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旧京月色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旧京月色读后感1000字

2019-12-24 23:4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旧京月色读后感1000字

  《旧京月色》是一本由杨澄 著 / 盛锡珊 绘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锁线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020-2-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旧京月色》读后感(一):老北京的老故事

  都说广东人会吃,北京人会玩。其实北京人会吃也会玩,通过杨澄先生的《旧京月色》这本书我们就知道

  这是一本由老舍先生及老舍先生的《龙须沟》引出的一本书,因为作者就出生在龙须沟附近,在这里长大,在这里学习,对这里有着深刻了解深厚感情

  书先从传统年节讲起,春节、除夕

  未完………………………………………………

  《旧京月色》读后感(二):看旧景月色,赏古今风景

  北京是个传奇地方,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北京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北京是个讲究的地方,皇城之下,奇人异事,不胜枚举。北京是个人才辈出城市,是个充满生机力量的城市。

  这是我看《旧京月色》后最真切感受。原来也觉得北京是个充满魅力的城市,但真要说出点什么,大都是书上、电视剧上的那些,总觉得不够接地气。其实,也不是不接地气骆驼祥子还是挺接的,但就是觉得还有什么东西是我应该知道,但我不知道的。

  《旧京月色》弥补了这个缺憾介绍了很多老北京的老人老故事。这里有各种年节的讲究,一个个讲究就是一个个希望,让人们在越来越简化的、物质化的节日回味过去精神丰富,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向往

  书里还老北京的旧行业——焗盘焗碗的,卖水的水夫,淘大粪的,卖小吃的。很多行业随着时代发展,物质的提高,已经消失了。但他们身上曾经体现出来的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记住的。

  还有那些北京老字号之所以长盛不衰的背后原因。他们的创始人在创立之初经历了什么艰难挫折坚持了什么信念原则,这些直到今天也不应该忘记。亨得利的智慧取胜,同仁堂的货真价实,新记西服的诚而有信,合盛永颜料铺的以和为贵,让人感慨也让人唏嘘。现在这种诚而有信、货真价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还有那些北京的佳肴和小吃自有不同。这和北京的皇城有关。那些佳肴美味,看着真让人流口水啊,其中的兴衰,自有一番酸甜

  老茶馆京剧,这些老北京的传奇,让人欲罢不能

  其实,这些老北京的旧景,作者写来很是感慨,倒不是觉得过去老北京有多好,相反,那时候底层劳动人民很辛苦,但在辛苦中蕴含的力量、抗争,以及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让人敬佩。老北京的一些精神特质,如勤劳乐观豁达爽朗大气等,也值得我们怀念。在旧的基础上,留下那些曾经珍贵记忆,保持住积极的精神,开创美好的未来,才是这本书最终的目的吧!

  《旧京月色》读后感(三):回味旧时的北京

  我是一个很喜欢与人聊天的人,因为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像是一座巨大图书馆,他们的经历阅历都无比的丰富。就像是看一本书,和听一个人说书又是两种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对同样事物理解不同,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也就成了无比有意思的一件事。人们总是说老北京,说明现在的北京还有很多地方保留着原来的样貌,尤其是还对过去留有美好记忆的老一辈的人。通过这本《旧京月色》重新领略过去的老北京,也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由来

  北京,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现在,都是很有故事的城市,一股京腔十分具有代表性,讲起故事来也是一种享受喜欢中国的人们都知道首先要去的就是北京,这么一个庞大城市,如今也已经人满为患了。我在北京生活过两年,当时打车时候最佩服的就是司机,竟然能够背下每一条街道,两年时间我只记住了我家楼下的那两条路和两个胡同。和上海的弄堂一样,胡同里和街道上完全是两种景象,之前看过电影老炮儿》就应该知道。如果想要在北京找素材那再容易不过了,通过书中欣赏旧时风景的同时,还能够看到当地生活中真实有趣的历史。

  北京出了很多有名作家,大都也都写过这些琐事,小的时候最喜欢的作者应该就是老舍了,因为他的作品相较于鲁迅的更易懂,所以说最开始给我文学道路影响的还是老舍,其次才是后来的鲁迅。作者让我们看到了各个时期和各个角度的北平,包括气候、节日和风俗等等。当通过一个文学家严重看历史时,就会发现与现在更多的共通点,很多乡下的事物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和自然留下来的痕迹还一直在。

  只有亲身体会生活,发现他给自己带来的变化,才能够找到美。现在人们的生活少了,年轻人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生活这个词好像早就被城市所淹没,人们在这样一个环境成长,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看什么都是好的,以为身边就是全世界。其实这也未必不好傻人有傻福,看着身边的人能够为吃一顿好的而快乐半天,我也是很羡慕的。寡言未必是不懂,无确定立场未必是不了解,一个内大于外的人往往能够在旁观的角度看清更多东西,这就像我们总给人家点子,却在自己遇事时求助他人一样。我们能够想的只是过去,仅剩的美好记忆则是我们心中的北京,这样看来失去的也不算太多。

  《旧京月色》读后感(四):颇有底蕴的老北京

  北京不仅因其今时的政治地位世人瞩目,北京更因其曾经旧时的浓郁的文化底蕴耐人琢磨。正如很多人说过,“老北京是有生命的,它是有着鲜活故事的----“

  《旧京月色》一部由两位懂它知它的老人撰写的历史文化书籍方方面面的角度向我们娓娓道来着老北京的过往历史。一花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物---处处皆是景,处处皆有情。

  尽管我从未去过北京,但是我以往也从杂志书刊电视节目等了解过北京。此次,这本《旧京月色》读本则更是进一步深入地带领着我感知着一个真切的老北京。聆听老北京的声音;目睹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品味老北京的特色美食---这本书最为地道的地方就是真切地将老北京的风情展现人面前。将它融汇入故事,表达传说,折射于风俗,体现于习惯

  尚未入得正文,读者朋友们可以借由着众多老北京景色画面感受当年的特有气息天桥,祭灶,年货摊,守岁,火判,白云庙会---在图文并茂的展现下,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走入这样一个繁华的,有着故事的北京城。待得步入正文,我们可以从书中的目录一窥那丰富多彩的老北京的点滴细节。龙须沟,年节,老行业,接到,老字号,老茶馆,京剧乃至于是北京的故人李连英等等。虽然事无巨细,但是我们却不得不信服地由着这些字里行间文字描述感受到了一个更加饱满真切的老北京。它其实不仅是一个城市,它更是有着诸多文化积淀的老城。伴随着岁月流逝,它的背后又实则有着太多的精彩耐人回味琢磨。在书中,我觉得其中选取的诸多特写镜头便是对老北京的最真切展现。未曾生活过在北京的读者而言,这本书为我们真切地写出了北京的过往。尤其是一个充满着很多故事的老北京。

  对于我而言,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书中有关于年节很讲究这个章节。与其说这里分享的是老北京的年节,我觉得倒更不如是总结归纳为中国有民俗风情的各式节日。事实上,这里提及的很多节日更是遍布华夏大地。每当节日来临之时,我们各地的百姓都会或多或少地用着各自的方式过节。就节日本身而言它是一方面的民俗文化的内容,就讲究的老北京而言,它更是将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老北京衬托得更为真切生动。当过春节时,人们过节时的准备,过节中的活动,过节中出现的美味等等描绘下,老北京变得就此是那么充满着其喜洋洋。穿插其间的,我们更可以捕捉到很多朗朗上口俗语顺口溜。所有的这些让节日中的北京闪耀着欢腾热闹气氛

  不得不说老北京是有文化底蕴的。而《旧京月色》便是一本用图文形式引领更多的读者感受体会这样一个有底蕴的真实的老北京城

  《旧京月色》读后感(五):老北京的繁华旧梦

  日子慢慢向前走,人是一天比一天老下去。人一上点儿年岁,就难免喜欢怀旧,尤其是童年灯影旧事,总仿佛还在昨天里一样。

  想起那窄窄的巷,想起那泥泞的街,想起儿时的小伙伴,想起那昏黄的灯火,想起天上那一轮晴了又缺,缺了又晴的月。

  那挂在天边的月啊,多少岁月流过去了,它却总是新鲜安静的,永远地照着地上的历史,照着人情冷暖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所以才会有这本《旧京月色》,把繁华与往事打捞,把热闹与苍凉共描。

  说起北京,那是北方人梦里烟云,那是北方人共同的根。

  虽说并不生长在北京,可许是儿时的课本传递的文音所致,竟总有一种错觉,仿佛那是自己土生土长的家。再加上儿时几次进京探亲或路过,都给自己的记忆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一种印象,仿佛那京城的一切,就是自己童年的记忆一般。可是又有什么分别呢?本来就离得不远,许多事原本都是差不多的啊。所以,读这本书时,仿佛终于理清了自己儿时的许多模糊线索,许多风俗往事,在这本书里,都纷纷地呈现了。

  北京的吃与玩,在汪曾褀里,在梁实秋里,在老舍里,如今也在这本书里。不过,每个人眼中的北京,都各有各的味道,读着读着,人就走进书里,仿佛那是自己的日子了。

  《旧京月色》是散文,是带着自己心灵体温回忆。可是它又像是某个人摇摇地在城中走着,一路上给你详细解说着关于这座老城的所历经的沧桑与繁华。再也看不见的老行业,一年到头的节庆热闹,老字号里的百年故事,以及那些享誉全球的文化传统。这些都统统合并为一个名字:“中国北京。”

  从这本书中可以感觉到,作家为了创作丰满,一定是做了许多资料调查的。因为如果单纯写散文,那么就会流于情绪上的酣畅,可是作者在这方面很节制,而是给内容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比如写一年到头的节日,更着重地是向读者介绍节日的内涵意义、形式,这样写的一个作用有点儿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减少个人的视角,而更多的以大众视角来展开。其实以我自己的年龄来说,由于并没有生在名门望族,对于一些传统的事物,都只是有着很模糊的概念,更多的记忆都来自书本,但有些关于城中记忆百姓生活的书籍,又过于枯燥,便总是没有兴趣研究。而这本书,固然知识性很强,却并不枯燥。正如前面所说,它既有群体人群的记忆,也有个人生活的穿插,这便使得本书显得很活泼,让人愿意不断地读下去。

  从内容上来说,作者是下了大功夫的,而且也足见得作者的知识渊博。比如他给我们讲过年这件事,这个情节中,既有传统的解释,也有民间儿歌,这便一下子贴近了读者。既有历史上的考证,又有民间流传的俗语,诗歌民谣、大白话儿,这北京的正史通俗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副生动的北京旧事图。

  在当今这样一个风俗往事越来越淡化的年代里,读一读这本书,重新走进热闹繁华的老北京,心上响起的是那悠悠的胡琴声,越来越远……

  插图很多,看着非常亲切,北京人的北京,所有中国人的北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