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提问力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提问力读后感1000字

2020-02-01 23:3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提问力读后感1000字

  《提问力》是一本由周 / 李真 / 丘恩华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1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提问力》读后感(一):提问能力

  提高提问的能力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是启发功能,另一种是批判思维

  一、启发的功能

  人民对于提问的启发功能,可能不是特别熟悉

  但是对于行政执法活动的“诱供”,“钓执法”,也许有说耳闻

  启发功能,类似于阐明事例,引起对方的联想。

  二、批判性思维

  1、结论问题吗2、原因有问题吗3、还有其他原因吗4、价值观假设有问题吗

  《提问力》读后感(二):提问有时比答案重要

  第一次接触《提问力》是在一次线下拆书会中,亲亲虾条老师带领我们拆解第8小节片段教导我们通过掌握提问4步法帮助自己或他人解除消极情绪,找回初心。活动结束后,我就下单买了这本书。绝对的物超所值,只有144页,却是绝对的干货全书没有一句废话,全书以案例结合场景下的提问模型应用RIA拆书法引导内化各知识要点,并应用于实际场景中,对于拆书学习兴趣小伙伴,这还是一本教导拆书大法工具书

  《提问力》这本书是由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和资深拆书家、武汉分舵创始人李真老师,前任广州小蛮腰分舵舵主丘恩华老师关于提问力方面同名课程书籍版。三位拆书顶级高手,围绕如何更好的提问,如何通过提问改善人际关系提升职场能力,思维水平增强问题分析能力找到解决问题途径。如果人人都懂得如何提问,交流思考有效性就可以指数级提升。

  提问有时比答案更重要,但是未经训练的人,本能表达,而非提问。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善于抓住问题机会有效提问的人呢?要想提升自己的提问力首先要能具备“三二意”。

  关怀

  关怀心意味着要将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关心对方在乎事情,关心对方期待结果。只有在理解和共情基础沟通,才能更好地找到对方内心真实需求

  你在与人沟通时,是否具体关怀心?你有没有在参加会议讲座时,心中想的不是“对方是什么意思”,而是“我等下怎样回应?”你有没有过没等人把话说完就打断人家,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果有,请在下次与人沟通时,将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话语中,抓住对方的关键词进行提问沟通。

  比如:

  你的客户说:“我看不出这个方案对我们有什么价值。”

  你可以抓住他这句话的关键词,问:“你们最在乎哪些价值呢?”

  ❤️好奇心

  要在他人不注意的地方有觉察,要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多提问,并且一定要在第一次有疑问的时候就提问,并努力去找到答案。

  比如,“鱼香肉丝”为什么叫鱼香肉丝,明明没有鱼啊?提问后搜索答案知道,“鱼香”只是一种做法,就像“红烧”和“清蒸”一样。鱼香肉丝是用川菜特定的烧鱼的做法来烧的肉丝。

  ❤️探究心

  生活中绝大部分的问题都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背后都有没说出来的动机或目的。普通人在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是“怎样解决问题”,而具备“探究心”的人会在第一反应说不,刨根问底,通过提问耐心了解对方需求背后的动机。

比如,有人问你推荐好书,你是直接回答他,还是你会先问他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对哪一方面有困惑寻求该类型的书籍推荐。

  《提问力》读后感(三):你真的会提问吗

  1为什么读这本书

  平时在一些微信交流群里(读书交流群,软件技术交流群等等),都会有人请教一些问题,请求他人帮忙解答,经常提的问题要么太宽泛(给人一种不太好的感觉,自己的问题全盘甩锅给别人,自己等着方案就行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不代表其他人),比如下图的情况

  要么就是背景,上下文信息不足(这个主要编程问题比较多,关于在"编程"领域如何更好的提问,强烈建议阅读大牛Eric S·Raymond所写的"提问的智慧"),导致别人不想回答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有时热心问答的人要不断的向提问人挤牙膏似的要信息来搞清楚对方究竟想问的问题是什么,我这样说,并不表明我有多么会提问,有多么强的提问技巧,只是表明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力求在这方面有所改进,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的原因所在.

  2整本书感受

  整本书读下来的感受是: 非常实用的一本书,几乎没有一句费话,才140多页,看这本书的同时,总是想起那本名气很大的<学会提问>,这本书比较晦涩难懂,感觉理论很多,比较烧脑,我读了1/3就放弃了(过段时间会重读),相比之下,这本<提问力>的接受程度就好很多,书中通过分析和讲解多个经典的提问模型和方法,结合大量工作,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帮助你培养提问的意识,拓宽提问的思路,提升你的提问水平,进而帮助你改善人关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快速的实现自我提升(摘抄自内容简介).

  3独创版权页(读书仪式感)

  4收获盘点一下

  序言

  提问之于人与人是交流,之于自己是内省,之于学习是内化.

  如果人人都懂得如何提问,交流和思考的有效性就可以指数级提升.

  引言:抓住机会提问就是抓住机会改变

  提问分类学

  提问的核心,首先不在于技巧,而在于背后的意识.

  绝大数未经训练的人,本能是表达,而非提问.

  提问的三种场景:人际关系,自我提升,问题分析.

  提问需要三心二意:关怀心(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好奇心(习焉不察是提升提问能力的大敌),探究心,敬意(尊重),刻意.

  用"三心"抓住提问机会之后,还要用"二意"来升级提问效果.

  对敏感问题要加铺垫(先解释我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01开放/封闭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就像一个命题作文,而不是选择题或填空题,回答者需要思考和解释(一般用"如何","怎样","为什么","怎样看待"提问).

  封闭和开放提问,各有其特点和用场(比如聊天:开放是问题较好,演讲:封闭问题较好).

  促进人际关系的提问技巧之一:是就对方比较熟悉的话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开放式问题.

  02开放式问题线

  思维意识处了问题,就可能导致人陷入负能量状态的恶性循环.

  问题线模型七步提问法:

  0负面->1正面(封闭)->2开放->3复数->4可能性->5聚焦->6动态->7系统思考

  03苏格拉底提问法

  当你寻求他人建议的时候,有时最终给你最大帮助的人,往往不是给你标准答案的人,而是启发你深入思考的人.前者是聪明,后者是智慧.

  提问,连续,深入的提问,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为了促使对方把问题思考的更深入,更全面.

  人的本能不是提问,而是表达.

  04共情型问题

  同理心不是把自己代入对方的场景,不是问,这件事发送在我身上会如何?而是好奇地问:这件事发生在他身上会如何?

  他在想什么,他感觉如何?

  05对抗型问题

  清楚了目标,对话过程就不容易陷入谩骂和争吵.

  06焦点讨论法

  感知信息--内在反应--判断思考--做出决定

  焦点讨论法这一提问工具非常适合群体聚会的沟通,运用它可以让聚会产生更有意义的效果.

  07XYZ法则

  有效的沟通模式:回应者的最好做法是"探究性提问",发起者的最好做法是"XYZ表达法".

  你控制不了来批评你,指责你的人怎么表达,你能控制什么,控制你自己.

  探究性提问:把关注点放在提问上,通过提问,把对方宽泛的指责转换成具体的建议,把对方评价性的观点转换成描述性的事实.

  把对方对动机或原因的纠缠,转换成对行动或结果的关注.总之,通过你的提问,将对方的注意力从消极转向积极,从过去转到未来.

  08四个基本问题模型

  通过四个基本问题,我们依次完成"目标探索--如何明确计划--确保计划执行--验证目标达成"

  09欣赏式探询

  10ABCC选择法

  成长快的人看待问题都特别积极,而成长满的人则特别消极.

  11GROW模型

  12积极提问三原则

  13采访型问题

  14复盘

  要想每天进步一点点,需要我们将自己或他人的教训变成经验,将经验变成智慧.

  所谓复盘,就是一件事做完了以后,不论成功或失败,都重新演练一遍.

  15SCQA模型

  16丰田五问

  17脑袋换位思维训练法

  面对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层面,解决思路和方法就有很大的差异.

  18迪斯尼策略

  在迪斯尼策略中,三个角色各司其职,梦想家创造愿景,实干家做出行动,批评家从局外人的角度评估项目.

  记住,迪斯尼策略真正有效就在于从三个角色提的问题让你获得了新的思考,重新审视已经做出的计划的完整性.

  5贡献思维导图一份

  6扩展阅读(书中提到的其他参考书汇总)

  lt;决策与判断>

  lt;被赋能的高效对话>

  lt;提问的力量>

  lt;学问>

  lt;管理技能开发>

  lt;欣赏式探询>

  lt;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lt;潜力量:GROW教练模型帮你激发潜能>

  lt;问题背后的问题>

  lt;复盘>

  lt;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

  lt;丰田生产方式>

  lt;思考的技术>

  lt;归属感>

  《提问力》读后感(四):不会沟通的父母,只会让负面情绪升级

  8月26日晚上8点左右,石家庄北郡B区这里一个高中女孩从22楼跳楼了。邻居说因为父亲训她了,训完她爸爸就出去了,半小时后孩子跳楼自杀。

  这让我想起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即“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费斯汀格举了一个例子,形象而具体地诠释了这一法则。

  卡斯丁早上洗漱时,将自己的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了,就顺手拿过去放在餐桌上。儿子起床后到餐桌上拿面包时,一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

  卡斯丁心疼他的高档手表,就照儿子的屁股揍了一顿,然后冷着脸骂了妻子一通。妻子十分不服气地与卡斯丁激烈争吵。一气之下,卡斯丁直接开车去了公司。

  快到公司时,卡斯丁记起忘了拿公文包,又马上转回家。可是家中没人。卡斯丁只好给妻子打电话要钥匙。妻子慌慌张张的往家赶时,撞翻了路边一个水果摊,她不得不赔了一笔钱才离开。

  待门打开拿到公文包后,卡斯丁已经迟到了15分钟,卡斯丁挨了上司一顿严厉的批评,而下班前卡斯丁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妻子也因为迟到被扣了当月的全勤奖。儿子这天参加棒球比赛,却因心情不好发挥不佳被淘汰了。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因为别人说了不中听的话、提案被领导否定、工作进展不畅等,而产生心情不愉快的情况。那么,如果你当下已经起了怨怼之心,落入了埋怨和评判的状态中,我们又该如何构建积极的思维模式,把自己从这个评判状态拉出来呢?

第一步:识别情绪

  当我们抱怨、指责、消极抵抗或者生气时,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负面情绪中,这时候请你问一下自己,我是否处在评判者的状态?

  当卡斯丁发现高档手表摔坏了,他气的不行,这时的卡斯丁正处在评判者心态,他在抱怨指责儿子为什么这么不小心,妻子为什么没事找事。

  那么如何辨认自己是否处于消极情绪呢?其中的一个方法是监控第一反应。比如当你产生怎么能这样呢、怎么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怎么那么笨、这不是白费劲吗这样的想法时,你就已经处于负面情绪之中了。

第二步:停止报怨

  深呼吸,暂停报怨和指责。先稳住自己的情绪,退一步,然后问自己是否可以用更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这件事?平复情绪,冷静思考。

  卡斯丁应该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然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想想刚刚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候有的人会不由自主的看到坏的一面,认为这件事让人烦恼,那件事令人讨厌,让自己陷入“受害者心态”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产生批判者思维。

  那么,如何消除批判者思维模式呢?这时,我们应该审视的如何解决问题和消除困境,用积极性思维,专注在解决办法和结果上,这样的思维可以成长的更快,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第三步:寻找真相

  放下评判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保持中立的态度,梳理现有的信息和证据,用开放的心态问自己: 我是不是了解了所有的事实,是什么想法让我产生了这种情绪?我的想法是事实还是我的评判?真相是什么?

  卡斯丁发现,原来真相是这样的,妻子担心手表被淋湿,好心帮放在更安全的餐桌上,可是儿子不小心碰掉,但也不是故意的。当手表摔下来,儿子非常害怕,妻子也特别心疼。这件事是一种巧合,谁都无法控制,不能把责任推在他们身上。

第四步:积极行动

  当我们发现了事情的真相,我们应该问自己是继续抱怨、指责,继续做受害者无所事事?还是采取积极行动,改变现状?我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行动?

  抱怨是没有任何用处的,那么卡斯丁应该跟儿子说没关系,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而且也没有摔坏,下次小心点,同时跟妻子说,没关系不要紧,手表摔坏了没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这样儿子高兴,妻子也高兴,他自己心情也好,那么随后的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在这个事例中,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后面发生一系列事情就是那另外的90%。都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导致了这一天成为“闹心的一天”。但通过刚刚的四个步骤。可以使儿子高兴,妻子也高兴,他自己心情也好,那么随后的一切就不会发生了。可见,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过你的心态与行为决定剩余的90%。

  那么,这四个步骤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著名的“ABCC选择法”,可以帮助我们从报怨和评判的消极状态中跳出来,重新回到积极状态,专注于解决问题,从而更快速的成长和获得成功。

如果你当下已经起了怨怼之心,落入了埋怨和评判的状态里,比如抱怨老板朝令夕改,孩子太不听话,闺蜜太过分……你没有办法让自己离开这个评判的状态,负面情绪不断发酵。那么ABCC选择法,可以帮助你从这个评判状态拉出来,重新回到积极状态。

  这个方法来自《提问力》一书,虽然全书只有144页,却是绝对的干货。这本书是由赵周老师和李真老师,结合丘恩华老师关于提问力方面的同名课程出版。全书就围绕如何更好的提问,如何通过提问改善人际关系,提升职场能力,思维水平,增强问题分析能力找到解决问题途径。

  今天所说的ABCC选择法就是出自这本《提问力》,具体的使用步骤是

首先意识到自己有情绪、有不好的想法存在,然后问自己,是否是评判者的状态?(A察觉),获得肯定回答后,进行深呼吸,平稳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自问 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B深呼吸) ,以好奇的心态问问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寻找现状,梳理信息。(C好奇) 最后问自己“我的选择是什么?”根据选择采取行动。(C选择)。

  当你面对一件事情,陷入了很消极的情绪,自己产生了抱怨,埋怨或者对他人的评判的时候,就可以通过ABCC4步选择法,摆脱批判者的心态,重新回到积极状态。这种方法既可以用于帮助自己摆脱消极情绪,也可以用于帮助他人,将对方从“评判者心态”拉回学习者心态,积极地面对人生。

  《提问力》读后感(五):优质的人际关系沟通法

  最近有一部电视剧还是蛮火的,优酷电视剧排名第二的九州缥缈录,其中有一个剧情是这样的,青阳世子阿苏勒,下唐羽然郡主,以及下唐士兵姬野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三个在有一次在帝都的皇城相遇,而当时皇城里面分为2派,一派是皇帝的人,一派是诸侯赢无彝的人,双方为了一个皇宫守卫将军的职位,各派一名战士出战,谁赢了,谁就可以坐这个职位,可是皇帝那边派出的是青阳世子阿苏勒,而诸侯赢无彝派出的是姬野,就这样在擂台对战,姬野赢了阿苏勒,差点还杀了阿苏勒,诸侯赢无彝叫停了,散场以后,羽然就跑去质问姬野刚刚要杀阿苏勒,可是姬野什么都没有说,就说了等他事情办完了,就会回去,就这样怪了姬野,如果当时羽然会提问的话,也不会有隔阂了。

  有本书叫做《提问力》这本书讲述的是如何提问,以及当朋友找你诉苦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你要如何通过提问来解决他的问题。朋友迷茫来找你,你也可以通过提问来解决他的人生问题,这就是提问的魅力,本书分为了:如何提问,提问突破人生困境,提问可以加速成长和提问解决问题等四个部分。

  本书的作者是找赵周,李真,丘恩华合著的一本书籍。

  赵周是一个畅销书作家,曾经出版过《这样读书就够了》《拆出你的沟通力》等,曾经这样读书就够了畅销十多万册,同时他还是拆书帮创始人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学习者行业。

  李真是一位高级促动师,有20年的管理经验,同时她也是拆书帮的三级拆书家。

  丘恩华是一位企业教练,有开自己的教练课程和工作坊,同时也是拆书帮的三级拆书家。

  这就是三位优秀的人合著写的书籍,将他们的智慧浓缩成了一本书,我们将受益匪浅,我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个这本书的内容:

  一:提问本身就有答案,只是不知如何解

  说个事情:前天在一个群里,说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说自己在培训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学员的提问,而这个学员提出的一个问题是自己不知道什么回答的,于是她就回答说,你去看拆掉思维里的墙就知道答案了,但是培训完以后,这个企业的老总很是不满意这样的回答。

  当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对方希望得到的是一个答案,而不是叫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但是其实每一个提问者背后都有一个答案。

  作者在书中说到了苏格拉底提问法:

  什么是苏格拉底提问法呢?就是如果有人向你提一个问题或者你向对方提一个问题,而没有给答案,然后继续提问到自己意识到能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作者在本书举了一个例子:这段对话引用其《回忆苏格拉底》第四卷第二章,对话如下:

  (两千四百多年前的雅典,苏格拉底问他的学生尤苏戴莫斯,什么是正义。学生说不虚伪就是正义。)

  苏格拉底说:“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样呢?”

  这也是正义的。”尤苏戴莫斯回答

  “既然我们已经这样做了,我们就应该再给它划个界线:这一类的事做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但做在朋友身上,却是非正义的,对待朋友必须绝对忠诚坦白,你同意吗?”苏格拉底问。

  “完全同意。”尤苏戴莫斯回答

  苏格拉底又问道:“如果一个将领看到他的军队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快要来了,因此,就制止了士气的消沉,我们应该把这种欺骗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我看应该放在正义的一边。”尤苏戴莫斯回答

  “又如一个孩子需要服药,却不肯服,父亲就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而由于用了这欺骗的方法竟使儿子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的行为又应该放在哪边呢?

  “我看这也应该放在同一边。”尤苏戴莫斯回答

  苏格拉底又问道:“你是说,就连对于朋友也不是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坦率行事的?”

  “的确不是,”尤苏戴莫斯回答,“如果你准许,我宁愿收回我已经说过的话。”

  苏格拉底并没有去解释要去说服对方,而是提出问题之后,在提出相对应的问题来问对方,直到对方有了自己的答案。

  说个故事:我记得自己在2018.11月的时候上了易仁永澄老师的目标课,我当时替出了一个问题,我说我的人生很迷茫什么办,他反问我说,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于是我就回去想,当我想了一晚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没有想明白,我就再次跑去问永澄老师,他的回答还是这句,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于是我就自己慢慢的想,虽然答案有点模糊,但是我还是找到了,短期和中期想要的。

  当有人向你提出问题时,你是否可以借用提问来解除对方的问题呢?

  好问题的背后有好答案,不直接面对答案,而是通过提问来寻找答案,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提问法。

二:与人发生冲突时需要一个答案,而不是吵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会与人发生一点点的摩擦,这是在所难免的,而有的人会因为一点点的摩擦而引发争吵,甚至是最后发生了命案。

  说个故事:《史记》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吴、楚两国的边境小城卑梁和钟离相邻。因为离得近,居民们会经常在一起聊天、采桑、劳作。

  有一天,属于不同国家的两个少女因一件小事吵了起来。

  少女们的家人听说后,马上赶到现场。先是互相指责,继而对骂,然后大打出手,结果卑梁的一个人就被打死了。

  于是,卑梁城的百姓非常愤怒,便报告了长官,长官就派守城将军带部队扫荡了钟离城,致使不少钟离居民死伤。

  楚王接到报告后,非常生气,马上调拨军队攻占了卑梁。

  吴王一直觊觎楚国领土,正苦于找不到借口,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派兵大举攻楚。

  最后,吴国军队不仅攻占了钟离,还攻下楚国的另一重镇居巢,造成无数军民死伤。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卑梁之衅、血流吴楚”的故事

  历史的教训就是要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要尽量的避免争吵,而是坐下来谈一谈,到底双方需要的是什么呢?就可以避免一场争吵,化敌为友的和平相处。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对抗性的问题模型,这个模型是解决,引起争吵,欺骗和忽悠的都能够解决用这样一个模型解决。

  这个模型叫做对抗性模型,它分为5个步骤:

  1:对话前,首先识别风险

  试想一下,这场对话的风险是什么?终点线在哪里?

  2:确定目标,我想要什么

  要清楚自己的目标,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状态。

  3:掌握事实

  掌控有利事实情况,更要讲事实,不要含糊不清。

  4:针对性发问

  要具体问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问:原因、现状、过程、后果、责任等方面进行提问。

  5:批评性聆听

  要注意聆听对话的话语,识别对方的漏洞和大套话,也可以适当的打断,重申自己的要求。

  这5步骤就是解决了如何引起不可避免的争吵或者遇到欺骗,被忽悠时,就可以运用的方法。

  所以说好的对话是能够引起和平相处的。

三:理解万岁,如何做到理解他人

  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说她要离职了,于是我就想着安慰她一下,首先我就先提出问题,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对话:

  我:你为什么要离职呢?

  她:我不想干,老板不想要

  她:各站一半

  我:那你现在什么感觉

  她:觉得自己啥都做不来

  我: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她:因为老板说的

  我:那你自己认为呢?

  到这里她应该在忙,还没有回的情况下我说了一句:不要认为不行,只是还没有发挥潜力和还没有做到100分而已,现在可能只做到80分。

  这话一说完,我就挨骂了,说什么是80分,我夜夜加班,才80分吗?

  本来以为我想能够理解她的不容易,却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局,这称为是假理解,什么是真理解呢?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共情问题模型

  这个问题模型分为四步骤:

  1:向自己提出心理问题,试着理解对方的心情。

  2:向对方提出宽泛的问题,让对方进入舒适区的状态。

  3:全心聆听,留言话的意思。

  4:保持客观距离,适当的时候给点建议。

  说个故事:昨天我就用了这个方法在远在西安的小伙伴聊了一下,她叫安影。因为她失业了,于是我就想要安慰她,所以我就用到了,共情的四步骤:

  我想了一下,如果是我失业我肯定心情不舒服,不爽,如果主动辞职或许很开心,如果不是主动辞职心理不舒服,我有了这样的一个假设。

  然后我做好了准备,我就给她打了一个电话,我问她说,你和公司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事业?

  她说:因为得不到成长,环境也会影响变的消极,已经容不下了

  我说:那你现在什么感觉呢?

  她说:感觉特别的爽

  于是我就认真的聆听她的想法,我问还有吗?

  然后我说:环境确实是会影响一个人

  接着我就问: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呢?

  她说:我先休息一段时间,然后调整一下状态,再出去找工作。

  我说:那很好哦,应该先散散心一下

  就这样我已经听到她没有什么不开心了,我就没有在继续问,聊点别的话题了。

  所以共情其实就是不添加评判,当对方有需要的时候,我们给个建议,如果对方没有需要的话,就不用给建议,默默聆听就好了,正确的陪伴才是真正的共情。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会共情,因为共情能够拉近我们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只有共情才能助力人们自己走出伤悲,不会以前的事情困扰。

  好玩有趣的事情很多,能说会道的人也很多,但能够不给人建议的人确实很少,而这本《提问力》就是帮助你做少部分人的书籍,因为提问才是我们能够找到最核心的答案,就好比是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剥开,最后才知道洋葱的中心点。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尾:提问的核心,首先不在于技巧,而在于背后的意识,抓住提问就是抓住机会改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提问力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