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婚了》读后感1000字
《我离婚了》是一本由晏凌羊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离婚了》读后感(一):离婚的原因各不一样,怨妇的心理确是一般相同
1.打着“一部关于21世纪中国离婚议题的现实作品”的名义,将小部分理性成分极少的怨妇故事描述为当代女性自我觉醒典范 2.所谓真实遭遇,无不经过写作手法的重构。书中提及的婚姻问题,为了剧情而剧情,出轨、家暴不需要理由,只是因为你不出轨,你不家暴,我怎么离婚,我怎么展现当代女性精神风貌 3.对于解决离婚后如何疗愈心灵、实现自我成长等问题,作者给出的方法是,我写的故事让你觉得这个男人很渣=解决问题 4.这本书告诉我们,女性在离婚后变得更好的方式,不是什么认知自我、提升自我,而是通过网络或约会,又遇见了一个爱自己的人
《我离婚了》读后感(二):拥有离得开的底气,经营自己才能经营家
——“合不合适”,其实只是“珍不珍惜” 离婚多年后,你是否才能心无芥蒂地说出那句:“我离婚了”。如何正确对待离婚这件小事,实在地需要一些指导。特别在中国国情的土地上,离婚就等于“缺乏解决问题能力的女人(男人)”;似乎你会经营婚姻,那么不管你遇上怎样的伴侣,你的婚姻都不会失败。 世界上最没有王法、最不讲道理的,便是婚恋。我们终归会明白,即便我们会择人、会做人、肯努力也是不够的。想拥有一份好婚姻,还需要老天成全。这也意味着,婚姻中两个人相处实在存在太多的变数。如果你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段感情,对待每一个你爱过的人,那么,在一起、分手、结婚、离婚、再婚都无可厚非。无论男人特别是女人,不该因为分手、离婚的次数而被鄙视。 一个人活得好与坏、令人钦佩还是令人鄙夷,只取决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不取决于他拥有怎样的身份。无论是未婚单身还是离异单身,如果我们本身内心虚弱,就更不该期待某个男人(或女人)来补足。最好把爱情视作生活锦锻上的花,亦或一剂生活的调味品……那么,没你,我可以潇潇洒洒地过;有你,我更能过得有滋有味。简单地说:有你,最好;没你,也行。 有时候,我们容易忘记——结婚也好,离婚也好,再婚也好,单身也好,无非是想要获得幸福。在此间做选择,要以内心的真实感受来取舍,诚实地面对自己。但当我们一朝陷入“非正常状态”,难免不活在别人挑剔的观念里,顾忌别人的眼光,几欲被别人的唾沫星子淹死。 然而,这世界最酷的事情,无过于为自己的选择买单。被骗并不可耻,遇上对你心怀不善的人也不是你的错。“吃一堑,长一智”,以后提高警惕就是。“你不敢对自己狠,别人就敢对你狠”,这句话就是身处不幸婚姻的写照。“对自己狠”就是要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起全责,逼自己独立成长。那些我们以为跨不过去的沟坎、感到的痛苦,勇敢去面对而不是逃避,咬着牙挨过去;同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偶尔犯糊涂甚至犯贱,承认自己也会被不幸打败——时间长了总会好的。 我喜欢你能来,也无惧你离开。拥有离开的勇气和底气,努力地经营自己的边界意识,真正独立起来。把握“你敢捍卫,别人就不敢侵犯”的基本原则,与任何人相处都如此。减少因与人边界不清导致的矛盾,你的疆界你捍卫,你的问题你解决,你的责任你来扛,你捅的娄子你来补。 唯如此,你才能赢得尊重和尊严。唯如此你方能明白,世间哪有什么“合不合适”,本质上不过是:懂得珍惜,就合适;不懂得珍惜,便不合适。
《我离婚了》读后感(三):别让破裂的婚姻毁掉你的人生
不管你是否愿意,人的一生总免不了波折,当这些苦难来临的时候,依赖任何人都没有用,只有自己勇敢地迈过去,才能得到救赎。
在一段感情中,我们往往为了抓住这段关系,极力展示最好的一面,会伪装成更好的自己。可是,相处的时间一长,各种问题便会显露无疑,很多情侣磨合不好便只能各自散场。可是,在大多数人的严重,谈恋爱和婚姻是两码事,可以因为不合适就分手,却很少有人因为不合适的婚姻选择离婚。
其实,也不难理解这类人的做法,毕竟大多数人还是比较传统的,有人觉得离婚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更多的人士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可是,当爱早就被彼此的不合甚至是伤害消耗殆尽时,如果为了面子苦撑下去,余下的时光还有什么美好呢?不想让孩子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这种思想,更是不豁达,如若夫妻争吵不休,可能比少了某方的疼爱更容易伤到孩子。
所以,当婚姻破碎不堪,请不要将就。一辈子本就不长,何必与不合适的人纠缠不休?
不过,大多数人的婚姻并没有到破裂的地方,要知道好的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哪有天生合适的两个人,只有互相成就的感情。
你有没有想过,恋爱或者婚姻中,你所有的痛苦、心累、失望都是因为想要改变对方?这种执念会让你看到对方越来越多的缺点,当负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你们的感情也随之冷却了。你以为自己是在尽心尽力维护好两人的关系,其实这不过是强迫对方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真正的经营,是不带有强烈改变对方的执念的。你们的目标应该是变成更好的“我们”,而不是更好的“你”,或者更好的“我”。凡事从“我们”出发,也许得到了结果反而会让你惊喜。
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女性更多的是婚姻的重要性,从大数据看来,很多女性会比男性更想要解决婚姻的问题。比如出轨这件事,倘若男性出轨,很多女性是可以选择原谅的,但女性出轨,却会备受唾弃。还好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转变了不少,对于感情的背叛,原谅与否不在取决于性别。
很多人选择走进婚姻的殿堂,其实是因为缺爱,想要在婚姻中索取情感满足。有人在社会上不被认可,有人的原生家庭不和谐,有人缺少朋友……所以,这些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了另一半身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婚姻是他们的避难所,在别的地方得不到情感依托,便跑进婚姻里寻找慰藉。
无论如何,我们的生活中,都不应该将另一半放在最顶端,跟对方同等重要的人和事还有很多。要知道,有自我生活的人,婚姻一定不会太差!
《我离婚了》读后感(四):离婚不是结束,是开始
看到这本书名就产生了阅读的兴趣,因为一个多月前我离婚了,下了很大的决心,也挣扎了很久。每个人对婚姻的看法都不一样,有幸福的婚姻,也有搭伙过日子的。幸福的生活千篇一律,不幸福的生活各有不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现在离婚率逐渐增高,离婚的原因也有很多,双方性格不合、有外遇或者是婆媳关系。好多婚姻也存在着名存实亡,顶多为了孩子在互相忍耐一下。我自己的离婚大多数是因为婆婆,真是没想到恋爱9年结婚9年,最后没过去婆婆这一关,纠结挣扎了很久感觉她给我和我的父母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感觉自己走不出去这个阴影,每天过着郁郁寡欢的生活,像自己得了抑郁症,不爱回家感觉家就像一个宾馆,感觉不到爱。最后选择了离婚这套路,看了这本书也分析了一下导致婚姻结束的原因,有些话很有道理,能让我站在另一个角度去重新审视我的生活。
晏凌羊是一个情感专栏的作者最一开始接触这个作者是因为她的单亲宝宝绘本《妈妈家,爸爸家》她本身也是一个单亲妈妈,一直不知道应该怎么和宝宝解释离婚是一个什么概念,她通过绘本像孩子解释父母离婚这件事,给孩子做好情绪上的疏导,让孩子明白小鱼不能飞上天空,小鸟不能游在水里,再好的伙伴也不可能长久的在一起玩耍,只有回到自己的天地中,各自才能开心的观点,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接收父母的选择。这个绘本对我的感受很深,也想给我的孩子也看一看,帮助我向孩子解释离婚这件事。《我离婚了》这本书讲解了婚姻过程中很多真实的遭遇,可能作者也是对离婚这件事深有感受,所以写的文字让人能引起共鸣,不像很多离婚治愈的书籍说的冠冕堂皇满篇都是大道理,让人看一会就感觉站着说话不腰疼根本看不进去,只是用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教你怎么处理婚姻,说教的语气就像教科书。作者对自己已经离婚的事实从不避讳,文字朴素让人感同身受,很多话语能让迷茫的人重新找到方向。作者在书中写到离婚就像经历一场手术,麻药劲没过你感觉不到疼,可过一段时间,伤口的痛会全面袭来。没有感同身受是体会不到这句话的意思的。有时候离婚是一时的冲动或者经过深思熟虑,但无论是那种都像经历了一场大病,没有几年时间是无法愈合的伤口。你拼命地离开了那个环境,刚开始是轻松地,过一段时间可能是后悔,也可能是已经习惯了以前的生活现在要独自去面对以后所产生的迷茫。
带着无措和迷茫的心情阅读的这本书,应该说对我的帮助很大,让我解答了心里的疑问,无论对错以后的路都要笑着走下去,每个人都是生命中的过客,只是告别一下他寻找我下一个旅程。
《我离婚了》读后感(五):《我离婚了》——是为爱离婚
“离婚”这个词,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依然是足以“谈之色变”的存在:只不过,大家的表情神色,却是什么样的都有,最后扭曲成唇边一两句几乎听不清的喃喃细语。更多的人则是避之唯恐不及,生怕被“扣帽子”,被用“有色眼镜”隔离。如果有人敢提及“为爱离婚”,只怕更是要被笑掉大牙,直接“被小三”。
其实,离婚又有什么了不起呢?相比之下,结婚还可能是有人头脑一热的举动,而办离婚的两个人却必然是经过了仔细思考——不过是两个人恩仇已尽,感情不再,想要各自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罢了。无论是遇上出轨、背叛、工作狂……也必然设想了、努力尝试过自己怎样怎样是不是就会怎样怎样,不果,再各自斩断从前对对方的种种期望和失望,一别两宽,互道安好。哪怕心里还有种种的不甘和不舒服,也要都好好生活下去,直到自己想开,直到自己遇见下一段崭新的人生。其实,这不就是“为爱离婚”吗?在婚姻中,哪怕只是出于本能,依然想要爱自己,想要让自己找到更能理解自己的人,尤其对于不是做出对不起对方的事情在先的人,出于爱护自己、甚至保障孩子和父母的未来的心情选择放弃一段婚姻,又有什么错?
本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先是列举剖析了许多女性离婚的故事,而这些问题婚姻的核心,不少都在于“成长”二字——无论是身处婚姻中的男性的成长还是女性的成长。其中,男性的成长需要男性在婚姻中:更能厘清自己内心的需求,划分好与父母、红颜知己、初恋情人、老同学等人应有的界限,想明白自己是否想为一个家庭包括自己的未来负责,是否愿意继续打磨自己的能力,担负起双方父母的期待和以后;女性在婚姻中应有的成长是:摆脱心理依赖,尽量经济独立,要爱自己少患得患失,合理规划自己与家庭、双方父母、孩子等群体间所能共度的时间和资源。同时,也在字里行间一点点说清,“离婚”这种事情,现在的社会舆论导向已经改变了,女人只要自己自立自强,没有什么人可以仅用在背后说三道四就改变什么了,痛苦是必定会有的,但也仅如动手术后的刀口,当时一定很疼,时间会将其抚平。最后则是劝解一些受了情伤的女性切不可“矫枉过正”,让两个人之间的婚姻影响到孩子对父母双方的印象,乃至对两性关系的解读——这也是出于爱,对孩子最好的保护了。
“婚姻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离婚并不是逃避,相反,可能还需要鼓起更大的勇气,认真地从头规划自己的未来,好早日恢复信心重新爱上一个这样的自己,并去接受更多的爱——至于会非议他人的人,既然本身就是以此为乐、因为对他人的偏颇印象长于散布谣言的人,所以无论怎样他们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本性的,为了这样的人就放弃自己对未来的选择权,岂不是得不偿失吗?为爱离婚,爱并不会远离。只此一书,与君共勉。
《我离婚了》读后感(六):结婚也好,离婚也罢,看轻一些
我居然把这本书看完了。
想我一个母胎solo30+的人,一字不落的把这本书看完,是多么有力量的坚持啊!
要说我看完之后是啥心得,道理就是一个:性格决定命运。
婚姻幸福大体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婚姻却是各有各的不幸。真要追究起来,这些不幸是谁造成的呢?
还是自己啊。
前两天,同事一起在会议室吃饭(大多都是大龄文艺女青年啦),聊起要不要结婚,一个比一个义愤填膺的表达,不结婚。后来进来一位四十多岁的男性老师,他对我们说,婚姻是让我们成长的。
我没有什么发言权。恋爱都没有谈过的人,谈论什么婚姻呢?
这不是自爆短处,有好为人师,指点江山的嫌疑吗?
从《我离婚了》这个书里,我看到的就是结婚、离婚都只是人生的一段经历,那些经历过的人如果自己不当一回事,那么这个就不是一回事。如果自己和自己较劲,那就是天大的事。结婚是,离婚更是。
有些在婚姻里得过且过,最后终于忍不下去的人,离婚前总是担心生活过不好的人,在离婚后反而过的多彩多姿的。还要一些能遇到更合适的对象,开始第二段更和睦愉悦的亲密关系。
也有一些人,还在纠结是否离婚,房子、孩子,他人的眼光和评价,自己的习惯等像一根根绳索紧紧的捆绑着她们,让她们每天都徘徊与是否离婚之间,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孩子一天一天长大,然后,自己依然在这种纠结、徘徊中度过大半个人生。
所以我才说,性格决定命运。
同样做人人觉得是高危职业的全职太太,之前朋友圈有人分享以为日本全职妈妈发第一条推特。这位麻麻为了照顾孩子和家庭成为了全职主妇,有天二人吵架,丈夫对妻子说:“你知道你能过上现在的生活是靠谁吗?”
妻子回答:“当然是靠我自己!我既会工作与会做家务带小孩,而你只会工作,所以我才辞职的啊!”
女人在家的地位是靠自己决定的。不是将自己的价值附加在男人身上的。如果全世界最高位的职业是全职太太,为什么还有有那么多人选择了做全职太太呢? 或者说,为什么有些人做全职太太也依然觉得生活还很幸福呢?
幸福是一种能力。结婚看淡一些,离婚看淡一些,婚姻整个在自己的人生过程中看轻一些。努力的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能从细微的生活里发现美好的能力,能用爱语和沟通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是否工作能保持自己具有工作的能力,这些才是自己的底气啊。
杨绛说:“夫妻该是终身的朋友,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是知心朋友,至少也该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情人而非朋友的关系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够朋友,只好分手。”
从这句话里可以解读出什么? 就是我们对朋友的度,对夫妻的度,相比一下。
看轻一些,是不管在经济上,心理上,都是一个随时可以抽离的状态。
《我离婚了》读后感(七):离婚不能成为武器
老同学推荐一个免费看新书的群,唯一要求就是要看后立即写书评发到四个公众平台上。我这一琢磨,好事儿啊,到我们这个年龄能有人提供书给我看,还逼着自己写写东西,起码大脑不会生锈,而且在群里还能和天南地北的小伙伴聊天。 我约看的第一本书是晏凌羊的《我离婚了》   乍一看题目觉得挺吓人,这不是向社会公开发宣言告知大家“我离婚了”吗?是在鼓动读者都离婚吗?仔细翻看方知作者用意:尽管今天的社会越来越宽容,面对生活的不幸,我们可以做出更多人性化的选择。虽然朝着“永不离婚”这个目标前进是每对夫妻应该做的,但每个家庭都会有磕磕碰碰,一旦有矛盾时,应该如何避免矛盾激化,走投无路时应该如何走出来,我想这本书或多或少都会给很多女性指点和帮助。智商高的女性不一定情商高,在与爱人相处的过程中发生矛盾应该如何处理,其实有些夫妻因为一次鸡毛蒜皮的争吵,彼此都要面子,把离婚当成武器,最终走向不归路,而这本书的社会意义在于帮助女性,正确看待和面对离婚这件事。 整本书通过一件件离婚女性的真实案例,深刻的剖析了许多离婚女士的心理历程、后来的生活历程,让身处围城中的女性能够通过他人的失败婚姻中汲取教训,能够更好的经营自己的婚姻,我想这才是作者最大的目的,毋庸置疑,走出来的人可以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本书能够教会他们如何更好的走剩下的路。作者晏凌羊正是自己经历了离婚的痛以后才想到以过来人的姿态对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们说一些知心话。对我个人而言,有几个故事真的很有教育意义: 第一章的标题就是:对自己负责,面对命运的波澜中,这个故事,我觉得对许多过分乐于助人而忽视家庭的男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有一个故事叫“好男人”也会伤人:主人公小婉的老公为人亲切、温和、热情、仗义、愿意为朋友赴汤蹈火,几乎人见人夸。可是他的妻子却不愿意和他再接着生活下去,矛盾点只有一个“他对外人比对家人好”,但就这一点,就让女主人公不堪重负。仔细剖析一下,这类男人只适合做朋友,因为他绝对不会坑你、出卖你;只会照顾你、帮助你。只是找这种人做老公的话,你需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有足够强的承受力。 剖析下这类好男人心理,可能是:他们帮助别人是因为贪恋被外人夸奖的感觉,另一方面害怕拒绝而伤害外人。和一般人比,他们过度自卑,一旦自己的做法让别人失望或伤害到他人,便陷入恐惧。其实,过分取悦外人,实在没有必要。真正爱我们、尊重我们、体谅我们的人,不会随意过度的向我们索取,因为他们知道你的难处。这个故事其实对婚姻中的男性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尤其是一些通过多年努力奋斗而争取到美好生活的凤凰男,不要因为面子,不懂得拒绝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无礼要求,把自己陷入泥淖当中,无法脱身。一旦失去婚姻,失去多年努力争取的幸福,那种痛苦肯定比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对你的失望痛苦的多。 书中有一段话吸引了我: 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看了有不同的感触,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走出婚姻的读者看的,他更适用于婚姻中的人,他可以教会人们更好的经营婚姻。 编辑于 19:09・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我离婚了》读后感(八):结婚离婚,都没有那么可怕
说实在的,如今社会“离婚”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儿,就说古时候也有“和离”之说,但多少会遮遮掩掩,像这本书《我离婚了》把“离婚”作为情感大标题的确实有点少见,不过推荐大家一看。中国的社会价值一般都会认为“劝和不劝离”,但这样真的都对吗?这本书用很多案例打破了我们的一些惯性思维,什么为孩子,为家族,为金钱等等原因,在婚姻本身面前其实都不值得一提,婚姻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
这本书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那年,我离婚了”,里面穿插了众多小故事,从女性的视角向我们诉说了很多不幸的婚姻,特别是在婚姻中不断放弃自我,贬低自我的女性;只有当她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出最好的决定。第二部分“这些年离婚教我们的事”,虽说婚姻内矛盾各不相同,但是教会女性的是内心的崛起,让你真切的看清自己,看清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经过痛苦的锤炼之后,最终“无问西东”。说实话,我觉得离婚和结婚其实也有相似的地方,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惧怕婚姻,在这个崇尚个性自我的年代,不少人觉得婚姻就消耗自己,捆绑自己,选择“单身”也是一种潮流。离婚呢,是另一个视角,太多的女性进入婚姻就自己选择失去自我,或者迫于无奈,一次次的降低底线,而且他们不愿意离婚,因为他们担心失去婚姻反而可能让自己失去一切。说到底,无论女性处于什么角色,女儿、妻子、母亲、职员等等,我们都不能失去内心的自己,当然生活会让人有所变化,寻求平衡对男性女性一样重要。
第三部分“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很难说每一段离婚后的女性都能生活从此一帆风顺,毫无波澜,这也不现实,更多的是需要蜕变的过程。就像每一段逆境中的成长都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你可能失去了瞬间金钱,可能失去了工作能力,但你千万别忘记,找回自己,学习和跟上时代不仅仅是年少年时代的事儿,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具备这样能力,不是吗?当然,离婚对于“母亲”的角色来说多少有点困难,我们都想孩子在原生家庭中长大,但是在“健康家庭”才是更重要的。身边就有朋友因为在无爱的家中成长,结果成年后看似正常,却失去了对“爱情”“婚姻”的向往,对异性也毫无信任可言,走马观花的情感,这样的孩子一定不是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
这本书很有意义,不光是对婚后的人而言,我更推荐未结婚的人去阅读,其实故事情节有点类似《爱情保卫战》,请记住从来保卫的都是爱情,那些早已没有爱的婚姻,何必再提。
《我离婚了》读后感(九):遇见更好的自已
《我离婚了》是一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作品,针对离婚,例举了大量的案例,讲述了较有代表性的离异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真实遭遇,分析了导致相关问题的主要因素,对于受离异困扰的人来说,本书能帮助他们正确看待与面对离婚这件事;对于在婚姻中的夫妻双方来说,本书能够让他们懂得婚姻需要双方用心地经营;对于从未踏进婚姻内的人来,本书能够给他们以启发,了解与思考自已想要的婚姻。总之,本书适读的范围很广泛,不要因忌讳书名而对之望而却步!
全书围绕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那年,我离婚了”,第二部分“这些年离婚教我们的事”,第三部分“遇见更好的自已”。生命有限、时间有限、精力也有限,将宝贵的时间、精力用在自已内心真正想要的事情上,不管是离婚选择围城外也好,还是继续留在围城内也罢,最重要的是让自已幸福,能够遇到更好的自已!
那么,如何遇到更好的自已呢?
我认为首先要学会独处,静心认识自我!孤独几乎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它并不取决于你是单身还是已婚,甚至不管你是幸福还是不幸福。它虽有些寂寞,但寂寞中却又有着一种充实。在独处的时候,我们能从别人和事务中抽开身来,回到自已,开始与自已心灵的对话,捕捉到自已内心的真正所求,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只有自已清楚什么是自已最渴望的,才能够清楚自已的努力方向,将有限的时间精力付诸其上,假以时日,遇到更好的自已。
其次,要学会对自已的人生负责。周国平曾说“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已有一颗坦荡又充实的灵魂,足以承受得住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赐予。”人生在世,没有人能拥有事事如意的人生。与其整天抱着“受害者”的心态过日子,怨天尤人,不停地控诉,不如用心认识与疗愈自已。不管事态如何,能够有眼前的烂摊子我来收及眼前的重担我来挑的积极乐观心态。
最后,认真经营自已,让自已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经营自已是一种智慧,面对过去的不如意及不可预知的未来,自已选择了一种 生活方式,不管别人如何诟病于它,你都能快乐坚定,认真经营。在找准自已所求的基础上,每天将自已的日子过得充实快乐,不让凄苦抱怨围绕着自已,逐步让自已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
愿我们大家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已!
《我离婚了》读后感(十):读《我离婚了——帮你正确看待和面对离婚这件事》
读《我离婚了——帮你正确看待和面对离婚这件事》
Z_Dary20180108
正如介绍中所说的,这是一部关于21世纪中国离婚议题的现实作品。作者晏凌羊通过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一段又一段的真实的、接地气的故事。作者自己本人也是从离婚走过来的人,她能大胆从容的谈这件事,我想她也应该是释然了才是。毕竟“我离婚了”这四个字,太过于醒目了,一眼看到这个标题的人,我想有一大部分人是抗拒这个议题的,或者觉得“没事干嘛看离婚的故事,会让人误会”。确实婚姻大事,大家都看得比较重要。
我喜欢书中这么一句话:婚姻不是战场,离婚不是武器,不要把离婚作为一种惩罚手段。一旦把离婚当作武器去攻打对方,婚姻中的两个人就注定伤痕累累。“家和万事兴”,老祖宗千年传承下来的一句话,经营家庭确实需要智慧啊。而这本书就是通过几个真人真事告诉我们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应该思考哪些问题。旁观者清,对与错有时候很主观。那些流过的眼泪,那些内心的安宁、踏实、爱和希望,我们会看到。经过痛苦的淬炼之后,终将看清自己的内心,终将遇见更好的自己。
所谓的成长,应该是学会对自己负责吧。不管做什么决定,那就勇敢走下去吧。在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的人们,应该相信“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些已经离婚了,或者准备离婚了的人看了这本书,我想会得到一些启发吧,毕竟真人的故事往往会有代入感。
而像我们这样的未婚青年,为什么也看这本书呢。当然从我男生的角度讲,是为了学习如何更加尊重女生,以及以后更坦然的面对婚姻。现在好多人都在说恐婚,也好多人想谈恋爱却又迟迟不出手,而这种人往往是重叠的。现实的问题太多了。从女生的角度呢,我就不太去分析了。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不用太过于避讳这个议题,就当做故事书读一读吧。
坦然面对已经发生了的、正要发生了的和将要发生了的情感问题,愿你的抉择带你走向更好。愿所有人都能配得上自己想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