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与城市
我妈让我回镇上,说是,年前聚个餐。之后,他们就带着胖妞坐高铁去上海过年去了。
我不想回。
年,对于我来说,是麻木的,是无感的,感觉跟平时一样。人们总喜欢自我催眠,觉得过年了,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
你看火车上那一张张沉重的面庞,一双双饱含深情且热泪盈眶的眼眸,若不是因为知道是年关将近,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了呢。
于是,在这个寒冷的1月底,许多人望着回家的路,哭了,或笑了。甚至,有人因错过了火车,在深夜里的街角呜咽出声。
其实,如果把年关放在每年的八月份,在酷暑的季节里,剧情也是一样的。人们一边擦着汗,一边照样热泪盈眶,照样饱含着深情地道:我好想回家......
的确,年,是盼头,是牵挂,更是牢笼,自我设置的枷锁与羁绊。
3万天的寿命,一天天地活下去就可以了,非要切割成几十年,再把每一年切割成许多月份,每个月又被拆分为30天左右。期间,还时不时地用节气或节日去赋予某些日子一些所谓的意义。
我只能说,人们太无聊了。只有无聊,才会做出这些事情。
除了填饱肚子,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对抗无聊的。
看书也罢,看电影也好,旅行也罢,交友也好,其本质,都是因为无聊,想找点事做,以期将这种无聊尽快打发掉。
所谓的年,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人们非要赋予它某个概念,并不断地自我催眠,这让人觉得很累。
姑且说它曾有过意义,但现如今,年的意义早已消失殆尽,只剩下一个形式。可是,人们仍顽固地类似强迫症地将意义赋予它。
这,很没意思。
人们也常常感慨,常常纳闷,为什么现在的年越来越没年味了?
本质上来说,是需求问题。
早年间,对于年的期待,是因为年的到来,意味着美食与新衣服。
而这些东西,在平时,近乎奢望,只有到了年关,才可以拥有,或者说有了一个拥有的理由。
过年了嘛.......
当没有了需求,没有了期待,年的意义自然也就弱化了许多。
如果从今年开始,每一年的春节,上帝都会免费送给人们一辆法拉利轿车,我相信,年味又将变得越来越浓。
因为,期待又来了。
当然,这种设想是不存在的,只是理论上的。
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出现,发展,到了一个阶段,被弱化,甚至消亡,这很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往年,人们总说,城里没有年味,现在也轮到乡下了,这很正常。
别说年了,在不久的将来,就是乡村也将消逝掉,也将彻彻底底地离开人们的视线。
这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无需感慨。
咱们再大胆地往后预测200年,甚至更久的未来,城市可能仅仅是工作谋生的地方,人们又都回到乡村去住了。
既然能从乡村涌到城市,也就能从城市回流到乡村。甚至可以预测,未来,住在城里的人都是穷人,而富人则住在乡下。
城里的房子将大大贬值,甚至一文不值。而乡下,则寸土寸金。
当然,那时候的乡村,跟现在肯定是有区别的。
可能很多人认为我在满嘴跑火车,完全是瞎掰,你仔细想想,仔细揣摩揣摩,未必是在胡扯。
这玩意,谁都说不好。
无需反驳我,因为,我们谁都没有机会去见证那未来,自然也就不知道谁对谁错。
现在,所谓的都市,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地方,甚至被一些人作为信条,他们对城市文明大肆吹嘘。
看似文明在进步,实际上,人们的求生能力越来越脆弱。
城市是什么?
是逃难的地方。
说到底,人类在野外,被天灾蹂躏,被动物袭击,终于混不下去了,集中躲在一个地方,建起了围墙和护城河。
久而久之,便成了城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