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鹤读后感1000字
《黑鹤》是一本由(日)镝木莲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44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鹤》精选点评:
●喜欢与书同名的那一篇
●3.5 同名黑鹤比较喜欢最后一幕,前面的解暗号有些没看懂。比较喜欢誓言和水泡。喜欢誓言的氛围,喜欢水泡的死亡心理的五个阶段。
●推理性一般,社会性很弱,文学性也并不强。作者散落各处的短篇集的汇总吧。
●太久没看短篇推理小说,就一般般吧
●加入购书单。优秀。文笔偶尔能想到连城三纪彦,但比连城更积极乐观。诡计称不上惊艳,但有一些小伏笔是惊喜。第一篇和最后两篇挺好的。每篇前文会有创作思路与背景。对医学知识有特别涉猎。
●是喜欢的姐姐推荐的,读完,标记
●3星半吧。有点意思,又差点意思!
●短篇集。作者可谓一个细心有条理的人,每篇短篇之前都认真地写下写作的缘由。最后一篇能乐的知识让我头疼。期待作者长篇。
●比想象中惊艳的推理小说。作者的水平还是有的,甚至是有才华的。最喜欢的是《水泡:直到接受死亡》和《黑鹤》。那篇灵异色彩的《誓言》简直是胡说八道。
●简单地说,这是一本“五星不够用,很想给六星”的短篇集。 在这本书里,诡计不重要(反正都很简单),动机也不重要(不过是爱恨情仇),重要的是每一个不同个体所经历的过去以及使得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他”的环境和背景。 又一次在推理中读到了“人”,上一次还是《新参者》哈哈哈哈哈哈。
《黑鹤》读后感(一):淡然的黑暗,淡然的温暖
加入购书单。优秀。文笔偶尔能想到连城三纪彦,但比连城更积极乐观。诡计称不上惊艳,但有一些小伏笔是惊喜。第一篇和最后两篇挺好的。每篇前文会有创作思路与背景。对医学知识有特别涉猎。
有两个翻译,整体风格还算统一,但前半本不太能顺畅的读下去,(除了第一篇悬念铺的很好)后面突然优秀了起来……
《黑鹤》读后感(二):比较合胃口
其中最喜欢的是《黑鹤》,本来以为是纯正的密码解谜小说,结果结尾忽然反转,紧扣“怨憎会”三个字,妙。其次喜欢《莱卡的证言》,医学推理还写的挺有意思,哈士奇立大功。《水泡》的结局意料之中,但对人濒死时“否定、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的五阶段感觉很真实。《花即是心》一开始就猜中了凶手和大致的杀人手法,略失望,不过看完对能乐多了一些了解。
其他几篇故事方面就比较平淡一点——《重要的人》是利用凶手口误来让人认罪的老桥段,《步上白云》的凶手雷厉风行毫无拖延症有点让人难以置信,《鱼的时间》《小糖果》推理成分比较弱,《京都猫咖啡推理日记》的猫太抢戏以至于看完都不知道那一串是怎么推理出来的,《誓言》则完全就是没点推理内容的鬼故事——但是感情方面普遍刻画的不错,爱别离,求不得……
《黑鹤》读后感(三):纯文学推理的趣味
【藏书阁打卡】
拿到书一看,打开目录,发现只有四苦。这不是骗人吗,简直想打电话给出版社了。之后抱着“免得出版社发现我没看过就打电话”的想法以及“纯文学推理”的宣传,开始翻开了这本书。读完释然了,毕竟生老病死之苦都在这些小说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随着推理阅读越来越多,其实很多时候阅读趣味就只剩下了who/how/why done it其中的how,也就是手法,本格推理也许还会关注who,到了新本格的时代就只剩下了how。who和why似乎只是附加在how之后的可以随意组织,或者为了增加篇幅的部分。这种当然是非常窄的阅读,但是随着推理阅读的增加,推理似乎越变越浅,越来越满足不了深层的对犯罪,人性的思考。这个时候纯文学就登场了。究竟什么是纯文学,简言之应该是探讨人性、生活的不同于通俗文学的具有一定思考深度的作品吧。日系推理能跻身纯文学吗?我最初想到的是连城三纪彦的小说,男女情感的挣扎被描写得淋漓尽致,之后就是松本清张、宫部美雪的社会派,再说开去就是关注青少年心理的辻村深月等作家的小说吧。纯文学推理,让原本是本格推理的配角why有了主场的机会,所有的故事也不单是为了指向最后的结局而存在,不是为了包裹谜的外在结构而存在,故事本身有了存在的意义。
说回这本书,由于是纪念短篇集的原因,各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侦探,甚至有些作品的风格都未必是推理,虽然不是所谓的纯文学推理,但都是用文字带给读者一些思考或感慨。而且这些短篇都很短,基本保持每篇30页,故事也不复杂,却相当有余味。故事不复杂,这意味着,不太用脑,这给了我长期同本格推理搏斗的脑子些许余裕,有余味,不沉重,这让阅读很轻松,不至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一篇篇看下来,可以发现每篇都各有特色,看到每篇之前的解说,也可以知道作家是抱着怎样的想法来创作这些短篇,什么给了她灵感创作出这篇。在这样的角度下,重新看这些小说也就有了不一样的趣味。
《黑鹤》暗号推理,致敬江户川乱步的作品,想起那些暗号中所蕴藏的情感,以及故事叙述者那压抑的情感。
《莱卡的证言》医学推理。
《重要的人》男女之情。
《步上白云》一个怀孕的刑警调查案件,夫妇间情感的角力。
《鱼的时间》最后母亲那等待的目光很令人感动。
《京都猫咖啡推理日记》那个场景里蕴藏的情感。
《小糖果》蕴藏在演歌之中的情感,沉默的男人执意揽过于己,相当有味道。
《誓言》单纯的恐怖小说。
《水泡:直到接受死亡》在死亡之前意识模糊挣扎清醒的部分,以及诡计非常喜欢。
《花即是心》对《风姿花传》的再解释与歌舞伎舞台的杀人。
《黑鹤》读后感(四):(泄)故事会合订本只要12元
作者镝木莲04年以短篇《黑鹤》出道,06年凭《东京归乡》获得江户川乱步奖。本书在日本出版于2016年,是作者先前发表的短篇合集。因此,本书没有统一主题,各篇文风也不尽相同。然而,作者还是很牛逼地用佛教八苦将集子分成了四个部分,目录足以唬人:
下面泄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篇:
《黑鹤》
主角上班族压力很大,喜欢在周五中午坐山手线一圈减压,坐着坐着,突然被一个陌生大叔搭讪。大叔给他讲一个京都和服布料店大小姐私奔的故事。
大小姐从小体弱多病,因为心脏问题在医院住院。大小姐有一个情投意合的恋人,但她父母不同意,死守病房,不让两人相见。然而,他们却在没有见过面的情况下私奔了。原来,大小姐和恋人通过纸鹤里写下的暗号,在医院的图书室里交换情报,约好逃到了名古屋。(下文均为日语暗号破译,10页云里雾里地看过去了)
主角就不明白了,你咋对他们的私事这么了解?大叔说,我是大小姐的未婚夫(家长定亲的那种),也是布料店的骨干员工,通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大小姐现在在你们公司上班。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大小姐家的店也破产了,我不会打扰大小姐,请你把这个黑鹤胸针交给她,当作纪念。主角照做了,却发现大小姐抽搐倒地,原来,胸针是用磁铁做的,严重影响了心脏起搏器功能...
点评:作为中文读者,并不想看假名暗号破译。作者说致敬乱步,也许指的是《两分铜币》。结局还是比较意外的,O Henry!
《鱼的时间》
点评:这篇文学性比较强,看得我很有感触,但案件很平淡。
《京都猫咖啡推理日记》
首先,这篇主要在讲猫咖的运营日常,这部分比案件精彩。案件提要:一个常客小护士说她的同事可能犯罪了。有位医生照顾病危老太太的时候,没有对老太急救,甚至有可能故意切断了生命维持设备。
主角、店长和常客在休息日边撸猫边推理,发现那位医生其实是老太的私生子,老太是自愿放弃治疗的。
点评:把舞台选在xx店是日常推理的常规操作,灌水效率杠杠的。本篇的案件实在是无趣,还不如学法月纶太郎全篇都写猫。类似的题材,各位可以看看北山猛邦《我们偷走星座的理由》。
《誓言》
小女孩觉得自己应该是个男孩。
点评:如果我是作者,我不会把这篇收进推理小说集。
十个短篇中,《黑鹤》和《水泡》水平最高。全书最精华的地方,除了目录,可能就是作者在每篇之前写的简述,包括主角介绍、写作灵感等,而本身的故事,引用我昨天在日亚上看到的词,太“地味”了,基本上每篇感慨都是“看了半天你就写了这”。作者出道时已经四十多岁,社会阅历丰富,写故事也貌似有意识地把各行各业都描写一遍,但却忽视了推理小说看重的逻辑性与创新性。
疑问1:翻译问题。《鱼的时间》中,“一瓶酒”脚注“此处为日本用来装酒的一升瓶”,该注释有何意义?《誓言》中反复出现“我(男)”这种不自然的代称,是否可以想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水泡》中,将约定俗成的《阿拉蕾》翻译成《怪博士与机器娃娃》,还故意加上脚注,是否有必要?
疑问2:新星为什么不引进光看简介就更有料的获奖作《东京归乡》,而是选了这本没有什么特色的短篇集?对推理读者而言,问题作争议作还能云辩论凑个热闹,四平八稳的白开水大家都不爱看。看《黑鹤》,不如花四分之一的价格买本故事会合订本。
《黑鹤》读后感(五):推理作家出题更难还是读者解谜更难?
“出题更难还是解谜更难?”东野圭吾问。
波洛的灰色脑细胞跟随他走到了终局,马普尔小姐的病痊愈又复发折腾了几个来回,福尔摩斯悄然隐居了一个世纪,江户川乱步奖颁发了六十多年,雷蒙德·钱德勒的告别伴随着酒瓶子反复又漫长,岛田庄司的斜屋都应该到了房屋产权年限。
暴风雪山庄模式已经诞生了86年,由埃勒里·奎因在1933年出版的《暹罗连体人之谜》提出了广义上的该模式的框架。一场山林大火,两段凶杀案件,当所有人被困在同一屋檐下,凶手必然就在他们中间。没有警察和侦探的插手,在压抑的气氛下强迫嫌疑犯们彼此猜疑寻找真相。而后在1939年诞生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被认为是暴风雪山庄模式的典范之作。“与世隔绝”、“连环凶杀”、“无人生还”成为了该模式最常见的定义。
随着横沟正史、江户川乱步等人的引进,在上世纪中期推理小说的中心阵营开始由欧美转向日本,西村京太郎的《杀人双曲线》是最早的试水之作。故事分为两条线索,一条是一对双胞胎的犯罪实录,另一条则是发生在山庄里的连环凶杀案,构成了“无人生还”的结局。绫辻行人用暴风雪山庄模式写作《十角馆事件》,以此为起点在1987年开创了“馆”系列并就此步入文坛,成为了新本格派的代表作家。
密室杀人和暴风雪山庄像二氧化碳给推理小说这杯黑糖水带来了新奇的感觉。时至今日密室杀人已经成为了百年老字号谜题,拥有178年的历史写过的人都说好。1841年5月的《格雷姆杂志》上刊载了爱伦·坡的《莫格街凶杀案》,一对母女被发现惨死家中,证人听到案发当时有第三人在场,但案发后却没看到有人离开,凶手就好似人间蒸发。虽然案件真相有些无厘头(百度百科剧透啦不要去搜!)但它的确是密室杀人的开山之作。
高产短篇王爱德华·霍克一生创作了过千篇推理小说,每期《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EQMM)都有他的作品,三十多年从未间断。1981年他邀请了17位著名推理作家和多位侦探小说评论家评选颁布了“不可能犯罪小说排行榜”。其中密室杀人的口碑之作:卡尔的《三口棺材》(今年一定出大家放心!)、埃勒里·奎因的《中国橘子之谜》和伊斯瑞尔·冉威尔《弓区之谜》跻身前十。
“不可能犯罪小说排行榜”TOP10叙述性诡计是作者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实刻意地对读者进行隐瞒或误导。常见的手法包括模糊时间和距离、转换叙事视角、误导性别、隐瞒真实数量等等。叙诡是剧透的重灾区,当别人说出这本小说的手法是叙诡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看作是一种隐晦的泄底。它的首次出现是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西葫芦案》(化名),代表作有《最难吃季节限定味道的绳索》(化名),《游泳爱好者杀人事件》(化名)和《谁动了我的杀人目标》(化名)。
就像“新本格”派诞生的缘由,稳定的风格和故事内核会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随着可以接招还击的经验丰富者越来越多,作家们已经不能轻松的骗过他们的眼睛。暴风雪山庄的凶手被找到了高辨识度的特点,某些杀人密室被发现了破解的定式,甚至叙述性诡计也被列出了常有的破绽。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让世界上积累的推理小说数量庞大,又有经典作品珠玉在前,作家很容易会陷入写无可写的困境中去。在越来越逼仄的发挥空间中寻找新的突围方向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东野圭吾提出的“出题更难还是解谜更难?”问题从他的《拉普拉斯的魔女》里面就可以看到答案。(……)
因为很难找到新的逻辑、合理的推演方式和抓人眼球的案件,让如今的“出题”的难度已经超越了“解谜”。椅子里面藏人,列车在行驶中消失,已经死去的人在奔跑,班级里存在一个“不存在”的人,匣子里有少女的尸首,两层楼的高度人摔得血肉模糊,空姐在飞机上凭空不见,深夜响起的琴声能够带走人的灵魂。
……
这些刺激猎奇的谜面都已经被写过了,还请各位作家老师找新的选题。
写推送都愁的抓耳挠腮,更何况是要让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们创作N个新奇杀人案。有时候老师们突然灵光一现,高高兴兴以为自己想到了新的好诡计,结果搜一搜问一问发现还是已经有人写过了。
好恨。
因此能够写出好的推理小说的作家们就已经非常厉害,而推出推理小说集的作家们更不容易。创造一个有意思的犯罪手法就已经如此艰难,在小说集里却要一气提供七八个,还不能让读者找到其中相似的地方,这对作家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黑鹤》就是一部推理短篇小说集。里面收录了日本推理小说家镝木莲的十篇作品,这也是他的小说在内地的首次出版。镝木莲被称为“纯文学推理”旗手,曾凭借《东京归乡》摘得第五十二届江户川乱步奖,同年,又以《延续的杀意》入围第十六届鲇川哲也奖。这部纪念他出道十周年的短篇小说集中收录的同名作品《黑鹤》曾入选第一届立教·池袋猫头鹰文艺奖。(该奖是立教学院为纪念创办一百三十周年而策划的“江户川乱步与大众的二十世纪展”的一个环节而设立的奖项),《花即是心》被收录在二阶堂黎人主编的《不可能犯罪コレクション》当中。
《黑鹤》以佛家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为主题,在铺设诡计的同时也用十篇小说将人生种种失落串联起来,是十位凶手用极致到偏激的浪漫情怀完成的血色杀人故事。
与怨恨之人相见 抛弃自己而与情人私奔多年的未婚妻,原来就生活得近在咫尺!就让这黑色的纸鹤,把我的问候带给她吧。 与挚爱之人离别 外出多年终于归乡的儿子,却已经身背一条人命!母亲跟屋外的警察请求了一段难得的独处时间,她要诉说的却并非思念之苦,而是更深的寄托。 有所求而无法获得 兄长意外去世,嫂子独自撑起家计,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旧游手好闲的男子,最终被嫂子的爱慕者所杀——看似简单的案情,却隐藏着难以想象的秘密。 有所欲而难以割舍 能乐师的两个儿子各有所长,勤奋与天赋,谁能继承家督仍然悬而未决。众人注视之下,继承人之一突然陈尸神圣的舞台,凶手是如何在这形同密室的环境中得手的?十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谋杀方式,包含密室杀人、叙诡等多种推理情景和模式,应有尽有任君选择。所有的设计都在情理之中,却绝对出乎你的意料之外!手法各异的十篇短篇就像是十个属性不同的宝可梦道馆,如果有朋友喜欢“挑战作者”的话,相信《黑鹤》一定会符合你的期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