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关在家里15天,我发现了这场疫情背后的秘密...”
“ 想见的人,一秒都不要等
过年回家之前,有些感冒,若在平时,大概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但在这个疫情让人心生恐惧的特殊时刻,一个咳嗽,一个喷嚏,下一刻都会自己怀疑自己“我是不是被感染了”。
除夕年夜饭,原本是全家人一起聚餐的重要时刻,我选择了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门、不聚餐,想着熬完这个假期,若是安好,那便大幸。
前后十五天过去了,我还安好,也希望这微弱的一点正能量,能飞到疫情严重的地方,让那些苦难中的灵魂和肉体,少一些煎熬。
被关在家里有多无聊,现在全国人民想必都了解了。
这十来天,我在家,看了些书,看了些电影,平时坐不住的屁股,也无奈地稳稳坐下。
我发现了一个平时偶尔会被提起,但大家都没当成一回事的道理:
想见的人,一秒都不要等。
这场疫情过去后,很多人,应该是再也见不到他们想见的人了。
也许几年过去,大家会慢慢忘掉这些被迫宅居的日子里,我们领悟到的朴素真理。
但总有一些电影,总有一些人,会不断提醒我们。
纪录片《风之电话亭》中,讲述了一座奇怪的电话亭。
里边的电话没有接线,但 5 年时间里,却拨出了 30000 多通电话。
原来那里曾经发生地震,仅仅 30 分钟内,小镇就被海浪摧毁,861 人死亡,421 人至今下落不明。
那个电话亭所在的位置地势比较高,没被水冲走,成了小镇唯一的遗物。
很多人相信,这座电话亭是可以连通到“那边”的,于是经常来打电话,呼唤失去的人。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经常打给地震中失踪的儿子:
“电话上我说得很严厉。一定要回来,一定要早点回来。
我不会死心的,再过多少年也不会死心的。”
15 岁的中学生,拿着地图花了四个多小时才找到电话亭。
拿起电话,他第一句话的是:
“爸爸,我们全家四个人都在顽强努力地生活。”
“有些人坐飞机就能够看到,有些人呢,坐时光机才可以。”
古巨基曾自编自导自演一出短剧,带给观众很多感动:
学生时代五个同学关系很好的同学,毕业后仍旧在联系。
“下次吧,下次再见。”
每一次,他们都这样说。
终于有次赶上其中一个人结婚,他们约好推掉所有忙碌,赴一场早该完成的约。
不幸的是,在去婚礼现场的途中,有个人遭遇车祸,离开了这世界。
他们终究是没完成那张合照。
谁也没想到那句“下次再见”成了“再也不见”。
这段看似纯属偶然的故事,其实是古巨基的亲身经历。
演出结束后,沉浸在表演中的古巨基,久久不能平静。
他抱着同台的演员,哭得像个孩子,像是追悔,也像是庆幸。
悔的是没能多见见他,幸的是还有机会再抱住你。
最后,古巨基站在台上,红着眼睛对台下的观众说:
“想见的人,哪怕跨越千山万水也要去见,千万不要留下遗憾。”
人世浮沉,多的是无常,有些事有些人终究会走远。
你不能总是把所有希望和期待,寄托到下一次。
想见的人醒来就去见吧,别等时过境迁才追悔莫及。
去年3月底,凉山的一场大火,带走了30名消防官兵。
他们大多数为90后,有的出发前刚和亲人报过平安,有人刚发了朋友圈,后来却都没有回来。
安全撤离火场的幸存消防员在回忆时,流着泪着说道:
“我希望他们只是对讲机没电,或者对讲机丢了。”
很多人总是在教别人往外跑,可自己却往里进。他们用最美的逆行,撑起所有人的平安喜乐。
其实我不太喜欢看到这样的“最美逆行”,因为面对危险,担惊受怕的,是那些第一线的人和他们的家人。
我更想看到的,是这个世界,不再有灾祸,需要他们“逆行”。
这几天不敢刷抖音,不敢看新闻,因为神州大地上,到处都在上演着别离,也许是年纪大了点,看啥都容易流泪。
我们可能要用尽一生,来学习如何跟爱的人,体面地告别。
但情到深处,有些人,你我再怎么懂得告别,依旧没办法在说别离时优雅转身。
而这些人,如果还在,如果你还想见,请你一秒都不要等。
也许死亡能教会我们些什么,但在死亡来临以前,我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地爱着。
以后的岁月里,那些想见的人,我也希望大家,都能见到。
这次考验,我们一起挺过去。
这十来天被闷在家,想必大家已经把家里的地板砖有多少块都数完了,既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了解下当下有什么省钱和挣钱的妙招,也算是为疫情过去做一点准备吧。
夜叔,大龄男青年,非著名情感博主
城市太多纷扰,生活总在胡闹,
每个故事里面,都藏着我们的哭和笑。
每晚九点后,夜叔和你一起在别人的故事里,
找自己的人生路。