕竟,“人生”中应该囊括进来的东西实在太多。

  在梁实秋的人生话题中,嬉笑怒骂皆是文章,琐碎细节也尽显真意。所以,梁实秋笔下的人生便显得格外真实,因为每一个场景,都是自生活中来,并没有作者的凭空臆想。其次,梁实秋的文字辛辣幽默、犀利生动,每一句话读来都颇有嚼头,每一个字中都能看出一股子力道。他写虚伪小人的卑懦,写性情中人的直爽,写众人的吃相,写看客的看相,几乎是三言两语几行文字便可勾画出一个个颇具代表性的人物特征来。梁实秋不喜欢讲大道理,但是人生的道理却都包蕴在文字之中了。

  读梁实秋的文章,不会觉得累,因为他的文字虽然谈的都是严肃话题,但文笔却不严肃,更不刻板。这就仿佛是一个穿着长衫,嘴叼烟斗的老先生,笑眯眯地给你讲着他经历过的那些事,他不会告诉你什么是人生,但人生百态,却都浮现在他的眼底了。他把人生对你娓娓道来,你不会觉得腻味,反而觉得蛮有兴味。

  能够谈得起人生的人,大概上就应该有这样的本事吧!

  另外,梁实秋的文章之所以读来有趣,还因为他常引经据典,在说着某件事情时,笔锋一抖,便抖出来一些逗人的典故。但尽管看起来逗人,这典故却是大有深意。所以,梁实秋的文章好读,但读过却又能引人深思。这种功夫可是不易习得,必然是有着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再加上十数载的沉淀之功,方才能把“谈人生”这种事情锤炼得炉火纯青。所以,如果没有这个功力,要么干脆就不要随处谈人生,要么就去读别人笔下的人生,尽管可能对自己的人生之路无甚巨大帮助,但也至少能够通达人生,以至于再对人聊起人生来,便不会显得那么干涩乏味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